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皮策望遠鏡發現首個“富碳行星”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方網站12月9日報道,NASA的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結合早先所做的地基觀察,發現了一顆系外行星中碳元素含量極為豐富,竟然在氧元素之上,而目前流行的行星理論認為,行星大氣層中的碳元素含量通常約為氧元素的一半。該系外行星從而成為人類有史以來觀察到的首顆“富碳行星”。具體研究發表在9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上。 這顆系外行星代號為WASP-12b,是一顆質量約為木星1.5倍的氣態巨行星,2009年被發現。據當時的英國《新科學家》雜志報道,該行星環繞其主恒星一周只用1天的時間,也因軌道與恒星過分接近導致該星溫度能達到2250攝氏度,從而被認為是迄今最熾熱的行星。 此次,包括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在內的美英研究團隊利用最新技術分析了WASP-12b大氣中的元素成分,令人驚異的是,他們首次發現行星中碳元素與氧元素的含量比例大于1,而這是以往天文學研究中前所未見的,科學家普遍認為,行星......閱讀全文
斯皮策望遠鏡發現首個“富碳行星”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方網站12月9日報道,NASA的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結合早先所做的地基觀察,發現了一顆系外行星中碳元素含量極為豐富,竟然在氧元素之上,而目前流行的行星理論認為,行星大氣層中的碳元素含量通常約為氧元素的一半。該系外行星從而成為人類有史以來觀察到的首顆“富
科學家首次發現含碳量極高的系外行星
目前流行的行星理論認為,行星大氣層中的碳元素含量通常約為氧元素的一半。但科學家最新卻發現一顆碳元素含量極為豐富的太陽系外行星,其含量在氧元素之上。 英國《自然》雜志網站12月8日刊登報告說,這顆去年發現的系外行星代號為WASP-12b,它是一顆氣態巨行星。美英科學家利用最新技術分析其
1100光年外發現氣體“包裹”行星
這是一張示意圖,展示的是一顆質量約為1.4倍木星質量的系外行星正逐漸被一顆恒星摧毀的場景 北京時間11月26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一顆恒星正在慢慢吞噬者一顆近旁行星的生命。然而在這可怕的過程之中,恒星從行星大氣中所攫取的氣體物質逐漸變成了包圍恒星和這顆氣態巨行星的裹尸布。
太陽系外發現5顆可能有水的行星
美國航天局3日宣布,天文學家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在太陽系外發現5顆行星,它們的大氣層中都有水存在的跡象。 此前人們也曾觀測到少數大氣層中有水存在跡象的系外行星,但美國航天局說,這是首次能確定性地測量多個系外行星的大氣光譜信號特征與強度,并進行比較。 這5顆行星分別叫做WASP-17b、
1月6日《自然》雜志精選
封面故事:2011年“國際化學年”特輯 國際純化學與應用化學協會(IUPAC)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2011年定為“國際化學年”,所以Nature雜志新年第一期便是以化學為主,該學科從很多方面來講都是中心學科,是物理學家和生物學家的一個至關重要的資源。在本期的評論文
1月6日《自然》雜志內容精選
封面故事:2011年“國際化學年”特輯 國際純化學與應用化學協會(IUPAC)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2011年定為“國際化學年”,所以Nature雜志新年第一期便是以化學為主,該學科從很多方面來講都是中心學科,是物理學家和生物學家的一個至關重要的資源。
太陽表面現暗條似疤痕
北京時間5月31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一顆恒星要到生命盡頭并發生爆炸時,它會發射出一顆飛行速度為每小時500萬英里(800萬千米)的“宇宙子彈”,這就是N49超新星殘余物新照片中顯示的內容。這張照片與其他的一些照片成為本周太空活動的焦點。1.太陽“疤痕”? 太陽“疤痕
日發現地下1400公里處也有水 有助解開有水行星誕生之謎
日本一項最新研究稱,地表下約1400公里的深處盡管有高溫高壓,但也存在著水分。這一發現將有助于弄清地球等有水行星的誕生之謎。 日本愛媛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說,隨著板塊的下沉,海洋等處的水會作為礦物成分被“搬運”到地球深處的地幔。但是隨著深度增加,溫度和壓力也會上升,水分可能被從礦物中擠出。
碳族元素的元素性質
周期律性質主條目:元素周期律碳族元素表現出一定的周期性,從上到下,元素的金屬性增強,非金屬性減弱,+4價化合物穩定性降低,+2價化合物穩定性提高,鉛(Ⅱ)化合物穩定性高于鉛(Ⅳ)。⒈相似性·最外層都有4個電子,化合價主要有+4和+2,易形成共價化合物。·氣態氫化物的通式:RH4·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
有機碳元素碳分析儀的簡述
有機碳元素碳分析儀是一種用于環境科學技術及資源科學技術領域的分析儀器,于2015年10月31日啟用。 技術指標 測量量程:0.05---750ug/cm2 (對于典型的0.5cm2切刀);儀器空白:OC 0.15±0.15ug/cm2 ;EC0.00±0.02ug/cm2 ;TC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