中科院人員在廈門實驗室工作。 中科院負責人在廈考察。 中科院針對廈門市的現狀和發展前景,研究城市小區雨/污水處理和綜合利用的關鍵技術和系統集成,并進行工程示范。 2009年6月17日在廈門舉辦“中國科學院—廈門科技合作交流會”,由中科院院地合作局、中科院上海分院和廈門市科技局共同主辦。中科院廈門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廈門市兩岸科技交流合作促進中心承辦。會議內容分為兩大部分,一是中科院最新研發成果展示交流會。為更好服務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培育壯大廈門百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在中國科學院的大力支持下,廈門市科技局專門向社會各界展出中國科學院最新研發成果和擬對接項目近100項,并支持廈門各類企業與中國科學院開展科技產業對接。展示以展板的形式集中介紹中科院及其所屬研究所的基本情況和最新項目成果,展期為一個月,地點定于海峽高新技術成果展示中心(虎園路2號)。 ......閱讀全文
如同在平靜的水面上扔進一塊巨石,20年前中科院的改革在中國科技界引起巨大反響,因為有的研究員下崗了。 當年,中科院將北京的4個與數學相關的研究所統一整合為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設置的創新崗位也就是從事科研的崗位只有200個,4個研究所卻有450個人競爭這200個崗位。在原有的160名研究員中,
由中國質譜學會主辦、華質泰科公司承辦的“2013 年中國首屆原位電離質譜學術會議”(AIMS2013)將于2013年4月2-4日在廈門舉辦。會務組誠摯的邀請您作為特邀參會嘉賓,蒞臨這一盛會,與同仁共享新理念,研討新熱點,交流新經驗,推動實
10月17日至18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中國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李樹深赴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城市環境研究所,調研研究所四類機構改革、福建物構所和城市環境所兩所融合發展建設進展等工作,福建物構所、城市環境所兩所領導班子陪同參加調研。 10月17日上午,李樹深在福
“蔡先”揮了揮手,一個世紀傳奇謝幕了。 作為中國催化化學的重要開拓者和奠基人,蔡啟瑞被人親切地稱為“蔡先”。 他不僅是“蔡先”,還是上世紀50年代中國政府用美軍戰俘換回來的科學家之一;是著名科學家盧嘉錫口中“探賾索隱老而彌篤,立志創新志且益堅”的科學家;是主動申請“院士退休”的第一人……
“一帶一路” 創新之路編者按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周年。5年來,“一帶一路”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成為現實,建設成果豐碩,造福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本報今起開設專欄“‘一帶一路’ 創新之路”,推出系列報道,展現各地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將‘一帶一路’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12月9日,中國分析測試協會(以下簡稱“協會”)第七屆理事會第六次會議及第八次全體會員大會在北京友誼賓館召開,會議對第七屆理事會工作進行總結,宣讀了2016年新申請入會單位,審議《中國分析測試協會標準化委員會》第二屆委員會名單,頒發了2016年度CAIA獎,同時舉行了
在新年來臨之際,為加強公司與用戶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展現布魯克質譜生命科學事業部在過去一年里取得的創新性技術與成果, 2013年12月20日和26日,布魯克公司在廈門和廣州成功舉辦了“迎新年質譜新技術交流會”,得到了來自廈門大學、廈門商檢、廈門理工學院、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廣東省農科院、中
最近,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的18名研究人員簽訂了一份特別的任務書。這份任務書圍繞“數字城市環境網絡”的研究主題,對研究人員制定了詳細的工作任務和考核指標。 這是城市所為“率先行動”計劃制定的具體方案之一。 城市環境研究所所長朱永官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作為科研領域的一名‘新
地處寧夏東部、毛烏素沙漠南緣、陜甘寧蒙四省區交界地帶的鹽池縣,是中國灘羊之鄉、中國甘草之鄉、中國蕎麥之鄉,也是革命老區。鹽池縣干旱少雨、風大沙多,生態環境十分脆弱。 時下,鹽池縣四墩子和沙邊子鄉已入冬,但寧夏大學西北土地退化與生態恢復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寧夏農林科學院荒漠化治理所在此進行的
2013年中國檢驗檢疫十大新聞 隨著2013年在歷史的長河中沉淀,飽含憧憬和希望的2014年已經向我們走來。 回首2013,一年中有太多的事情發生: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海南檢驗檢疫工作、全國檢驗檢疫系統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各地檢驗檢疫部門轉變職能應對法檢目錄調整、口岸打響H7
近日,中國科學院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為做好規劃綱要的宣貫工作,現以“問答”方式就規劃綱要的編制工作、總體考慮和指導思想、主要目標任務、重點改革舉措等大家可能關心關注的相關內容,進行簡要介紹,以幫助大家增進對規劃綱要的了解。 1. 中科院“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經過哪些
近日,中國科學院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為做好規劃綱要的宣貫工作,現以“問答”方式就規劃綱要的編制工作、總體考慮和指導思想、主要目標任務、重點改革舉措等大家可能關心關注的相關內容,進行簡要介紹,以幫助大家增進對規劃綱要的了解。 1. 中科院“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經過哪
2018年4月,“第五屆生態毒理學學術研討會”將在遼寧省大連市舉行,本屆會議由大連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生態毒理學報》編輯部共同主辦。 歷時四屆,在生態毒理學領域各位同仁的熱情支持和幫助下,生態毒理學學術研討會已逐漸成長為本領域特色鮮明,頗有專業口
前不久,由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和上海綠谷制藥聯合研發的治療阿爾茨海默癥新藥“甘露寡糖二酸”(GV—971)順利完成臨床Ⅲ期試驗,在新藥研制上邁過了最關鍵的一步。該藥物是從海藻中提取的海洋寡糖類分子,其新穎的作用模式與獨特的多靶作用特征,為阿爾茨海默癥藥物研發開辟了新路徑。 像
前不久,由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和上海綠谷制藥聯合研發的治療阿爾茨海默癥新藥“甘露寡糖二酸”(GV—971)順利完成臨床Ⅲ期試驗,在新藥研制上邁過了最關鍵的一步。該藥物是從海藻中提取的海洋寡糖類分子,其新穎的作用模式與獨特的多靶作用特征,為阿爾茨海默癥藥物研發開辟了新路徑。 像
二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15項,不含專用領域) 16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 中科院是中國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發起者、組織者之一,是科學與應用目標的提出者和實施者,50余家院屬單位承擔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務和多項協作配套任務,突破了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為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 在載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12月19日,中國科學院發布改革開放四十年40項標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以“三個面向”為線索,在系統梳理改革開放40年來廣大科研人員取得的眾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礎上,發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15項、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成果15項、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成果10項。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時光荏苒,歲月蹉跎。60年來,地處祖國南海之濱的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無論是篳路藍縷中勇于求索,還是春涌神州時的敢闖敢試,都責無旁貸地肩負起歷史使命,將國家重大需求和海洋科學研究緊密融合,用青春和汗水譜寫出大氣磅礴、絢爛輝煌的優美華章。2018年10月,11位院士、3位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11月15日,第六屆中國原位質譜會議(AIMS2019)在六朝古都南京舉辦。AIMS2019由華質泰科生物技術(北京)有限公司主辦,長春中醫藥大學、南京工業大學、中國廣州分析測試中心、北京大學分析測試中心、西安交通大學分析測試中心協辦。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媒體伙伴全程跟
盤點這一年的核心技術:22納米光刻機、450公斤人造藍寶石、0.12毫米玻璃、大型航天器回收、盾構機“棄殼返回”、遠距離虹膜識別……哪一個不奪人眼球! 2018年,高新技術成果在各行各業開花結果,在提高產業效能的同時也為人們的生活創造了更多便利。科技創新主體不約而同向著“自主掌握核心技術,打破
盤點這一年的核心技術:22納米光刻機、450公斤人造藍寶石、0.12毫米玻璃、大型航天器回收、盾構機“棄殼返回”、遠距離虹膜識別……哪一個不奪人眼球! 2018年,高新技術成果在各行各業開花結果,在提高產業效能的同時也為人們的生活創造了更多便利。科技創新主體不約而同向著“自主掌握核心技術,打
第二十二屆全國光譜儀器學術研討會將于2018年12月13-15日在福建?廈門召開,會議由廈門大學與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光譜儀器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由田中群院士、莊松林院士擔任大會主席,廈門大學任斌教授擔任執行主席。本次大會將邀請國內外光譜領域著名專家學者出席,交流在光譜研究和技術方面取得
1月21日,2018中國科學院年度人物及團隊正式在京發布,6位個人、兩個團隊獲得這一榮譽,這也是中國科學院首次評選表彰這一殊榮。中國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侯建國出席并頒獎,他表示,全院廣大科技工作者要向老一輩科學家學習,向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學習,向身邊的先進典型學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黨和
蛋白質,英文名稱“protein”,是生物體中廣泛存在的一類生物大分子,也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時值春暖花開,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尋訪,本報記者在這里看到的“蛋白質”,不僅充滿科學的奧妙和神奇,而且彰顯出其應有的活潑、活性與活力,恍若走進一所“夢工廠”。那么
根據《關于評選第十屆“中國科學院杰出青年”的通知》(科發京黨字〔2009〕128號)文件規定,第十屆中國科學院杰出青年評選程序性評審工作已于2010年1月11日進行,評選領導小組辦公室按照有關文件要求及評選程序邀請相關人員對上報材料進行了認真的審閱,并選出了30位候選人進入最終的評選。 現
“基礎研究有什么用?”這是大家常常討論的話題。我想,明代徐光啟所說的“無用之用,眾用之基”,法拉第所說的“問基礎研究有什么用就好像問一個初生的嬰兒有什么用”,都是很好的回答。基礎研究的“用”,首先體現在它對經濟社會發展無所不在的作用,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廣泛使用的半導體、計算機、激光技術等,都是基礎
不過,NICOLET 200SXV是傅立葉變換的紅外光譜儀,相比以前的光柵型紅外分光光度計,已經有了非常大的進步:它的速度比光柵型儀器快了很多,且圖譜可以用計算機處理。光柵型儀器分析一個樣品需要幾十分鐘,如果要縮短時間,分辨率會很差,7個吸收峰只能出現5個或3個;而NICO
福建中國科學院院士聯絡站和新一批14個院士專家工作站授牌,9個平臺合作項目和26項戰略性新興、重點產業項目簽約……第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院士專家項目推介會暨簽約儀式好“戲”連臺。 4日下午,第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院士專家項目推介會暨簽約儀式在福州舉行,項目涉及9個平臺合作和26個產業項目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經全部更新),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表了44篇,Sc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