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電阻抗法血細胞分析儀計數血小板假性增高或降低的影響。方法 取檢查血常規正常標本10例,溶血標本10例,脂血標本10例,小紅細胞血10例,EDTAK2依賴性凝集10例,溶血標本10例,共50例。采用電阻抗法血細胞分析儀和目視法對50例血標本進行血小板的計數。結果 10例正常標本電阻抗法血細胞分析儀計數和目視顯微鏡計數的結果差異無顯著性(P>0.05),40例脂血、溶血、小紅細胞血、EDTAK2依賴性凝集標本電阻抗法血細胞分析儀計數和顯微鏡計數的結果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 電阻抗法對脂血、溶血、小紅細胞血、EDTAK2依賴性凝集標本的測定可導致血小板計數假性偏高或降低。 為了保證臨床作出正確和安全的臨床決策,關鍵是血小板計數不僅要精密,而且更要準確。因此,選擇一種準確血小板計數方法和采集合格的標本,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本試驗通過用和手工2種方法對血小板計數進......閱讀全文
血細胞分析儀的廣泛使用使臨床檢驗工作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不僅能檢測更多的實驗參數而且大大提高了檢測結果的準確性。但在計數過程中的影響因素也不容忽視,尤其是計數血小板時影響因素比較多,現將使用血細胞分析儀出現血小板假性減少和假性升高的原因及質量控制總結如下: 1 血
血小板輸注 血小板輸注是指針對血小板數量或功能異常的患者進行的血小板輸注,以達到止血或預防出血的目的。 一、輸注血小板的適應證 是否要輸注血小板的適應證根據患者病情、血小板的計數和功能以引起血小板減少的原因來綜合考慮。根據血小板輸注的目的不同,臨床上又分治療性血小板輸注和預防性血小板輸注。
臨床檢驗患者血液首選項目是血常規檢查,目前臨床血液常規檢查已經廣泛用到全自動五分類血細胞計數儀。儀器檢測存在許多優點,如迅速方便、重復性好、精確度高等[1]。但是在臨床測定時,檢驗人員常常發現血細胞計數儀對嬰兒的血小板計數不準確,往往有假性增高的情況。為了了解影響血球儀計數對嬰兒血小板計數出現假
血細胞分析儀具有高效、快捷、重復性好等優點,已被各家臨床醫院廣泛應用,但應用中血小板計數時常出現假性血小板減少,令操作者真假難辨,相關報道甚少,本文就我院2006年中47例假性血小板減少原因分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院2006年門診
談到血細胞計數儀的發展史,不得不提到在這個領域首開先河的人。他是1912 年出生在美國阿肯色州一個小城的人Wallance H. Coulter,最初是一位廣播電臺的電器工程師,后來做過X光機的銷售員和維修工程師,在亞洲許多國家包括我國的上海工作過。1948年他在芝加哥一家公司工作時,在一間地下
【前言】 臨床上,血小板計數廣泛用于血栓與出血性疾病、血液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術前評估、療效觀察以及是否進行血小板輸注治療的判斷等眾多領域,是一項常規而又極其重要的指標。 由此可見,檢驗報告的準確與否至關重要。然而,日常
血小板是一個多功能的血細胞,具有黏附、聚集、釋放、收縮、吸附等功能,其最主要的功能是止血、凝血。血小板減少可能會導致機體自發性出血,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血小板計數在臨床診療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血小板四項參數測定,作為間接反映血小板生理功能狀態的指標,在許多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和療效判定中有著重
從主任給我一個題目,讓我向大家介紹一下臨床檢方面的進展和談談我們的差距,確定我們今后的努力方向。 我想進展方面有三個,一個是各種自動化檢則儀器的升級和使用一個是檢測標準化的問題:再一個是一些新的檢測項目陸續進入臨床應用。 差距,我和各位主任的想
【摘要】 目的 探討新鮮血小板的臨床應用效果,以彌補急救時新鮮血小板供應不足。方法 采用機采新鮮血小板與冰凍血小板臨床輸注療效分析,隨機分為2組對照,觀察血小板輸注前后的臨床體征及血小板計數。結果 2組療效分析,機采新鮮血小板組療效優于新鮮冰凍血小板組。結論 機采
隨著血液分析儀的推廣和普及,血液分析儀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臨床血常規分析中。血細胞分析儀具有快速、方便、重復性好、工作效率高等優點,但是由于自身檢測原理的限制以及血小板易于粘附、聚集、破壞等特點,血細胞分析儀測定血小板時常常會出現假性減少現象,這是臨床經常反映的問題。為此,現將血細胞分析儀計數血小板出
5.紅細胞T抗原激活的處理由于紅細胞膜上唾液酸殘基減少,激活紅細胞T抗原。這種現象在獻血者中檢測的概率可達到1/180,在患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新生兒和患有其他細菌感染的兒童中更為常見。雖然一些病例報道提示T抗原激活和溶血存在某種聯系,但二者之間沒有建立明確因果關系(Crookston 等, 20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隨機抽取的血常規標本500份的檢驗資料,500例樣本均為本院住院病人,受檢者均早晨空腹 ,采用奧地利Greiner公司生產的EDTA-K2真空管采集靜脈血樣1.5~2.0ml,混勻,室溫放置,嚴格按照第3版《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配制的草酸
原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既往稱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是一種以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介導的血小板過度破壞和巨核細胞成熟障礙為特征的獲得性出血性疾病。IT
血細胞分析儀計數血小板準確性與血小板本身具有易粘附、凝集、破壞和變形等特點.所用器材的準確性、清潔度.操作者的熟練程度直接相關聯。引起血小板假性減少的因素及處理: ① 采血因素:采集末梢血穿刺部位皮膚過冷、針刺過淺,用力擠壓使組織凝血因子混入血液標本中產生肉眼看不見的小凝塊,操作者不熟練,血
胎盤植入是指胎盤絨毛因子宮底蛻膜發育不良或創傷性內膜缺陷而侵入子宮肌層導致的一種異常胎盤附著,一般包括部分植入、完全植入和穿透子宮肌層3種情況。臨床上胎盤植入常常會導致產時胎盤剝離困難、產后大出血,進而導致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sseminatedinravasular coagulatio
1590 年荷蘭人米德爾堡和詹森設計制造了最原始的顯微鏡(圖1),1610 年伽利略使用望遠鏡觀察小的物體并將其放大,后來被列文霍克改進成為原始的顯微鏡。1658 年意大利人馬爾皮基應用最原始的顯微鏡首先觀察到了紅細胞,他是第一個見到紅細胞的人,開始進行紅細胞計數則是200 年后的事情了。而設計并生
手術及創傷輸血指南四、 濃縮紅細胞 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攜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糾正的患者。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體液或膠體液應用。1. 血紅蛋白>100g/L,可以不輸。2. 血紅蛋白<70g/L,應考慮輸。3. 血紅蛋白在70~100g/L 之間,根據
血細胞分析儀計數血小板準確性與血小板本身具有易粘附、凝集、破壞和變形等特點.所用器材的準確性、清潔度.操作者的熟練程度直接相關聯。引起血小板假性減少的因素及處理:① 采血因素:采集末梢血穿刺部位皮膚過冷、針刺過淺,用力擠壓使組織凝血因子混入血液標本中產生肉眼看不見的小凝塊,操作者不熟練,血液在毛細管
1590 年荷蘭人米德爾堡和詹森設計制造了最原始的顯微鏡,1610 年伽利略使用望遠鏡觀察小的物體并將其放大,后來被列文霍克改進成為原始的顯微鏡。1658 年意大利人馬爾皮基應用最原始的顯微鏡首先觀察到了紅細胞,他是第一個見到紅細胞的人,開始進行紅細胞計數則是200 年后的事情了。而設計并生產出第一
5.2 推薦根據以上的研究,本指南有以下建議;這些建議與目前血小板輸注標準委員會(1998)和美國臨床腫瘤學會指南(Schiffer 等 2001)的規定一致:在沒有其他的危險因子的情況下,病人需要血小板輸注的臨界值為 10x10109/l 這一臨界值與更高的臨界值一樣安全。危險因子包括敗血癥、同時
血細胞分析儀計數血小板準確性與血小板本身具有易粘附、凝集、破壞和變形等特點.所用器材的準確性、清潔度.操作者的熟練程度直接相關聯。 引起血小板假性減少的因素及處理: ① 采血因素:采集末梢血穿刺部位皮膚過冷、針刺過淺,用力擠壓使組織凝血因子混入血液標本中產生肉眼看不見的小凝塊,操作者不熟練,血液在毛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隨意選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就診的血小板異常的患者80例,對他們的血液標本檢驗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61例,女19例,年齡22~70(38.12±7.63)歲。排除標準:①嚴重肝、腎功能不全;②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惡性腫瘤
血小板計數是常規檢驗的重要項目之一,血液分析儀具有檢測方便、快速和重復性好等優點。隨著血液分析儀的發展與普及,血小板計數對的依賴性越來越強。但在使用血液分析儀的過程中發現嬰兒的血小板常有增高的現象。為確保報告準確可靠,針對這種現象,現將日常工作中出現的82例嬰兒血小板計數假性增高的情況進行分析。報告
隨著醫療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細胞計數器已經廣泛應用于各臨床醫療機構。在其為臨床提供準確可靠數據的同時,也有許多影響因素使檢測結果產生誤差,給臨床醫師的診斷和治療帶來諸多不便。白細胞計數 白細胞計數假性: 1、血液采集因素 血液采集過程中若采血處發生炎癥、采血管中抗凝劑的劑量不足、血液和抗凝劑的
EDTA-K2 作為血常規檢驗的常用抗凝劑,具有對白細胞、紅細胞形態影響極小,并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等優點,但它有時會誘導血小板體外黏附、聚集,使血細胞自動分析儀不能正確識別,導致血小板計數明顯低于正常值,從而導致血細胞自動分析做血小板計數時出現血小板假性減低的現象,這就是EDTA依賴性假性血
數十年來,國際血液學標準化委員會(ICSH)先后推薦了血紅蛋白測定(J Clin Pathol,1996年),血細胞壓積(J Clin Pathol,1980年)和紅細胞、白細胞計數(Clin Lab Haematol,1994年)的參考方法。由于種種原因,血小板計數的參考方法直到2001年才正式公
隨著血細胞分析儀的發展,血常規檢測更多的要求,使用靜脈抗凝全血。我們在臨床中經常見到病人并無出血現象,而化驗血常規時卻發現血小板減少,有的甚至明顯減少,這會給病人造成緊張情緒,尤其是孕婦、剖腹產、宮外孕、血液凝血機制異常患者。偶可因此推遲手術時間或放化療時間。如:惡性腫瘤患者促凝機制高,可伴繼發
骨髓功能衰竭(由于疾病、有細胞毒性的治療和照射) 在沒有其他的危險因子的情況下,病人需要血小板輸注的臨界值為 10x109/l ,這一臨界值與更高的臨界值一樣安全。危險因子包括敗血癥、同時使用抗生素或其他不規則出血(A 等,Ⅰb 級)。 對沒有任何危險因素的病人,如果擔心同種免疫
病歷摘要 主訴:患者男性,3歲,因發熱3天于2013年7月12日入院。 現病史:患兒3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發熱、咽痛、食欲差,體溫達39.8℃。口服“阿奇霉素、布洛芬”,無好轉。 既往史:既往健康。有青霉素及頭孢類藥物過敏史。 入院體格檢查:體重15
作者:簡崇東1,畢桂南2,石勝良2,謝姚屹2 作者單位:(1.右江民族醫學院附屬醫院神經內科,廣西百色 533000;2.廣西醫科大學一附院神經內科,廣西南寧 530021)【摘要】 目的 檢測腦梗死患者外周血的血小板參數,研究腦梗死發病后不同時間段及不同梗死面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