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來(Eli Lilly)腫瘤學管線近日傳來好消息,FDA已批準Cyramza(ramucirumab)聯合紫杉醇(一種化療藥物),用于既往經含氟嘧啶或含鉑化療治療后病情惡化的晚期或轉移性胃癌和胃食管交界腺癌(GEJA)患者的治療。 Cyramza是一種血管生成抑制劑,能夠阻斷腫瘤的血液供應,該藥被認為是禮來研發管線中最重要的產品之一,分析師預測,Cyramza在2019年的年銷售額將達到10億美元。 此前,FDA已于今年4月批準Cyramza用于不能手術切除(不可切除性)或經化療后擴散(轉移)的晚期胃癌和胃食管交界部腺癌(GEJA)患者的治療。另外,禮來已計劃于2015年上半年向FDA提交Cyramza/紫杉醇組合療法治療結直腸癌的上市申請。 歐盟方面,Cyramza在今年10月也獲得了好消息,歐洲藥品管理局(EMA)預計將在3個月內批準Cyramza,并將于2015年初在歐盟上市。 此次Cyramz的獲批,是基于......閱讀全文
PD-1/PD-L1免疫療法一直是備受矚目的腫瘤免疫療法,充分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抵御、抗擊癌癥,通過阻斷PD-1/PD-L1信號通路使癌細胞死亡,具有治療多種類型腫瘤的潛力,實質性改善患者總生存期為患者帶來新的希望的優質抗癌免疫療法。 PD-1抗體針對多種晚期腫瘤都有效果,并且副作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徐潔杰、張偉娟課題組和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秦凈、沈振斌課題組合作研究發現,腫瘤浸潤“IL17陽性細胞” 能夠激活腫瘤微環境抗腫瘤免疫反應,對促進胃癌患者術后輔助化療有利。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腫瘤學年鑒》(《Annals of Oncology》)。 據悉,胃癌患者的術
抗腫瘤治療正疾速邁入精準醫療時代,引起市場變革。按照美國版的精準醫療計劃,抗腫瘤治療領域精準醫學的關鍵是基因測序、腫瘤、個性化;而治療胃癌的化學藥物仍是極其重要的品類。 2014年4月,美國FDA批準了禮來公司的抗體藥物Ramucirumab(雷莫蘆單抗)注射液上市,商品名Gyramza。這是
近日來自第四軍醫大學、清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證實:轉錄因子CUTL1是胃癌耐藥性的一個負調控因子。這一研究發現在線發表在12月19日的《生物化學雜志》(JBC)雜志上。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第四軍醫大學的劉志國(Zhiguo Liu)副教授,其主要從事病毒感染與腫瘤發生、腫瘤的多藥耐
近日來自第四軍醫大學、清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證實:轉錄因子CUTL1是胃癌耐藥性的一個負調控因子。這一研究發現在線發表在12月19日的《生物化學雜志》(JBC)雜志上。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第四軍醫大學的劉志國(Zhiguo Liu)副教授,其主要從事病毒感染與腫瘤發生、腫瘤的多藥耐
胃癌是惡性腫瘤最常見的類型之一,是全球第二大癌癥相關死亡原因。由于早期胃癌具有非特異度癥狀,患者往往晚期才能確診。臨床數據表明,晚期胃癌患者術后5年生存率僅為30%-40%,而早期胃癌則為70%-90%。因此,早期診治是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和改善患者預后的重要途徑。目前,胃癌的診斷依賴于內鏡、病理
近日,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普通外科研究成果“ImmunoScore Signature: A 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Tool In Gastric Cancer”發表于國際外科學領域最具影響力、被引頻次最高的美國外科協會和歐洲外科協會官方期刊Annals of Su
20年前,胃癌化療費每人次平均100元,如今漲到15050元,雖然診斷精度提高了,化療的副作用減輕了,但胃癌5年生存率并沒有顯著提高。昨天(11月4日)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九三學社中央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教授在南京醫科大學作了一場題為“關于醫學技術發展的價值思考”的報告
20年前,胃癌化療費每人次平均100元,如今漲到15050元,雖然診斷精度提高了,化療的副作用減輕了,但胃癌5年生存率并沒有顯著提高。昨天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九三學社中央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教授在南京醫科大學作了一場題為“關于醫學技術發展的價值思考”的報告,嚴厲抨擊當前醫療高消費
胃癌在全球腫瘤死亡原因中排名第三,其中我國的患病人數就占到一半。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胃癌就是一種病,但細分的話,它包括彌漫型胃癌等很多種,這些不同類型的胃癌甚至還可以進一步細分。那么,彌漫型胃癌究竟分幾種?患者手術后化療是否有效?預后如何呢?北京時間3月8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在線發表了軍
胃癌在全球腫瘤死亡原因中排名第三,其中我國的患病人數就占到一半。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胃癌就是一種病,但細分的話,它包括彌漫型胃癌等很多種,這些不同類型的胃癌甚至還可以進一步細分。那么,彌漫型胃癌究竟分幾種?患者手術后化療是否有效?預后如何呢?北京時間3月8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在線發表了軍
來自南京醫科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Role of JWA and XRCC1 Expressions in Gastric Cancer”的文章,發現人體內的兩種蛋白質的指標可用來判斷中國人群胃癌患者術后的存活
胃癌在全球腫瘤死亡原因中排名第三,其中我國的患病人數就占到一半。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胃癌就是一種病,但細分的話,它包括彌漫型胃癌等很多種,這些不同類型的胃癌甚至還可以進一步細分。那么,彌漫型胃癌究竟分幾種?患者手術后化療是否有效?預后如何呢?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徐潔杰課題組和中山醫院孫益紅課題組合作,發現腫瘤相關巨噬細胞來源的趨化因子CXCL8通過誘導自身表達PD-L1介導胃癌免疫逃逸,阻斷CXCL8信號可以重激活胃癌微環境抗腫瘤免疫反應。日前,相關研究在線發表于《腸病學》雜志。 胃癌患者的術后生存評估、化療反應性預測、對化療不敏感
來自中國和以色列的科學家近日研究成功一種新型的胃癌診斷方法,僅需對患者進行呼吸測試就能確診。在已經進行的130例癌癥診斷中,這種方法的準確率高達90%。《英國癌癥雜志》認為,這種方法將徹底改變現有的癌癥診斷方式,有效提升癌癥的診斷效率。 據悉,英國每年約有7000例新增胃癌患者,大部分患者
日前,一項由哈佛大學參加,北京301醫院、天津腫瘤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等國內有15家醫院參與的“胃癌根治手術聯合腹腔熱灌注治療的多中心臨床研究”向社會招募600例胃癌病人的消息引起了業界和眾多患者的關注。 惡性腫瘤患者最怕聽到的是“轉移”二字。而偏偏大部分中晚期腹腔惡性腫瘤會發生種植
2014年12月29日,禮來制藥(NYSE: LLY)宣布歐盟已批準 Ramucirumab (CYRAMZA?) 上市,聯合紫杉醇用于治療化療經治的成人晚期胃癌或胃食管連接部(GEJ)腺癌以及作為單藥用于不適合聯合紫杉醇的同類患者。這是 Ramucirumab 在歐盟獲得的首次適應癥注冊批準。
城市白領由于工作壓力大,生活飲食往往沒有規律,胃部疾病成為白領人群中的高發病。胃病中有的疾病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但有的疾病則應該引起大家的關注,胃癌就是這樣的疾病。胃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據統計,我國每年新發胃癌患者達40萬人,死亡人數達30萬人,是我國第三大常見腫瘤。
13日,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宣布,獲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用于治療晚期胃癌的新型藥物——艾坦(阿帕替尼)正式在中國上市。 據統計,去年全球胃癌新發病例約95萬,中國占47%。其發病率在中國惡性腫瘤中排名第2,死亡率中排名第3。約60%—80%的患者就診時已近晚期,現有治療手段有限
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用肉毒桿菌(Botox)來治療癌癥的新方法。發表在8月20日《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通過消除與癌癥干細胞相關聯的神經所發送出的一些信號,可以抑制癌癥生長。因此,這種方法可用來治療癌癥。 采用肉毒桿
每年的歲末年初,Nature Reviews系列雜志都會邀請幾十位相關領域的大牛撰寫一系列年度綜述文章,回顧過去一年的進展,對新的一年提出展望。溫故而知新,對于沒空去研讀每一篇綜述的我們而言,這無疑是一項大福利。 在腫瘤領域,今年的回顧文章涉及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胃癌、前列腺癌、轉移性腎癌
2015年預計超過50萬中國人死于胃癌,因此迫切需要實現胃癌的早期診斷和準確分型,迫切需要新的、個性化的、能有效控制胃癌的治療方案。美國登月計劃正在探索癌癥新的治療方案,中國精準醫學抗癌戰爭也在如火如荼進行著。 盡管胃癌的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過去幾十年持續下降,但胃癌仍然是全球第五大最常見的惡性
記者從汕頭大學獲悉,該校張灝課題組攜手諾貝爾獎得主、美國邁阿密大學教授Andrew Schally研究發現生長激素釋放激素受體(GHRH-R)可作為治療胃癌的新靶點。相關研究12月7日 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 胃癌是全球范圍內高發腫瘤中處于前四位,是腫瘤導致死亡的前兩位原因。全
“胃癌晚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不足10%,這對于患者及家庭來說是沉重的打擊;而對于年紀較輕的患者更是如此。”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白莉教授表示,“胃癌治療急需高效且安全的方案,醫生面臨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雙重挑戰。” 泰索帝胃癌的中國注冊研究顯示,與傳統的順鉑聯合5-F
今年10月29日,也就是前兩天的事,日本制藥企業安斯泰來宣布以14億美元收購德國生物技術公司Ganymed。Ganymed是一家小型的制藥公司,其的核心資產是胃癌重磅新藥——IMAB362。一個二期臨床的新藥,為啥能賣到這個價,難道制藥大佬們都有錢任性嗎?其實啊,大佬們是定了一個小目標:把胃癌生
近日,南方醫院李國新課題組研究成果“ImmunoScore Signature: A 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Tool In Gastric Cancer”發表于國際外科學領域最具影響力、被引頻次最高的美國外科協會和歐洲外科協會官方期刊Annals of Surger
百時美施貴寶1月19日宣布,III期ONO-4538-12研究結果顯示,與安慰劑相比,Opdivo(nivolumab)用于既往接受過治療的難治性或對標準療法不耐受的晚期胃癌患者可使死亡風險降低37%。這類胃癌患者目前尚無任何標準治療方案。 ONO-4538-12是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
本年度的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年會(學術周)將于今年09月19日~21日舉行。由于受疫情影響,本次會議將采用在線方式,將會匯聚更多來自全球各地的腫瘤學專家,對腫瘤治療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分享與交流。屆時,將有眾多腫瘤領域的最新研究數據公布,同時包括恒瑞在內的眾多制藥企業也將同步展示其最新
“臨床上有不少患者由于檢測結果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而錯過最佳治療機會,患者進行規劃化的HER2檢測,能防止乳腺癌及胃癌HER2患者被漏診或誤診,對治療的真正規范化有重要意義。”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李進教授在日前舉行的“腫瘤個體化治療策略”媒體發布會如是說道。 據了解,目前臨床上用于H
飲酒被認定是導致癌癥的一個潛在風險因子,但證明酒精與癌癥相關性的生物標志物卻鮮有報道。1月10日《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一篇最新文章指出,某些特定蛋白質與酒精具相關性,可以證明酒精影響胃癌患者生存和對鉑類輔助化療反應。 文章首次證明轉錄因子II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