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幼兒來診,左腹包塊問津。癥狀少之又少,體征暗藏病因。 圖片來源:123RF患兒男,3歲,學齡前兒童。一、小兒腹部占位,罕有癥狀伴隨一天門診,遇到這樣一個病例。2歲患兒因其母親穿衣時無意發現左上腹部包塊來診。詢問病史了解到患兒無其它不適感,不伴發熱、腹痛、腹瀉癥狀,無納差、乏力等表現,亦無尿急、尿頻、尿痛等癥狀。在外未予特別處理。進一步了解既往史、個人史及家族史無異常。兒童的身體免疫力低,往往比較容易患病,發現腹部包塊后,作為接診醫生首選要了解伴隨癥狀及其包塊在腹部位置,不同的位置,病因不同。本例患兒包塊在左上腹部。大致可以判斷為左側腹腔臟器如脾、結腸脾曲、迷走胰腺、腎臟等病變。也需與腎積水、多囊腎、畸胎瘤、神經母細胞瘤等作出鑒別。究竟何因需要查體了解包塊性質和進一步體征線索。 二、悉心梳理體征,仔細辨因論證查體所見:患兒一般情況尚可,發育正常,營養一般。自動**,查體尚合作。全身皮膚無黃染及出血點,淺表淋......閱讀全文
2020年12月14日,Nature公布了其評選出的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其中包括:冷凍電鏡突破、壓力導致白發的原因、南級臭氧法逐漸恢復、銀河系中的快速射電暴等。這十大科學發現中,有2篇論文發表于Science雜志,其余12篇均發表在Nature雜志上。為了讓廣大讀者更深入地了解這十大科學發現的重
人體中最多的組成部分是什么?基因還是細胞呢?NO,NO,是機體的微生物!它們的數量與人體細胞的比例達到10∶1。僅在我們人體腸道中,就含有超過100萬億個細菌,這些細菌有助于人體消化食物,產生維生素以預防食物中細菌所誘發的疾病。 腸道菌群是指機體腸道的正常微生物群的總和,近年來關于腸道菌群的研
一、 疫苗的概念及分類 疫苗,是指一切通過注射或黏膜途徑接種,可以誘導機體產生針對特定致病原的特異性抗體或細胞免疫,從而使機體獲得保護或消滅該致病原的生物制品,包括蛋白質、多糖、核酸活載體,感染因子等。在我國,疫苗分為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 一類疫苗,是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的
背景導讀本文是作者從事腫瘤篩查領域工作半年后,在公交車上有感而發想總結的一塊內容,有感于目前腫瘤行業的火熱場面,尤其是精準醫療在這兩年來的盛況,而腫瘤的早期篩查作為腫瘤領域的一個細分市場,對于腫瘤的防治工作尤為關鍵,因此特梳理此文以饗讀者。腫瘤早篩的三個階段:首先關于腫瘤的早期篩查,依據目前市場上技
在第五屆藥明康德全球論壇的第一個專題討論“LaunchPad 2016”上,我們關注2016年的幾家焦點新銳。 眾所周知,新藥研發之旅充滿著曲折和坎坷,癌癥、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以及抗衰老領域尤甚。面對這些棘手的頑疾,三家年輕的公司勇敢地站了出來,得到了投資界的一致看好: 專注于中樞神經疾病新藥
新藥研發的背后有一套嚴謹的邏輯和科學機制作為支撐。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GHDDI)于2016年成立于北京,是由比爾·蓋茨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清華大學和北京市政府聯合發起成立的一個獨立運營、非營利性質的新藥研發機構。通過匯聚世界頂尖資源、發揮中國獨特優勢,建設世界領先的新藥研發與轉化創新平臺,
首屆亞太國際生物分析最新進展研討會于2011年1月12-13日在中國上海召開 為期2天的首屆亞太國際生物分析最新進展研討會由CVG組織舉辦,這是此類會議首次在亞太地區召開,之前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已經成功舉辦了4次,本次會議為全球科學家和研究學者就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有關腦認知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Sci Signal:大腦發育過程中神經網絡形成的關鍵 最近,來自達克薩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們找到了大腦在發育過程中腦細胞連接的定向分化以及長期時間內的功能維持的原因,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Science Si
1. Sci Signal:大腦發育過程中神經網絡形成的關鍵 最近,來自達克薩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們找到了大腦在發育過程中腦細胞連接的定向分化以及長期時間內的功能維持的原因,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Science Signaling》雜志上。 與其它的網絡相似,大腦內部存在多個具備不同功能
2017年1月15日,未來論壇2017年會暨首屆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及化學病理學系系主任盧煜明教授,因開創的無創DNA產前檢測(NIPT)技術在人類重大出生缺陷防控領域的杰出貢獻,獲頒“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并發表主題演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醫學生物學,特別是醫學分子生物學的發展,醫學微生物學檢驗技術近年來獲得了長足的進步,并逐漸成為指導臨床感染診斷和治療的重要依據。然而,目前我國的醫學微生物學檢驗事業遠未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去思考、研究和解決。本期嘉賓: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 &
幾周前,位于馬薩諸塞州列克星敦的Homology Medicines完成了價值4350萬美元的A輪融資,投資者包括了5AM Ventures與ARCH Venture Partners等知名風投機構。這也讓Homology的首席執行官Arthur Tzianabos博士能夠與團隊一起,進一步研發
慢性腹瀉是一種常見臨床癥狀,并非一種疾病。是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的腹瀉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復發性腹瀉。病因較為復雜,病程遷延。根據病因不同,臨床癥狀多樣化,治療原則各異。在青年發病人群中,慢性遷延性腹瀉長期不愈,見于多種病因,大致可分為全身性疾病、肝膽胰腺疾病和胃腸道疾病。當長期腹瀉伴肝功損害時,需
-核心提要 - 1. 雖然中國對于 “冠狀病毒” 的注冊臨床試驗有589個(截至2020年5月20日),但其中有效的2期與3期干預性臨床試驗共只有8個。除了疫苗之外,證明藥物療效的臨床試驗,近乎全部 “翻車”。 2. “臨床試驗” 不能僅靠行政審批,要依靠科學臨床試驗的“循證審批”。注重質
通用藥業和華氏大藥房先吃“螃蟹”,在首批10家試點藥店中聯手建立廉價藥直供專柜,近10種廉價藥經綠色通道進入直供點 發酵十余天的心臟手術必用藥魚精蛋白多地缺貨事件,在引發社會一陣喧囂后,廉價藥“失蹤”怪狀開始引起業內的冷靜思考并探索紓困之道。 日前,上海通用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其舉辦的
近日,深圳、廣州、上海、海南博鰲樂城分別出臺政策,促進干細胞技術推廣,國內干細胞政策密集出臺,但鼓勵支持的具體技術標準和細則亟待明確。 7 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專家對諾華公司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Car-T)技術全票通過。 諾華Car-T預定10月上市,但最終提
近幾年出現了一種新型治療疾病的方法,那就是糞便移植,從字面意思上講就是把糞便移植到另一個人的大腸里。這聽起來或許會讓人有點惡心,而且感覺這也應該是醫學史上技術含量比較低的移植手術了。那么為什么要把糞便移植到別人身上?通常是因為接受者大腸里的細菌種類嚴重失衡,捐贈者的糞便能為彌補缺少的細菌重新達到
2009 年,美國加州的一家大型醫院尋求壓縮成本的方法。當年,斯坦福醫院和門診部購買了 680 萬美元的血液用于輸血治療。但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內科醫生應當時常放棄這一治療手段。因此,從 2010 年 7 月起,每當臨床醫生使用醫院的計算機訂購系統申請血液時,它會要求提交該患者的最新實驗室數據。如果
2009年,美國加州的一家大型醫院尋求壓縮成本的方法。當年,斯坦福醫院和門診部購買了680萬美元的血液用于輸血治療。但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內科醫生應當時常放棄這一治療手段。因此,從2010年7月起,每當臨床醫生使用醫院的計算機訂購系統申請血液時,它會要求提交該患者的最新實驗室數據。如果數據顯示不輸血
2009年,美國加州的一家大型醫院尋求壓縮成本的方法。當年,斯坦福醫院和門診部購買了680萬美元的血液用于輸血治療。但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內科醫生應當時常放棄這一治療手段。 因此,從2010年7月起,每當臨床醫生使用醫院的計算機訂購系統申請血液時,它會要求提交該患者的最新實驗室數據。如果數據
□當代醫學的困惑,西方學者把它形容為“一道魔咒”,所謂“做的越多,抱怨越多”,“做得好了,形象糟了”。我不同意一些持民粹主義立場的報刊一味地做道德清算,似乎只要醫生“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就天下太平了。其實不然。 □現代醫學再發達,也沒有到“決生死”的地步,疾病、衰老、死亡都是自然現象,也
膝骨性關節炎痛[2]系由于老年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關節軟骨的非炎癥性退行性改變,并在關節邊緣有骨贅形成。臨床可產生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等癥狀。主演是軟骨隨著年齡增長磨損程度而發生退行的一種病理改變。衰老是致病的因素之一。多發病50歲以上。我科在2017年-2018年期間脊柱后表線痛點注射消炎鎮痛液對膝骨性
臨床思考:為何這例腸型過敏性紫癜被多數醫生診斷為急性腸炎?急性腸炎易診斷,梳理思路不困難。誰知治療出狀況,調整方向思路寬。小兒急性腸炎是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當疑似急性腸炎就診時,我們首先想到應該應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療,這似乎成了兒內科醫師的慣性思維,但是這種慣性思維真的適用于所有兒科患兒嗎? 請看下
編者按: 2014年12月23日,對100多人的微小企業深圳微芯生物公司來說,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原創抗癌新藥西達本胺獲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準上市,并且它還創造了多項歷史記錄,成為中國首個授權美國等發達國家專利使用的原創新藥。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藥物研究所劉昌孝認為,這是我國醫藥行業的
5月22日,DIA開幕式上,沈陽藥科大學藥品監管科學研究所所長、禮來亞洲基金風險合伙人蘇嶺作為大會論壇主持人,他的開場白相當特別。他向參會的嘉賓展示著一個精美的手繪瓶,只見手繪瓶上畫著一個微笑的女孩享受著陽光和美好的生活,而這一手繪出自一位多發性成骨不全的罕見病患者。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和他一
4+7帶量采購政策給行業帶來的沖擊遠遠超出想象。不僅導致仿制藥為主業務的公司股價連續3日大跌——不少公司超過10%。連以創新著稱的醫藥股王大恒瑞,股價也在兩天內跌了10%,而且服務于創新藥的CRO公司泰格醫藥和藥明康德股價也紛紛下跌,尤其是泰格醫藥甚至當日跌停。 有不少業內人士稱之為“暗黑時刻
在比賽中,跑得快的不一定能贏。就像龜兔賽跑這則伊索寓言中所說的那樣,跑得慢的人也是很有實力的。 賽諾菲 (Sanofi) 和默克 (Merck) 兩家制藥業巨頭在研發COVID-19疫苗方面起步相對較晚,可能遠遠落后于領先的幾家公司。但是專家說,這兩家公司在開發候選疫苗以及生產疫苗方面有著豐富
21世紀初,在歐美醫藥界和風投人眼里,中國不可能誕生新藥研發外包服務公司(CRO),至少不會成為一個行業,因為中國不具備這樣的研發實力和基本土壤。 2007年12月,來自中國無錫的新藥研發服務公司藥明康德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給唱衰之人以重重地回擊,引發國內外業界和資本市場轟動。 彼時,在紐交所
我們都知道,他汀類藥物是著名的降脂藥物,然而近些年來,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深入,他們發現這類藥物似乎還有其它作用,本文中,小編就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1】PNAS:新發現!他汀類藥物或能讓癌細胞餓死 doi:10.1073/pnas.1917938117 超過3500萬美國
《科學》雜志評選出一年一度的生物技術和制藥產業的最佳雇主,今年Regeneron公司榮登第一名,Genentech則連續十二年從未離開過前三名。和一般公司不一樣,這些公司將“科學”定位為組織機構的中心,把科學家放在最高領導層。 雖然生物技術和制藥產業的整體前景沒有受到經濟蕭條的影響,但整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