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近幾年,養生話題紅遍各類媒體,養生書籍銷售火爆,養生“專家”更是風頭正勁……可以說,全民養生熱已形成一股強大的潮流。今天,本版推出“透析養生熱”系列文章,深度解析這股養生熱潮背后的諸多亂象與動因,同時倡導普及養生知識,做到科學養生。 曾經以養生為內容的宣傳節目層出不窮,訪談、娛樂節目中,養生專家的風頭毫不亞于娛樂明星,甚至經常出現某位專家剛剛在一家電視臺的節目中露臉,又立馬在另一家電視臺出現的情況。究竟是什么原因成就了這種全民養生熱?我們對于養生存在哪些迷思和誤區?怎樣才能做到科學有效的身心健康? 心理因素被捕捉放大 究竟什么原因,導致目前養生業的火爆乃至混亂? “一些并不科學的養生知識,在中國的傳播是有傳統的,而恰恰國人又相信傳統。”科普作家方舟子說,過去曾流行打雞血,后來流行氣功熱,眾多的民間“養生秘訣”中不乏實用的方法,但各種沒有科學根據的東西也一并流傳。 “一方面,老輩......閱讀全文
北京“大道堂”宣傳冊上稱,曾和衛生部有關部門合作培養養生師;衛生部負責人表示國家目前并無養生師職業資格認證。 ■ 核心提示 張悟本的悟本堂雖于6月2日被拆除,但養生市場亂象并未因此而停止,各種食療、足療、手診等名目繁多的養生場所、養生書籍仍比比皆是。 記者調查發現,在養生亂象中,中
“中國目前的新聞報道經常缺少自己的立場和觀點,例如當中國養生出現熱潮時,中國的主流媒體都開始做養生節目,而當大家發現張悟本的養生理念存有問題時,又開始一股腦兒地進行打擊。” 在人們的視線中,似乎永遠都不缺少各種養生“專家”的身影。從號稱人生百病皆因水,病了的人就該用芒硝強行“脫水”,
從打雞血、甩手,到“劉太醫”的喝肉湯治癌癥、張悟本的喝綠豆湯治百病等等,這些“養生亂象”頻頻讓公眾上當受騙。對此,很多讀者建議,治理這些“養生亂象”既要“堵”,加大監管力度,還要“疏”。他們呼吁,有關部門應組織一批權威醫學專家撰寫健康教育讀物――― 真是感覺被愚弄啊! 6月1
養生暢銷書作家馬悅凌說,“漸凍人”是她治療過的最簡單的病。以泥鰍、當歸配合高熱量食物,除了治療“漸凍人”,還治好了肝癌、乳腺癌、肺癌患者,讓高位截癱的人恢復了知覺。下一步,她準備攻克艾滋病。 漸凍人癥是運動神經元疾病的俗稱,它與癌癥、艾滋病并稱世界三大難以治愈的病癥。此類患者的大腦、腦干和脊髓
北京的陳女士最近腦子像過電影 前不久,她和身邊的很多人一樣迷上了中醫養生――電視頻道鎖定了各類養生節目,各類養生書籍也看得津津有味。還時不時“照方抓藥”為自己和家人“調理”一下。但是,看的節目、書籍多了,深深的困惑也隨之而來:那些頂著各種頭銜、光環侃侃
即將過去的2010年無疑是一個養生熱年。年初,張悟本“綠豆治百病”的養生論轟然倒地,這讓我們開始回過頭來審視什么才是真正科學的養生;隨后出現的毒韭菜、毒豇豆、洗蝦粉、性早熟奶粉、地溝油、一滴香、反式脂肪酸、金浩茶油、假蜂蜜假蜂膠等等一系列的事件,又讓我們對食品安全問題產生前所
北京悟本堂被拆除才半年多,“神乎”大道堂(北京大道堂中醫養生研究院)又因媒體曝光而暫時停業。記者1月2日再次來到大道堂采訪發現,這里大門緊閉,但仍有咨詢者前來“買藥”。 從悟本堂到大道堂,它們“神奇”養生活躍的土壤是什么?其所謂“調理”到底有沒有道理?“神奇”養生堂為何屢禁不止?記者帶著這些問
米湯賽人參綠豆治百病 養生節目存三大亂象 “米湯好比人參湯,堅持喝身體好”、“每天喝養生粥,就能預防骨質疏松”……如今打開電視,總有一批專家在講養生,真假難辨的養生觀點在上了年紀的觀眾中頗有市場。 針對如今電視養生節目的亂象,日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專門發布通知,要求整頓電視養生節目:嚴禁發布廣
立秋之后,很多電視節目、廣播節目都開始做秋季養生的科教節目。但是,從中醫專業的角度來說,雖然立秋了,但實際上還沒有出“三伏”,還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如果這時候就開始盲目“貼秋膘”、秋季養生進補,不但起不到養生的效果,還會適得其反…… 不知何時起,養生似乎成為了全民話題:各大
張悟本“鬧劇”折射立法監管缺失 這個紅遍大江南北的“食療大師”到最后竟被人們發現是一個“鬧劇”,這通鬧劇的背后除了急于追求生命健康的盲目的消費者,監管缺失和法律漏洞也是不容置疑的。 如果醫師法對醫師稱謂(包括醫生、中醫、大夫等)給予法律保護,《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對醫療行為進行
昨晚,“張悟本”微博截屏圖。 “張悟本”微博再倡吃茄子 稱團隊操作有問題,否認本人造假,新浪微博尚未認定其身份真實性 已淡出人們視線的“張悟本”,中秋節在新浪微博上現身。新浪方面表示,目前其身份尚未認證。不過,這并不影響他的發言。三天時間,“張悟本”發出了30多條微
近幾年來,隨著人們越來越關注健康,一場“養生熱潮”也隨之而來。張悟本等“神醫”被曝光后,這些被媒體推上神壇的“大師”開始遭到質疑。因此,為引導公眾進行科學的養生醫療保健,傳遞來自中國科學院等科學界的聲音義不容辭。 治癌不如防癌 8月10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局舉辦了
林惠民 “現在的科普教育工作比較重視科學知識的傳播,我認為,還要特別注重科學精神的培養。”針對我國科普工作,中科院院士林惠民近日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缺乏科學精神常常導致我國出現一些難以理解的社會事件。 張悟本曾火極一時,掀起養生熱潮。其著作《把吃出來的病再吃回去》提到,多
位于北京奧體中心南門的“悟本堂”悄悄被拆了,原因是屬于“違建”。當然,不是建成之后才發現的,而是建設之時就發現了,但對方“一直在夜間偷偷施工”,于是,與作為現代體育場館的奧體中心體育場風格極不相符的“這座小廟”,就堂而皇之地落成了。此說荒謬與否這里不去追究。 物質的“悟本堂”拆
■ 一家之言 不能僅僅在形式上規定必須“專家集中審讀”,更應該切斷審讀者和被審讀者間可能的利益交換渠道,對這種利益交換現象從制度上加以監管、約束。 據報道,針對養生保健類圖書出版中所存在的一系列亂象,新聞出版總署管理司日前召開管理座談會,表示將出臺一系列措施,規范養
又一個養生偶像,曾經頭頂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以及重慶市政協委員等諸多頭銜的李一,被趕下“神壇”,而此前的所謂“養生大師”張悟本引起的社會關注余溫尚存。“養生大師”頻頻“出事”,百姓觀之如霧里看花。誰該來驅散養生迷霧,還百姓一個真真正正的養生?
北京悟本堂被拆除才半年多,“神乎”大道堂(北京大道堂中醫養生研究院)又因媒體曝光而暫時停業。記者1月2日再次來到大道堂采訪發現,這里大門緊閉,但仍有咨詢者前來“買藥”。 從悟本堂到大道堂,它們“神奇”養生活躍的土壤是什么?其所謂“調理”到底有沒有道理?“神奇”養生堂為何屢禁不止?記者帶著這些問
近日,公眾參與館回響著科學養生的“院士之聲”,讓甚囂塵上的“假養生說”原形畢露——三位醫藥領域科學家先后走進“相約名人堂——與院士一起看世博”,解說人體健康科學,科普自我養生正道。 王隴德:摒棄健康誤區 “張悟本出版的養生書籍四個月賣掉100萬冊。”中國工程院院士、醫學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最近,一直被眾多讀者奉若神明的“養生教母”——馬悅凌可是站在了風口浪尖上。繼本月八日,南京工商局查封了號稱“補血良方”的“馬悅凌糕”后,南京衛生局日前也表示,截止到目前并未發現馬悅凌任何護士執業注冊登記信息。 而南京衛生部門在調查“馬悅凌非法行醫”的過程中,發
為防止再出現張悟本這樣的偽專家,首批北京健康科普專家遴選結果將公布。 225名來自18個專業和學科的養生專家名單將公布,這些獲衛生局官方認可的養生專家“持證上崗”,并將被優先推薦在養生保健欄目“出鏡”。凡持此證非法牟利者將被取消資格。 18個專業和學科具體為,內科、外科、中醫、口腔
研究表明,合理膳食和健康生活方式是科學抗癌的基礎。40%的腫瘤發病與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有關。也正因此,近些年來,人們特別關注吃什么才能防癌抗癌,各種各樣的抗癌“明星食物”也應運而生,并且隨著各種研究和發現的增多不斷涌現。 對此,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周岱翰則認為,從嚴格意義上講,防
新聞背景:中醫養生市場紅火亦亂 從“食療第一人”張悟本到“神仙道長”李一,從《劉太醫談養生》到《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近年來,中醫藥知識不斷普及,全社會涌起中醫養生保健熱潮,一時間泥沙俱下。各色“養生大師”和中醫保健圖書噪聲社會。 3月4日,全國政協醫衛界別小組
“功能強大”的量子水、量子襪、量子眼鏡,“包治百病”的量子醫療儀器,“一本萬利”的量子投資機會……近年來,隨著我國的量子通信科學衛星上天、“京滬干線”落地,越來越多貼著“量子”標簽的商品、商機不斷涌現,讓不少消費者解囊,即便價格不菲。 這些“量子商品”真的像宣稱的那樣“神奇”嗎?今年3·15前
以往打開電視,黃金時段大多被新聞類節目和熱播電視劇占據。可現在,養生類節目異軍突起,不僅占據了不少電視臺的黃金時段,有些還把它當成“收視率救星”。而且,只要和養生沾邊的節目,哪怕在非黃金時間播出甚至重播,也有無數老老少少的“粉絲”在電視機前虔誠等候。老百姓愛看養生類節目說明重視健康,正
8月13日下午,已經舉辦了31期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第一次走出了北京,來到上海,在錦江小禮堂舉行了第32期活動,主題是“科學家與科普創作”。 與以往的活動只邀請兩三位科學家談一個專題不同的是,這次活動一下子邀請了10位院士,而他們也大多是第六版《十萬個為什么》各分冊的主編,“這么多
黎潤紅1 饒毅2 張大慶1(北京大學 1醫學部100191,2 生命科學學院 100087) 摘要 青蒿素的發現是在一個相當復雜的社會文化環境中完成的。由于特殊的時代背景,有關青蒿素的發現及其成果的評價存在著諸多爭議,甚至在青蒿素發現的代表人物之一——屠呦呦獲得了拉斯克臨床醫學獎之后,相關的爭議
隨著中秋的臨近,除了省內某個品牌月餅票火爆銷售甚至在“黃牛”手中倒賣,越來越多家自譽為“養生月餅”的概念也大行其道。筆者就納悶,這種由脂肪、面粉、食糖的食品居然有“養生”功能,實在是百思不得其解。難道加了一點所謂的螺旋藻、高纖維、西洋參等就能夠“點石成金”了嗎? 筆者特地去搜索了
北京市衛生局上周給251名健康科普專家做了“認證”,發了“腰牌”,他們在媒體養生類節目中享有“出鏡特權”,演講培訓后可優先上電視。據說,這是為了防止“張悟本們”卷土重來。 行政主管部門的主動出擊,邀得了輿論好評,但也有人擔心這個政策的可操作性,憂其難從根本上改變養生保健市場魚龍混雜的
一把普通的綠豆被吹成包治百病的神豆,長條茄子被說成吸油去脂的良藥……“張悟本們”被揭穿之后,很多粉絲才明白自己被騙了。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被騙?李燕寧認為,之所以這么多“養生專家”能火起來,是因為中醫做得很不夠。 “在過去,養生保健是部分人群或一定層次的人士才能享用的。現在不一樣
記者從中國科協1月26日舉行的發布會上獲悉,由關注科普事業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科普界、科技新聞界的專家學者共同評選出的2010年全國十大科普事件評選結果揭曉。 評選出的2010年全國十大科普事件為: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來到中國科技館,同中外少年兒童一起參加“體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