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刺檢查過敏源 點刺試驗可視為一種特殊的皮內試驗,在國際上廣泛使用,特別是歐美國家推崇的過敏原體內檢測方法。因其是皮膚的點刺液僅為皮內試驗的萬分之一,安全性及靈敏度高、準確度高,由于皮損小,患者無痛楚,就如被蚊叮一樣等特點,已逐漸取代了傳統的皮內試驗。 原理: 當有某種變應原進入皮膚時,對某些物質有速發型過敏反應的患者,立即特異性地引起皮膚內的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組胺等活性物質,導致局部毛細血管擴張(紅斑),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水腫、風團),陽性者表示對該抗原過敏。 操作方法: 先將點刺皮試液滴在皮膚上,然后用點刺針穿過液滴,輕輕刺入皮內。......閱讀全文
過敏性疾病影響全世界近四分之一的人口,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21世紀重點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其中對食物的不良反應備受人們關注,大約30%的成年人在一生中至少有1次以上對食物不良反應的經歷,20%~65%的過敏性腸道綜合征和消化不良患者的病因與食物過敏有關。目前惟一有效的
近一段時間,德國“高科技”生物共振波檢測過敏事件,引起了大家對過敏原檢測的關注和質疑。事實上,過敏原檢測沒那么簡單,從現在科學的角度來說,生物共振波檢測過敏原缺乏科學依據。過敏原檢測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情,絕不是一次檢測就能定論的,貿然相信錯誤的過敏原檢測報告對患者健康十分不利。如果懷疑自
基于芯片多通道納噴質譜的液滴萃取表面分析(LESA) 華質泰科生物技術(北京)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劉春勝博士為大家作了題為《基于芯片多通道納噴質譜的液滴萃取表面分析(LESA)》的報告,主要介紹了芯片多通道納噴離子源(TriVersa NanoMa
關于過敏原檢測,例如抽血,點刺等,有沒有真正能夠證實其準確率的。前一段時間看過一則報道,說是好像是英國某機構測的過敏原不可重復,自己的臨床實踐也覺得過敏原檢測可靠程度不高。過敏性疾病在皮膚科占很大比例,過敏原檢測聽起來也是很好,大夫們治不好病便會對病人說你最好做個過敏原檢測。  
食物過敏的患病率日益升高,增強了政府部門、食品公司和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更精確的識別和定量的檢測需求。 馬薩諸塞州弗雷明漢市—2011年10月26日 生命科學分析技術的全球領導者AB SCIEX公司,今天宣布推出世界上首個經過驗證的
摘 要:快速檢測方法及產品在保證食品質量安全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我國快檢市場魚龍混雜,快檢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缺乏有效的管理,市場迫切需求切實有效的快檢產品。本文對比研究了國內外快檢產品的管理及評價方法,從多項評價指標分析了各組織/機構的評價規范及優勢,以期為我國快檢產品評價的實施及研究提供技
目前臨床上檢測過敏原的方法很多,包括體外試驗和體內試驗。 體內試驗: 包括皮膚試驗、激發試驗、過敏原激發試驗等。激發試驗和過敏原激發試驗在過敏性紫癜患兒中應用較少,主要應用于哮喘患兒。皮膚試驗的方法包括皮膚點刺試驗、皮內試驗及皮膚斑貼試驗,其中皮膚點刺試驗最常用。 (1) 皮膚點
1、免疫學檢測技術 之前提到95%的食品過敏原屬于蛋白質,因此專門針對蛋白檢測的免疫學相關技術是檢測食品中蛋白類過敏原的重要手段。其中免疫學檢測包括免疫吸附技術、免疫層析技術、免疫傳感器技術、免疫擴散技術以及免疫印跡等技術。 免疫吸附技術主要包括酶聯免疫吸附技術和放射/酶聯吸附抑制實驗。酶聯
免疫學檢測技術 免疫吸附技術主要包括酶聯免疫吸附技術和放射/酶聯吸附抑制實驗。酶聯免疫技術是將抗原抗體免疫反應的特異性和酶的高效催化反應有機結合起來的一種檢測技術,其原理是被酶標記的抗體與食品過敏原發生反應作用于底物后,其顯色深淺能夠反映待測樣品中過敏原的含量。該技術特異性強,靈敏度高,操作簡
過敏性疾病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問題世界范圍內過敏性疾病的患病率正顯著增長,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這些疾病包括了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過敏性哮喘、特應性皮炎、濕疹、蕁麻疹、過敏性休克等。這種增長在兒童身上尤成問題,在過去二十年里,兒童成為過敏性疾病患病率最高的群體1。對于臨床醫師而言,明確
最新出入境檢驗檢疫行業標準目錄,供參考采用。 序號 標準編號 標準名稱 替代標準號 實施日期 1 SN/T0330-2012 出口食品微生物學檢驗通則 SN0330-1994 2012-11-16
液相芯片,也稱為微球體懸浮芯片(suspension array,liquid chip),是基于xMAP(flexible MultiAnalyte Profiling)技術的新型生物芯片技術平臺,它是在不同熒光編碼的微球上進行抗原抗體、酶底物、配體
液相芯片,也稱為微球體懸浮芯片(suspension array,liquid chip),是基于xMAP(flexible Multi Analyte Profiling)技術的新型生物芯片技術平臺,它是在不同熒光編碼的微球上進行抗原 抗體、酶 底物、配體 受體的結合
食品過敏原 食品過敏原指那些能對特定人群產生免疫反應或過敏反應的食品中的蛋白質。已知結構的過敏原都是蛋
四種類型超敏反應發生的機制不同,同一抗原也可在不同條件下引起不同類型的超敏反應。四種類型超敏反應的免疫檢測方法有所不同。Ⅰ型超敏反應主要檢測過敏原和測定血清特異性IgE.Ⅱ型超敏反應的檢測重點是抗血細胞抗體。Ⅲ型超敏反應主要檢測循環免疫復合物。Ⅳ型超敏反應可用皮膚試驗來檢測。 一、過敏原皮膚試驗
“走廊里介紹的過敏檢測還有嗎?”科技日報記者問。 “生物共振檢測?沒有了,更新的技術出來了,那個就不用了。”醫生一邊敲鍵盤填寫電子病歷,一邊答道。 在北京積水潭醫院皮膚科門診外的宣傳欄上,該院皮膚科特色醫療介紹的第一條赫然寫著:“我科采用生物共振儀,可對400多種過敏原進行無創檢測及脫敏治療
Pribolab過敏原檢測在香料調味品中的過敏原風險管控的應用 香料調味品是伴隨著現代工業發展而出現的集“高、精、新”技術于一身的產品,其已被廣泛使用于食品、日化、煙草、醫藥等行業,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有效的風險管理和可靠的質量控制將有助于
酶聯免疫檢測技術的應用 真菌毒素的檢測:黃曲霉毒素 B 1 、 M 1 以及 T-2 毒素,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嘔吐毒素 DON ),二乙酰草鐮刀菌烯醇( DAS ),玉米赤霉烯酮,赫曲霉毒素 A ( OA )。 農藥的檢測:主要有除草劑與殺蟲劑兩大類,例如殺暝松( FN )、甲
作者: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 趙晶人們常說的過敏,事實上學術名稱為變態反應(Allergy)。而學術上的過敏反應(Anaphylaxis)特指I型變態反應,是一種嚴重的、危及生命的、全身型變態反應。麻醉藥物誘發的嚴重過敏反應是一類可危及生命的圍術期嚴重并發癥,可出現皮膚、消化、呼吸和循環等系
雞蛋過敏的人群最為廣泛,國外已經出臺了強制性標識食品過敏原的法規,而國內只有針對出口食品過敏源成分的標準,以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法和環介導等溫擴增檢測方法為主,需要開發制定高靈敏度的直接對常見致敏蛋白的定性定量方法,并制定相應的標識法規。 目前用于過敏原檢測的手段主要有酶聯免疫(
該儀器早就遭痛批,目前已從大多數正規醫院撤退 過敏原檢測不必等到孩子三歲后,跑步游泳可助改善過敏性鼻炎癥狀 近日席卷全國的霧霾,讓患有變態反應疾病的人們吃足了苦頭。“變態反應”也就是人們俗稱的“過敏”。在過敏疾病家族中,發病率最高、知名度最高的成員當屬過敏性鼻炎。有調查顯示,廣州過敏
據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消息,6月18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食品安全與營養應用中心(CFSAN)公布了科學研究戰略計劃。美國CFSAN的主要職責是確保美國食品和化妝品的安全、衛生并正確標識,同時也負責建立和修改食品標準。 CFSAN認為,當前食品安全管理過程中主要有3項挑
2013年11月1日中國LAMP?研究會第四屆大會在成都麗思卡爾頓酒店順利召開,來自中國兩岸三地及日本的200多位專家和學者出席了本次大會,包括疾控中心、檢疫局、醫院、研究所及各大院校,會上對該項技術的研制開發及應用前景展開討論,現場氣氛活躍,積極提問,此次大會規模之宏大、質量之高,得到了專家學
2007年度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科技興檢獎”評審工作已經結束,共評審出擬獎項目202項,現予以公示。自公示之日起1個月內為公示期。任何單位和個人對本公告公示的項目有異議,均可在公示期內,以書面形式向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科技司科研管理處提出。 &
摘要: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得到了全社會的關注,食品檢測技術得到了更多的重視,生物技術等新興的食品檢測技術也因此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文章在簡要介紹生物技術的基礎上,詳細闡述了生物技術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以期為生物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提供新的思路。 食品安全問題是由于食品中含有毒、有害物質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11月2日,由國際食品保護協會主辦的2017中國國際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會議專題講座在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拉開帷幕,講座現場座無虛席,國內外知名教授紛紛展示食品安全最新國際標準和最新研究進展。除了精彩的大會報告以外,會議還分為8個分會場的專題講座,包括:全球
每天上午8~9點,陳剛(化名)都如同“過鬼門關”一樣,已經連續幾次在這個時間段發生休克,甚至讓他和家人覺得“中邪了”。 作為一名北京的普通公務員,陳剛自稱身體狀況一直不錯,只是到春季的時候,他的蕁麻疹反復發作。但相繼去了幾家三甲醫院進行相關過敏原檢測,結果顯示均為陰性。 在朋友建議下,他特
過敏是個富貴病小梅只是日漸增多的過敏性鼻炎患者中的一位。過敏,因其表現各異,病人會求助于皮膚科、呼吸內科、兒科、變態反應科等科室。目前我國還沒有人群患病率統計,但越來越多的病人已讓醫生疲于應付。據介紹,過敏已經成為一種全球性的富貴病。20%—40%的人一生中都曾罹患過敏性疾病,包括過敏性鼻炎、支氣管
伴隨著化學污染、微生物污染、環境污染等在食品中的發現,許多先進的分析檢測技術被應用到食品企業用來檢測污染物。同時,檢測技術也在不斷的創新,以應對諸如三聚氰胺、瘦肉精、重金屬等新出現的問題。同時,食品企業的相關人員也需要有效的分析檢測方法來獲得有效數據并制定出科學的決策。 近年來,新的檢測方法在
一、雙盲食物激發試驗:雙盲食物激發試驗為診斷食物過敏的金標準,主要用于以下情況:(1)幾種食物同時被懷疑為過敏原且特異性IgE(sIgE)陽性,為減少患者禁食種類時可使用;(2)高度懷疑某一過敏物,但無sIgE抗體的證據,為進一步確定進食該食物的安全性時使用;(3)非IgE介導型食物過敏者多用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