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發布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志上的一項研究中,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科學家和醫師,對一種新形式的1型糖尿病(T1DM)免疫療法在美國開展了第一個安全試驗。I期臨床試驗中,患者在接受多達26億個細胞的回輸后,不僅沒有造成嚴重副作用,而且這些細胞能在患者體內存在至少一年時間。 T1DM的特征是免疫介導的胰島β細胞特異性破壞,在出現臨床癥狀的數年前,當機體對自身抗原失去耐受性時致病過程即已啟動,在臨床診斷之后,會出現慢性、持續性的自身免疫破壞。最后,在胰島素治療約2-3年后,幾乎全部β細胞都遭到破壞,導致T1DM患者幾乎完全喪失合成胰島素的能力。 所有的T1DM患者都需要每日注射胰島素,然而僅依靠這種替代治療是不夠的;因為,胰島素注射量和胰島素的實際需要量之間幾乎無法取得平衡。另一方面,皮下注射的胰島素無法直接到達肝臟,它是β細胞分泌胰島素的第一個靶器官。此外,許多T1D......閱讀全文
癌癥免疫療法是一種針對人體免疫系統而非直接針對腫瘤的療法,其已有30多年歷史,它治療的是人體免疫系統而非直接針對腫瘤。醞釀了數十年的癌癥免疫療法終于確定了它的潛力,在臨床試驗中表現出令人鼓舞的效果。 【1】默沙東免疫療法Keytruda黑色素瘤一線治療擊敗百時美Yervoy
細胞免疫療法是癌癥治療的最新領域,在其中誕生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以及CAR-T療法都在癌癥治療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通過采集外周血中的免疫細胞進行分離體外培養,再進行基因工程修飾之后再回輸到體內的過繼性細胞免疫療法在血液瘤方面的治療效果顯著。 2016年,以CAR-T免疫細胞治療為代表的細
最近,科學家們確定一個以前未知的分子——它被1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所攻擊,從而解決了一個長達幾十年的醫學謎題。 這一開創性的研究,是由英國林肯大學的Michael Christie博士帶領完成,現在可以更好地識別處于1型糖尿病風險的人,并能幫助開發新的療法,阻止疾病的發展。 當身體不能產生
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免疫療法為治療Ⅰ型糖尿病帶來希望。該新型免疫療法能延緩Ⅰ型糖尿病的進展,并首次被證明是安全的。 免疫療法旨在調節患者的免疫系統,通常用于治療自體免疫性疾病,例如多發性硬化、風濕或狼瘡。雖然Ⅰ型糖尿病也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患者自身免疫系統會錯誤攻擊產生胰島素的細胞,但目前還
近日,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一種利用患者自身免疫細胞的免疫療法在治療1型糖尿病的早期臨床試驗中顯示出巨大前景。這種療法利用I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一種叫調節性T細胞的免疫細胞,在證明安全性的I期臨床試驗中不僅沒有造成嚴重副作用,而且這些細胞能在患者體內存在至少一年時間。
近年來,研究者們在腫瘤的預防與治療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臨床上手術、放化療以及免疫療法的結合使用也大幅提高了患者的壽命以及生活質。然而,在很多情況下,腫瘤組織還是會出現較強的抗藥性,使得治療結果往往不佳。因此,進一步探究癌細胞的耐藥性的產生以及尋找針對性的治療方法是目前的研究熱點。本期為大家帶
近日,科學家們提出了一種讓人非常失望的新假設,研究者試圖去解釋為何我們很難阻斷癌癥發展;他們認為,癌癥或許并不是對我們不利,有可能癌癥實際上是進化的最后關卡(final checkpoint),而最后關卡可以阻斷錯誤的DNA遺傳給下一代。 這僅僅是研究者的一種假設,目前這種假設并未進行實驗性的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糖尿病的病理學與治療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Sci Signal:心臟激素能夠緩解肥胖以及糖尿病耐受性 DOI: 10.1126/scisignal.aam6870 最近,來自斯坦福大學Burnham Prebys醫學發現研究所(SBP)以
消滅癌癥并不現實,治愈所有癌癥也不現實。我們真正的目標,是把癌癥變為慢性病,用副作用小的藥物,就能控制住。2016年,我們將見證癌癥治療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革命。 相信每個人都感覺身邊的癌癥患者越來越多。 2016年,“癌癥”依然是任何人生活中都躲不開的詞。中國癌癥報告新鮮出爐,中國的癌癥患者
據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志 8 月 9 日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一種“重新訓練”人自身免疫系統的新型免疫療法能安全地延緩1型糖尿病的進展。 1型糖尿病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多發于兒童和青少年,患者自身免疫系統會錯誤攻擊產生胰島素的貝塔細胞。許多療法希望通過抑制人體的免疫反應達到治療目的,但這類療法
近年來納米技術變得越來越火,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多,尤其是在各種疾病的診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腫瘤化療、放療及免疫治療、免疫學疾病的干預、疫苗運輸及增效等。在此,小編為大家盤點了納米技術如何助力各種疾病的免疫療法。 【1】Nano Res:納米金顆粒可明顯增強細胞因子抗癌療法的效力
對于治療糖尿病而言,免疫療法方案相比傳統療法之間的區別是什么?在免疫療法中,糖尿病患者在獲得診斷后,需要檢查全身免疫問題,從而防止可能產生的后果,如糖尿病足,青光眼,腎病及視網膜病變。 內分泌學專家Sigfrido Miracle Lopez說:假如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特性沒有得到充分考慮,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疾病,身體的免疫系統對體內生產胰島素的β細胞做出攻擊,最終導致體內無法生產胰島素。近日,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志上的一項臨床試驗的結果表明,現在或許可以通過“重新訓練”免疫系統來減緩1型糖尿病的進展。 這項免疫療法名為M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倫敦國王學院和卡迪夫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臨床試驗發現,對機體免疫系統“再教育”或能有效減緩1型糖尿病的進展。當給1型糖尿病患者注射肽類時研究者觀察到了患者機體免疫系統行為的明顯改變,這種肽
T細胞作為免疫系統中的重要組分和效應細胞,在抵抗細菌病毒等外來病原體和殺傷癌細胞等方面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因此本文為大家帶來近期關于T細胞的最新研究進展,與大家一些學習進步! 【1】Nat Immunol:在慢性病毒感染期間,殺傷性T細胞引發惡病質產生 DOI:10.1038/s415
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范圍內糖尿病的患病率飛速增長,流行普遍呈現年輕化、擴大化趨勢,且目前尚無根治之法,只能以控制為主,故而已經成為人類健康的一個巨大挑戰。目前普遍認為1型糖尿病與自身免疫息息相關,異常的自身抗體在胰島素的驅動下損傷人體胰島中分泌胰島素的β細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島
在《社交網絡》這部由大衛·芬奇執導、以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為原型拍攝的電影中,有一位配角頗為人所印象深刻,他就是好萊塢大帥哥賈斯汀·汀布萊克扮演的肖恩·帕克(如上圖)。在電影中,他吸食毒品,并與維多利亞秘密女郎風流約會,而且為了利益他寫了一張支票給愛德華多·薩維林,并朝其臉上扔
來自UT西南醫學中心,MD安德森癌癥中心等多處的多個研究小組2018年開年陸續發表了五篇論文,分別論述了腸道細菌特殊的代謝途徑,以及這種途徑在多個疾病中的重要作用。相關成果分別發表在Nature,Science,以及Cell Host & Microbe雜志上。 腸道菌群與腸道疾病
一轉眼3月即將結束,那么3月Nature有什么亮點研究呢?下面小編為大家盤點了本月Nature雜志的亮點文章,以饗讀者。 【1】Nature:重磅!發現CD4 T細胞HIV病毒庫的標志物---CD32a doi:10.1038/nature21710.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法國研究人員發現一
糖尿病是現代社會的高發代謝疾病,發病的原因包括遺傳因素以及環境的影響等等。這一期為大家帶來的是最近在糖尿病的研究與藥物研發領域的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Nature:重磅!中國科學家解析出一種B類G蛋白偶聯受體全長結構,有助開發出新的2型糖尿病藥物doi:10.1038/na
初創公司是行業的新鮮血液。讀懂了新銳,也就讀懂了未來。綜合融資、合作伙伴、藥物研發管道、產品以及其它因素,我們結合BioSpace的資料,為諸位讀者整理出了2017年值得關注的20家新興生命科學公司。這些上榜的生命科學公司雖然都在2014年后才成立,但是對醫療健康領域已經產生了影響。可以預見未來
2016年6月3日至7日,來自各研究機構的科學家齊聚美國芝加哥參加2016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會上科學家們相繼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生物谷也對相關研究報告進行了及時更新,那么今年的臨床腫瘤學會年上有哪些突破性研究進展值得一讀呢?小編對部分研究進行了匯總! 【1】ASCO2016:惡性癌
2019年,美國《時代》周刊將干細胞治療糖尿病納入改變未來十大醫療的12大創新發明列表中。今年,國內媒體諸如文匯報也發布,“黃斑變性、糖尿病、帕金森病、脊髓損傷等疾病,既是困擾醫學界的難題,也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痛苦,能帶來突破性治療進展的,非干細胞治療莫屬”。 糖尿病是一種擁有上億病人群體的疾病
在上周召開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糖尿病市場巨頭、跨國生物制藥公司諾和諾德(Novo Nordisk)發布了重磅信息:以干細胞療法治愈糖尿病正在成為可能。諾和諾德進博會展臺 諾和諾德就干細胞療法已經與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以及美國康奈爾大學達成了合作,加強了對干細胞療法的投入。今年10月,諾和
CIK細胞殺傷腫瘤細胞電鏡照片。圖片上方的CIK細胞識別并靠近下方的癌細胞。上方的CIK細胞施放顆粒酶和穿孔素破壞癌細胞的細胞膜,直接殺傷癌細胞。 目前,手術、化療和放療是治療腫瘤的三大常規方法,但它們都給癌癥病患帶來極大的痛苦。近年,被稱為“綠色新療法”
近年來,隨著干細胞治療糖尿病展現出巨大潛力,胰島素開發與生產的市場領導者們紛紛押寶干細胞療法新藍海,以期攻克“治愈”糖尿病的主要障礙!其中著名的兩家跨國生物制藥公司諾和諾德和禮來公司的加入,市場又有新的布局啦!圖片來源網絡 長期以來,注射胰島素并配合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合會(IDF)于2009年發布的數據,全世界目前約有3000萬I型糖尿病患者。I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每天注射胰島素維持生命,由于患者的免疫系統會攻擊產胰島素細胞,因而一旦停止注射就會危及患者生命。 干細胞聯合藥物治療促β細胞增殖 目前,美國密蘇里大學(University
2018年即將過去,年末為大家獻上生物谷本年度糖尿病專題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Nature:利用細胞替換療法治療1型糖尿病取得重大進展!胞外基質組分決定著胰腺祖細胞的命運DOI: 10.1038/s41586-018-0762-2 I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它會破壞胰腺中產
2016年,我們看到了不少令人矚目的新藥研發范例。就拿剛過去的12月來說,12月14日,Clovis的PARP抑制劑Rubraca獲批上市,治療帶有BRCA基因突變的經治晚期卵巢癌患者;圣誕前夕,Biogen與Ionis Pharmaceuticals也帶來了首款獲批治療脊髓性肌萎縮癥的藥物。這
腸道微生物被譽為人類的"第二基因組",同時也是人體內的一個“隱形”器官。這一組成與人類很多疾病有關,例如肥胖、糖尿病等。 近日,這一類微生物又與“免疫療法”劃上了關系。最新一期的《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刊登了一篇文章揭示,腸道微生物組會刺激免疫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