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標記物通常指細胞癌變過程中所產生的正常細胞缺乏或含量極微的特異性和相對特異性的物質,也有可能是宿主細胞針對癌細胞所產生的正常細胞成分,但在量和質上與正常狀態或良性疾病時明顯不同。存在于腫瘤細胞表面、血液或體液中,如腫瘤的 TSTA、TAA、TSA、激素、酶(同功酶)等。1.應用(1)早期診斷和發現腫瘤。(2)提示腫瘤發生的部位和組織來源。(3)腫瘤的鑒別診斷。(4)腫瘤治療的療效觀察和預后判斷。(5)監測腫瘤復發。2.要達到上述應用,須具有以下條件(1)腫瘤標志物的特異性強。(2)腫瘤標志物的診斷靈敏度高。(3)腫瘤標志物的產量或血清濃度應與腫瘤組織大小呈正相關。腫瘤標志物主要是用于疾病的篩查,而不具有確切的診斷意義。一般來說篩查試驗主要用于高危人群,比如,患肝細胞癌的高危人群是指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特別是乙肝和丙肝的患者;前列腺癌的高危人群主要是指60歲以上的老年男性;有腫瘤家族史的健康人也應屬于高危人群。......閱讀全文
張先生今年36歲,2天前單位體檢發現“腫瘤指標”甲胎蛋白(AFP)升高,上網一查,甲胎蛋白升高提示得了肝癌,身體一貫健康的張先生,開始覺得頭暈乏力,精神緊張,寢食難安,肝區隱隱作痛,趕來門診就診。那么問題來了:什么是腫瘤指標?是抽血化驗到癌細胞的意思嗎?為什么要查腫瘤指標?什么是腫瘤標志物(tumo
近兩年,精準醫療即成為生物醫療行業里的熱點話題,據悉,生物標記物指導下的精準用藥(以下簡稱個性化治療),是精準醫療中公認的核心領域。但是在創新藥研發過程中找到真正的臨床生物標記物并不容易,這也是為什么這么多年來上市新藥只有很少數帶有伴隨診斷共同上市。 其新標志是新藥在FDA獲批時,以該藥的生物
張先生今年36歲,2天前單位體檢發現“腫瘤指標”甲胎蛋白(AFP)升高,上網一查,甲胎蛋白升高提示得了肝癌,身體一貫健康的張先生,開始覺得頭暈乏力,精神緊張,寢食難安,肝區隱隱作痛,趕來門診就診。那么問題來了:什么是腫瘤指標?是抽血化驗到癌細胞的意思嗎?為什么要查腫瘤指標?什么是腫瘤標志物(tumo
每年單位體檢結束,都會有幾個拿著化驗單來門診咨詢的,有退休的老年人,也有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人,女性為多,都非常緊張,一遍一遍又一遍地問:大夫我這是得癌癥了嗎,我問了好幾個大夫,他們說的都不一樣,有的說有可能,有的說不一定,有的建議我過一個月再復查,有的建議我馬上就做增強CT,我到底該怎么辦,該聽誰的
抗腫瘤藥物是當前創新藥物研發最活躍的領域之一,也是生物標志物能夠“大展拳腳“的領域。不同腫瘤患者的個體異質性和同一患者的組織異質性是有效治療腫瘤的巨大障礙,依靠生物標記物區分癌種和確定藥物響應是精準醫療、抗腫瘤藥物開發的試金石。 圖1. 腫瘤細胞生物標記物的應用1 生物標記物的發
現在人們是談癌色變,都希望能找到一種方法可以預防癌癥,遠離病魔的折磨,防癌檢查就是現在預防癌癥的最好方法,只要定期在做相關檢查,就能防患于未然。腫瘤標志物的化驗檢查就是防癌檢查的一種。看懂化驗單上腫瘤指標,不妨了解腫瘤標志物相關知識。廣義來說,腫瘤標記物是某些腫瘤細胞上存在
現在人們是談癌色變,都希望能找到一種方法可以預防癌癥,遠離病魔的折磨,防癌檢查就是現在預防癌癥的最好方法,只要定期在做相關檢查,就能防患于未然。腫瘤標志物的化驗檢查就是防癌檢查的一種。看懂化驗單上腫瘤指標,不妨了解腫瘤標志物相關知識。廣義來說,腫瘤標記物是某些腫瘤細胞上存在或分泌、排出到體液中的物質
如今的腫瘤已經從過去的絕癥,逐漸向“慢性病”轉變。雖然它的死亡風險依舊不容忽視,但通過早期診斷、規范治療,越來越多的患者能夠獲得更長時間的生存,甚至實現“治愈”。當然,要想贏得最佳的預后,“早”依舊是大前提。腫瘤標記物是一項對于一般人群來說,極為簡單而有效的腫瘤篩查方法。
抗腫瘤藥物是當前創新藥物研發最活躍的領域之一,也是生物標志物能夠“大展拳腳“的領域。不同腫瘤患者的個體異質性和同一患者的組織異質性是有效治療腫瘤的巨大障礙,依靠生物標記物區分癌種和確定藥物響應是精準醫療、抗腫瘤藥物開發的試金石。圖1. 腫瘤細胞生物標記物的應用1生物標記物的發現發展在早期是具有挑戰性
李賀 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在呼吸科,肺癌可謂屢見不鮮,肺癌是當今世界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而大多數肺癌患者早期癥狀無特異性,待等到確診之時已基本屬中晚期,所以肺癌的早期診斷就顯得尤為重要。比起肺癌的其他的檢查手段,腫瘤標記物的檢測一般早于胸部CT的異常,且具有操作簡便、無創傷等優點,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開創了治療新時代,隨之的療效預測評價的生物學標記物研究也將帶來更大的益處。 引言 免疫系統對腫瘤細胞監視和清除有重要作用。腫瘤細胞通過各種機制逃避免疫是腫瘤特征之一。Chen和Mellman描述的腫瘤免疫循環是抗腫瘤免疫增強反應策略的基石。包括的步驟有:腫瘤抗原的釋放、樹
來自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程序可用于測試癌癥生物標記物的臨床利益。這種方法可能會大大縮短從實驗室到進入臨床應用的道路。相關論文發表在7月11日的《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志上。 蛋白質生物標記物對于個體化醫療至關
過去十年,各個醫藥領域都轉向個體化治療,個體化治療主要通過生物標記物和配套的伴隨診斷(CDx)來劃分病人群體。生物制藥企業與成熟的體外診斷(IVD)公司合作開發伴隨診斷測試,這一模式已被證明普遍有效。然而,個體化治療的諸多驅動因素給伴隨診斷行業帶來了快速變革,促使生物制藥企業全面評估新的伴隨診斷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節奏加快,生活壓力變大,飲食安全衛生不良,環境污染等原因導致癌癥發病率不斷攀升,因為腫瘤細胞具有無限繁殖的特點,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并加以控制,腫瘤不斷惡化,最終導致病入膏肓回天乏術。反之,若及時發現腫瘤,進行治療,那么就能扼住癌癥的“咽喉”。 隨著科技的發展,腫瘤的檢測技術不
什么是腫瘤標志物?腫瘤細胞的生物化學性質及其代謝異常,因此在腫瘤病人的體液、排除物及組織中出現質或量上改變的物質,這些就是腫瘤標志物。腫瘤標記物在臨床上主要用于對原發腫瘤的發現、腫瘤高危人群的篩選、良性和惡性腫瘤的鑒別診斷、腫瘤發展程度的判斷腫瘤治療效果的觀察和評價以及腫瘤復發和預后的預測等。腫瘤細
ELISA是一種免疫測定。免疫測定(immunoassay,IA)是應用免疫學技術測定標本的方法。在臨床檢驗中主要通過抗原抗體反應檢測體液中的抗體或抗原性物質。 1.1 抗原 抗原是能在機體中引起特異性免疫應答的物質。抗原進入機體后,可刺激機體產生抗體和引起細胞免疫。在免疫測
ELISA是一種免疫測定。免疫測定(immunoassay,IA)是應用免疫學技術測定標本的方法。在臨床檢驗中主要通過抗原抗體反應檢測體液中的抗體或抗原性物質。1.1 抗原 抗原是能在機體中引起特異性免疫應答的物質。抗原進入機體后,可刺激機體產生抗體和引起細胞免疫。在免疫測定中,抗原是指能與抗體結
血流感染是臨床醫生高度關注的嚴重疾病。由于其治療涉及大量抗生素的應用,而細菌耐藥性的問題又日趨嚴峻,因此,血流感染的快速診斷和預后評估需要更有效而可靠的方法。血培養、細菌鑒定和藥敏試驗是敗血癥診治中不可替代的檢測方法。血流感染時機體會對細菌內毒素產生免疫反應。自身免疫反應刺激巨噬細胞分泌腫瘤壞死因子
論熱度,估計在制藥行業誰也比不上腫瘤免疫療法,吸引了無數注意力,當然還有資金。該療法機理簡單來講就是讓機體免疫系統完成本職工作——消滅腫瘤細胞。 在今年腫瘤臨床專業會議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上,默沙東(Merck)的重磅藥pemb
癌癥特異性肽段包括選自幾種不同序列簇的肽段 圖5中列出了69種血清肽段(匹配信息見圖6)。其中61個對于至少一種癌癥具有明顯的MALDI-TOF MS離子標記能力(校正P < 0.0002),分別標成藍色(前列腺癌)、綠色(膀胱癌)和紅色(乳腺癌)。結果表明,三種癌癥的特征肽段分別
癌癥生物標記物是腫瘤直接產生或由身體對癌癥特定響應分泌的物質,這些物質或過程的存在表明癌癥存在于人體。癌癥生物標記物的識別對體內癌癥的檢測非常重要,此外癌癥生物標記物用于診斷、藥物研發、預測、個性化醫療、代理指標(如制藥和臨床試驗等),可減少藥物研發和臨床試驗的時間和成本。 2020
結束了2016年的年末盤點系列,在2017年的第一個工作日,小編又要聊回之前半途中斷的腫瘤話題了。繼前文談及的腫瘤基本定義和治療困境、相關謠言后,今天小編要說得主題是:腫瘤的篩查、診斷和傳統治療。對于腫瘤,多數人都免不了“談癌色變”。都知道腫瘤需要診斷治療,都大概知道手術、放療、化療等傳統療法,
生物標志物之于腫瘤轉化醫學的意義:從篩選、確證走向臨床應用醫學是否能夠有效的治療及治愈癌癥直接取決于是否能夠在癌癥早期階段對其進行及時的檢測。生物標志物作為最直接快速有效的診斷手段,其篩選與獲得可在腫瘤診斷、發展、治療、以及療效監測等多個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因此,自該概念的提出,就受到了極大的關注,
基因檢測可以理解為檢測生病的原因,而腫瘤標記物可以理解為檢測生病后的結果或程度。 與疾病相關的基因如果發生突變,可能造成疾病產生,或增大生某種疾病的概率,但并非絕對。不論是否真的患病,都可能陽性,對未患病個體更多的是警示作用,對生病個體很多用來確定病因以及是否適用某種靶向治療。 而腫瘤標記物
肺癌是全球癌癥相關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多數的肺癌患者確診時已處于晚期,中位生存期為1年左右,5年生存率不足16%,預后極差。研究發現如能在早期發現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5年生存率將會增加到70%!而早期診斷是早期治療的重要條件,胸部X線、CT、支氣管內鏡和細胞學檢查等雖在早期篩查中起到
發光免疫分析是一種靈敏度高、特異性強、檢測快速及無放射危害的分析技術。70年代末以來得到了迅速發展,目前在國際上已經實現商品化和產業化的發光免疫分析產品,基本上可以分為:化學發光、時間分辨熒光(也稱時間延遲光致發光)、電化學發光(也稱場致發光和電致發光)幾種。 &n
免疫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對精度的要求越來越高,一般的酶免檢測技術已逐漸無法適應這種形勢的需要。現今發展的主流已不再是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測定方法(避免污染環境及對人體損害),而是轉向于能在任何地方操作的快速均相和固相測定,最終趨向于能夠檢測到皮克或10負18摩爾級的、非同位素的、自動或半自動的實驗室測定
4月18日,“癌癥早期診斷與個體化醫療新技術研討會暨2010納奧生物產品發布會”在浙江杭州舉行,納奧生物全球首家出產的“基因轉染熒光試劑和系列納米熒光探針產品”正式上市,并現場給多家全國知名醫療機構贈送了試用品。 惡性腫瘤是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和健康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據了解,在35~59歲
蛋白質與多肽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第一節 概述 1960年,美國學者Yalow 和Berson 創立了放射免疫分析(Radioimmunoassay,RIA),并首先用于糖尿病人血漿中胰島素含量的測定。這是醫學和生物學領域中方法學的一項重大突破,開辟了醫學檢測史上的一個新紀元。它使得那些原先認為是無法
肺癌是全球癌癥相關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多數的肺癌患者確診時已處于晚期,中位生存期為1年左右,5年生存率不足16%,預后極差。研究發現如能在早期發現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5年生存率將會增加到70%!而早期診斷是早期治療的重要條件,胸部X線、CT、支氣管內鏡和細胞學檢查等雖在早期篩查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