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大教授李寧落馬:個案折射科研管理漏洞
頭頂“中國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中國動物克隆體系創始人”等光環,擔任國務院常務會議批準、經費約200億元的重大科研專項副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寧近日卻因侵吞科研經費被批捕。 在新中國的科學史上,52歲的李寧很可能成為首個被取消院士稱號的“兩院”院士。這個曾公認前途無量的科學家為何卷入腐敗? 創造多項“第一”,百億級課題兼任“運動員”和“裁判員” 位于北京市海淀區圓明園西路2號院內的中國農業大學生命科學研究中心,是李寧長期工作的實驗室所在地。10月14日,記者在李寧的辦公室前看到,辦公室兩道大門緊閉,窗內一片昏暗,門前的名牌寫有兩行黑字: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寧院士辦公室。 根據中國農業大學官網發布的簡歷,出生于1962年的李寧1982年大學畢業后,在2007年當選為院士,堪稱“罕見速度”。他所負責的科研課題同樣重大:其中的“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2008年經國務院常務會議批準立項,投資約200......閱讀全文
中紀委通報李寧等七院士被捕:轉移千萬科研經費
中紀委通報李寧等七院士被捕:轉移千萬科研經費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10日公布了今年中央首輪巡視整改情況,其中包括科技部黨組關于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全文。通報披露,承擔“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有關課題的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寧等被依法批捕。 通報說,審計署2012年審計發現5所
貪污科研經費3756萬余元-“最年輕院士”李寧案判了
2020年1月3日,吉林省松原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寧及同案被告人張磊貪污一案,對被告人李寧以貪污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三百萬元,對被告人張磊以貪污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八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二十萬元;對貪污所得財物予以追繳,上繳國庫。 經審理查明
中國農大教授李寧落馬:個案折射科研管理漏洞
頭頂“中國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中國動物克隆體系創始人”等光環,擔任國務院常務會議批準、經費約200億元的重大科研專項副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寧近日卻因侵吞科研經費被批捕。 在新中國的科學史上,52歲的李寧很可能成為首個被取消院士稱號的“兩院”院士。這個曾公認前途無量的科學家為何卷入腐敗?
中國農大教授工程院院士李寧涉嫌挪用轉基因項目千萬經費
2014年8月21日 《財經》記者經過多方證實,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教授李寧在7月初被相關部門帶走調查,因其涉嫌將承擔的一個轉基因項目的經費轉移至自己控股的公司,涉及資金達千萬元。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教授 李寧 李寧被帶走的消息最初從科技部內
李言榮:教師科研經費應保持在合理區間內
當前,努力使我國成為世界主要的科學中心、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已成為國家發展到這個階段所遇到的最大關口、也是必須要闖過的一關。尤其是如何解決“卡脖子”問題已成為國內高校面臨的最重要問題之一。然而,很多高校基本上還只是國家科技的“戰術力量”,解決重大問題的能力還很不足。要想成為國家的戰略科技力量,
科研經費需要捍衛
經費削減阻礙發展創新;科學家積極行動尤為重要 11月26日出版的《科學》雜志刊登社論——《保護美國科研資助》(Protect U.S. Science Funding),討論科研經費削減的影響以及科學家應起到的作用。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當前的經濟形勢使得美國政府在考慮如何進行一次大的
“危險”的科研經費
科研不端行為,集中發生在項目申請階段,發生比例約為80%。科研不端行為包括信息弄虛作假、重復發表、抄襲剽竊、偽造、篡改、違反評審規定等幾種情況。 “人品太差,做出這樣的事情很惡心。”原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副總工程師張曙光在庭審時這樣評價自己的索賄行為。幾天來,這句話被媒體廣為傳播,同時,張曙
為科研經費“松綁”——李志強委員:“打醬油的錢可以買醋了”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2019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今年要“進一步提高基礎研究項目間接經費占比,開展項目經費使用‘包干制’改革試點,不設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團隊自主決定。”消息一經傳來,就在科技圈引發了熱議。 “提高基礎研究項目中間接經費的比例和取消科研經費科目限制等措施是高等院校、科學院等科研系
科研經費管理:如何給科研人員“松綁”
新年伊始,部分中科院的科研人員被“紅包”砸中了。中科院準備連續5年支持這些科研人員開展科學上的自由探索:不用寫冗長的項目書、計劃書并進行頻繁答辯,也不用過多擔心在5年后有人來驗收成果,他(她)們可以在自己喜歡的研究領域任意遨游。 這項支持緣自中科院在今年1月啟動的前沿科學重點研究計劃。此計劃支
保障科研經費:恒產者恒心與回歸科研
某實驗室最近為了迎接課題結題審查,整理實驗室,意外找到一臺10年前的電腦。電腦很新,當時買得并不便宜,研究員沒舍得用,一直放在實驗室儲物柜里。再被翻出來,它已成了古董。 這是當年課題即將結題時,科研人員突擊花錢買的一件設備。10年間,有很多實驗設備搬進搬出,除了自然損耗,也產生了不少類似的
經費使用專家談:學者能否從科研經費中獲利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用于指導和服務各項科研工作。科研經費管理政策上的種種“松綁”受到科技界的熱烈歡迎與響應。然而,一個敏感問題也再次浮出水面:學者到底該不該、能不能從科研經費中獲利? 當有學
公務卡與科研經費使用
現在似乎全國上下都要求使用所謂的公務卡,然而已經有不少單位的不少科研人員反映這種制度反而給科研人員的活動帶來了非常大的麻煩。所以對此,我很難理解,為何要將這種制度推廣開來。 我談談我個人的情況。在前年本人辦過一張信用卡給家人使用,由于他不小心忘了自己是否已經交夠每個月還款額度而導致我的信用受損
科研經費怎么撥?怎么管?
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的召開,正催動著新一輪科技創新大潮。為貫徹創新大會精神,重慶市率先在全國范圍內對科研項目與科技經費管理進行大膽改革,出臺了《重慶市科研項目管理辦法(試行)》和《重慶市科技計劃項目資金管理辦法(試行)》等兩項重點改革方案,探索推出七項制度性成果。推出科研項目管理改革的定額資助、事后
“松綁”科研經費-為創新“減負”
給科研項目經費“松綁”的呼聲由來已久。前不久,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一呼聲得到回應——“進一步提高基礎研究項目間接經費占比,開展項目經費使用‘包干制’改革試點,不設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團隊自主決定使用。” 如何既讓科研人員從繁瑣的報銷手續中解放出來,又防止科研經費濫用,再一次成為參加全國
“松綁”科研經費-為創新“減負”
給科研項目經費“松綁”的呼聲由來已久。前不久,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一呼聲得到回應——“進一步提高基礎研究項目間接經費占比,開展項目經費使用‘包干制’改革試點,不設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團隊自主決定使用。”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何既讓科研人員從繁瑣的報銷手續中解放出來,又防止科研經費濫用,再一
美國科研經費分配走勢
??? 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在2007年的預算案中,布什政府計劃將NIH的預算削減2.79億美元,但眾議院委員會通過的撥款議案和參議院支出委員會批準的配套措施卻讓NIH的預算增加了10億美元。雖然3.5%的增加量只相當于NIH要求的一半,但這已經讓憂心忡忡的NIH有苦盡甘來的感覺。NIH在 2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寧案一審宣判:有期徒刑十二年
2020年1月3日,吉林省松原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寧及同案被告人張磊貪污一案,對被告人李寧以貪污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三百萬元,對被告人張磊以貪污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八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二十萬元;對貪污所得財物予以追繳,上繳國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王傳濤:“科研經費無關科研”也是精神鴉片
近些年,一批諸如廣州科技和信息化局系統科研單位頻發貪腐,引發各方對科技經費投入方式的廣泛關注。而事實上,過去數年間,全國科研經費大概只有40%是真正用于科技研發的,60%都用于開會、出差等。(1月5日《中國企業報》) 剛剛過去的2015年,我國科研體制在世界范圍內賺足了面子和里子。10月份,屠
李寧:關注生命質量,期待“天使基金”發力
“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的資金不是很多,但我的多項重大成果的啟動科研經費都來自市基金。對我來說,市基金就像‘天使基金’一樣,對我的初期基礎性研究給予了很大支持。”近日,在接受《科學時報》記者采訪時,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教授李寧表達了他對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的深厚感情。撒下基礎研究
中國工程院撤銷李寧院士稱號
根據2020年12月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對李寧貪污罪的判決意見和中國工程院相關規定,經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審查確認,決定自2020年12月8日起撤銷李寧(農業學部)中國工程院院士稱號。 中國工程院?
揭秘李寧實驗室-探析服裝檢測技術
李寧體操學校的三層是李寧的“體檢室”——李寧中心實驗室。李寧(中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實驗室的吳主任,帶領我們一同走進這里,“探秘”李寧實驗室。 多次溶煉 “你們看到的一排排箱子就是供應商從浙江、江蘇、福建及廣東等地采集回來的面料。”李寧實驗室進行了面料收集分類后,下一
李俠:如何評價科研投入回報
最新出版的美國《科學家》雜志發表長篇文章,討論科學研究投資的回報率問題。文章指出,雖然精確地計算回報率非常困難,但是為了增強公眾和政府投資科研的決心,繼續追加科研投資,努力構建經濟回報衡量標準是很有必要的(《科學網》2007年7月17日)。筆者手上正好有一篇類似的文章——《R&D與經濟增長——警告性
英國核心科研經費得到削減豁免
據《自然》網站消息,英國政府近日將數額高達46億(英鎊,下同)的預削減財政開支從開銷審核中劃除,這意味著英國的核心科研經費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保障,對英國的科學家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據了解,英國的核心科研經費有大約27.5億由研究理事會支配,另外有16億來自英格蘭高等教育基金管理委
河北擬立法保障科研經費比例
針對長期以來河北省科技投入不足,研究與發展經費占全省生產總值比例低于全國水平的問題,在《河北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近日提請審議。《條例》草案擬規定從法律層面提出應對之策。 草案提出,建立健全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資本參與的科技投入體系,提高
讓科研經費政策紅包“落地開花”
“《若干意見》出臺后,科研經費結余兩年內可留歸單位繼續用于相關科研工作,現在我可以統籌自主安排,對學生的資助也有了保障,每年都能有計劃分批安排學生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學院的王永標教授說,“這給老師們吃了一顆定心丸。” 王永標說的“《若干意見》”,是去年7月31日,中辦
時評:科研經費報銷應特殊對待
日前,被譽為“中國性學第一人”的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潘綏銘因“科研資金使用不明”遭到行政處分,從二級教授降為三級教授,退休年齡也降為60歲。潘綏銘長期主持對中國性工作者的大型訪談,因給性工作者訪談報酬卻無法開具發票,“科研資金使用不明”與此有關。 當前,科研經費管理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也是中央政府
中青報:科研反腐困局拷問經費結算制度
掌握大筆科研經費的教授淪為新的腐敗人群,來自公共資金的科研經費被冒領、多領、挪用、浪費……面對近年來不斷發生的科研腐敗弊案,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檢察院兩名承辦多起該類案件的檢察官近日呼吁,傳統科研經費結算制度已成滋生腐敗的溫床,亟待變革。傳統科研經費結算制度成滋生腐敗溫床 海淀區是我國高
評論:冒領科研經費背后的黑洞
據媒體報道,不久前,北京郵電大學軟件學院原執行院長宋茂強利用借用他人身份證、簽訂虛假勞務合同,冒領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科研經費68萬元,因貪污罪被海淀法院一審判刑10年半。 宋茂強曾是工信部牽頭啟動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的專家之一。一名專家走到這一步,實在令人惋惜。值得注意的是,宋套取科研經費
科研經費:放管之間如何平衡
楊國梁 丁兆君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了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的幾項措施。比如,簡化中央財政科研項目預算編制,將直接費用中多數科目預算調劑權下放給項目承擔單位;增加間接費用比重,用于人員激勵的績效支出占直接費用扣除設備購置費的比例,
科研經費管理:為了誰?苦了誰?
歲末年終,很多科研工作者為經費頭疼不已:一方面結題的壓力與日俱增;另一方面,很多人的項目經費還沒花完,既定的預算指標可能完不成了…… “每年為了通過驗收,很多人不得不想盡辦法來找發票,飯店的、賓館的,甚至于親屬和朋友的。”某科研人員日前的爆料讓《中國科學報》記者很是驚詫。 “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