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科院CellResearch發表代謝研究新發現
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發現,除去肝臟的Med23可通過調控FOXO1活性改善葡萄糖和脂類代謝。研究結果發表在9月16日的《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雜志上。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的王綱(Gang Wang)研究員是這篇論文的通訊作者。其課題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胚胎干細胞與誘導多能干細胞(iPS)的分子生物學調控,轉錄中介復合物(Mediaior Complex)與基因轉錄調控及其生物學功能。 2型糖尿病已成為了一種全球性的流行病,有超過3.15億人受累于這一疾病。肥胖、糖代謝受損及血脂異常是這一疾病的主要特征,所有這些都與胰島素抵抗和心血管高風險有著密切的關聯。 肝臟作為胰島素作用的重要靶器官,在能量平衡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多種信號通路協調特異的基因表達程序控制了肝臟能量代謝。在進食狀態下,胰島素通過促進外周組織如骨骼肌和脂肪組織攝入葡萄糖,抑制肝臟中的糖......閱讀全文
《豬營養代謝與調控研究》出版發行
3月28日,由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畜禽健康養殖中心印遇龍研究員主編的《豬營養代謝與調控研究》正式由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本書收錄了20多年來畜禽健康養殖研究團隊在豬營養代謝與調控研究領域中發表的主要文章,內容涉及豬營養代謝與優化調控的評定方法體系、豬氨基酸
研究揭示尼古丁代謝調控的新機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煙草功能成分與綜合利用創新團隊揭示了煙草轉錄因子NtMYB305a參與尼古丁代謝調控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結果在線發表于《植物生理學(Plant Physiology)》雜志。 據張洪博研究員介紹,尼古丁是一種重要的天然生物堿,在煙草中的含量最為豐富,約占煙草總生物
間充質干細胞代謝調控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退行性中心管敏課題組在干細胞代謝調控的研究鄰域取得新進展,相關論文發表于《干細胞》期刊上。 間充質干細胞(MSC)是一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潛能的多能干細胞,臨床應用潛力巨大。干細胞的分化受到衰老、營養、激素等內外復雜因素的影響,科研人員最新發現能量代謝可
研究證實轉運蛋白NTT調控植物生長和代謝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油菜團隊在《細胞報告》(Cell Reports)發表研究論文,闡明了轉運蛋白BnaNTT1在調控油菜代謝和生長中的功能和分子機制。 植物細胞內質體與細胞質之間交換ATP/ADP的轉運蛋白為核苷酸三磷酸轉運蛋白NTT,它負責從胞質中轉運ATP進入質體,交換等量的ADP,維持質
探究轉錄因子對于hESC代謝調控新機制研究
ESC在體外可無限自我更新和分化為機體內任何種類的細胞,在器官再生和細胞替代治療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hESC維持自我更新及發育多能性的分子調控機制還有很多問題尚不清楚,妨礙了將其分化的細胞安全有效地應用于臨床。因此,對人ESC如何維持其自身特性的機制進行深入的研究尤為重要。 研究思
探究轉錄因子對于hESC代謝調控新機制研究
ESC在體外可無限自我更新和分化為機體內任何種類的細胞,在器官再生和細胞替代治療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hESC維持自我更新及發育多能性的分子調控機制還有很多問題尚不清楚,妨礙了將其分化的細胞安全有效地應用于臨床。因此,對人ESC如何維持其自身特性的機制進行深入的研究尤為重要。 研究思
動物所棕色脂肪移植調控能量代謝研究獲進展
相對于儲存能量的白色脂肪,機體內還存在燃燒能量的棕色脂肪(BAT)。BAT含有豐富的血管、神經和線粒體。BAT的線粒體通過去偶聯反應把ATP轉化為熱量。科學家們利用PET-CT證明在成人體內也存在著BAT。但隨著年齡增長,BAT活性逐漸降低,而且BAT活性也會隨著肥胖的發生明顯下降。這些數據表明
Nat-Commun:新研究揭示脂類代謝的遺傳調控圖譜
最近,來自赫爾辛基大學的研究者們已經鑒定出幾種新的遺傳變異,這些變異與血漿脂質水平和人類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有關。該研究表明,針對循環系統中脂質分子的水平進行相關遺傳研究可以幫助改善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預測和治療。相關結果最近發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率和發病
氧化還原代謝調控白血病發生研究獲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138.shtm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藥學院教授趙玉政團隊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研究員鄭俊克團隊合作,在《細胞生物學趨勢》上發表綜述文章,對氧化還原代謝調控白血病發生發展的病理機制以及目前存在的關鍵問題進
糖代謝與豬瘟病毒感染調控研究獲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1853.shtm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教授陳金頂/副教授范雙旗團隊研究發現三羧酸循環重要限速酶—α-酮戊二酸脫氫酶在豬瘟病毒感染和復制中發揮重要調控作用。近日,相關成果以長文的形式在線發表于《國際生物
糖代謝與豬瘟病毒感染調控研究獲進展
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教授陳金頂/副教授范雙旗團隊研究發現三羧酸循環重要限速酶—α-酮戊二酸脫氫酶在豬瘟病毒感染和復制中發揮重要調控作用。近日,相關成果以長文的形式在線發表于《國際生物大分子雜志》。 病毒是嚴格的胞內寄生物,依賴宿主細胞的代謝系統獲取其生命活動所需的物質和能量。三羧酸循環是三大營
探究轉錄因子對于hESC代謝調控新機制研究(二)
?3. PHB與HIRA復合體相互作用為了研究清楚PHB在hESC中如何發揮作用,研究者采用IP和MS的技術發現除了線粒體的一些相關蛋白外,HIRA也與PHB相互作用。進一步研究發現,PHB結構域介導了PHB與HIRA的結合。由于HIRA復合體的成員還有UBN1和CABIN1,研究者繼續研究了PHB
探究轉錄因子對于hESC代謝調控新機制研究(三)
5. PHB與HIRA復合體共同作用控制著IDH的表達研究者隨后探究了PHB,HIRA對IDH-a-KG代謝通路的影響。研究發現,PHB,HIRA缺失導致了IDH表達顯著減低,并伴隨著細胞內α酮戊二酸的顯著降低。而α酮戊二酸對于hESC干性的自我維持具有重要的作用。6. PHB和HIRA共同調控H3
黑枸杞果實品質的代謝調控研究獲新進展
近日,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生物基因研究中心作物品質控制與多組學技術創新團隊與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藥用植物種質創新與利用團隊合作,在黑枸杞果實品質的代謝調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發表于Industrial Crops?and?Products。聯合培養研究生王志強為該論文第一作者,張文洋和黃文潔
探究轉錄因子對于hESC代謝調控新機制研究(一)
ESC在體外可無限自我更新和分化為機體內任何種類的細胞,在器官再生和細胞替代治療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hESC維持自我更新及發育多能性的分子調控機制還有很多問題尚不清楚,妨礙了將其分化的細胞安全有效地應用于臨床。因此,對人ESC如何維持其自身特性的機制進行深入的研究尤為重要。研究思路?研究結果
上海生科院等在脂質代謝調控研究中獲進展
6月12日,《自然-細胞生物學》(Nature Cell Biology)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李伯良研究組與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宋保亮研究組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Cholesterol and fatty acids regulate cysteine u
生化與細胞所等研究發現小鼠PIWI/piRNA代謝調控機制
國際知名學術期刊Developmental Cell于1月13日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與細胞所劉默芳組、王恩多組關于piRNA在精子發生后期觸發小鼠PIWI(MIWI)蛋白經 APC/C-泛素途徑降解的最新研究成果。該工作與李勁松研究員、上海計劃生育研究所施惠娟研究員、美國路
研究發現調控淀粉代謝并影響儲藏根產量的關鍵基因
木薯是全球第三大糧食作物,其儲藏根可大量富集淀粉,是熱帶亞熱帶地區近7億人口的主要食物能量來源。研究木薯淀粉代謝的調控對深入了解這一重要糧食作物的源庫分配機制及提高產量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應用潛力。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張鵬研究組利用第一個木薯T-DNA插入突變體st
柑橘果實采后水分代謝調控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植物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園藝林學學院程運江教授課題組關于柑橘果實采后水分代謝調控機制的最新研究成果以“CsMYB96 confers resistance to water loss resistance in citrus fruit by simultaneous
武漢大學Hepatology揭示代謝調控因子
來自武漢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小鼠實驗中證實,干擾素調節因子9(IRF9)起保護預防肝臟胰島素耐受及脂肪變性的作用。相關研究論文已被在國際著名肝臟疾病雜志Hepatology(最新影響因子11.665)接受并在線發布。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武漢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副
劉勇研究員Nature子刊揭示代謝信號調控新機制
來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證實,肝IRE1α通過XBP1s- PPARα信號軸調控了禁食誘導的代謝適應程序,這一研究發現發表在3月27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論文的通訊作者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的劉勇(Yong Liu
劉默芳小組肝癌細胞糖代謝調控機制研究獲進展
缺氧是實體瘤普遍存在的現象,對腫瘤生物學特性具有重要影響。已有證據表明,缺氧可調控多個Warburg效應關鍵基因,是誘導癌細胞能量代謝“重編程”的關鍵因素之一,也是調控腫瘤進程的一個重要病理因素,但目前對缺氧誘導癌細胞糖代謝轉換的分子生物學機制還不完全清楚。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
遺傳發育所等在脂類代謝調控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脂類是生物體內重要的能量儲存形式,保持人體內的脂類代謝平衡十分重要。脂類代謝紊亂會導致高血脂、胰島素抗性、糖尿病和脂肪肝等疾病。在細胞中,脂類主要是以甘油三酯和膽固醇酯等中性脂的形式儲存在于脂滴(lipid droplet)中。PAT家族蛋白是一類高度保守且特異性定位于脂滴表面的蛋
我國學者在細胞能量代謝調控領域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81522034,31570840,81521064)等資助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研究院潘欣研究員和張學敏院士等在細胞能量代謝領域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作為封面文章以“AMPK-mediated Activation of MCU Stimulates M
研究發現激活Sirt3和調控線粒體代謝的關鍵信號通路
Sirt3是線粒體中的一個重要的去乙酰化修飾酶,能夠調控線粒體中許多代謝酶的活性,進而調控細胞線粒體的代謝。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Sirt3的活化與抗衰老、抗腫瘤和提高免疫力等密切相關,因此, Sirt3一直是世界上許多實驗室和制藥公司研究的重要藥物靶標。但至今為止,尚未找到激活Sirt3的有效途
研究揭示腦膠質瘤代謝與表觀遺傳新型交叉調控機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573.shtm
生物鐘調控代謝新方式揭示
人體內有一個很酷的時鐘——生物鐘。然而,生物鐘調控生理、代謝和行為等生命活動的機制十分復雜,仍需要進一步深入探究。記者15日從南京農業大學獲悉,該校王恬教授團隊與芝加哥大學合作在《細胞通訊》上刊發研究成果,揭示了生物鐘調控代謝的新方式。 生物鐘由基因和蛋白質打造,是生物進化的禮物。生物鐘掌控
Nature子刊:調控代謝的miRNA開關
長久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夢想著能將討厭的白色脂肪細胞轉變為棕色脂肪細胞,由此輕易消除多余的體重。來自波恩大學的研究人員現在朝著這一目標又走近了一步:他們破譯了小鼠體內的一個“切換開關”,其可以顯著促進脂肪燃燒。研究結果現在發表在科學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Cell揭示細胞代謝調控新機制
在Helen McNeill博士的領導下,來自Lunenfeld-Tanenbaum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揭示了一種令人興奮的、且不同尋常的生化聯系。他們的研究發現對于線粒體相關疾病具有重要的意義,線粒體是我們的細胞內能量生成的主要來源。相關論文發表在9月11日的《細胞》(Cell)雜志上。 McN
Cell子刊揭示重要代謝調控因子
由于其與長壽、糖尿病、癌癥和代謝調控相關聯,近年來Sirtuin脫乙酰酶家族受到了相當大的關注。在發表于12月3日《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中,Buck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現在確定了一些代謝相關蛋白受到了線粒體sirtuin——SIRT5的廣泛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