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發布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水污染物排放地方標準
近日,江西省質監局聯合江西省環保廳批準發布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36/852-2015),這是一個比國家標準更加嚴格的水污染排放標準。此舉旨在落實江西省委、省政府關于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的要求,發揮標準在環境保護中的“總開關”作用。 據了解,該標準規定了江西鄱陽湖生態經濟區38個縣(市、區)內污水處理系統、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港口/碼頭企業或設施7種水污染物的排放濃度限值,為鄱陽湖守住環保標準的底線,嚴把準入關口。 這項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將直接服務于鄱陽湖生態區域水環境管理,推動相關企業采用新工藝、新技術和技術改造,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推進環保新興產業的快速進步,支撐傳統產業向技術先進、資源節約、綠色環保方向發展,在保護鄱陽湖“一湖清水”,保障鄱陽湖生態安全,尤其是水環境安全中發揮積極作用。 ......閱讀全文
江西發布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水污染物排放地方標準
近日,江西省質監局聯合江西省環保廳批準發布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36/852-2015),這是一個比國家標準更加嚴格的水污染排放標準。此舉旨在落實江西省委、省政府關于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的要求,發揮標準在環境保護中的“總開關”作用。 據了解,該標準規定了江西鄱陽湖生態
江西全力推進鄱陽湖地區生態工程建設
新華網南昌10月2日電 在近日舉行的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與中部地區發展論壇上,江西省發改委主任姚木根介紹說,為了保護鄱陽湖“一湖清水”、保障長江中下游水生態安全,江西省正在全力推進鄱陽湖地區生態工程建設。 鄱陽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又是長江的重要調節器,年均注入長江的水量為1450億立方米,約
江西鄱陽湖建設辦昨日成立-全力打造生態經濟區
15日11時30分許,江西省人民政府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辦公室成立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網站開通儀式舉行。 江西省發改委有關工作人員介紹,江西省人民政府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辦公室設在江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內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管理一處和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管理二處。
江西大力發展生態文明建設-還鄱陽湖一湖清水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綠色資源大省江西提出:明年出臺新政,加大治理,還我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一湖清水”。 12月的鄱陽湖水天一色、白鶴起舞,靜謐又不失活潑。37歲的涂繼付剛剛從湖中捕魚歸來,他是江西省新建縣樵舍鎮漁業二大隊的漁民,全家十多口人都是以捕魚為生,一年
第383次香山科學會議研討“鄱陽湖生態環境保護”
以“鄱陽湖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為主題的第383次香山科學會議10月19—21日在北京舉行。中科院汪集旸研究員、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孟偉研究員、南昌大學周文斌教授擔任會議執行主席。 位于江西省境內的鄱陽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泊,是長江干流重要的調蓄性湖泊,也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劃定的全
我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水質持續改善
中新網南昌2月28日電 (吳鵬泉 劉玉潔)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水質持續改善。記者27日從江西省生態環境廳獲悉,去年鄱陽湖水質優良比例22.2%、同比上升5.5個百分點,總磷濃度0.063mg/L、同比下降7.4%。 江西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董良云在會上表示,去年江西深化鄱陽湖水環境保護,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助推江西省GDP五年翻一番
生態環境和諧 今年已有四十余萬只候鳥先期抵達鄱陽湖越冬。經濟高速發展 峽江水利樞紐一期工程如火如荼。圖/記者許南平攝一列動車行走在贛鄱大地。圖/記者許南平 12月12日,是國務院批復實施《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三周年。這三年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推動我省經濟五年翻番。與此同時,黨
生態環保已成地標標準-生態屬性突出物業受寵
炎熱的夏季氣溫,霧霾天氣頻繁侵擾,在PM2.5居高難下的時代,選擇一個優美的生態樓盤,成全自己“歸田園居”的夢想,是不少高端置業者看重的因素。作為高端置業者所青睞的地標物業,生態環保已成為其最重要的標準之一。 生態環保是社區建設的大勢所趨。根據國家《綠色建筑和綠色生態城區發展規劃》顯示,“
生態恢復的標準有哪些
生態恢復的標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恢復目標:生態恢復的首要目標是恢復和改善受損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以達到自然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生物多樣性:生態恢復要盡可能地恢復和維護受損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完整性,促進野生動物和植物的繁榮和保護。 3.生態服務:生態恢復應當考慮
鄱陽湖水動力研究取得進展
鄱陽湖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泊,近年來季節性枯水期延長,極端枯水水位頻現,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和討論。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鄱陽湖湖泊濕地觀測研究站“江湖關系與水動力”研究團隊賴錫軍等研究人員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資助下,取得系列進展,主要包括以
新標準改變電鍍行業生態
電鍍作為制造業的四大基礎工藝之一,廣泛應用于各種行業,如高端的電子、航空、航天、能源、核工業,低端的日用五金、汽車配件、文具類產品等,是無法取代的服務性行業。 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我國電鍍企業數量(規模以上企業)總計1.5萬家,5000多條生產線和2.5~3億平方米電鍍面積生產能力。近
全國首個生態保護專業檢察室打破地界
“加強法律監督,保護鄱湖生態”,一走進江西省都昌縣人民檢察院鄱陽湖生態保護檢察室,墻上幾個紅色大字赫然眼前。 成立至今僅僅兩周的這一全國首個生態保護專業檢察室,是怎樣工作的?主要職責是什么?11月5日,《法制日報》記者帶著好奇來到這里尋求答案。 涉環境案發案率逐年上升 2011
海南文明生態村建設標準出臺-將環境生態納入考核
海南省近日印發《海南省文明生態村建設標準》(試行)和《海南省文明生態村管理細則》(試行),將環境生態納入考核標準,定期對文明生態村建設情況進行考核、評比和表彰。 據悉,《海南省文明生態村建設標準》(以下簡稱標準)規定考核結構分為合格、良好、優秀3個標準,每類標準均包含5個一級指標、22個二級指
生態環境部發布5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提高生態環境監督管理水平,規范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及飲用水水源地環境風險遙感調查工作,生態環境部現批準《入河(海)排污口三級排查技術指南》、《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 無人機遙感航測技術規范》、《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 無人機遙感解譯技術規范》、
鄱陽湖國際高端講壇在南昌舉行-大旱引中美專家關注
由南昌大學主辦的鄱陽湖國際高端講壇6月8日在南昌舉行,來自耶魯大學、明尼蘇達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和廈門大學的十多名中美學者為鄱陽湖保護與區域發展建言獻策。 今年鄱陽湖發生罕見干旱,最小水面僅為300.5平方公里,僅為正常年份的15%,中心湖區儼然成了大草原,嚴重威脅湖區農業、漁業生產和湖泊
鄱陽湖區水鳥數量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新高
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日前發布的鄱陽湖區最新鳥情數據顯示,工作人員在野外監測統計到水鳥76.6萬余只,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新高,其中監測到白鶴4000余只,東方白鸛5500余只。 “生態好不好,鳥兒先知道。”江西省科學院研究員戴年華說,“鳥類是環境優劣的‘生態試紙’,鄱陽湖全面實施十
丁仲禮調研鄱陽湖湖泊濕地觀測研究站
11月2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仲禮一行到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鄱陽湖湖泊濕地觀測研究站調研。 調研期間,丁仲禮首先考察了研究站正在建設的大型洲灘濕地控制實驗場,詳細了解了試驗場建設目的、試驗布局方案和預期成果應用價值,隨后考察了站內依托國家973計劃項目正在開展的鄱陽湖不同濕地植被水文
長江鄱陽湖水生生物保護中心建成啟用
12月31日,位于江西省湖口縣的長江鄱陽湖水生生物保護中心建成正式啟用,這是國內首家綜合性淡水魚科普館。 長江鄱陽湖水生生物保護中心是一座集科普宣教、水生生物保護救助、魚類種質資源保護研究和開發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基地,設有水生生物科普教育中心、江豚遷地保護中心、淡水魚種質資源保護中心、特色農業林
推進生態補償標準化動態化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近年來,從國家到地方各個層面都制定了一些涉及生態補償的相關制度和措施,目前已探索建立了中央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草原生態補償制度、水資源和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機制、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責任制度、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
提高補償標準--蘇州生態補償機制“發酵”
蘇州市自2010年在江蘇省率先實施生態補償機制以來,市、區兩級財政已累計撥付生態補償資金32727萬元,用以支持生態敏感地區“不開發”。 從2013年起,蘇州市決定在生態補償方面擴面提質,進一步擴大生態補償范圍,提高生態補償標準。 惠及范圍有多大? 財政累計撥付資金32727萬
新版國際生態紡織品標準生效
國際生態紡織品標準一直是全球紡織產品的綠色標桿,它的動向直接影響到全球紡織品的生產、貿易及最終的使用。新版Oeko-Tex Standard 100標準已于2010年1月1日生效,與上一個版本相比,新版標準中的檢測項目有所變化。 一是關于多環芳烴。自1月11日起,對四個產品類別的合成纖維、
北京打造28個農業生態標準園
加快農業瘦身健體和提檔升級,今年,北京市將打造28個農業生態標準園。據北京市農業局介紹,這些生態標準園由植保、農機等專業化服務組織提供技術支撐,設施規范齊備,實現高效生產和農產品的優質安全,樹立北京種植業品牌形象。 為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打造都市現代農業產業帶,北京市今年創建28個農業生態標
生態環境標準管理辦法
1、為加強生態環境標準管理工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2、本辦法適用于生態環境標準的制定、實施、備案和評估。本辦法所稱生態環境標準,是指由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省級人民政府依法制定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需要統一的各項技術要求。3、生態環境標
鄱陽湖夏候鳥南遷-數量銳減
圖為9月13日,江西省都昌印山附近的鄱陽湖畔棲息地 隨著秋天的來臨,鄱陽湖候鳥自然保護區生息繁衍的夏候鳥集結南遷,在湖區構成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經過一個夏季的繁衍棲息,這些夏候鳥們帶著添丁加口的喜悅飛回南方,等到明年春天,它們又將會回到鄱陽湖濕地度夏。據介紹,由于今
生態環境部通過3項生態環境標準+紅外、質譜等8項監測標準
11月21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廢硫酸利用處置污染控制技術規范》(以下簡稱《技術規范》)、《放射性測井輻射安全與防護》等3項國家生態環境標
晚全新世鄱陽湖水位變化與人類適應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鄱陽湖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人口聚集、繁衍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區域,有“魚米之鄉”之稱。其中鄱陽湖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承擔著多種重要的生態功能和社會功能。進入21世紀后,鄱陽湖水位持續下降,并且枯水期時間提前、枯水期延長,對湖區民生和生態造成了嚴重影響。但在2020年夏季,鄱陽湖水位又迅速上漲,突破了近百
江西在全國率先實施覆蓋全境的流域生態補償機制
冬日仙女湖,湖水清清,碧波蕩漾。而三四年前,湖面滿是密密麻麻的養魚網箱。2012年,江西啟動袁河流域的萍鄉、新余、宜春三市水資源生態補償試點,探索實現跨市行政區交接斷面水質、水量控制目標。在生態補償試點推動下,袁河水質惡化趨勢得到遏制,由袁河串起來的仙女湖等重要水庫再現“一湖碧波”。 募集補償
中國最大淡水湖復建百萬公頃生物多樣性保護棲息地
據新華社電,鄱陽湖是中國最大淡水湖,為保護鄱陽湖濕地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江西省16日表示,今年開始實施鄱陽縣132萬公頃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棲息地恢復建設工程,促進鄱陽湖濕地資源的恢復和可持續利用。 鄱陽湖生態濕地主要包括湖泊濕地、沼澤濕地、泥炭濕地等。因濕地資源豐
經濟日報:生態補償標準要“硬”起來
目前,我國正在積極推進生態紅線劃定工作。隨著生態紅線的實際劃定和逐步落實,生態補償機制作為推進生態紅線的重要抓手,必將會得到進一步的健全和完善。 經過近些年的努力,我國在建立生態補償制度方面初見成效,初步建立了草原生態補償制度、水資源和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機制、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責任制度等
貴陽實施首個湖泊水庫生態修復地方標準
近日,《貴陽市湖泊水庫局部水域生態修復技術規程(試行)》開始實施。據悉,這是我市首個湖泊水庫生態修復地方標準。 記者從市質監部門獲悉,近年來,我市在治理“兩湖一庫”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2008年,我市聯合科研單位,在紅楓湖開展了紅楓湖水質生態修復技術示范試驗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