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工程的生態補償,是指采用經濟手段對水電工程產生不利影響的生態系統進行恢復、重建和保護,同時對在水電開發中產生生態效益的行為進行激勵的機制。生態補償包括兩方面內容:針對不利環境影響進行的補償,稱為“抑損補償”;針對環境效益進行的補償,稱為“增益補償”。 “抑損補償”,是指對受損的生態系統進行恢復、重建和保護,以達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充分發揮的目的。受水電工程不利影響的生態系統包括河流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草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等,水電工程可能破壞河流生態連續統一體,淹沒森林、草地、農田等陸地生態系統,導致各生態系統的部分服務功能喪失。因此,“抑損補償”的對象是各受損的生態系統,具體是對各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進行補償。 “增益補償”,是指對水電工程產生的環境效益進行補償,以達到對生態保護行為進行激勵的目的。作為我國能源工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水電工程是一種清潔的電力生產工業,在節約煤炭和溫室氣體、有毒有害氣體減......閱讀全文
在美國舊金山國際機場,旅客們可以通過“氣候通行證”售賣亭,計算他們乘坐航班所產生的碳排放量,從而購買相應的碳補償量。(自《基督教科學箴言報》) 為統計日常活動直接或間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們用碳補償或碳中和來計算抵消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經濟成本,然后公司或個人付款給專門機構,由他們通過植樹或
5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了《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國辦發〔2016〕31號,以下簡稱《意見》)。就此,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同志回答了記者提出的問題。 問:出臺《意見》的背景和意義是什么? 答:良好生態環境人人共享,保護生態環境人人有責。當前,我國資源約束趨緊、生態環境惡化趨勢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及《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全文如下。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進一步發揮福建省生態優勢,深入開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綜合試驗,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重大意義 (一)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福建省是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生態文明建設基礎較好,多年來持之以恒實施
1.前言 盡管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全球糧食生產有顯著的增長, 但當今社會需要面對的最重要挑戰之一是,如何養活21世紀中葉全球即將達到的90億人口。為了滿足糧食需求又不明顯增加糧價,基于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對能源安全、地區飲食結構變遷的關注,以及到2015年全球貧窮和饑餓減半的千年目標,估計屆
全球約60%的土壤碳儲存在多年凍土區,隨著氣候變暖促進土壤碳排放,多年凍土區域有可能因此成為一個巨大的碳源。當前的地球系統模式只模擬了凍土垂直水平上的緩慢融化,而沒有考慮到凍土的突然解凍過程。凍土的突然解凍往往會導致地形地貌發生巨大改變,例如造成地面塌陷、快速侵蝕和崩塌,形成湖泊和濕地等。盡管只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主要內容如下。 為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增強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制定本方案。 一、生態文明體制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遼河保護區管理局,各直屬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任務部署,提升環境科技創新能力,為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構建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有關地區和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要求以生態環境質量和資源利用效率居于世界領先水平為目標,著力在構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優化國土空間布局、統籌陸海保護發展、提升生
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既代表生態文明建設的軟實力,又是衡量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的一個標準。習近平同志強調,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制度,是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核心內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這對完
近年來,我國能源發展取得巨大成績,能源供應保障能力不斷加強,保障體系也在逐步完善。但與此同時,我國能源體系的高碳特征非常明顯,以煤為主的化石能源在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中占主導地位。這導致了溫室氣體排放的過快增長,是造成當前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不僅擠占了低碳能源技術的應用空間,也使安全供應問題日益突
改善河口和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實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加大渤海、東海等近岸海域污染治理力度。強化直排海污染源和沿海工業園區監管,防控沿海地區陸源溢油污染海洋。開展國際航行船舶壓載水及污染物治理。規范入海排污口設置,2017年底前,全面清理非法或設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到2020年,沿海省(區
近日,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全文如下: 國務院關于印發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6〕6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國務院 2016年11月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論述有3個特點:一是深化了“五位一體”的戰略布局,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建設相提并論,并把“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作為6個“緊緊圍繞”之一進行統一部署。二是確立了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在全面深化改革總
一、參政黨對水環境保護的建議 1、民革中央建議完善環渤海環保法律法規 首先設立渤海綜合管理委員會,由管委會統一安排環渤海地區的發展與保護規劃,對渤海的污染防治、資源可持續利用、生態保護、產業布局、項目審批、環境監測實施綜合管理。第二,完善渤海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制定專門的《渤海保護法》或由國務院出
第三個全國低碳日昨天(15號)拉開帷幕,針對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等城市病,本次全國低碳題主題確定為“低碳城市:宜居可持續”。面對碳排放總量大、增速快的現狀,城市低碳該怎樣落實?被寄予厚望的全國統一碳交易市場何時能夠建立? 今年低碳日為什么會重點關注城市? 國家發改委氣候司司長蘇偉:因為城市是經
11月23日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規劃財務司巡視員兼副司長尤艷馨、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介紹環境保護規劃財務工作的有關情況,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巡視員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情況,并共同回答記者關注的問題。 49名廳級干部在“綠盾20
日前,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行動計劃》(以下統稱《行動計劃》)。提出了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配套措施等。 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賈若祥表示,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不僅充分
美國一家調查公司生態系統市場(Ecosystem Marketplace)上周四發布的一份報告說,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方政府希望能夠利用自愿碳減排額度來完成規定的減排指標。 雖然一些公司、綠色環保組織、決策者和消費者仍對碳減排信用額度是否能有效減少碳排放提出質疑
斯達黎加近50%的國土被原始森林或熱帶雨林覆蓋 位于中美洲南部的哥斯達黎加,西班牙語意為富饒的海岸。在這個以綠色為主色調的國度,近50%的國土被原始森林或熱帶雨林覆蓋,超過25%的國土為受保護的國家公園。 日前,哥斯達黎加環境、能源與通訊部部長雷內·卡斯特羅·薩拉薩爾來到中國,在社科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積極成效。但總體上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仍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資源
城市群的精髓是聯合,優勢在整體,宗旨在分工合作。如何借力城市群的優勢,打破水、大氣、土壤等污染治理中行政區劃的桎梏?國務院日前批復同意《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在生態文明共建方面,《規劃》特別提出,通過加強環境污染聯防聯治、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及實施環境監管執法聯動等措施,建立
——2019年12月25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上 財政部部長 劉昆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受國務院委托,我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財政生態環保資金分配和使用情況。 一、近年來財政生態環保資金投入和使用的基本情況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習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黨的十八大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進一步強調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昭示了我們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意志和決心。 一、深刻認識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 面對我國資源約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實施了《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這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舉措,為今后如何開展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工作做出指引,是保護好人類共同的家園、實現“美麗中國”的重要政策保障。圖片來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李干杰 (2012年11月17日)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同事,女士們、先生們: 上午好!黨的十八大剛剛閉幕之際,第三屆傳統文化與生態文明國際研討會即行召開,恰當其時,很有意義。我謹代表環境保護部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借此機會,我主要就立足環境保護推
這幾天,在世博園,“低碳世博”成為人們念叨的最多的一個詞。剛好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中國主題是“低碳減排,綠色生活”。一系列有關低碳減排的活動,吸引著千千萬萬觀博人。 低碳世博總體方案發布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低碳世博”總體方案》于世界環境日在世博新聞中心發布。上海世
平整蜿蜒的綠道穿梭在稻田間,兩旁綠苗蔥蘢,廣袤的良田已搭起冬種的大棚。你也許不會想到,這一派自然田園風光,竟出現在經濟特區深圳的光明新區,頗有些“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愜意。 從一開始部分村民不理解,到漸漸看到效果,光明新區城市建設局副局長嚴木才感到欣慰,“很多村子以前靠建造廠房收租金
1月18日,2019年世界濕地日中國主場宣傳活動在海南海口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舉行。 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孕育和豐富了全球的生物多樣性,被人們喻為“地球之腎”。那么,濕地具有怎樣的生態功能?全球及我國的濕地保護現狀如何?如何“量”“質”雙提升,建立濕地保護的長效機制? 1
中共中央 國務院 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 (2018年6月16日) 良好生態環境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增進民生福祉的優先領域。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