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項新研究顯示,用低強度電流刺激大腦特定區域,可以增強人類的言語短時記憶。 由美國梅奧診所領銜的研究小組在新一期英國《腦》雜志上報告說,大腦中的海馬體、海馬新皮層、前額葉皮層和顳葉皮層是專門用于記憶事實性信息的區域,研究人員重點研究了電刺激對大腦中這4個區域的影響。 研究人員選取了22名經常會有記憶障礙問題的癲癇患者,并把所有患者按接受電刺激的大腦區域分成4組。研究人員首先要求患者逐個念出電腦屏幕上的一組單詞,并在此期間對患者大腦施加低強度電流刺激。隨后,讓患者嘗試回憶剛才看到的單詞。 結果發現,大腦外側顳葉皮層,即頭兩側太陽穴和耳朵邊的區域接受電刺激的4位患者能夠記住更多單詞,而其他大腦區域接受電刺激的患者則沒有表現出記憶力提升。 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有可能會促使新的電刺激設備出現,幫助治療記憶和認知缺陷。但他們也指出,這項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某些治療疼痛及癲癇的藥物等對結果可能有影響。 研究合作者之......閱讀全文
本期為大家的帶來的是有關癲癇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Nature:重大進展!首次解析出人突觸GABAA受體的三維結構,有望開發出治療癲癇等神經疾病的新型藥物 doi:10.1038/s41586-018-0255-3 許多藥物---不論是合法的還是非法的---都作用
只需要一股電流刺激,你就可以進入一種“順流心境”(flow state)的忘我境界,讓你學習新技能的速度增加一倍。這種方法或可以幫你在幾個小時內解決問題,甚至贏得一場射擊比賽。 隨著人類對大腦的理解日深,科學家對改善大腦認知的能力也越強。在大腦中植入芯片,將為人類進化帶來無數可能性。研究人員認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科學家們發表的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人類大腦記憶的奧秘,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Wikipedia, CC BY-SA 【1】Science:科學家揭示小膠質細胞在記憶調節中起著關鍵作用 doi:10.1126/science.aaz2288 小膠質細胞是大腦中的常
和古希臘人希望在天上飛翔一樣,今天的人們渴望將意識和機器融合到一起。有人甚至將這種方式看作繞開死亡的途徑之一。然而,意識能否直接和人工智能,機器人,或者其他意識通過腦機接口(BCI)技術連接,從而打破人類自身的局限性? 過去的50年中,來自全球各大學實驗室,公司的研究人員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道路上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有關腦認知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Sci Signal:大腦發育過程中神經網絡形成的關鍵 最近,來自達克薩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們找到了大腦在發育過程中腦細胞連接的定向分化以及長期時間內的功能維持的原因,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Science Si
1. Sci Signal:大腦發育過程中神經網絡形成的關鍵 最近,來自達克薩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們找到了大腦在發育過程中腦細胞連接的定向分化以及長期時間內的功能維持的原因,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Science Signaling》雜志上。 與其它的網絡相似,大腦內部存在多個具備不同功能
上世紀70年代,催產素廣受科學家的關注。當時研究表明,催產素不僅促進母親行為的形成,對一系列社會行為也有所調節。這些社會行為包括:田鼠的一夫一妻制,羊的母嬰聯系,甚至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 催產素由腦垂體后葉分泌。通常,人們認為催產素的作用就是為孕婦催產和刺激乳房泌乳。催產素實際上還有一種男女
美國 遺傳學研究深入揭示、利用基因機制;細胞研究讓多種細胞互換“身份”;再生醫學造出多種器官組織。 田學科 (本報駐美國記者)在遺傳學研究領域,杜克大學模仿人體細胞內復雜的基因調控過程,模擬出多種蛋白質如何通過復雜相互作用調控一個基因。 斯坦福大學設計出一種由DNA和RNA制成的生物晶體管——
本文中小編為大家盤點了關于睡眠的最新研究進展,幫助大家了解睡眠的秘密:睡眠不足有什么危害?什么因素會導致睡眠不足?如何健康的睡覺? 【1】睡眠質量較差或與營養物質攝入水平不足有關 Data Showed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Micro and Ma
美國 人腦研究取得新成果,醫學與疾病防治取得多項重大突破,合成生物學成果紛呈。 2015年,美國科學家在人腦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8月,俄亥俄州立大學在實驗室中培育出近乎完全成型的人類大腦,盡管它只有鉛筆上橡皮擦那么大,發育程度與一個5周大胎兒的大腦相當,尚沒有任何意識,但具備人腦絕大多數細
生物 醫學 美 國 遺傳研究更深入掌控基因;細胞學攻克檢測與治療多項難題;腦科學研究記憶刺激技術幫助恢復記憶,發現大腦存在“意識開關”和“信息交換臺”。 田學科(本報駐美國記者)遺傳學方面,杜克大學繪制出綜合酵母菌基因脆弱位點圖,而脆弱位點所在區域正是DNA復制機變慢或停頓的地方
美 國 遺傳研究更深入掌控基因;細胞學攻克檢測與治療多項難題;腦科學研究記憶刺激技術幫助恢復記憶,發現大腦存在“意識開關”和“信息交換臺”。 遺傳學方面,杜克大學繪制出綜合酵母菌基因脆弱位點圖,而脆弱位點所在區域正是DNA復制機變慢或停頓的地方,揭示了許多固體腫瘤中基因異常的源頭;冷泉港實驗
植入微電極陣列幫癱瘓患者恢復運動能力 美國學者在《自然》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神經科學研究報告稱,借助大腦運動皮層記錄信號,首次成功地讓一名癱瘓患者恢復多個手指、手和手腕的運動能力。 研究團隊在一位24歲四肢癱瘓的男性被試者的運動皮層中,植入了微電極陣列,隨后使用機器學習算法來解碼神經元的活動,并
即將過去2018年,中國大陸學者在神經科學的基礎、臨床及技術方法等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據不完全統計,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單位或通訊作者(含共同通訊)單位在國際頂級期刊Cell、Nature和Science 即CNS發表以神經科學為主體的研究論文共計19篇。其中,論文第一作者單位和最
2020年3月份即將結束了,3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 1.Cell:我國科學家從結構和功能角度揭示SARS-CoV-2利用人ACE2進入細胞機制 doi:10.1016/j.cell.2020.03.045 病毒感染始于病毒顆粒與宿主表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小組首次證明,不同時機施加電刺激對人類大腦的記憶功能有不同的作用,記憶失效期施加電刺激有助于恢復記憶,而同樣的電刺激,施加于記憶有效期則起到相反的作用。該研究成果發表于近期出版的《當代生物學》雜志上。 恢復記憶是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為期四年的研究項目,旨在開
10月諾貝爾獎月馬上到來,隨著頒獎時間越來越近,很多科學家們都開始預測2017年的諾獎獲得者;從2002年開始,湯森路透社每年都會進行諾貝爾獎的預測,近期湯森路透公布了2017年的預測名單,其中共有四位科學家入選生理學或醫學領域,包括來自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的特聘教授張遠(發現了人類皰疹病毒)、
在睡眼惺忪的清晨或是緊張忙碌的工作中,你是否會享受一杯香濃醇厚的咖啡呢?現今社會,咖啡基本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中的必需品。 近些年來,科學家們進行了很多研究來揭示咖啡和人類機體疾病的關聯,下面小編就來為您一一盤點咖啡與機體疾病之間的種種關系。 【1】Pharm Res:咖啡有益,可防止肥胖相關
當我們劇烈運動的時候,大腦會釋放出大量促進情緒并使人“感覺良好”的激素——內啡肽。也因此,有很多人酷愛運動。近日,一項研究顯示,除了會釋放讓人產生幸福感的激素外,運動還會產生一種可以增強記憶和預防阿爾茲海默癥的激素。該研究近日已發表在《Nature Medicine》上。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Vag
美國《史密森尼》雜志報道,科學家一直采用各種方式研究人類的大腦,不僅要揭示大腦機能背后的秘密,同時還希望幫助人們找回遺失的記憶。幾周前,耶魯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報告稱他們研發出一種藥物,不僅可有效治療癌癥,同時還可幫助修復患有阿爾茨海默氏癥的老鼠的記憶。3月,澳大利亞科學家宣布在超聲波掃描大腦之后
體內的神經電活動是神經系統功能的本質,控制著感官、情感、記憶、行為和基本的生存機能。因此,要在實驗室內研究神經元,很重要的一點是,在體外培養的神經元模型也支持這種電活動,才能反映基本的大腦功能,目前大多數的人類神經元培養是使用傳統培養基DMEM(Dulbecco的改良Eagle培養基)、Neur
人為什么會變老?對于人類來說,如何才能長生不老真的是一個令人著迷的問題。但是至今為止都沒有一個讓人滿意的答案。衰老一直是生命過程中的核心環節,也是影響整個人類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目前世界各國均面臨著嚴重的人口老齡化,數據顯示到2050年約三分之一的中國人口年齡將超過60歲。因此,深入了解衰老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神經生物學領域最近的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Nature:新研究首次揭示抑制年齡相關的神經活動增加竟可延長壽命 doi:10.1038/s41586-019-1647-8. 在一項針對線蟲、小鼠和人類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在整個動物界
長期以來,很多科學家對大腦的研究非常癡迷,有些研究試圖去解析引發多種大腦相關神經變性疾病的發病機理,比如阿爾茲海默氏癥、帕金森疾病、精神分裂癥等等,而有些研究人員則從更深層次對大腦結構和功能區域進行了探秘研究,從而來解讀我們大腦記憶的形成機制。 很多人都有著快樂的童年記憶,當然也有著那些痛苦不
維生素E(Vitamin E)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其水解產物為生育酚,是最主要的抗氧化劑之一。它是機體許多器官、神經以及肌肉維持正常功能的必要營養物質,而且其也是一種抗凝劑,可以減少凝血。人體不能生成維生素E,只能從油脂、肉類以及其它食物中攝入,但是人們常常攝入維生素E的水平不足,尤其是在低脂飲
去年秋天,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項目局(DARPA)掌管生物科技研究的高級官員Geoffrey Ling為神經科學家帶來了具有挑戰性的項目:開發一款可植入設備以修復老兵因外傷性腦損傷而受損的記憶。項目資金共有4000萬美元,Ling說:“我們有充足的資金,有哪位勇士愿意接受挑戰?” 近日,DARP
近年來,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深入,他們慢慢發現人類機體多種疾病的發生都與機體炎癥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于是很多研究者就重點對炎癥和某一疾病的發生進行了大量研究,當然他們也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比如來自匹茲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就通過研究深入解讀了癌癥、老化及機體炎癥發生三者之間的分子機制和關聯。 本文中
睡眠是維持身體健康的中要因素,睡眠不足會導致各種精神相關疾病以及其它疾病的發生風險的上升,而睡眠過多也會帶來一些負面的健康風險。針對近期與睡眠相關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簡要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睡眠不足,你意想不到的危害 DOI: 10.1002/ana.25023 青壯年每天
2020年3月21日是第20個世界睡眠日,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題是“改善睡眠,改善生活,改善地球”,我們都知道,睡眠與機體健康息息相關,睡眠不足會引發多種疾病,比如抑郁癥、衰老等,近些年來,科學家們通過深入研究發現,睡眠對機體各個方面都至關重要,本文中,小編整理了相關重要研究成果,分享給大家!
精神分裂癥患者大腦彌散張量成像(DTI) 迄今為止人類共經歷了多次巨大的社會變革,而每一次變革都是由新發明的工具推動的,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是由信息技術帶來的。不過,美國神經科技工業組織(NIO)的創立者扎克·林奇告訴大家,即將到來的新變革的主角是“神經技術”。 早在20世紀90年代,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