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養的臨床指征
患者出現以下一種或同時具備幾種臨床表現時可作為血培養的重要指征:①發熱(≥38 ℃)或低溫(≤36 ℃),以間歇馳張型多見,革蘭陰性桿菌,如大腸埃希菌引起的感染可見雙峰熱;②寒戰;③白細胞增多(>10.0×109/ L,特別是有“核左移”時);④粒細胞減少(<1.0 ×109/ L);⑤血小板減少;⑥皮膚、黏膜出血,常見于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的菌血癥,傷寒病人第4~10天可出現玫瑰疹,斑疹傷寒第4~6天可出現暗紅色斑丘血疹;⑦昏迷;⑧多器官衰竭;⑨血壓降低;⑩呼吸加快(呼吸率>20/分或CO2分壓<32mmHg);以及肝脾腫大;關節疼痛;C反應蛋白、內毒素、降鈣素原升高等。對新生兒可疑菌血癥,還應同時做尿液和腦脊液培養。老年菌血癥患者可能不發熱或體溫不低,如伴有身體不適、肌痛或卒中,可能是感染性心內膜炎的重要指征。1.1.2 血培養的標本采集時機:只要懷疑患者有血流感染的可能,在考慮使用抗菌藥物之前,都應立即......閱讀全文
血培養的臨床指征
患者出現以下一種或同時具備幾種臨床表現時可作為血培養的重要指征:①發熱(≥38 ℃)或低溫(≤36 ℃),以間歇馳張型多見,革蘭陰性桿菌,如大腸埃希菌引起的感染可見雙峰熱;②寒戰;③白細胞增多(>10.0×109/ L,特別是有“核左移”時);④粒細胞減少(20/分或CO2分壓
血培養的臨床指征
患者出現以下一種或同時具備幾種臨床表現時可作為血培養的重要指征:①發熱(≥38 ℃)或低溫(≤36 ℃),以間歇馳張型多見,革蘭陰性桿菌,如大腸埃希菌引起的感染可見雙峰熱;②寒戰;③白細胞增多(>10.0×109/ L,特別是有“核左移”時);④粒細胞減少(20/分或CO2分壓
血培養的采血指征相關介紹
對入院的危重病人未進行系統性抗生素治療時,應及時進行血液培養,病人出現以下臨床表現時可作為采集血培養的重要指征。 1.發熱(》38℃)或低溫(《36℃) 2.寒戰 3.白細胞增多(>10×10^9/L,特別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帶狀的白細胞增多) 4.粒細胞減少(成熟的多核白細胞
臨床輸血指征(一)
成分輸血指南一、 成分輸血的定義? ? 血液由不同血細胞和血漿組成。將供者血液的不同成分應用科學方法分開,依據患者病情的實際需要,分別輸入有關血液成分,稱為成分輸血。二、 成分輸血的優點? ? 成分輸血具有療效好、副作用小、節約血液資源以及便于保存和運輸等優點,各地應積極推廣。三、 成分輸血的臨床應
臨床輸血指征簡表
注:兒科參照執行血制品 名稱手術科室非手術科室 合理輸血理由 不合理輸血理由 合理輸血理由 不合理輸血理由 紅細胞 1、血紅蛋白﹤70g/L;2、血紅蛋白在70-100g/L之間,根據病情決定;3、嚴重創傷合并感染,Hct可達0.35 1、失血患者補液擴容前輸紅
臨床輸血指征(二)
手術及創傷輸血指南四、 濃縮紅細胞? ? 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攜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糾正的患者。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體液或膠體液應用。1. 血紅蛋白>100g/L,可以不輸。2. 血紅蛋白100×109/L,可以不輸。2. 血小板計數正常1.5倍,創面彌漫性滲血。2. 患者急性大出血輸入大
血培養的臨床診斷
血培養是臨床診斷 敗血癥的重要方法,陽性結果對明確診斷、對癥治療有極高的應用價值。但據文獻報道目前國內的血培養陽性率僅為17。8%和18.4%。為了提高血培養的陽性率,客觀的反映出 敗血癥患者血內存在病原菌的實際狀況,臨床醫生精確選用血培養,檢驗科室精心分離鑒定.
血培養的定義及臨床診斷
定義 血培養 blood culture 將新鮮離體的血液標本接種于營養培養基上,在一定溫度、濕度等條件下,使對營養要求較高的細菌生長繁殖并對其進行鑒別,從而確定病原菌的一種人工培養法。用于 菌血癥、 敗血癥及膿毒敗血癥的病因學診斷。?一般需要5-7天,才能出報告。 臨床診斷 血培養是
殘余尿的指征
當殘余尿量達到60毫升時,說明膀胱逼尿肌已處于失代償狀態,是手術治療的一項指征。即使殘余尿量在60毫升以下,也必須選擇恰當的治療方法積極治療。 前列腺增生病人經過治療后癥狀好轉,無尿路癥狀時,再次作殘余尿測定,如較前有減輕,說明梗阻是可逆的,可選擇非手術方法治療。
腎活檢的指征
1、尿沉渣中有紅細胞管型; 2、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的臨床或實驗室表現; 3、沒有視網膜病變或僅為輕度病變,而糖尿病病程超過10年者。 其基本的病變:腎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質增加,有腎小球結節性和彌漫性病變及小動脈玻璃樣病變,腎小球硬化
耳垂血、指血、靜脈血、動脈血各有何用?
人體血液是通過心臟和動脈、靜脈以及遍布全身的毛細血管進行循環的。人們在醫院中進行抽血化驗主要有兩種方式,即靜脈血和末梢血。靜脈血一般采用肘靜脈(俗稱:胳膊血),用注射器穿刺抽血,抽血量根據化驗項目不同及項目多少不同,抽血幾毫升至幾十毫升不等,一般常用于血糖、血脂、肝腎功能、免疫球蛋白、甲狀腺功能等生
關于血培養的簡介和臨床診斷
1、定義 血培養 blood culture 將新鮮離體的血液標本接種于營養培養基上,在一定溫度、濕度等條件下,使對營養要求較高的細菌生長繁殖并對其進行鑒別,從而確定病原菌的一種人工培養法。用于 菌血癥、 敗血癥及膿毒敗血癥的病因學診斷。?一般需要5-7天,才能出報告。 2、臨床診斷
什么是輸血指征?輸血指征是什么意思?
血液保護,首先要掌握輸血指征,杜絕“營養血”、“人情血”。 現代醫學倡導手術中盡一切可能減少血液丟失,能不輸血最好不輸血。這樣做的目的不僅是為了珍惜血液資源,更重要的是保障患者的安全。傳統的輸血指征是:Hb< 100g/L或Hct< 30%。然而,近年隨著對用血安全的關注,已重新評估了輸血指征。
重癥患兒的輸血指征
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醫院兒科ICU Biarent醫師在報告中綜述了危重患兒的危險,并推薦了輸血的血紅蛋白閾值。???? 輸入紅細胞(RBC)是小兒重癥監護病房(PICU)常用的支持療法,但輸RBC能否增加患兒的氧供(DO2)仍有待證實。健康人有很好的生理儲備,在發生貧血或DO2不足時有一定的代償
臨床輸血過程中,內科輸血的指征有哪些?
(1)全血:用于任何原因引起的血紅蛋白和血容量的迅速下降并伴有缺氧癥狀。血紅蛋白
指夾式血氧儀
通過依次驅動一個紅光LED(660nm)和一個紅外光LED(910nm),藍色線條表示血紅蛋白不帶氧分子的時候接收管對還原血紅蛋白感應曲線,從曲線圖中可以看下還原血紅蛋白對660nm紅光的吸收比較強,而對910nm紅外光的吸收長度比較弱。紅色線條表示血紅蛋白并帶有氧分子的血紅細胞時接收管對氧合血
血培養的臨床常見問題解析
血流感染(BSI)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流,隨血行播散的感染,可以表現為菌血癥、真菌血癥、病毒血癥和膿毒癥。血流感染是一種全身性感染疾病,嚴重者可引起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和多臟器功能衰竭。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CRBSI)是指帶有血管內導管或者拔除血管內導管48小時內,患者出現菌血癥或真菌血癥,并伴有
輸血指征參考標準
一、?紅細胞(>14歲的成人標準)內科:Hb
口面指綜合征Ⅰ型病例臨床分析2
1.1.2第2組患者?患兒,2歲,足月出生。臨床表現:①顏面基本對稱,額部突出,眶距增寬,口裂呈向下弧形。②舌系帶短,分葉舌,舌尖結節,多發性異常齦系帶,附麗于牙槽嵴頂處,左側上側切牙與第二前磨牙間可見牙槽嵴骨性凹陷,右側下頜側切牙未萌,左側下頜乳側切牙已萌,下唇異常系帶附麗于下頜第一乳前磨牙近中,
口面指綜合征Ⅰ型病例臨床分析3
3.3診斷與鑒別診斷?OFD1的主要診斷依據:①特有的口腔、面部和指部異常表型;②男性致死的特征性X連鎖顯性遺傳模式;③多囊腎;④分子遺傳學檢測。盡管曾有男性患者的報道,但這些男性被認為是受累女性的畸形胎兒。另外,已證實PKD是OFD1區分于其他分型的特征性疾病,是受累女性唯一明顯的表現,但常出現在
口面指綜合征Ⅰ型病例臨床分析1
?口-面-指綜合征(oral-facial-digital?syndrome,OFDS)是一組以口、面和手指畸形為特征的獨特發育性遺傳疾病,有多種分型,其中口-面-指綜合征Ⅰ型(oral-facial-digital?syndrome?type?Ⅰ,OFD1)是最常見的類型,又稱為Papillon-
血培養,臨床常見問題及對策
?血流感染(BSI)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流,隨血行播散的感染,可以表現為菌血癥、真菌血癥、病毒血癥和膿毒癥。血流感染是一種全身性感染疾病,嚴重者可引起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和多臟器功能衰竭。? ? 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CRBSI)是指帶有血管內導管或者拔除血管內導管48小時內,患者出現菌血癥
概述撞擊征進行肩關節造影的指征
①年齡在40歲以上,臨床表現支持撞擊征合并肩袖損傷,經非手術療法3個月以上無效者。 ②肩峰下沖撞性損傷伴突發性外展、外旋肌力喪失者。 ③慢性肩前痛伴肱二頭肌長頭腱斷裂。 ④頑固性肩痛,伴盂肱關節失穩。 肩關節造影時若發現對比造影劑自盂肱關節溢入肩峰下滑囊或三角肌下滑囊,即可診斷肩袖完全性
轉氨酶高的原因和指征
1.轉氨酶水平正常,肝臟損害持續存在。見于某些肝炎病人,比如所謂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這些人乙型肝炎病毒指標一直陽性,但轉氨酶從來沒有升高過,有的已經發生了纖維化,甚至肝硬化和肝癌;還有不少急性和慢性丙型肝炎病人也有類似情況。2.轉氨酶水平很高,但不過是一時性的肝損害,不會給肝功能造成很大影響,后
需要進行藥敏試驗的指征
?為保證治療效果,對引起某感染的任何病原菌,若不能從該菌的種屬特征可靠的推知其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就需要進行藥敏試驗。尤其當病原菌是屬于對常用抗微生物藥物能產生耐藥的菌種時,更需要進行藥敏試驗。細菌的耐藥機制包括產生藥物滅活酶、改變藥物的作用靶位、改變藥物的攝取和主動外排等。有些細菌對抗菌藥物的敏感
內科輸血指征有哪些?
? ? (1)全血:用于任何原因引起的血紅蛋白和血容量的迅速下降并伴有缺氧癥狀。血紅蛋白
血培養的定義
血培養 blood culture 將新鮮離體的血液標本接種于營養培養基上,在一定溫度、濕度等條件下,使對營養要求較高的細菌生長繁殖并對其進行鑒別,從而確定病原菌的一種人工培養法。用于 菌血癥、 敗血癥及膿毒敗血癥的病因學診斷。?一般需要5-7天,才能出報告。
血培養的作用
了解引起 菌血癥的不同途徑有助于診斷和解釋血培養結果。 菌血癥通常來源于以下部位的感染,其中泌尿生殖道為25%, 呼吸道為20%,膿腫為10%,外科傷口為5%, 膽道感染為5%,其他已知部位的感染為10%,未知部位的感染為25%。
血培養的簡介
血培養是把 靜脈穿刺獲得的血液接種到一個或多個培養瓶或培養管中,用來發現、識別細菌或其它可培養分離的微生物(如大腸桿菌、念珠菌屬、霉菌屬等),這些微生物存在于血液中形成 菌血癥或真菌菌血癥。在病人的血液中檢測出微生物對感染性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后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當細菌或真菌在血液中迅速繁殖超出
自動血培養系統的血培養標本采集與運送
血培養標本采集與運送 (1)一般應在抗生素使用前、患者發熱初期或開始出現寒戰時采集標本。 (2)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培養基。 (3)患者抽血后直接注入血培養瓶,應先需氧瓶后厭氧瓶,貼好條碼,盡快送檢。若不能及時送檢,可于室溫保存,不可放置冰箱保存。 (4)實驗室收到標本后檢查無誤,即刻放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