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桑國衛視察廣州生物院
座談會現場 5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桑國衛視察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廣州生物院院長裴端卿詳細匯報了廣州生物院科研建設特別是新藥創制平臺以及公共技術平臺建設情況,并重點介紹了新藥研發體系(PIPELINE)項目最新進展。桑國衛對研究院取得的成績表示了肯定。他指出,生物醫藥產業是國家六大新興戰略產業之一,也是十六個國家重大專項之一。重大專項計劃將對新型藥物的開發、新的藥物結構的構建兩方面給予大力的支持。桑國衛希望研究院要發揮自身特長,將基礎研究與成果轉化產業化很好地結合起來,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桑國衛一行還視察了研究院新藥研發體系實驗室以及公共儀器中心。 “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檢查評估專家組成員、衛生部科教司司長何維,中國藥科大學副校長王廣基,廣東科技廳副廳長鐘小平等陪同調研。 ......閱讀全文
生物醫藥產業面臨制約-創新藥審批為何這么慢?
彭浩風繪 生物醫藥作為生物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快速發展的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之一。近年來,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其速度遠超其他醫藥子行業。據統計,目前我國生物醫藥行業企業超過700家,2009年總銷售收入約753億元。然而,和許多新興產業一樣,生物醫藥
創新藥物研發時代的來臨,生物醫藥研發產業勢不可擋
一、生物醫藥研發產業發展特征 1、研發產業投入大且周期長 生物醫藥研發產業與其他產業最大的不同,是其昂貴的研發費用及研制時間,研發新藥的耗時非常長,從開始研發到產品最終成功上市,一般需要12年左右的時間,從單一新藥角度來看,一種新藥從最初研發到最終研發成功,平均需耗費約9億美元左右。即便一個
國產創新藥為啥總是難產?新藥創制:源頭創新是短板
改革開放40年,我國醫藥工業總產值增長了410倍。但其中,國產創新藥卻步履維艱。究竟什么掣肘了國產創新藥的研發?是基礎研究“造血”能力不足,還是科技成果轉化“肌無力”,抑或審批制度存在“梗阻”?科技日報今起推出國產創新藥系列報道,在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攻堅期,深挖細剖,把脈國產創新藥研發,尋找其“難產
全球生物醫藥大咖共話新藥研發
日前,藥物研發論壇暨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發展論壇在北京中關村生命科學園舉辦,來自全球的頂尖科學家、跨國藥企負責人、國內創新藥企負責人、醫院臨床一線專家等齊聚一堂,從腫瘤免疫療法、“中西合璧”共促創新、創新藥臨床評價等不同角度,共話新藥研發。 論壇上,耶魯大學醫學院免疫學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陳列
我國生物醫藥現四大變化-25個創新藥將投入生產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牛正乾在日前召開的中投證券醫藥行業投資策略會上表示,《生物醫藥“十二五”規劃》有望在中秋節后盡快出臺。該協會會長于明德向記者介紹,“十二五”期間,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將出現四大變化。 首先,創新能力將有突破性進展,25個創新藥有望投產;其次,國際化進程將加快,制劑實現向歐
創新藥板塊異動拉升,中證創新藥產業指數強勢收盤
截至2023年8月3日,上證指數收漲0.58%,報3280.46點;深證成指收漲0.53%,報11163.42點;創業板指收漲1.06%,報2241.98點;兩市總成交額8328.76億元。 行業熱度看,證券表現亮眼,當日大漲3.48%;醫療服務、漁業緊隨其后,分別上漲3.02%、2.78%。
國產創新藥嶄露頭角,本土創新藥首次入選全體大會
6月4日至8日,第57屆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將以虛擬會議形式在線上召開。ASCO素有國際腫瘤學“奧斯卡盛典”之稱,每年都匯集了眾多世界一流的腫瘤學專家和與會者,探討最前沿的臨床腫瘤科研成果和腫瘤治療技術。 隨著中國生物醫藥領域創新活力迸發,近年來ASCO大會上涌現出越來越多中國企業
創新藥研發迎政策利好
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近日發布《藥審中心加快創新藥上市許可申請審評工作規范(試行)》(簡稱《工作規范》)的通知,將通過早期介入、研審聯動、滾動提交、核查檢驗工作前置的方式加快創新藥上市申請審評。創新藥在政策端再次迎來利好。業內人士認為,在醫保控費的大背景下,自主創新是生物醫藥行業發展的核心主線之一。
工程院院士桑國衛談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和創新藥物發展戰略
在中國科協年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桑國衛作大會就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和創新藥物發展戰略進行報告,報告談及了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和創新藥物發展戰略的五個方面: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潛力、全球創新藥物的新的趨勢、轉化醫學與創新藥物、重大新藥創制專項的進展、中國醫藥產業與創新的戰略考慮。以下為桑國衛院士發言的全
FDA發布2018新藥審批報告:首創新藥達35%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藥物評價和研究中心(CDER)近期發布了《2018年度新藥評審報告》,對即將過去的這一年中的工作進行了總結。根據報告,截止2018年11月30日,CDER共批準了55個新分子實體(NME),其中41個新藥申請(NDA),14個生物制品許可申請(BLA)。與以往NM
長沙建設創新型生物醫藥示范基地
日前,湖南省食品藥品監管局有關部門召開全省醫療器械監管與發展座談會,就該省醫療器械產業監管和發展等重大問題“問計”企業,與會代表紛紛建言:應借鑒國際先進模式,把長沙建成創新型生物醫藥示范基地。 近年來,湖南醫療器械產業發展較快,生產企業總數達到400多家,經營企業近6000家,但行業“散、
BPI-2023?生物醫藥創新系列最新議程
——【倒計時1周】BPI 2023終版議程來襲,共探創新小分子/小核酸/AI+制藥破局之路!? ? ? ?2023年8月15-16日,將在上海舉辦的BPI 2023生物醫藥創新系列——新型化學藥與小核酸藥物論壇,與60+創新藥先鋒領軍人物及500+從業專家一起,以臨床需求為導向,利用AI/大數據等技
FDA公布創新藥試點計劃細則
作為2017年FDA再授權法案(FDA Reauthorization Act,FDARA)的一部分,處方藥使用者費用法案第6次迭代(PDUFA VI)強調了促進和推動使用復雜適應性、貝葉斯(Bayesian)和其他新型臨床試驗設計的目標。日前,美國FDA宣布了一項試點會議計劃,該計劃為申請者
中國新藥創新可以打破西方神話
當今我國藥物開發水平是否超過上世紀70年代?既不是,也是。說不是,緣于如今上市的藥物、已經被廣為宣傳的藥物,其創新程度并沒有達到我國1970年代的水平;說是,則是因為我國醫藥人才增加、研究和研發條件改善、投資環境改善,在默默推進的研發工作中,可能有創新程度很高的藥物。 實際上,在藥物研究歷史
中國創新藥license-out案例匯總
經過多年的積累,中國制藥企業的創新能力從原料藥、低端制劑到高端制劑、me too、me better、me best一步步進階,雖然低水平重復還比較多,整體創新水平還不是那么高,但崛起之勢已經不可避免。一方面,研發才有未來,愿意在研發上投入的企業越來越多,在公司營收中的占比也越來越高。另一方面,
創新藥物研究屬于的學科
創新藥物研究屬于藥學醫學學科。根據查詢相關信息顯示,創新藥物是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ZL的藥物,藥物研發涉及的環節很多,需要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藥物制劑等等專業的人才。
RA新藥開發:突破局限-高度創新
根據預測,美日英法意等七個發達國家類風濕關節炎(RA)藥物市場將會從2012年的123億美元增長到2022年的158億美元,該領域“高度創新”的新藥未來上市后將會進行“激烈競爭”??????? 許多藥物開發者目前都在對治療類風濕關節炎(RA)中有良好療效的抗腫瘤壞死因子(TNF)藥物進行重點研究,以
智慧藥學助力創新藥物準入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智慧藥學應用服務走進各大醫院。藥品追溯、智能配送……在眾多場景的應用中,智慧藥學能否突破現有格局向更深層次服務進發?隨著新一輪國家醫保現場談判的召開,《醫學科學報》就相關話題邀請多位專家共聚一堂,共同探討智慧藥學在創新藥準入領域的應用發展。科技
創新藥臨床審批為何這么慢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患者服用的化學藥幾乎清一色是仿制藥。自主研發臨床急需、療效明顯的創新藥(根據全新的分子結構研制的藥品,又稱原研藥),不僅是幾代科學家的夙愿,也是加快醫藥產業轉型升級、建設醫藥強國的必由之路。 可喜的是,經過10多年的積累,我國的創新藥研發已迎來開花結果期,越來越多的創新藥
8月“亞洲生物醫藥創新月“火熱來襲,助力產業創新合作
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醫療行業因此收到了整個社會的高度重視。中國近年來的藥政改革,也讓中國的藥企能夠更多參與全球同步的新藥開發,促進并幫助中國創新藥企業走向全球。目前國內生物醫藥正處于欣欣向榮的時代,生物醫藥產業也是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支柱,創新是保持競爭力的有利途徑。為推進
閆傲霜代表:加快生物醫藥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
??近年來,我國生物醫藥領域進展喜人,從臨床救治方案的優化和藥物篩選、檢測技術和產品、疫苗研發等,充分反映了我國生命科學領域科技創新的積累,展現了創新型企業的科技實力。 但在深入調研后,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閆傲霜發現,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也面臨原始創新不足、某些方面存在“卡脖子”
國家生物醫藥國際創新園產業區啟動
記者7月25日從天津濱海高新區獲悉,國家生物醫藥國際創新園產業區近日在濱海高新區正式啟動,入駐的7個項目涉及動物保健品、醫療器械、醫藥服務、醫療服務等多個生物醫藥領域,總投資額26.3億元,預計總產出超過70億元。 2005年7月,科技部、商務部、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天津
蘇州創新生物醫藥研究中心成立
由中國醫學科學院分子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蘇州工業園區生物納米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聯手打造的創新醫藥研究中心21日在蘇州獨墅湖畔正式成立。 蘇州創新生物醫藥研究中心旨在面向國家對衛生醫藥的重大需求、生物醫藥行業的前沿技術和國際市場競爭,搭建一個在隊伍、技術、機制和設施等方面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技術
蘇州創新生物醫藥研究中心開業
4月21日,蘇州創新生物醫藥研究中心在獨墅湖畔正式開業。該中心由中國醫學科學院分子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蘇州工業園區生物納米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聯合組建、蘇州大學等多方參與。開業儀式上,蘇州創新生物醫藥研究中心還與浙江海正藥業、輔仁藥業集團、上海科華生物、海南康芝藥業、康圣環球集團、蘇州吉
生物醫藥別讓創新等成“黃花菜”
多數歐美發達國家都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國家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在我國,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同樣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機遇。 今年兩會期間,農工黨中央遞交了關于《深化衛生科技體制改革將醫療衛生和健康服務業培育成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高地》的提案,其中建議將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列為國家新興高端制造業的
上海生物醫藥創新領域成果顯著
國家上海新藥安全評價中心和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安評中心獲得歐盟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的GLP資格認證、“臨床樣本庫”的啟動建設、研發型中小微企業科技投融資平臺的建立,標志著本市創新研發公共服務平臺正逐步與國際接軌、創新研發體系不斷得到完善。上海在生物醫藥創新領域繼續保持國內領先地位。
國產創新藥為啥總難產?政策給力-新藥創制方能突圍
“國家鼓勵創新,創新藥更需要政策的扶持。”10月16日,浙江貝達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列明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眾所周知,新藥研發有“兩高一長”之說:高投入、高風險、長周期。一款新藥從開始研發到獲批上市,需要經過10到15年的時間,花費至少要10億美元。“新藥研發非常不容易,而獲批上市后進入
南京市:打造生物醫藥創新策源地-提升整體創新水平
? ? ? 近年來,南京市把生物醫藥作為“2+6+6”創新型產業體系的主攻方向,持續聚力強鏈補鏈延鏈,加大引導和支持生物醫藥企業開展研發創新活動,進一步提升產業鏈整體創新水平。 一是推動黨建與產業鏈融合發展。成立南京市生物醫藥產業鏈黨委,下沉10名黨建指導員,對符合應建盡建條件的黨建聯盟成員單位加
生物創新藥細分市場戰略投資展望
【作者簡介:周勇,高圣生物醫藥創始人/董事長,高創匯生物醫藥轉化平臺聯合創始人,北京市海淀區生物與健康產業協會副會長,重慶市醫藥行業協會副會長,重慶市創新創業領軍人才;】 生物醫藥產業由生物技術產業與醫藥產業共同組成。生物創新藥物是醫藥行業的新興產業,國家“十二五規劃” 確定了生物醫藥發展
審批審評改革為創新藥“松綁”
藥品審評積壓數量從近22000件下降到8200件 鼓勵藥物研發創新是我國從醫藥大國走向醫藥強國的必經之路,但目前審批時間過長嚴重制約了藥物創新的速度。因此,一方面要改革藥物臨床試驗管理模式,加快新藥臨床試驗審批;另一方面,要加快臨床急需藥品的上市審批,為更多創新藥品上市“松綁”—— 在近日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