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FASEB雜志”在線發表的研究,科學家已經發現通過在BAT細胞上采用兩種受體作為潛在的治療靶點,增加了代謝增強的棕色脂肪組織(BAT)(“好”脂肪)的量。兩種受體TRPM8和TRPP3都與人類中BAT的產生有關,并且可能被某些食物和可能的預想新藥激活。這對于治療肥胖、糖尿病和相關的代謝紊亂綜合征有影響。 參與該工作的瑞士蘇黎世應用科技大學細胞生物學和組織工程中心生命科學與設備管理系的研究人員Michael Ragunath博士說:“我們的研究確定了TRPM8和TRPP3作為涉及人類棕色脂肪生成的藥物靶點的潛力,以開發可以調節個體能量消耗及血糖控制的物質。” “面對越來越多的糖尿病和肥胖人群,我們的工作有助于促進棕色脂肪的非腎上腺素能刺激物以及影響棕色脂肪生理學的功能性食物的開發。” 為了做這個研究,Ragunath和他的同事們使用了兩種來自人類供體的前體細胞:骨髓干細胞(MSC)和皮下腹部脂肪細胞。它們誘導這些細胞......閱讀全文
哺乳動物(包括人類和小鼠)具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脂肪,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棕色脂肪的形態和功能有所不同,人體內的棕色脂肪分為兩類,典型的棕色脂肪(Brown Adipose)和米色脂肪(beige Adipose)。白色脂肪細胞內塞滿了脂肪分子(以甘油三酯的形式)用來儲存能量以備不時之需,而白色脂肪
不孕不育是現代社會年輕夫婦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引發不孕不育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既包括遺傳性的因素,也包括環境因素。生活習慣的改變也會導致不孕不育的發生。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研究者們也進行了大量的工作。針對近期不孕不育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進行簡要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Science:新
2018年即將過去,年末為大家獻上生物谷本年度糖尿病專題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Nature:利用細胞替換療法治療1型糖尿病取得重大進展!胞外基質組分決定著胰腺祖細胞的命運DOI: 10.1038/s41586-018-0762-2 I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它會破壞胰腺中產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糖尿病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Science子刊:我國科學家揭示靶向YY1有望治療糖尿病腎病 doi:10.1126/scitranslmed.aaw2050. 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是腎衰竭的主要原因,但缺乏對
1950年,Ingalls發現了一種“肥胖基因”(ob),它的突變可以導致肥胖和糖尿病。Kennedy和Hervey分別于1956年和1958年發現了脂肪分泌的一種“飽感因子”,它能通過下丘腦控制動物攝食量,調節體重。歷經幾十年的研究與發展,科學家通過定位克隆技術得到 ob 基因。ob 基因編碼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來自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Joslin糖尿病中心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了調控棕色脂肪生成的一種關鍵機制,棕色脂肪在脂肪產熱和能量代謝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稱為“好脂肪”。這項最新研究將有助于開發通過增加棕色脂肪形成,治療肥胖的新治療方法。相關成果公布在Nature雜志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國際著名
1. NEJM:工程胰島細胞移植讓一名糖尿病患者恢復胰島素產生能力 1型糖尿病讓一名43歲的女性依賴于胰島素。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醫生們通過將工程胰島細胞移植到她的腹部恢復了她的身體產生這種激素的能力。這名病人在接受移植一年后仍然保持胰島素不依賴性,而且根據一篇新聞稿的報道,她是測試這種糖
肥胖是一個嚴重的健康問題,其特點為白色脂肪組織的過度擴張,并伴隨著慢性、低度炎癥的狀態。1 肥胖相關炎癥的發生是因為脂肪組織的免疫細胞浸潤和促炎性細胞因子的產生增加。2 這些變化會對正常的脂肪細胞功能帶來不利影響,如甘油三酯儲存和脂肪分解,導致高循環水平的游離脂肪酸和脂質異位積累。3
棕色脂肪是機體中負責分解引發肥胖的白色脂肪的人體組織,期能將白色脂肪轉化成二氧化碳、水和熱量,同時還能夠加快人體新陳代謝,促進白色脂肪消耗。本文整理了近年來科學家們在棕色脂肪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 【1】JCEM:增加體育鍛煉并不能改善棕色脂肪組織的功能 doi:10.121
幾十年來,對衰老和限制壽命的過程的了解一直困擾著生物學家。三十年前,通過鑒定延長多細胞模式生物壽命的基因變異,衰老生物學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科學可信度。 在本文,我們總結了標志著這一科學成就的里程碑事件,討論了不同的衰老途徑和過程,并提出衰老研究正在進入一個具有獨特的醫學、商業和社會意義的新時代。
【1】大力水手:吃菠菜真的可以讓肌肉變得更強壯! 你還記得小時候看的一部動畫片里的主人公--大力水手波比嗎?每到危急關頭,只要吃下菠菜,波比就能變得力大無窮,把大壞蛋布魯托打得逃之夭夭。 近來有研究發現菠菜真的可以讓你變得更強壯,但這種效果并非由菠菜中的鐵元素導致,綠葉中含有高濃度硝酸鹽才是
近年來,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不斷深入,曾經在研究中被他們所忽視的腸道菌群(腸道微生物)被再次重視起來,多項研究中研究者發現腸道菌群和很多疾病的發生都有關聯,比如風濕病、機體衰老、炎癥甚至癌癥等;當然了腸道菌群也是研究人員治療多種人類疾病的關鍵靶點,科學家們往往會利用機體腸道菌群來治療諸如肥胖、糖尿
細胞是構成人體的基本單位。一個成年人的細胞數量大約是10的13次方,而與人體共生的細菌比人體細胞還要多10倍,其中腸道菌群就包含了500-1000種不同的細菌。早在1886年,就有學者發現了大腸桿菌對消化有輔助作用。由此而展開的,對大腸桿菌、雙歧桿菌等常見腸道菌的發現和功能探索也開啟了早期人類對
代謝異常是腫瘤的主要特征之一。近年來不少研究表明腫瘤或機體代謝產物或者代謝通路在腫瘤發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在此,小編盤點了近期關于腫瘤代謝的最新研究進展。與大家分享。 【1】新研究揭示表觀遺傳和代謝如何在癌癥發育中發揮作用 DOI: https://doi.org/10.1093/bfgp
有研究數據顯示,目前全球的超重和肥胖人數已從 1980 年的 857 萬上升到 21 億,其中成年人增長了 28%,兒童增長了 47%。據2013年發表在 Lancet 上一篇關于全球疾病負擔的研究顯示,在發達國家中男性肥胖率普遍高于女性,而在發展中國家則恰恰相反。 目前在中國肥胖人數已遠遠超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腸道微生物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Nutrition Reviews:飲食對腸道菌群的影響 DOI: 10.1093/nutrit/nuz106 根據喬治華盛頓大學(GW)和美國國家標準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炎癥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 【1】Sci Transl Med:科學家們利用炎癥來治療炎癥 doi:10.1126/scitranslmed.aau8217 加拿大基南生物醫學科學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在實驗室模型中發現了一種治療包括關節炎在內的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新墨西哥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一種名為G-1的抵御癌癥的化合物或能幫助減少肥胖小鼠機體中的脂肪含量,盡管G-1目前正處于癌癥1期臨床試驗,但研究人員正計劃進行臨床前試驗,利用G-1
間充質干細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及向缺血或損傷組織歸巢的特征,輸入宿主體內后,可歸巢于特定部位,在微環境影響下定向分化為內胚層、中胚層以及外胚層3個胚層來源組織的細胞,如骨、軟骨、肌腱、脂肪、肝、腎、皮膚、肌肉、神經甚至胰腺等10余種成熟細胞,因而成為再生醫學中器官修復的理想種子細胞。 最初是在骨髓
科學家們最早在開發一種藥物或化合物時往往只是針對治療或改善某一種疾病,然而,隨著研究者們深入的研究或偶然間的研究發現,他們才意識到這些藥物/化合物或許還有別的用處,能夠治療其它多種類型的疾病,比如說研究人員就發現,治療糖尿病的藥物二甲雙胍不僅能夠治療鐮狀細胞病和β地中海貧血,還能夠有效殺滅癌細胞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科學家們近期在焦慮癥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 【1】失眠或會增加次日30%的焦慮水平!而深度睡眠則能明顯降低機體焦慮水平! doi:10.1038/s41562-019-0754-8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e Human Behaviour上題為
1. Sci Sig:炎癥機制研究新突破 炎癥反應是機體應對損傷或者感染時發生的免疫反應,然而這一過程如果失控之后將導致疾病的發生。最近,來自莫納什生物醫學研發研究所的研究者們發現了炎癥反應過程中的關鍵生物學事件。該發現或許能夠促進新的治療炎癥疾病的療法的開發,例如動脈粥樣硬化、中風以及II型
對于某些肥胖者而言,控制食欲或許能夠讓其變得苗條,提起食欲,我們或許會想到一桌子豐盛的大魚大肉會讓我們流口水、食欲大增;而控制機體食欲的信號通路卻是非常復雜的。 日前,一項刊登在eLife雜志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麻省理工大學的研究者就通過研究發現了一類特殊的神經膠質細胞,這些細胞或許能夠幫
大腦神經系統與機體代謝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神經元傳遞的信號能夠調控機體的各類代謝活動的強度,而代謝特征的改變也會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以及神經信號的傳遞。針對這一領域相關的最新研究成果,進行簡要的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Science:鑒定出暴食神經元 doi:10.1126/
脂肪酸在人類健康和疾病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但是近年來科學家對于不同的脂肪酸對機體的益處和壞處始終爭論不斷。為此,小編為大家盤點了關于脂肪酸對機體健康影響的最新研究進展,幫助大家一起了解脂肪酸對人體健康的諸多影響! 【1】Science:揭示短鏈脂肪酸觸發植物對細菌的免疫反應 DOI:10.11
近年來,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深入,他們開始發現脂肪細胞或許在機體多個方面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本文中,小編就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 【1】Nature:揭示產熱脂肪細胞的交感神經支配機制,有望開發出新的抗肥胖策略 doi:10.103
不知不覺,再過天2016年就離我們遠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那么即將過去的12月里Nature雜志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一起學習。 【1】Nature:首次揭示RNA剪接與衰老存在因果關聯 doi:10.1038/nature20789 衰老是
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深入研究在癌癥化療研究領域取得了多項研究突破,那么近期又有哪些值得一讀的最新研究報道呢?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進行了整理,分享給大家! 【1】Nature:模塊化基因增強子導致白血病并調控化療療效! DOI:10.1038/nature25193 骨髓每天都會產生數十億
最近,生長分化因子-15(GDF15)因具有強有力的肥胖治療潛力吸引眾人的目光,其實GDF15在多種疾病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為此,小編針對這方面近期取得的進展進行一篇梳理,以饗讀者。 1.Nature:重磅!揭示控制體重的GDF15信號通路,有望治療肥胖和惡病質 doi:10.1038/n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