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歷摘要:患者女性,20歲,主因“頭痛、嘔吐9天,意識障礙5天”于2006年7月30日以“靜脈竇血栓形成”收入神經內科重癥監護病房(N‐ICU)。患者入院前9天外出游玩回家后感頭痛,隨后嘔吐10余次,進食后明顯,不伴發熱、精神異常、肢體活動障礙等。按“中暑”口服藥物未見明顯好轉。6天前接電話時突然右手無力,不能手持電話;右下肢力弱,行走費力;同時頭痛劇烈,但意識清楚。當地醫院頭顱CT掃描提示“蛛網膜下腔出血”(圖10-1),并收入院治療。當晚23時30分突發意識不清、雙眼上吊、四肢抽搐,持續3~4分鐘自行緩解。如此反復發作多次,發作間期意識清楚,靜脈注射地西泮、肌內注射苯巴比妥鈉后偶見肢體抽搐發作,但體溫增高(38.0℃),復查頭顱CT掃描懷疑上矢狀竇血栓形成(圖10-2)。2天前再次復查頭顱CT掃描:可見雙側頂葉腦出血(圖10-3),經腦血管造影檢查(圖10-4)證實為上矢狀竇血栓形成。即刻行局部機械碎栓及溶栓(注射尿激酶50......閱讀全文
病歷摘要:患者女性,20歲,主因“頭痛、嘔吐9天,意識障礙5天”于2006年7月30日以“靜脈竇血栓形成”收入神經內科重癥監護病房(N‐ICU)。患者入院前9天外出游玩回家后感頭痛,隨后嘔吐10余次,進食后明顯,不伴發熱、精神異常、肢體活動障礙等。按“中暑”口服藥物未見明顯好轉。6天前接電話時突然右
患者,女,9歲,既往體健,因多次嘔吐收入兒科急診室。患者今日早上出現無血、非膽汁嘔吐。入院前6小時發生5次嘔吐。患者過去兩周常發生雙側搏動性頭痛,早上最為嚴重且伴有惡心。頭痛持續時間為2~4小時,近期持續時間及嚴重性增加。咳嗽、噴嚏或改變頭部位置對頭痛嚴重程度無影響。患者近期無創傷史。無發燒、頸部疼
病例回顧病史概述65歲男性,因“間斷頭痛半年,伴發熱、四肢無力1周”入院。患者半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右側耳后部及頂部頭痛,于院外應用止痛藥物后好轉,后癥狀反復并伴左側頭痛、頸部疼痛,多次就診并在神經內科住院治療,按“腦梗”、“腦炎”治療,具體不詳,并于外院行神經封閉治療,曾先后服用“普瑞巴林”、“雙氯
【一般資料】男性,29歲,職工【主訴】主因:發熱伴頭痛、嘔吐2天入院。【現病史】緣于入院前2天無明顯誘因下出現發熱,體溫最高達38.6℃,伴有頭痛、嘔吐,嘔吐物為胃內容物,無咳嗽、咳痰,無意識不清,無胸悶、心悸。在家未行特殊治療,今日為進一步診治前來我院,查頭顱CT示:未見明顯異常。遂以病毒性腦炎收
病例資料患者,男性,20歲。因“發熱、頭痛7天,排尿困難5天”于2009年4月1日收入北京醫院呼吸科。現病史:患者7天前洗澡受涼后出現發熱,體溫38.8℃,伴頭痛、咳嗽,咳少量白痰,全身酸痛、乏力,不伴寒戰及流涕,外院考慮呼吸道感染,給予左氧氟沙星、頭孢唑肟鈉靜脈滴注,效果不明顯。5天前出現排尿困難
患者男性,20歲,因“間斷性頭痛4年,進行性加重2個月伴全身性抽搐發作1次”于2012年8月21日入院。患者4年前間斷出現頭部鈍痛,考慮學習疲勞導致,未在意;2個月前臥床后疼痛加重,1 d前出現劇烈頭疼,發作癲癇,出現意識不清。體檢:左側嗅覺減退,余未見明顯神經系統陽性體征。?行CT檢查示:左側額葉
?患者男,38歲,因"頭痛進行性加重1年"入院。患者頭痛呈持續性、搏動樣,主要位于雙側顳部,左側明顯,與體位無關,重時難以入睡。曾在安丘市人民醫院行抗炎、抗病毒治療,癥狀無減輕,且進行性加重,有時伴惡心、嘔吐,但無發熱,無意識改變,無視力變化,無胸痛,無抽搐,無肢體感覺及活動異常。1年前曾因左耳痛在
病例資料患者,女性,24歲。因“頭痛伴發熱1周”于2011年9月7日收入院。現病史:患者于1周前出現頭痛,以頭頂及后枕部脹痛為主,伴有發熱,體溫最高達39℃,癥狀逐漸加重。2天前出現嘔吐,無意識不清、肢體麻木無力、言語不清等癥狀,當地醫院給予口服抗生素治療,效果不明顯。北京醫院門診行頭顱MRI顯示右
70歲女性,表現為頭痛,意識模糊,嗜睡及活動障礙。既往有溶血性貧血病史,2年前曾出現左側枕葉梗死。查體可見患者意識水平波動。無局灶性神經系統體征。腦膜刺激征陰性。最初的頭顱CT提示左枕葉陳舊性梗死。腦脊液提示白細胞25×10^9/L(100%淋巴細胞),蛋白升高至1.7g/L,糖3.9mmol/L。
? 患者,男性,50歲,因“車禍致意識障礙伴頭部出血1小時余”入院。入院后查體:神志呈昏睡狀,左額、左頂、右頂處見7cm、10cm、3cm大小裂口,雙瞳等大等圓,0.3cm,對光反射遲鈍,頸軟,胸廓無畸形,腹軟,肝脾未及,無腸鳴音亢進,骨盆擠壓試驗陰性,四肢多處擦傷,四肢肌力下降,肌力3~4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