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合生元在跨年之際宣布3.5收億元購長沙營可100%股權之后,光明乳業也于昨晚公告稱,公司下屬控股子公司上海光明荷斯坦牧業有限公司擬在河南省安陽市滑縣投資興建生態示范奶牛場,總投資金額約4.5億元。 4.5億元自建奶牛場 公告顯示,該項目選址在河南省安陽市滑縣萬古鎮。公司計劃2014年開工,建設用地約需1000畝,2015年竣工。目標飼養規模1萬頭,建成后每年可產出優質鮮奶近6萬噸。 對于此次投資興建奶牛場一事,公司表示,項目的建設有利于滿足公司在河南地區對奶源數量和質量的需求,有利于樹立光明乳業優質奶源品牌形象,有利于確保食品安全,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進而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而值得一提的是,光明乳業在一個月前的2013年12月2日,曾宣布計劃投資2.48億元在黑龍江齊齊哈爾市富裕縣投資興建生態示范奶牛場。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在乳制品行業,得奶源者得天下。在國家大力整頓乳行業之際,沒有奶源的......閱讀全文
2013年12月,石家莊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全市乳粉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對未來幾年乳粉業發展提出了具體目標,并公布了資金支持方案,昭示著三鹿奶粉事件5年后,當地乳業重拾舊山河的決心。 作為2008年乳業“地震”震源地的石家莊,上游養殖的整合率先進行,政府相關人員接
從去年監管部門多次發文要求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須具備自建自控奶源,至今已經過了一年多的時間,此間建立奶源基地、發展自有奶源成為行業發展重點。然而多位專家在接受《經濟參考報》采訪時表示,到目前為止,真正實現自建自控奶源的企業比例很小,由于成本過高導致很多企業只是做做樣子,而因為違反了專業化分工的
短短8年時間,從散戶經營到萬頭牧場,因乳制品安全問題引發的奶源問題,從一開始就走向過猶不及的解決之路。 11月29日下午,隨著湖北省通山縣政府和現代牧業再一次發出讓步性承諾,同意限期遷走牧場,在封堵牧場大門14天后,當地村民終于散去。但是,搬遷只能解決當地村民一時之困,現代牧業養殖中的深層問
不管從政府企業來看,還是從行業發展來看,中國的乳制品行業仍具有極大發展空間,但“倒奶”情況還是來了。近日,河北奶農因奶價狂跌每日倒奶,養豬戶更是買鮮奶用來喂豬,大多數奶農甚至打算賣牛保本。據了解,目前原奶價格已經低至每公斤3.3元,業內預計,隨著全球奶源價格下跌,加上中澳自由貿易區協議的簽訂,2
在業內人士看來,未來中國乳業市場將形成幾大國際巨頭和全國性本土品牌再加上若干區域性品牌的高集中度格局,蒙牛和光明雖然都有大動作,但蒙牛偏重借外力鞏固國內,而光明更像是內外并重。 2014年春節剛過,乳業巨頭們便開始按耐不住自己的野心,國內兩大巨頭乳業公司蒙牛和光明都有新的動作。達能51.5
我國奶牛養殖已面臨多重困局,并嚴重影響乳業健康發展和國際競爭力提升。《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在采訪中發現,盡管我國乳業在“三鹿事件”后知恥后勇,苦練內功,取得了長足進步。然而,“三鹿事件”帶來的信任危機遠未結束,“海淘”國外奶粉、進口乳粉熱銷的情況依舊在嬰幼兒乳粉市場上演。 而國產乳粉銷路不佳之
河北行唐縣奶農李娟(化名)最近多了一項任務,把交不上去的鮮奶提到養牛小區周圍的田里倒掉。 和李娟一樣,很多2014年上半年剛剛高價買入奶牛的河北省奶農們正忍受煎熬。 經歷了2013年下半年的“奶荒”之后,鮮奶價格曾一路飆升至5元/公斤,很多奶農都花高價買入了奶牛。但2014年下半年以來,鮮
中國乳殤·現場調查 編者按 三鹿“結石奶”事件如平地一聲驚雷,讓我們對一家擁有超過50年歷史并且是市場領先者的知名企業的天然信任感被震得支離破碎,讓一個與大家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尤其是直接影響我們的孩子健康和未來的行業,竟變得面目可疑。更令人痛心的是,那些我們本應完全信賴的監管部門官員,關鍵時刻往往
【導語】由于奶業的“三聚氰胺”事件,中國奶業發展大大受挫,奶粉滯銷嚴重區出現奶粉生產液態奶,奶農殺牛現象;以光明為代表的液態奶生產企業依舊看好常溫奶市場,欲在此實現突破;“三聚氰胺”事件則帶動了鮮奶企業的快速發展,專家分析:以酸奶為代表的崛起,將是中國乳業的第三次拐點。 奶
[行業人士告訴記者,近期國內規模化牧場的收奶價格不斷下滑,已經跌至3.7~3.8元/公斤左右,這個價格已經接近規模化奶牛養殖企業的盈虧線。] [2015年全國液態奶銷售總量2738.9萬噸,比上年增長了3.6%。但與“十二五”期間每年平均增長5.1%,“十一五”期間每年平均增長11.1%相比,
正在進行中的全國乳制品生產企業生產許可證重新審核將成為壓倒中小乳企的最后一根稻草?雖然對于這一說法部分業內人士仍持保留意見,但單一項三聚氰胺檢測的設備和人工等就將增添近百萬的成本,無疑將加速乳業的重新洗牌。 與此同時,蒙牛、伊利、光明等一線乳企加速擴張的步伐從未停歇,耗資收購或在各地
新華社發 日前,伊利股份發公告稱,將通過在香港的全資子公司伊利國際發展有限公司投資輝山乳業,成為輝山乳業的投資者,投資金額5000萬美元(約3.1億元人民幣)。耐人尋味的是,在輝山乳業的基礎投資者中,同時還有蒙牛的大股東中糧集團旗下私募基金。輝山乳業是東北液態奶市場的領先品牌
自2008年的“三鹿”事件曝光后,中國的乳制品市場還從未像今天這般火爆過。種種跡象都表明,中國乳業的格局在發生改變。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漲價和“奶荒”正在倒逼伊利、蒙牛等中國乳業巨頭完善產業鏈,加速調整全球奶業布局;加大牧場建設,通過自建奶源來緩解供應鏈上游的緊張狀況。 進入12月
烏魯木齊奶農又叫苦 烏魯木齊縣四十戶鄉廣東莊子村的奶農馬占福耷拉著腦袋,將一大桶牛奶倒在了牛糞上。 “誰能料到鮮奶市場會變成這樣!1.3元一公斤還沒有人要,別說賺錢了,連老本都搭進去了。”馬占福給記者算起了賬:一頭牛每天吃15公斤料,每公斤料2.08元,一頭牛每天的料錢算30元,還不
國務院最新發布的《2016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指出,今年突出重點整治的問題包括規范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等的注冊管理,繼續加強對嬰幼兒配方乳粉和嬰幼兒輔助食品、乳制品等重點產品的監管。同時,“對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開展全面檢查。” 工信部、發改委等制定的《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行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的對乳業的沖擊,絕不遜于一場8級大地震,這場奶粉產品開始的危機成為肅清乳業混亂局面的一個契機: 舊格局被打破,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等巨頭的再次振興與擴張,新希望、南方奶粉集團軍、長沙的澳優、廣西的皇氏甲天下、東北的完達山等地方割據勢力的爭雄。蒙牛聯盟中糧集團以及現代
近日,三元在官網上發布部分產品價格調整公告,公告稱自今年12月,也就是下月上調部分產品價格,平均漲幅8%。蒙牛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有漲價打算。伊利方則也表示,需要調整產品價格應對原料上漲壓力。 國產乳企嚷著漲價,日本明治高調殺了個回馬槍,宣布攜低溫牛奶和酸奶產品重回中國市場。
2008年4月,中國與新西蘭簽署自由貿易協定。6年之后,隨著中澳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塵埃落定,中國巨大的市場又將對來自澳洲牧場的乳制品完全敞開大門。 免除了15%關稅的“澳洲進口奶”,對于消費者無疑是件好事,但卻令資本市場產生了些許恐慌。昨日A股市場的乳業股股價普遍下挫,其中,皇氏乳業直接跌停,伊
養了幾十年奶牛的山東奶農裴樹克去年經歷了人生中第一次“倒奶”。“200多公斤牛奶,‘嘩’地一下全倒在地上,我長這么大都沒見過,那眼淚掉得……”回憶起當時的情況,兩鬢有些斑白的裴樹克仍難抑淚水。 然而,裴樹克和他的同行們并未料到,“倒奶”只是個開始。2014年年底以來,國內奶牛養殖戶殺牛棄養現象
“60%以上打著純牛奶旗號的液態奶都是用奶粉沖兌的”,近日來,本已暗流洶涌的中國乳業江湖,因為一位八旬老人的一句話再起波瀾。 一方面,西部乳業發展協會執行副會長、西南民族大學畜牧系教研室主任魏榮祿揭開了這個液態奶行業的潛規則,一方面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發表聲明稱魏榮祿言過其實,并表示企業用奶
過去的一年,乳品行業歷經質疑和坎坷,隨著監管的政策的密集出臺,行業企業開始多方面探索自身的出路。就在本月6日,雅士利國際控股及蒙牛乳業發布聯合公告,宣布雅士利將雅士利(鄭州)營養品有限公司的100%股權以3.77億元的價格,出售給蒙牛投資與 WhiteWaveFoodsCompany(以下簡
正值“三聚氰胺事件”一周年之際,中國乳制品行業再掀波瀾。近日,兩批自美國進口、合計300公斤的美贊臣嬰幼兒配方奶粉,因“蛋白質含量不符合國家標準”而被國家質檢總局退貨。這一事件終于動搖了進口奶粉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 那么,新出現的蛋白質問題,到底會成為國產奶粉吹響反攻號角的絕佳契機,
繼上月馬云投資20億元 “養牛”,畜牧行業可能又將迎來一位新的大佬。昨日(8月5日),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昨日搭乘私人飛機赴內蒙古考察,有可能是去考察乳業。此外,恒大集團一位員工也對記者表示,確實聽說了這個消息,集團有個健康產業事業部。 恒
2008年8月留給我們的印象最深的不只是北京奧運會,還有改變中國乳業發展進程的“三聚氰胺”事件,隨后的六年時間里,國家和乳企一直在為提振消費者信心而努力。 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宋昆岡一直對外表示:“我國嬰幼兒配方乳粉標準是世界上最嚴的。”而這種觀點在近年來乳業多項論壇活動中,也被乳企
“氰胺”事件的主角這次變成了洋品牌。 新西蘭初級產業部(MPI)的一則恒天然部分乳制品樣本被檢出微量有毒物質二氰二胺(DCD)殘留的公告,不僅將這家新西蘭最大的乳品原料供應商推置輿論的風口浪尖,也使新西蘭奶源備受質疑。 一時之間,原本打著“優質新西蘭奶源”吸
國內嬰幼兒奶粉信任危機愈演愈烈,而不斷爆出的假洋品牌奶粉也充斥著國內的奶制品市場。“國內現在的乳制品市場比2008年之前還要亂。” 北京普天盛道企業策劃機構總經理、乳業專家雷永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如此感慨國內當前奶制品市場。 新政出臺利好乳制品行業
生物制藥(biopharmaceutical)是近二十年興起的,以基因重組、單克隆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制藥技術。與傳統行業類似,生物制藥產業也由研發、測試、上市銷售三個階段組成。但與傳統化學藥產業由大型藥企所壟斷不同,生物制藥領域內的創業型企業借助技術基礎不同形成的進入壁壘,異軍突起,形成了以企業
時隔6年之后,河北奶粉開始重整山河。但是,“三鹿事件”帶來的信用危機仍然時刻如噩夢籠罩。 2014年7月初,中國乳業原本有過好消息,比如中國伊利位列全球乳業20強第10名,蒙牛位列第14名。伊利成為目前唯一進入全球10強的亞洲乳企。 然而,7月末的兩則新聞讓消費者重新想起2008年的“三
中國乳制品行業沒那么悲觀,乳業還是很有希望的,長期來看中國得有自己的乳業品牌,而且是強勢的品牌。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距今已過去5年了,作為一個國內乳企的負責人,回望中國乳業近5年來的發展,心中感觸良多。 現在看當時三鹿的倒閉,很大程度上是奶源的紛爭所致。 合格產品導致安全事件 乳業
最近幾年,國內幾大乳企及跨界的行業大佬們,幾乎都在新西蘭搶灘布局。為何這些企業紛紛選擇在新西蘭投資建廠?建成后的產品是供應全球、還是進口回到中國市場?進口后售價是否高出目前國內乳制品?《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相關乳企,試圖還原他們投資新西蘭的原因。 11月17日,大康牧業公司發布了關于收購并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