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特發性功能性低血糖癥的簡介
特發性功能性低血糖癥本病主要見于情緒不穩定和神經質的人,中年女性多見。精神刺激、焦慮常誘發,可有憂慮、血管舒縮不穩定、物理、結腸激惹綜合癥等表現。......閱讀全文
關于特發性功能性低血糖癥的簡介
特發性功能性低血糖癥本病主要見于情緒不穩定和神經質的人,中年女性多見。精神刺激、焦慮常誘發,可有憂慮、血管舒縮不穩定、物理、結腸激惹綜合癥等表現。
關于特發性功能性低血糖癥的預后介紹
預防特發性功能性低血糖癥發作就是特發性功能性低血糖癥的最佳治療。預防的重點在于普及糖尿病教育,使病人及家人掌握糖尿病的基本知識,充分了解低血糖反應的癥狀,學會自救和自作微量法快速血糖檢測,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戒酒。因某些原因不能進食或運動量增加時要及時調整胰島素等藥劑量。病人外出進入要隨身
關于特發性功能性低血糖癥的病因分析
其發病可能是神經體液對胰島素分泌和(或)糖代謝調節欠穩定,或因迷走神經緊張性增高使胃排空加速及胰島素分泌過多。病因尚未清楚,可能代表一組異質性疾病。
關于特發性功能性低血糖癥的用藥介紹
對于糖尿病的治療要個體化,不同的時期病程的長短,合并并發癥的不同,以及年齡、體形等的差異,選擇應用針對性的降糖藥物。應嚴格掌握各種降糖藥物的適應證。 (1)初發的2型糖尿病,一般首先非磺脲類藥物,待用藥1~2周,復查血糖控制不理想者,再加用磺脲類藥物。根據對藥物的反應,若血糖下降幅度較大,選用
關于特發性功能性低血糖癥的病理生理介紹
其發病可能是神經體液對胰島素分泌和(或)糖代謝調節欠穩定,或因迷走神經緊張性增高使胃排空加速及胰島素分泌過多。病因尚未清楚,可能代表一組異質性疾病。
關于特發性功能性低血糖癥的診斷檢查介紹
根據臨床表現特點并除外以上情況,可作出診斷。 一、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早期的反應性低血糖 進食后胰島素分泌增高和(或)延遲反應,在食物吸收高峰過后血中仍有過多的胰島素以致發生低血糖,常在進食后3—5h出現。其特點有:1、口服葡萄糖后延緩耐量試驗呈耐量減低或糖尿病曲線,空腹血糖升高或為正常高
關于特發性功能性低血糖癥的預防區別介紹
1.臨床上以藥物性特發性功能性低血糖癥多見糖尿病病人以胰島素、磺脲類藥物治療者,尤其對于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胰島素、磺脲類藥物應逐漸加量,避免加量過快。注射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后按時進餐。亦應避免運動強度過大。同時密切監測血糖,尤其是接受強化胰島素治療期。糖尿病病人及家屬應熟知此反
關于尿囊素的簡介
尿囊素,別名N-(2,5-二氧代-4-咪唑啉啶基)尿素,分子式為C4H6N4O3,是一種乙內酰脲衍生物。尿囊素主要應用于醫藥、化妝品和農業三大領域。 化學名稱:N-(2,5-二氧代-4-咪唑啉啶基)尿素 化學式:C4H6N4O3 分子量:158.115 CAS號:97-59-6 EIN
關于糞膽素的簡介
糞便常規檢查項目之一,常用于協助診斷阻塞性黃疸。游離膽紅素經肝轉化生成的葡萄醛酸膽紅素隨膽汁進入腸道,在回腸末端和結腸內細菌作用下,脫去葡萄醛酸,并還原生成膽素原(包括d-尿膽素原,中膽素原,糞膽素原)。糞膽素原氧化而成為糞膽素。
關于強脊炎的簡介
強脊炎實際是一種很古老的疾病,早在幾千年前從古埃及人的骨骼就發現有強直性脊柱炎的證據。距今2000年以前,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描述了一種疾病,患病者有骶骨、脊椎、頸椎部的疼痛。
關于雌酮的簡介
雌酮(E1)是一種甾體激素化合物,為天然內源性雌激素,可以從孕婦或孕馬的妊娠尿中提取而得。檢測雌酮常用儀器分析法,如氣相色譜法、液相色譜法,這些方法精密準確、靈敏度高,但前處理復雜、測定時間較長、不適用于大批量樣品的篩選。利用免疫學方法進行雌酮含量測定是一種極具發展前途和應用前景的新技術,且檢測
關于疫苗的簡介
疫苗的制作可以經由化學合成,由特定的蛋白質為引,制作出微妙的變化型態,使其能夠與淋巴球進行生化反應,影響抗體的制造;但它也可以是直接透過生物體制造的產物,以活體的病原為起始,藉由實驗控制的特殊環境下使其復制,或是使用死去的病原作為誘引,可以在不傷害其他細胞的情況下只刺激淋巴球。盡管一般認為活體疫
關于組胺的簡介
組胺,是一種有機含氮化合物,是由組氨酸在脫羧酶的作用下產生的。許多組織,特別是皮膚、肺和腸黏膜的肥大細胞中含有大量的組胺。當組織受到損傷或發生炎癥和過敏反應時,都可釋放組胺。組胺有強烈的舒血管作用,并能使毛細血管和微靜脈的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漿漏入組織,導致局部組織水腫。
關于溶菌酶的簡介
溶菌酶(lysozyme)又稱胞壁質酶(muramidase)或N-乙酰胞壁質聚糖水解酶(N-acetylmuramide glycanohydrlase),是一種能水解細菌中黏多糖的堿性酶。溶菌酶主要通過破壞細胞壁中的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之間的β-1,4糖苷鍵,使細胞壁不溶性黏多
關于腦卒中的簡介
卒中(俗稱“中風”)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和復發率高的“四高”特點,發病急、病情進展迅速、后果嚴重,全世界每4個人中就有1個人會發生卒中,每6秒鐘就有1個人死于卒中,每6秒鐘就有1個人因卒中而殘疾,病患家庭將因此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和身心痛苦。發生卒中后,每分鐘大約有190萬個腦細胞死亡
關于糖異生的簡介
糖異生(Gluconeogenesis gluco-指糖,neogenesis是希臘語 νεογ?ννηση,neojénnissi ?-重新生成):又稱為葡糖異生。由簡單的非糖前體(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轉變為糖(葡萄糖或糖原)的過程。糖異生不是糖酵解的簡單逆轉。雖然由丙酮酸開始的糖異生利
關于氫鍵的簡介
氫原子與電負性大的原子X以共價鍵結合,若與電負性大、半徑小的原子Y(O F N等)接近,在X與Y之間以氫為媒介,生成X-H…Y形式的一種特殊的分子間或分子內相互作用,稱為氫鍵。[X與Y可以是同一種類分子,如水分子之間的氫鍵;也可以是不同種類分子,如一水合氨分子(NH3·H2O)之間的氫鍵]。
關于布魯氏菌的簡介
布魯氏菌病(brucellosis)又稱地中海弛張熱,馬耳他熱,波浪熱或波狀熱,是由布魯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傳染病,其臨床特點為長期發熱、多汗、關節痛及肝脾腫大等。該病進入慢性期可能引發多器官和系統損害,詳見布魯氏菌病詞條。 中國流行的主要是羊(Br.melitensis)、牛(Br.bo
關于菌落的簡介
菌落,亦稱集落。一定種的單個菌體或孢子在一定的固體培養基上生長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見的微生物聚集體。 在培養基表面生長的菌落,叫表面菌落;在表面下生長的菌落,叫埋藏或深層菌落。不同的微生物形成的菌落有不同的特征,是鑒定菌種的重要標志。 各種微生物在一定條件下形成的菌落特征,如大小、形狀、邊緣、
關于胰液的簡介
胰液一般是指人體由胰腺外分泌部分泌的一種無色無臭的堿性溶液。胰液中的無機物主要是水和碳酸氫鹽。胰液中的有機物是多種消化酶,可作用于糖、脂肪和蛋白質三種食物成分,因而是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種。胰淀粉酶能將淀粉分解為麥芽糖,胰麥芽糖酶可將麥芽糖分解成葡萄糖。胰脂肪酶能將中性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關于地塞米松的簡介
地塞米松價格低廉,在美國一個月療程通常花費低于 25 美元。在印度,早產療程一次僅需 0.5 美元。地塞米松在大多數國家都能輕易取得。地塞米松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皮質類固醇,可用于治療多種癥狀,包含風濕性疾病,某些皮膚病、嚴重過敏、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義膜性喉炎、腦水腫,也可能與抗生素合并用于結核
關于登革熱的簡介
登革熱(dengue)是登革病毒經蚊媒傳播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導致隱性感染、登革熱、登革出血熱,登革出血熱我國少見。典型的登革熱臨床表現為起病急驟,高熱,頭痛,肌肉、骨關節劇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現皮疹、出血傾向、淋巴結腫大、白細胞計數減少、血小板減少等。本病主要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關于腺樣囊性癌的簡介
腺樣囊性癌又稱圓柱瘤或圓柱瘤型腺癌。腺樣囊性癌占涎腺腫瘤的5%~10%,在涎腺惡性腫瘤中占24%。好發于涎腺,以發生在腭腺者常見。大涎腺雖然較少,但為頜下腺和舌下腺好發的腫瘤。在腮腺腫瘤中僅占2%~3%。男女發病率無大差異,或女性稍多。最多見的年齡是40~60歲。
關于恒化器的簡介
恒化器,是指一種使培養液的流速保持不變,并使微生物始終在低于其最高生長速率的條件下進行生長繁殖的連續培養裝置。在恒化器內,菌體密度由限制性營養成分的濃度所控制,生長速度受流速控制,流速可任意調節,因而可使微生物的生長速率正好與恒速流入的新鮮培養基流速相平衡,保持穩定的菌體密度。恒化器主要用于實驗
關于黃酮的簡介
黃酮,是指兩個具有酚羥基的苯環(A與B環)通過中央三碳原子相互連結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其基本母核為2-苯基色原酮。 黃酮類化合物泛指兩個具有酚羥基的苯環(A-與B-環)通過中央三碳原子 相互連結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其基本母核為2-苯基色原酮。黃酮類化合物結構中常連接有酚羥基、甲氧基、甲基、異戊
關于質譜儀的簡介
質譜儀以離子源、質量分析器和離子檢測器為核心。離子源是使試樣分子在高真空條件下離子化的裝置。電離后的分子因接受了過多的能量會進一步碎裂成較小質量的多種碎片離子和中性粒子。它們在加速電場作用下獲取具有相同能量的平均動能而進入質量分析器。質量分析器是將同時進入其中的不同質量的離子,按質荷比m/e大小
關于倍半萜的簡介
倍半萜(sesquiterpenes)是指分子中含15個碳原子的天然萜類化合物,是含有三個異戊二烯單元。具有鏈狀、環狀等多種骨架結構。倍半萜多為液體,主要存在于植物的揮發油中。它們的醇、酮和內酯等含氧衍生物,也廣泛存在于揮發油中。 萜類化合物是廣泛分布于植物、昆蟲、微生物等動植物體內的一類有機
關于乳酸的簡介
名稱:乳酸 英文名:Lactic acid;2-Hydroxy propionic acid 其它名稱:2-羥基丙酸;α-羥基丙酸;丙醇酸 構型:L型;D型;DL型 CAS登錄號:50-21-5(DL);79-33-4(L) [6] ;10326-41-7(D) [7] 分子式:C3H
關于果膠的簡介
果膠是一類廣泛存在于植物細胞壁的初生壁和細胞中間片層中的雜多糖,1824年法國藥劑師Bracennot首次從胡蘿卜提取得到,并將其命名為“pectin”。 果膠主要是一類以D-半乳糖醛酸(D-Galacturonic Acids,D-Gal-A)由 α-1,4-糖苷鍵連接組成的酸性雜多糖,除D-
關于糖脂的簡介
糖脂是指含有糖基配體的脂類化合物。它是一類兩親性分子,在生物體內廣泛存在。 依脂質部分的不同,糖脂可分為4類: (1)含鞘氨醇(sphingosine)的鞘糖脂; (2)含油脂的甘油糖脂; (3)磷酸多萜醇衍生的糖脂; (4)類固醇衍生的糖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