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3日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我國“天和”號空間站核心艙將首次以1∶1實物形式(工藝驗證艙)參加第十二屆珠海航展,這是我國空間站工程首次對公眾開放。 據了解,中國空間站額定乘員3人,乘組輪換時最多可達6人,建成后將成為我國長期在軌穩定運行的國家太空實驗室,基本構型包括核心艙、實驗艙I和實驗艙II,每個艙段規模20噸級。核心艙包括節點艙、生活控制艙和資源艙三部分,有3個對接口和2個停泊口。對接口用于載人飛船、貨運飛船及其他飛行器訪問空間站,停泊口用于兩個實驗艙與核心艙組裝形成空間站組合體,另有一個出艙口供航天員出艙活動。核心艙軸向長度16.6米,大柱段直徑4.2米,小柱段直徑2.8米,主要用于空間站的統一控制和管理,以及航天員生活,具備長期自主飛行能力,能夠支持航天員長期駐留,支持開展航天醫學和空間科學實驗。 中國空間站總體方案優化,采用轉位機構和機械臂結合,進行艙段轉移、對接,可以完成復雜艙外建造和操作活動;建......閱讀全文
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我國“天和”號空間站核心艙將首次以1∶1實物形式(工藝驗證艙)參加第十二屆珠海航展,這是我國空間站工程首次對公眾開放。 據了解,中國空間站額定乘員3人,乘組輪換時最多可達6人,建成后將成為我國長期在軌穩定運行的國家太空實驗室,基本構型包括核心艙、實驗艙I和實驗艙I
四、總體部署 未來五年,我國科技創新工作將緊緊圍繞深入實施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有力支撐“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網絡強國、海洋強國、航天強國、健康中國建設、軍民融合發展、“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
嫦娥四號翩然落月,長征五號火箭一飛沖天,“雪龍2”號勇闖南極……剛剛過去的2019年,我國科技創新精彩紛呈。新的一年,我國科技領域有何看點?哪些新技術、新產品可能走進生活? 瞄準深空、深海,一系列重大項目探索未知 2019年12月27日,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伴隨長征五號遙三火箭成功將實踐二
實踐十號衛星模擬圖 中國科學院國家微重力實驗室試驗裝置 微重力環境下盛開的花 人類未來能否能穿越星際,在宇宙中長期生存?人類能否到太空中去繁衍后代?宇宙飛船或者空間站著火了怎么辦?如今困擾各大城市的霧霾如何治理?……對于這些問題,現在我們或許還沒辦法全面回答,不過中國科學家未來兩周將在太空
多少年來,大熊貓、青花瓷、中國功夫和戲曲,一度成為外國人腦海中關于中國的主要印象。而最近一項針對20國青年的調查顯示,高鐵、網購、支付寶、共享單車已經榮升為在華外國人心目中的中國“新四大發明”。 與上述早已走進人們日常生活的中國名片不同,近年來,中國高科技研究成果也取得了長足進步。已全面啟動
葉培建 第一步 從“神一”到“神七”,實現中國人進入太空的夢想。 第二步 多人多天飛行、航天員出艙在太空行走、完成飛船與空間艙的交會對接。 第三步 建立中國自己的空間站。預計2020年,中國就將建立60噸級的空間站。 “天宮一號”已在太空遨游近一個月。下個月,神舟八號將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這是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分析測試百科網特摘取整理了與分析測試領域相關度較高的內容如下。更多依靠中國裝備 《中國制造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曉。 入選新聞囊括了一年來最重要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 入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
4月25日上午,記者從中國載人空間站名稱征集會上了解到,中國目前正在進行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飛行任務的準備工作,下半年先后發射升空,兩者還將進行交會對接。在此基礎上,載人空間站于2020年前后建成。 4月25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名稱征集活動發布會。26日起,全球華人
中國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代表今天向科技日報記者透露,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將于2016年前后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隨后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之對接。如果任務圓滿完成,我國將能獨立掌握完整的空間站推進劑補加技術。 張柏楠介紹,推進劑補加技術是完成空間站建設必須具備的一項關鍵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質檢總局官網8月5日消息,為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部署和要求,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工信部聯合印發《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提出到2020年,工業基礎、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重點領域標準體系基本完善,質量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加快接軌,重點領域國際標準轉化率力爭達到90
圖表:神舟八號將于11月初擇機發射 神舟八號飛船即將起航、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即將拉開序幕之際,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10月30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對這次任務的意義、中國未來空間站的建設及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進行了全面解讀。 周建平,1957年出生,湖南望城人,國防科技大
記者8月13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該集團六院801所(簡稱801所)于7月31日,對我國空間站實驗艙推進系統開展了首次試車“大考”,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據悉,此次試驗在上海西郊進行。試驗中,推進系統主要部件均按照上天模式進行配置。經過2個小時的試驗,8道試車程序中所有發動機和系統部件均正常
記者11月29日從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在京主辦的第四屆中國空間技術論壇上了解到,2020年前后,我國將建成和運營載人空間站,作為空間科學和新技術研究試驗的重要基地。 據了解,載人空間站工程包括航天員系統、空間實驗室系統、空間站系統、運載火箭系統、載人飛船系統、貨運飛船系統、發射場系統、測控通
首次在中國舉行的第27屆太空探索者協會(ASE)年會9月10日成為一個“航天員的海洋”,近百名來自全球各國的航天員齊聚北京,其中不僅包括以中國登陸太空第一人楊利偉為首的中國航天員,還包括美俄等國的功勛航天員,比如人類首位出艙太空行走的俄羅斯英雄航天員列昂諾夫。在此次大會上,中國宣布將在2022
中國空間站國際合作機會公告發布儀式28日在維也納舉行,正式開啟中國空間站國際合作。中國常駐維也納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與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盛情邀請世界各國積極參與,利用未來的中國空間站開展艙內外搭載實驗等合作。 中國空間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戰略的重要一步。1992年,中國決定實施載人航
8月12日下午,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特別邀請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沈力平將軍來所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與展望”主題報告。所長張濤主持了報告會,黨委書記包翠艷出席了報告會,200余名聽眾參加了會議,其中包括80余名來所參加DICP夏令營的優秀大學生們。 沈力平研究員
載人航天是顯示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空間站是當代空間活動的最重大前沿。6月1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力學所研究員胡文瑞在上海科協大講壇上表示,按載人航天階段性規劃,我國空間站有望于2020年投入運轉,而根據空間站“五艙”結構,首艙或可在2018年左右上天。 我國載
“神八”回家了,天宮一號正在太空默默地等待“神九”、“神十”的到來,而天宮一號的“妹妹”天宮二號也開始躍躍欲試。在昨天中國科協舉行的科學家和媒體面對面活動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童旭東透露,作為天宮一號的備份,天宮二號正在進行測試和出廠前準備,萬一天宮一號“有變”
在今天召開的中國科協“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第10期活動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童旭東透露,作為天宮一號的備份,目前天宮二號正在進行測試和出廠前準備。 童旭東介紹,整個交會對接任務由天宮一號、天宮二號和神舟八號、九號、十號等5個飛行器及運載火箭組成。若天宮一號在發射和在
2011歲末網友們盤點了很多熱詞,比如:控/hold住、傷不起、起云劑、虎媽、政務微博、北京精神、走轉改、微電影、加名稅、淘寶體、云電視等新詞匯。媒體也評出了日本地震、康菲溢油、南方先旱后澇的極端天氣、7.23動車事故、小悅悅與路人、校車事件、郭美美與紅十字會、建黨90周年、‘十二五’開局、天宮
圖表:“天宮一號” 神舟八號將于明年發射。資料圖:“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實體(應該僅是試驗艙部分)。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10月27日表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已正式啟動實施,2020年前后將建成規模較大、長期有人參與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 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分為空間實驗室和空
“神七”飛船轉運 王艷梅/攝 飛船對接 袁明月/攝 9月6日上午,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總指揮部向中央專委正式請示,請求中央專委授權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在9月25日至30日擇機發射。當天晚上,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三巨頭”——載人航天工程航天集團總經理馬興瑞,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
伴隨著巨大的轟鳴,三架殲-20戰機呼嘯而過,劃破長空,低速通過現場后拉起,僚機爬升轉彎脫離,長機爬升右轉彎返回,大幅度盤旋加半翻滾加垂直爬升……現場觀眾目不暇接,不時發出驚嘆。11月6日,第十二屆中國航空航天博覽會(以下簡稱“中國航展”)正式拉開帷幕。 中國航展是我國唯一由中央政府批準逢雙年
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長征五號B火箭將轉入試樣研制階段。該型火箭將在我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首飛,并將承擔空間站艙段發射任務。 在該集團有關部門當日與一院聯合組織召開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初樣轉試樣階段評審會上,評審委員會在聽取《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初樣研制總結報告》和質量監理報告后認為:長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剛剛過去的6月份,對于我國的科技界來說,是碩果累累的豐收月,在神舟九號與天宮完成精確對接的同時,6月30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也圓滿完成最后一次7000米級海試,可謂是“上可九天攬月,下可五洋捉鱉”。 神舟系列載人飛船,經過幾代更新,最終與天宮對接,對于剛
檢測實驗室是指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能向社會提供檢驗檢測和校準服務的技術機構的總稱。它具有保證產品質量、推動技術進步、規范市場秩序、破除技術壁壘、保障民計民生、維護公共安全、促進社會和諧的技術支撐作用。 “十二五”時期是天津在高起點上實現更高水平發展、實現城市定位的關鍵時期。檢測實驗室的
作者:邸鳳萍 張偉(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 全國兩會上,委員為我們帶來了不少關于載人航天空間應用的新消息: 中國將于2020年前后發射空間站核心艙,之后發射實驗艙,中國空間站將正式組建并運行。中國的空間站既是為中國科學家、也是為全球科學家提供的優秀科學探索平臺,空間站里將涌現出更
中國載人航天總工程師周建平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未來空間站階段,中國愿意為全世界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國家和地區提供開展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的機會,國外航天員將有望登上中國的空間站。 周建平是在北京召開的載人航天技術國際研討會期間接受記者采訪的。由聯合國外空司和中國載人航
創刊于1923年的《時代周刊》每年都會推選出當年讓生活變得更好、更智能、更有趣的科技發明,即最炫“黑科技”榜單。 轉眼間,2016年也快走完了。近日,《時代周刊》的2016年最炫“黑科技”Top25火熱出爐,上榜的有25個已上市或即將上市的新鮮產品。 哪些技術與我們的“大生物”有關呢? 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