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內二科收了一位發作性頭暈的患者,男,56歲,入院時因發作性頭昏、頭暈,伴有出汗癥狀10余天。無耳鳴、頭痛、惡心、視物旋轉、眼前發黑、站立不穩等癥狀。既往有高血壓、冠心病病史,2年前行心臟支架治療。出現頭昏、頭暈癥狀有半年余,先后在多家醫院住院治療(具體用藥不詳)效果較差,也行頸椎牽引、**、針灸,中藥治療,效果均不理想。為此半年來口服過各類治療頭暈的藥物,效果都不明顯,出現失眠,近日發作加重有10余天,加重后頭暈時伴有出汗癥狀。來門診就診,門診測血壓160/100mmHg,結合患者描述的癥狀,考慮可能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門診行頸動脈彩超檢查提示,頸部血管有少量斑塊形成,結合患者心臟支架術后,堅持口服阿司匹林,瑞舒伐他汀等治療。暫時排除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診斷,以“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高血壓3級,冠心病”收住院。入院后給予阿司匹林、瑞舒伐他汀、氟桂利嗪、氨氯地平、厄貝沙坦、曲美他嗪口服治療,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閱讀全文
前庭性偏頭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是臨床常見的具有遺傳傾向的以反復發作頭暈或眩暈、可伴惡心、嘔吐或/和頭痛為癥候的一種疾病。中國卒中學會卒中與眩暈分會與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眩暈專業委員會組織多學科專家進行多次討論,制定《前庭性偏頭痛診療多學科專家共識》。 前庭
表哥喝酒后騎摩托出車禍了!當我得知這一消息時他已經在外科ICU呆了一晚,由我院120急診送入神經外科入住ICU,當晚值班醫生告病危。走近他身旁,聞到一股濃重的酒味,看來又是喝酒喝大了出車禍的典型案例了。在ICU了解其病情如下:首次病程記錄記錄時間:2018年10月26日21時59分 患者男
在臨床工作中,常會遇到以突發暈厥為主訴的患者前來就診。在遇到這類患者時,我們要注意區別是神經介導性暈厥、直立低血壓性暈厥還是心源性暈厥。而心源性暈厥是其中最高危,并且預后不好,容易發生猝死,所以我們主要闡述一下心源性暈厥的臨床診斷與治療。 心源性暈厥是由于心臟方面的原因,引起心臟排血量減少,從而導致
臨床并發癥有兩種含義:一種是指一種疾病在發展過程中引起另一種疾病或癥狀的發生,后者即為前者的并發癥,例如麻疹引起肺炎,肺炎就是麻疹的并發癥;另一種是指在診療護理過程中,病人由患一種疾病合并發生了與這種疾病有關的另一種或幾種疾病。例如不論哪一種含義都表明并發癥和原發病之間有因果關系。本文回顧一些臨床遇
病態竇房結綜合癥(sicksinussyndiromesss)1909年美國的Laslett通過監測頸靜脈搏動和橈動脈搏動的方法,首先注意到了竇性停搏可以引起暈厥。但早在1827年Adoms就報導了持續心動過緩引起暈厥發作的病例。隨后Mackenzie報告了心電圖記錄到的心房無電活動,推測這種心房活
本報訊 近日,衛生部印發《過敏性紫癜等6種疾病診療指南》,對相關診療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以方便廣大醫務工作者掌握上述疾病的臨床特點,特別是早期表現,確保患者都能獲得及時、有效、科學的診療。 這6種疾病分別是過敏性紫癜、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過敏性休克、剝脫性皮炎和熱性驚厥
導讀:心房顫動(AF)是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因心房纖維無序快速的顫動而擾亂了正常的心律(率)。主要危害是影響心室率、損害心功能,嚴重時可導致心房附壁血栓脫落造成卒中。最近接診一名近90歲的永久型房顫的女性患者,結合患者高齡等危險因素,治療上很多疑惑。小編特閱讀大量有關AF的文獻,現就其中一篇《心房顫
【摘要】目的:自擬止暈湯治療眩暈病的療效觀察。 方法:口服自擬止暈湯治療眩暈病,方藥:夏枯草15g 鉤藤15g 當歸15g 牛膝10g 熟地20g 陳皮10g 半夏8g 石決明15g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我們見證了醫學科學與技術的巨大進步,人類對疾病的認識達到了更 深的層次,臨床疾病的診療手段也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先進的醫療技術挽救了大量急性期患者生命,但人類健康似乎并沒有從這些進步中獲得最大的收益。當前我 們仍然面臨著很多問題,心血管疾病取代了傳統的感染性疾病成為影響人類健康的第
??前言:毋庸置疑,心內科內心理障礙日益嚴重,心臟心理“雙心”概念也已提出近二十年,但目前為止,雙心診治依然是舉步維艱,從觀念、到政策、再到臨床 診療路徑,普遍存在無所適從,其結果在臨床上造成雙心疾病的漏診誤治依然屢見不鮮。雖然人們不斷嘗試試圖解決這一問題,但經過多年努力,問題并沒有得到根 本改善,
實例分析:一、圖例資料:患者女性,83歲,以心悸胸悶三年,加重1月前來就診。此為動態心電圖截圖; 心電圖診斷:顯著竇性心動過緩;室性早搏;短陣房性心動過速部分伴差傳;考慮Ⅱ型病竇綜合征可能,建議進一步檢查。 二、知識點:患者基礎心律為竇性,頻率35bpm,考慮顯著竇性心動過緩,圖中藍色標注部分為短陣
病例資料: 患者男,55歲,體重70kg。主訴:鼻塞10余年,右側頭面部疼痛4天。現病史:患者于10余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鼻塞,呈雙側交替性,偶有流膿涕,偶有鼻癢噴嚏,伴嗅覺減退,無發熱,無頭痛,無鼻出血,無眼脹,患者未予特殊治療;4天前患者自訴右側頭面部疼痛,伴右眼脹,右側牙痛,口服止痛藥
病歷摘要 患者女性,18歲,上海人。因“頭痛1月余,間歇性低熱、嘔吐3周余”入院。 現病史 患者于2011年9月19日勞累后突發頭部持續性脹痛,晨起時較重,嚴重時伴有畏光、視物模糊。 9月24日,患者在上述癥狀基礎上出現低熱,溫度在37.5~37.8℃之間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