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采血,大大乾坤!
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 邱玲副教授作者前言:隨著臨床實驗診斷技術飛速發展,各類檢測平臺的技術性能也不斷提高,實驗室檢測結果越來越準。與這樣的發展不相匹配的是,檢驗前階段的樣本質量控制現狀仍不樂觀。檢驗前誤差的來源非常多,患者準備、樣本采集、運輸、處理環各節均可能影響樣本質量,進而影響檢驗結果。靜脈血采集順序就是目前在很多檢驗科還存在爭議或困惑的問題。本文將結合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目前受控版本采集運輸指南中推薦的靜脈血采樣順序與大家進行探討。1 目前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檢驗樣本留取及采集指南》(PUMCHL-L-2-Q25b-03)中推薦的采樣順序是參考美國臨床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CLSI) H3-A6指南制定。原文節取見下:推薦采用直針采血方式,順序如下:①血培養管,②無添加劑管,適用微量元素或特殊項目,③凝血項目管(藍帽),④血沉管(黑帽),⑤血清管(紅帽或黃帽),⑥肝素血漿管(綠帽),⑦EDTA 管(紫帽)......閱讀全文
血培養的臨床診斷
血培養是臨床診斷 敗血癥的重要方法,陽性結果對明確診斷、對癥治療有極高的應用價值。但據文獻報道目前國內的血培養陽性率僅為17。8%和18.4%。為了提高血培養的陽性率,客觀的反映出 敗血癥患者血內存在病原菌的實際狀況,臨床醫生精確選用血培養,檢驗科室精心分離鑒定.
血膽癥的診斷
病史與癥狀 根據典型的癥狀,結合有腹部外傷史、肝手術及肝膽疾病等病史,一般來說診斷不會有困難。①發熱寒戰、黃疸和上腹絞痛后出現嘔血、黑便,伴肩背部放射痛。②出血可自行停止,出血后上述癥狀即可緩解。③出血一周左右發作一次,反復出現,具有周期性。④出血時可有失血性休克的一系列征象。 然而文獻中報
低鈣血癥和低鎂血癥的鑒別診斷及診斷依據
鑒別診斷 對有誘發因素而又出現低鎂血癥的一些病人,其癥狀很難與低鉀血癥區別,如在補鉀后情況仍無改善時,應考慮有低鎂血癥。此外,遇有發生搐搦并懷疑與缺鈣有關的病人,注射鈣劑后,不能解除搐搦時,也應疑有鎂缺乏。故在臨床上必須結合病史綜合分析。必要時,可作鎂負荷試驗,對確定鎂缺乏的診斷有較大幫助。
低鎂血癥的診斷及鑒別診斷
診斷 鎂缺乏癥的癥狀和體征很不典型,有時很不明顯,易被其原發病所掩蓋。應注意引起鎂缺乏的各種可能原因的詢問和了解。 鑒別診斷 1、腸吸收障礙 原發病癥狀表現明顯易于診斷,往往為綜合因素所致。腸吸收障礙者除低血鎂外,多伴有低血鉀,低鈣,低鈉,低氯,低磷和代謝性酸中毒。 2、腎臟疾患
半乳糖血癥的診斷及鑒別診斷
診斷 診斷主要根據臨床癥狀及相關酶活性測定確診。尿中葡萄糖水平正常而班氏試驗陽性者應疑為半乳糖血癥,結合紅細胞內半乳糖代謝酶缺乏通常可確診。如果產前懷疑胎兒可能有半乳糖血癥,可通過羊膜穿刺術進行產前診斷,或出生時取臍帶血檢查紅細胞內的酶活性。 如果孕婦血半乳糖濃度升高,無論是否存在半乳糖-1
低鈣血癥的診斷及鑒別診斷
診斷 詳細詢問病史,應注意詢問有無慢性腎功能不全,甲狀腺功能亢進經手術或放射治療,其他甲狀腺和頸部手術,肝臟疾病,腸道吸收不良,攝入不足,缺乏光照,多次妊娠,長期哺乳的歷史。長期應用抗癲癇藥(如撲癲酮、苯妥英鈉、苯巴比妥、卡馬西平等)或魚精蛋白、肝素、反復輸入含枸椽酸鈉的血液均可導致低鈣血癥。
高膽紅素血癥診斷依據
黃疸是很多疾病的重要癥狀及體征,黃疸的起因源于膽紅素代謝環節的異常,通過對膽紅素、尿膽原、糞膽原的分析,可初步對黃疸的性質進行歸類,但要對病因作出準確的判定仍有賴于臨床醫師根據病史、體征、實驗室和其他輔助檢查等所取得的結果,進行綜合分析與判斷,才能得到正確診斷。
半乳糖血癥的診斷
診斷主要根據臨床癥狀及相關酶活性測定確診。尿中葡萄糖水平正常而班氏試驗陽性者應疑為半乳糖血癥,結合紅細胞內半乳糖代謝酶缺乏通常可確診。如果產前懷疑胎兒可能有半乳糖血癥,可通過羊膜穿刺術進行產前診斷,或出生時取臍帶血檢查紅細胞內的酶活性。 如果孕婦血半乳糖濃度升高,無論是否存在半乳糖-1-磷酸尿
半乳糖血癥的診斷
診斷主要根據臨床癥狀及相關酶活性測定確診。尿中葡萄糖水平正常而班氏試驗陽性者應疑為半乳糖血癥,結合紅細胞內半乳糖代謝酶缺乏通常可確診。如果產前懷疑胎兒可能有半乳糖血癥,可通過羊膜穿刺術進行產前診斷,或出生時取臍帶血檢查紅細胞內的酶活性。 如果孕婦血半乳糖濃度升高,無論是否存在半乳糖-1-磷酸尿
低鈣血癥的診斷
詳細詢問病史,應注意詢問有無慢性腎功能不全,甲狀腺功能亢進經手術或放射治療,其他甲狀腺和頸部手術,肝臟疾病,腸道吸收不良,攝入不足,缺乏光照,多次妊娠,長期哺乳的歷史。長期應用抗癲癇藥(如撲癲酮、苯妥英鈉、苯巴比妥、卡馬西平等)或魚精蛋白、肝素、反復輸入含枸椽酸鈉的血液均可導致低鈣血癥。此外應詢
高膽紅素血癥的診斷
黃疸是很多疾病的重要癥狀及體征,黃疸的起因源于膽紅素代謝環節的異常,通過對膽紅素、尿膽原、糞膽原的分析,可初步對黃疸的性質進行歸類,但要對病因作出準確的判定仍有賴于臨床醫師根據病史、體征、實驗室和其他輔助檢查等所取得的結果,進行綜合分析與判斷,才能得到正確診斷。
高泌乳素血癥的診斷
根據病史、查體及實驗室檢查即可做出診斷。 1.病史 重點了解月經史、婚育史、閉經和溢乳出現的始因、誘因、全身疾病及引起HPRL相關藥物治療史。 2.查體 全身查體。注意有無肢端肥大、黏液性水腫等癥象。溢出物性狀和數量。
高催乳素血癥的診斷
對于溢乳和性腺功能減退的病人應想到高PRL血癥的可能,通過測定血PRL可明確診斷。正常男性血PRL一般不超過0.68nmol/L(15ng/ml),女性一般在0.23~0.91nmol/L(5~20ng/ml)。由于PRL呈脈沖性分泌且受很多因素影響,故最好重復測定。值得注意的是,有少數人清晨血
高尿酸血癥的診斷
1.高尿酸血癥的標準:正常嘌呤飲食狀態下,非同日兩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7mg/dl或女>6mg/dl。 2.高尿酸血癥的分型診斷:分型診斷有助于發現高尿酸血癥的病因,給予針對性治療。高尿酸血癥患者低嘌呤飲食5天后,留取24小時尿檢測尿尿酸水平。 (1)尿酸排泄不良型:尿酸排泄少于0.48mg
高血氮的鑒別診斷
1、漿細胞瘤:可能有淺表骨的腫脹(肋骨.胸骨.鎖骨).進行性體重下降.貧血.發熱.高血氮.出血傾向.高鈣血癥和高尿酸血癥.骨外腫瘤和淀粉樣變性所致的巨舌.少數病例有腎功能不全.嚴重者可致尿毒癥. 2、腎功能不全:腎功能約僅正常的25%至50%,此階段的腎功能已不足以維持正常運作,特征為輕微氮血
血膽癥的鑒別診斷
膽道蛔蟲癥 單純的膽道蛔蟲癥多見于青少年,常表現為突然發作的劍突下絞痛或呈鉆頂樣痛,少數患者采取膝胸臥位時疼痛可有所減輕,疼痛常陣發性發作,緩解期與常人一樣可毫無癥狀。多數患者伴有嘔吐,甚至有嘔吐出膽汁者,也有嘔吐出蛔蟲者。疼痛發作期癥狀雖很重,但腹部常缺乏體征,這是膽道蛔蟲癥的特點。如行B超
如何診斷半乳糖血癥?
診斷主要根據臨床癥狀及相關酶活性測定確診。尿中葡萄糖水平正常而班氏試驗陽性者應疑為半乳糖血癥,結合紅細胞內半乳糖代謝酶缺乏通常可確診。如果產前懷疑胎兒可能有半乳糖血癥,可通過羊膜穿刺術進行產前診斷,或出生時取臍帶血檢查紅細胞內的酶活性。 如果孕婦血半乳糖濃度升高,無論是否存在半乳糖-1-磷酸尿
血精病的診斷方法
臨床化驗檢查收集分泌物標本時要注意直腸指診的按壓區域與分泌物的關系,先按摩前列腺收集前列腺液,排尿后再分別按摩左、右精囊腺,收集精囊腺液,這樣有助于二者的鑒別診斷。必要時可作精囊腺造影術以明確診斷。實驗室檢查可發現精液中有大量紅細胞。 血精癥的處理原則基本相同(除腫瘤、結核等需要特殊治療外),
如何診斷高尿酸血癥?
1.高尿酸血癥的標準。正常嘌呤飲食狀態下,非同日兩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416.5μmol/L或女>357μmol/L。 2.高尿酸血癥的分型診斷。分型診斷有助于發現高尿酸血癥的病因,給予針對性治療。高尿酸血癥患者低嘌呤飲食5天后,留取24小時尿檢測尿尿酸水平。 (1)尿酸排泄不良型尿酸排泄少
血涂片中菌血癥的診斷
患者,女,38歲,由于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進行三氧化二砷治療。臨床檢查顯示除了2天之前有一段時間發燒,其它正常。C反應蛋白水平升高(60 mg/L)。May-Grünwald-Giemsa染色血涂片分析顯示15%的嗜中性粒細胞(圖A-D)和細胞外細菌(圖E)形成鏈呈深紫色。革蘭氏染色證實了格
如何診斷高鎂血癥?
1.血清Mg>1.25mmol/L為高鎂血癥 絕大多數是由于腎功能障礙導致鎂排出減少而致,但下列特殊情況需加以重視: ①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者,腎小管對鎂重吸收增加; ②一次過多或長期服用含鎂的抗酸劑; ③溶血反應,大面積燒傷,嚴重創傷等組織細胞大量破壞,細胞內高含量
高尿酸血癥的診斷
1.高尿酸血癥的標準:正常嘌呤飲食狀態下,非同日兩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7mg/dl或女>6mg/dl。 2.高尿酸血癥的分型診斷:分型診斷有助于發現高尿酸血癥的病因,給予針對性治療。高尿酸血癥患者低嘌呤飲食5天后,留取24小時尿檢測尿尿酸水平。 (1)尿酸排泄不良型:尿酸排泄少于0.48mg
低鈣血癥和低鎂血癥的鑒別診斷
對有誘發因素而又出現低鎂血癥的一些病人,其癥狀很難與低鉀血癥區別,如在補鉀后情況仍無改善時,應考慮有低鎂血癥。此外,遇有發生搐搦并懷疑與缺鈣有關的病人,注射鈣劑后,不能解除搐搦時,也應疑有鎂缺乏。故在臨床上必須結合病史綜合分析。必要時,可作鎂負荷試驗,對確定鎂缺乏的診斷有較大幫助。 在正常
低鈣血癥和低鎂血癥的診斷依據
1、急性胰腺炎甲狀旁腺受損害長期腸婁膽婁等病史 2、易激動肌肉抽動手足搐搦耳前叩擊試驗上臂壓迫試驗陽性 3、血清鈣低于2mmok/L血清鎂低于0.75mmok/L
半乳糖血癥的診斷方法
診斷主要根據臨床癥狀及相關酶活性測定確診。尿中葡萄糖水平正常而班氏試驗陽性者應疑為半乳糖血癥,結合紅細胞內半乳糖代謝酶缺乏通常可確診。如果產前懷疑胎兒可能有半乳糖血癥,可通過羊膜穿刺術進行產前診斷,或出生時取臍帶血檢查紅細胞內的酶活性。如果孕婦血半乳糖濃度升高,無論是否存在半乳糖-1-磷酸尿苷轉移酶
血培養的定義及臨床診斷
定義 血培養 blood culture 將新鮮離體的血液標本接種于營養培養基上,在一定溫度、濕度等條件下,使對營養要求較高的細菌生長繁殖并對其進行鑒別,從而確定病原菌的一種人工培養法。用于 菌血癥、 敗血癥及膿毒敗血癥的病因學診斷。?一般需要5-7天,才能出報告。 臨床診斷 血培養是
診斷小兒丙酸血癥的簡介
新生兒期出現酮癥或酸中毒均應考慮到丙酸羧化缺陷,診斷需測定血或尿中丙酸及代謝產物濃度,以及白細胞或成纖維細胞中丙酰輔酶A羧化酶活性,酶活性測定才能最終確診,對高危新生兒測定臍血中酶活性可診斷。
如何診斷血運性腸梗阻?
1.病史 有心血管疾病、腹部手術或創傷等。 2.癥狀 突然發作劇烈的持續性腹痛,并伴有嘔吐、腹瀉。有時還可出現便秘,糞便可含血液。病情嚴重常可有血性腹水、腹膜刺激征和嚴重休克。 3.輔助檢查 (1)實驗室檢查 血液檢查見白細胞計數顯著增高,血清淀粉酶可升高。血清與腹液的無機磷增加。
低鎂血癥的鑒別診斷
1、腸吸收障礙 原發病癥狀表現明顯易于診斷,往往為綜合因素所致。腸吸收障礙者除低血鎂外,多伴有低血鉀,低鈣,低鈉,低氯,低磷和代謝性酸中毒。 2、腎臟疾患 低鎂血癥主要見于伴有腎小管重吸收功能降低的腎臟疾患,由于多尿而致鎂的丟失增多,且尿鎂與尿鈉之間存在正相關。 3、甲狀腺功能亢進 患
診斷丙酸血癥的基本介紹
丙酸血癥患者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臨床誤診率較高,對于原因不明反復發生的嘔吐、驚厥、酸中毒、發育落后、肌張力異常、昏迷患者,應考慮到本病,及早進行生化代謝分析及基因分析。 如果患者血甘氨酸水平增高,丙酰肉堿(C3)、丙酰肉堿與乙酰肉堿比值(C3/C2)增高,尿3-羥基丙酸和甲基枸櫞酸增高,可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