堿性食物更健康?專家:對人體酸堿度影響甚微
營養學家:食物的酸堿性對人體酸堿度影響甚微 堿性食物更健康、堿性食物可防癌、吃堿性食物生男孩…… 當一種養生方式備受追捧,再沾染上不可告人的商業目的,就會衍生出各種神而又奇的“好處”來。事實上,這些都是養生快餐化年代產生的“營養垃圾”。營養學專家告訴新快報記者,堿性食物對大魚大肉的現代人來說多有裨益,但這跟食物的酸堿度沒有多大關系,其好處在于被歸類為“堿性”的食物普遍含有現代人所缺乏的營養物質,食物的酸堿度本身對人體酸堿度及健康影響甚微。 燃燒所剩物質決定酸堿度 呈堿性食物吃進體內也可變酸性 如何確定一個食物的酸堿度?可能有人會異想天開地認為,用酸堿試紙接觸食物的汁,看看試紙的顏色便知。事實卻出乎多數人的意料。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臨床營養科林秀紅醫師告訴記者,食物的酸堿性,是根據食物在空氣中完全燃燒之后的灰分的酸堿性來區分的。灰分溶于水后的酸堿性與其中含有的礦物元素有關,如含硫、磷較高的呈酸性,含鉀、鈣較高的......閱讀全文
堿性食物更健康?專家:對人體酸堿度影響甚微
營養學家:食物的酸堿性對人體酸堿度影響甚微 堿性食物更健康、堿性食物可防癌、吃堿性食物生男孩…… 當一種養生方式備受追捧,再沾染上不可告人的商業目的,就會衍生出各種神而又奇的“好處”來。事實上,這些都是養生快餐化年代產生的“營養垃圾”。營養學專家告訴新快報記者,堿性食物對大魚大肉的現代人來說
食物確實分酸堿:魚肉蛋呈酸性、果蔬類屬堿性
吉林讀者徐女士問:最近看到一個說法稱堿性食物對身體好,應該多吃。想問問專家,食物真的分酸堿嗎?哪些食物屬于堿性食物? 大連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王興國答:“酸性食物”又叫“成酸性食品”,是指某種食物進入人體代謝后終產物中酸根陰離子(磷、硫、氯、氮等元素)占優勢;“堿性食物”又叫“成堿性食品”,是
酸性體質就容易患癌嗎-食物不影響細胞酸堿性
在當今流行的健康話題中,您可能會多次聽到過這樣的話:“體質的酸性化是萬病之源”,“所有的肉類都屬于酸性,絕大部分的蔬果類都屬堿性”,“癌癥只能在酸性身體中形成”等。不少人常常問大夫,該如何獲得堿性體質,避免癌癥。 正常人體內酸堿度時刻保持平衡 大自然是如此的奇妙,地球有70%的面積被
改革食物系統-解決食物危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351.shtm
親近防癌食物遠離致癌食物(附名單)
致癌食物和防癌食物的詳細名單。 日常致癌食物黑名單 腌制食品:咸魚產生的二甲基亞硝酸鹽,在體內可以轉化為致癌物質二甲基亞硝酸胺。咸蛋、咸菜等同樣含有致癌物質,應盡量少吃。 燒烤食物:烤牛肉、烤鴨、烤羊肉、烤鵝、烤乳豬、烤羊肉串等,因含有強致癌物不宜多吃。 熏制食品:如熏肉、熏肝、熏魚、熏蛋、
嗜堿性的概念
嗜堿性是指組織和細胞內酸性物質成分對堿性染料(含有陽離子著色基團的染料,如蘇木精、結晶紫、美藍等)具有親和性。
什么是嗜堿性?
中文名嗜堿性外文名basophilia定????義嗜堿性是指組織和細胞內酸性物質成分對堿性染料(含有陽離子著色基團的染料,如蘇木精、結晶紫、美藍等)具有親和性。組織和細胞內酸性物質成分對堿性染料具有的親和性。
食物顏色檢測
各種研究表示,顏色會影響人們對食物味道的期待值。事實上,我們甚至在第一次品嘗之前,就已經通過食物或飲料的顏色來判斷味道。我們期望紅色食物能像草莓或櫻桃一樣甜,白色應該嘗起來像香草,而綠色可能是青檸味、酸澀的或薄荷味。顏色特征甚至會決定我們是否吃下第一口。例如,當綠色出現在錯誤的食物上,如土豆泥或南瓜
酸堿食物列表
堿性食物: 蔬菜、茶葉、水果(高糖水果除外)、牛奶等酸性食物: 肉、蛋、魚、動物脂肪和植物油、米飯、面食、糖類甜食等。酸堿平衡:“飲”之道你家里喝的是什么水?天然水?純凈水?還是電爐燒的白開水?不管是哪種,你都可以同樣做個PH值測試,看看自己平時喝的水,是否弱堿性的健康好水。常見飲用水列表純凈水 純
8類食物要多吃,6類食物要少吃!
中國營養學會發布適合中國人的飲食建議 我們都知道“病從口入”的道理。我們日常吃的食物、喝的飲料,都會對健康產生影響。 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顯示,不合理的飲食是中國人疾病發生和死亡的主要因素。2017年,中國約310萬人的死亡可歸因于飲食不合理。 近期,中國營養學會發布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
食物抗癌引爭議-食物到底能不能抗癌?
研究表明,合理膳食和健康生活方式是科學抗癌的基礎。40%的腫瘤發病與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有關。也正因此,近些年來,人們特別關注吃什么才能防癌抗癌,各種各樣的抗癌“明星食物”也應運而生,并且隨著各種研究和發現的增多不斷涌現。 對此,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周岱翰則認為,從嚴格意義上講,防
農夫山泉打弱堿性旗號附贈試紙-米醋也呈弱堿性
1.測過橙汁的專業PH 試紙(左)和附贈的試紙(右) 2.測過米醋后的結果 3.測過橙汁后的結果 “看農夫山泉礦泉水是弱堿水,還送試紙,就常買來喝。可回家用試紙一試卻發現,這些試紙咋測什么都是弱堿性?”10月14日上午,市民鄭女士說。記者隨后用贈送
堿性胚胎蛋白的概述
堿性胚胎蛋白(basic fetoprotein,BFP)是由胎兒血清及腸組織中發現的一種胎兒蛋白。存在于各種癌組織中,分子量73kD。 需要檢測的人群為肝功能異常、胃痛、消化異常、器官痛等。
髓鞘堿性蛋白的歷史
1962年,Laatsch等首先從豚鼠腦中分離出MBP.隨后國內外學者對MBP進行了廣泛和深入的研究.試圖闡明人類脫髓鞘疾病的發病原理,尋找診斷和治療方法。國外還用直接合成多肽的方法合成MBP的某一肽段,用于檢測和治療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同時,患者的MBP可釋放到腦脊液或血液中,可作為判斷中樞神經
核堿性蛋白的特性
核堿性蛋白是由造育的地衣芽孢桿菌發酵而得,主要成分為 枯草桿菌蛋白酶,是一種 內切酶,催化部位為絲氨酸,分子量約為27300。 保持人體內的酸堿平衡是依賴所攝入的食物的酸堿性以及排泄系統對酸堿平衡進行的調節來實現的。食物的酸堿性是指食物經過消化吸收之后在體內代謝后的結果。如果食物代謝后所產生的
核堿性蛋白的原理
生產工藝是采用微濾超濾膜分離、噴霧干燥或真空冷凍干燥等先進技術,產品質量達到食品級標準及試劑級標準,廣泛應用于食品、醫療、釀造、絲綢、制革等行業,滿足各種不同要求需要。 特性 核堿性蛋白是由造育的地衣芽孢桿菌發酵而得,主要成分為 枯草桿菌蛋白酶,是一種 內切酶,催化部位為絲氨酸,分子量約為2
什么是土壤酸堿性?
土壤酸堿性是指土壤中存在著各種化學和生物化學反應,表現出不同的酸性或堿性。土壤酸堿性的強弱,常以酸堿度來衡量。土壤之所以有酸堿性,是因為在土壤中存在少量的氫離子和氫氧離子。當氫離子的濃度大于氫氧離子的濃度時,土壤呈酸性;反之呈堿性;兩者相等時則為中性。
髓鞘堿性蛋白的簡介
髓鞘是包裹在神經細胞軸突外面的一層膜,即髓鞘有髓鞘細胞的細胞膜組成;目前研究注意髓鞘成分的抗原性,如:髓鞘堿性蛋白(MBP)、髓鞘相關醣蛋白 (MAG)、髓鞘少樹突膠質細胞醣蛋白(MOG)等。MBP的抗原性主要取決于其初級結構。實驗研究證明不同種實驗動物對氨基酸序列中不同片段產生不同的免疫應答。
核堿性蛋白的定義
一類由 蛋白質和 核酸結合而成的 復合蛋白質。存在于一切生物。 病毒是一類極簡單的生物,它們的化學本質就是 核蛋白。細胞中核蛋白主要存在于 染色體和 核糖體中。由于核酸有DNA和RNA兩類,核蛋白也因而分為DNA-核蛋白和RNA-核蛋白兩類。DNA-核蛋白主要存在于 細胞核內,RNA-核蛋白主要
堿性凝膠電泳
中文名稱堿性凝膠電泳英文名稱alkaline gel electrophoresis定 義分析單鏈DNA的電泳法。在高pH條件下,兩條DNA鏈間不能形成氫鍵配對而保持單鏈狀態,按其分子大小在凝膠中電泳移動而分離。應用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一級學科),方法與技術(二級學科)
酸式鹽的酸堿性判斷
通俗的講,強酸的酸式鹽都是酸性,中強酸的一鈉鹽(或者一鉀鹽)都是酸性,此外的鈉鹽或鉀鹽(包括所有弱酸的酸式鹽)都是堿性。具體劃分:① 水溶液呈酸性的酸式鹽強堿強酸的酸式鹽:如?NaHSO4,在其水溶液中發生完全電離,因此溶液呈酸性;強酸弱堿的酸式鹽:強酸和弱堿生成的鹽:如 NH4HSO4, 溶液呈酸
髓鞘堿性蛋白的作用
MBP是中樞神經系統(CNS)髓鞘的主要蛋白質,位于髓鞘漿膜面,維持CNS髓鞘結構和功能的穩定,具有神經組織特異性。由于血腦屏障(BBB)的作用,MBP較易釋放到腦脊液,僅小量釋放入血液。當CNS遭到損害時,BBB功能被破壞,其通透性發生改變,使血清MBP含量升高。測定血清MBP含量,標本較易收
嗜堿性粒細胞測定
嗜堿性粒細胞在外周血中含量較少。(1)增多:外周血嗜堿性粒細胞絕對值超過參考上限(>0.05×10?9/L)。1)過敏性或炎癥性疾病:如蕁麻疹、潰瘍性結腸炎。蕁麻疹因過敏體質對特異抗原過敏或物理因素(寒冷等)引發,血清IgE增高,寒冷性蕁麻疹患者血清中還可出現冷球蛋白或冷纖維蛋白原等。潰瘍性結腸炎可
堿性電池的反應原理
堿性電池,其內部的離子反應是:陽極:Zn + 2OH – →Zn(OH)2 + 2e –Zn(OH)2 + 2OH – →[Zn(OH)4 ] 2–陰極:2MnO 2 + H 2 O + 2e – →Mn 2 O 3 + 2OH –
堿性洗液的配制方法
堿性洗液用于洗滌有油污物的儀器,用此洗液是采用長時間(24小時以上)浸泡法,或者浸煮法。從堿洗液中撈取儀器時,要戴乳膠手套,以免燒傷皮膚。常用的堿洗液有:碳酸鈉液(Na2CO3,即純堿),碳酸氫鈉(Na2HCO3,小蘇打),磷酸鈉(Na3PO4,磷酸三鈉)液,磷酸氫二鈉(Na2HPO4)液等。肥皂洗
嗜堿性粒細胞解讀
簡介:最少見的粒細胞,約占循環系統中白細胞的0.01%至0.3%,胞質內含粗大、大小分布不均、染成藍紫色的嗜堿性顆粒。嗜堿性粒細胞顆粒內含有組織胺、肝素和過敏性慢反應物質等,為其發揮生物學功能提供了物質基礎。來源于骨髓中前體細胞,發育成熟后進入外周循環。IL-3 在嗜堿性粒細胞的分化成熟過程中發
堿性磷酸酶的測定實驗_細菌堿性磷酸酶
實驗材料酶樣品試劑、試劑盒Tris-HCl磷酸硝基苯儀器、耗材分光光度計實驗步驟實驗混合物25℃ 時,于 405 nm 處吸收值降低,ε405=18.5×103?l/(mol·cm)。
TheScientist:食物與致癌
來自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Takayuki Shibamoto是一位知名環境毒理學教授,他近期在The Scientist雜志上發表文章,解析了食物烹飪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化合物與致癌之間的關聯。 食物烹飪過程是產生具有誘人香味化合物的主要過程,這些化合物賦予了食物令人渴望的味道。在食物加熱
把毒藥變成食物
產甲烷菌是一種在環境中氧氣很少或沒有氧氣時產生甲烷的微生物。它們的甲烷生產——例如反芻動物消化道中的甲烷生產——與全球碳循環有關,因為甲烷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溫室氣體,但也可以用作為我們的房屋供暖的能源。 有害的增長基礎 這篇發表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文章的主角是兩
膽固醇相關食物
動物性食物(魚肉蛋奶等)普遍含有膽固醇,植物性食物則普遍不含膽固醇。以下日常食物含有大量膽固醇,應引起高度注意: ⒈豬腦(其他動物腦也類似)中含膽固醇極多,堪稱冠軍,每100克豬腦含有膽固醇2571毫克(羊腦是2004,牛腦是2447)。所幸吃豬腦并不常見。如果吃動物腦的話,以每年不超過一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