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朱利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 是《哲學家》雜志的創始編輯。他與安東尼婭·馬卡洛(Antonia Macaro)合著出版了新書《收縮與鼠尾草》(The Shrink and the Sage)。 廚師理查德·麥克格溫(Richard McGeown )杰出的職業生涯不再僅僅是用葵花籽油和黃油煎炸肉餅那么簡單了,他面臨著更大的烹飪挑戰。但是,這一次數百名記者的眼睛和鏡頭都盯在鍋里一塊兒滋滋作響,重5盎司(140克)的鮮紅肉餅上。這塊兒肉餅已經生長了五年,研制它足足花費了250,000歐元。這是世界上第一塊兒成功培育的人造肉—— 由來自荷蘭的馬斯特里赫特大學的生理學教授馬克·波斯特(Mark Post)和他的團隊研制。 波斯特教授自2009年以來就一直致力于試管人造肉(IVM)的研發。今年8月5日,他向全世界展示了他培養的人造牛肉漢堡肉餅,以此作為他新理念的實例。波斯特教授證明了人造肉......閱讀全文
一個滴著血的素漢堡肉餅。和煮熟的雞肉有著一樣肉質和紋理的素雞肉條。奶油般柔滑卻不含蛋的蛋黃醬。一款符合嚴格素食主義要求且含有人體所需一切養分的飲料,讓人們再也不需要吃普通的食物了。是不是感覺餓了? 這些產品全部來自于一些新創公司最近研發的一種植物。這些公司由硅谷投資,試圖改變人們的飲食習慣。制
西媒稱,時間穿越到2040年,一名顧客來到自己最喜歡的一家餐館,準備點上一個小牛肉漢堡來吃,店家聲稱其中的牛肉“鮮嫩多汁,是以牛的母細胞為基礎在試管中研制而成,不含任何脂肪”。從餐館廚房傳來的是3D打印機工作的聲音,鄰桌客人點的蘑菇餡餃子的配料正被加入到機器中。小牛肉漢堡按時被送到桌前,這位顧客
在日前舉行的“第二屆未來食品高峰論壇暨北京植物基產品博覽會”上,多家中外企業推出的植物蛋白肉產品集中亮相,引發了參會者的熱議。以植物蛋白肉為代表的“人造肉”的開發,將對食品消費“調結構、防風險、保供應”起到一定作用。業內人士預計,未來,人造肉產品將逐漸走上國民餐桌,首先是從西式快餐開始,逐步發展
我們現在吃到的很多食品的“香味”都來自孫寶國的科研成果;他是我國食品科學領域僅有的三位院士之一,如果僅限于香料研究那么便是唯一的院士。 孫寶國幾十年來琢磨最多的是怎么吃得更香。 他是哪家知名飯店的金牌廚師?不,他基本上沒時間做飯。他是民間的美食愛好者?也不是,他經常吃個漢堡就算填飽肚
據國外媒體報道,荷蘭埃因霍芬理工大學的一座潔白的房間內,未來的晚餐擺上桌面。桌上的牛肉是使用試管技術培育的,這些牛肉纖維精巧地拼接出一個“肉” 字;有些“蔬菜肉”做成的餐前點心。使用基因技術培育原料制作的壽司,還有可以任意編程設定的紅酒:其中含有微波脈沖,你可以隨意設定自己的喜好,從蒙特普恰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快餐品牌漢堡王日前在美國推出“人造肉”制作的巨無霸漢堡,從工藝上看,它與傳統肉食漢堡接近,外觀和口感也與傳統肉食漢堡十分接近。與此同時,我國“人造肉”也將從實驗室走向市場。“人造肉”到底是什么肉?我國的“人造肉”市場前景如何?未來在我們的餐桌上,它會
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里,從歐洲的“馬肉風波”到遍布全美15個州的大腸桿菌疫情,再到日本曝出多起食材虛假標識事件,全世界食品安全熱點事件問題不斷發生。就我國而言,不可能獨善其身地游離在食品安全熱點事件之外。 上周,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指導下,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在北
2004年,中國草業科學開拓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蘭州大學教授任繼周在貴州山區扶貧考察途中 1924年,生于山東平原縣。 1948年,中央大學畜牧獸醫系畜牧專業畢業。 1950年,應獸醫學家盛彤笙的邀請到國立獸醫學院(現甘肅農業大學)任教。 1951年,在王棟的率領下,任繼周等人對河西走廊
雖然我們隨處可見標榜著“天然無添加”的食品廣告,但事實上,隨著人口增長,食物緊缺等問題的出現,未來的食品可能更加人工化。在2013年推出的試管漢堡就已經將美國政府應如何規范新興的細胞農業領域這一問題放在了聚光燈下,這種試管漢堡使用生物技術替代動物生產肉、牛奶和蛋清。 到目前為止,這些合成食品都
由于人口增加、可耕地面積減少、環境污染等因素,糧食短缺正成為全球性問題。隨著食品加工工業的發展,“人造雞蛋”、“人造肉”等“人造食品”紛紛襲來,它們不但能讓人吃個夠,還能吃得更健康。未來,以天然食品為主的傳統餐桌是否會被“人造食品”所占領? 11月,美國加州舊金山漢普頓·克里克公司研發的一
進化生物學家Richard Dawkins想要知道實驗室培育的肉類是否將打破同類相殘的禁忌。在3月3日的推特上,這位坦率的科學家公布了一個文章鏈接,文章中談論了在2018年年底之前將實驗室培育的肉食商業化的可能性。Dawkins對此幾乎可以說是垂涎三尺,當然吸引他的并非食物本身。他聲稱:“我一直都非
“百分百皇堡,零牛肉。”這是全球連鎖快餐品牌漢堡王給新產品“不可能皇堡(impossible whopper)打出的標語,盡管它看上去和該品牌的傳統皇堡別無二致,其“內涵”卻震驚世界——因為它使用的是“人造肉”。 報道稱,8月8日,漢堡王開始在覆蓋美國的7200家門店銷售這款漢堡。漢堡中間夾著
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今年衛生日的主題是“從農場到餐桌,食品安全人人有責”。為提高公眾對食品安全的重視,世界衛生組織發表媒體通報,著重分析食品生產全部過程,幫助人們了解食品生產加工各個環節對食品安全的影響。 關于食品安全監管方面的新難點,世衛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談到,當前的食品生產已經工業化
一塊近乎透明的人造牛排,筋絡分明,在培養皿中顫動。這般電影中的場景可能在今年10月成為現實。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的生物工程學家馬克?波斯特博士正率領團隊,為創造史上第一整塊“人造肉”而晝夜奮戰。 波斯特的實驗室有一只超大號恒溫箱,里邊的培養皿中躺著一絲絲透明肉類纖維,每條長約3厘米,寬約1
美國一項長達32年的隨訪研究顯示,大量食用牛肉、羊肉等紅肉以及熱狗和培根等加工肉類會增加死亡率。紅肉一般是指豬牛羊肉等,為了方便理解,通常把四只腳動物的肉稱為紅肉,相對的魚肉、禽肉等稱為白肉。從營養學角度來講,紅肉中含蛋白質、膽固醇、飽和脂肪酸較高,尤其后兩者攝入過多的話容易導致脂肪肝、血管阻塞
聽說丹麥哥本哈根舉行了一場“打破邊界的烹飪實驗”,這不是世界頂級廚師的心血來潮,也不是什么西式黑暗料理,而是來自于一個你十分熟悉的北歐品牌——IKEA。早前就向美食屆進軍了的IKEA,這次又開始涉獵“未來主義食品”。位于哥本哈根的Space 10是一間未來生活實驗室,一處專門用于各種新品設計實驗的研
2019年MIT Technology Review邀請比爾蓋茨參評選出了今年十大突破性技術成果撥開那些高大上的專有名詞趕快一起來看看科技領域都有哪些矚目突破對我們日常生活又將產生哪些影響呢?2019年十大突破性成果 1.定制癌癥疫苗Custom cancer vaccines 癌癥治療中,傳統
糖尿病是現代社會的高發代謝疾病,發病的原因包括遺傳因素以及環境的影響等等。這一期為大家帶來的是最近在糖尿病的研究與藥物研發領域的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Nature:重磅!中國科學家解析出一種B類G蛋白偶聯受體全長結構,有助開發出新的2型糖尿病藥物doi:10.1038/na
本文根據2016年4月14日許智宏在浙大“求是大講堂”的演講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整理人:沈梁燕 王心怡 講座人:許智宏,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北京大學校長;曾獲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03年1-5月份我國豬肉人均消費量為每月1.78千克,占肉禽類消費比重的62.23%。有著十三億人口的中國,每年人均消費口糧兩百多公斤,蔬菜一百多公斤,肉類二十多公斤,食品安全不但事關十三億人的福祉,而且其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對國民經濟的直接影響力也不容忽視。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我國農業生產對資源、生態和環境的影響越來越明顯,涉農相關生態環境事件時有發生。傳統的“石油農業”依靠大量能源、資源維持其高速運轉,嚴重影響了世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日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農業科技領域發展路線圖研究組組長趙其國提出,發展“生態高值農業”是應對未來農業巨大挑
對于“食肉族”來說,世衛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10月26日出版的新報告,無疑是一個晴天霹靂。這份報告將加工肉制品和紅肉的致癌性重新 定義。那么,加工肉制品和紅肉真有這么大危害嗎?如何保證健康飲食呢?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工作人員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加工肉制品與砒霜一樣致癌的說法不 正確
被刮掉了保質期的豆腐。 餐飲之患--探訪 情人節前夕,有讀者舉報稱,禾綠回轉壽司藍色港灣店(以下簡稱禾綠藍港店),操作人員用過期食材為顧客制作食物。隨后在2月17日至2月23日期間,記者臥底進入該壽司店調查。 經過為期一周的臥底調查,記者發現,操作人員確實使用大量過了保質期的食
從牛身上提取部分肌肉組織 最后用2萬條肉條制成肉餅 再從肌肉組織中分離出干細胞 干細胞放在營養液中培養,形成小“肉條” 人造牛肉漢堡制作過程示意圖 牛肉漢堡是深受人們喜愛的食物,可是如果得知漢堡中的牛肉并非來自牧場而是來自實驗室,你還會想吃這個漢堡嗎?日前,兩名志愿者在倫敦一家餐廳,試吃了荷蘭
馬上就要過年了,吃貨的春天又將來臨,想必大家都已經準備好了上好的食材,時刻準備著磨刀嚯嚯向豬羊。或與家人團圓歡聚,或與朋友把酒言歡,或暢談發小一吐不快,或智斗姑姨險避相親,但是都逃不開一個字兒:吃!那么問題就來了:怎么海吃海喝才能不長肉呢?我們來看看達爾文怎么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什么意思
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不斷深入,總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編就對那些打破人們傳統認知的重磅級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1】Sci Adv:打破傳統認知!適度的壓力或會讓你更加長壽! doi:10.1126/sciadv.aav1165 一種稱之為染色質結構缺陷的描述或染色
時 間:2010年11月19日下午 地 點:北京國二招賓館 主持人:王林(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政策辦主任) 王林: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媒體的朋友,大家下午好! 近期,媒體包括社會各界非常關注鐵強化醬油的有關信息,應大家的要求,我們今天下午舉辦這次鐵強化醬油信息共享會。首先
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脂肪肝研究領域取得的最新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圖片來源:medicalgraphics.de 【1】三篇文章齊發!科學家開發出非酒精性脂肪肝新療法! doi:10.1016/S2468-1253(19)30184-0 doi:10.1016/S2468-1253(1
CRISPR是一種強大的DNA編輯技術。因這種強大的基因編輯技術具有巨大的潛力,它受到科學界和大眾傳媒的大量關注。2015年,它被《科學》期刊評選為當年的年度突破[1]。 CRISPR并不是第一個被設計來編輯DNA的分子工具,但是因為它解決了這個領域的一些長期存在的問題,它才聞名于世。首先,它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科學家們進行的多項研究,共同解讀素食飲食到底對機體健康是好是壞?與大家一起學習! 【1】素食好處多多,但也有其弊端,營養平衡才是關鍵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19.2195 在一項新的薈萃分析(meta-analysis)中,來自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