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網站消息,印尼班達海于北京時間15日19時29分,發生里氏6.0級地震,震中位于南緯7.4度、東經128.9度,震源深度150公里。......閱讀全文
中國西部發生了舉國震驚的“5·12”汶川大地震,7.8級的強震摧毀了震區與外界的一切聯系,空前規模的救災工作旋即夜以繼日地展開。國人在心系災區的同時也在不停地發問:地震在發生前就沒有什么先兆嗎?為什么沒有提前預報、提前示警呢?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副所長徐錫偉研究員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時指出
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全球洪水、干旱、高溫、臺風、雨雪冰凍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加劇,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繁發生,形成災害,給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和損失。據估計,1991-2000年的十年里,全球每年收到氣象水文災害影響的平均人數為2.11億,是因戰爭沖
編者按: 1959年,大慶油田的發現,讓中國石油工業徹底甩掉了“貧油論”的帽子,對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貢獻巨大。然而,在這一重大科學發現面前,中國地質學界享有尊崇地位的李四光、黃汲清和謝家榮三位大家,到底誰的貢獻更大,多年來爭議不止。如今一種新的觀點認為,大慶油田并非中國人
新中國的海洋石油事業發端于南海,早在1957年,有關部門即開始在海南島南面鶯歌海岸外組織作業,追索海面油苗顯示,后由于60年代越美戰事終止。1958年,則在渤海灣榮城至大沽口一段沿海地帶調查油氣苗;1959年,開展并完成了渤海海域及其鄰近陸地的小比例尺航空磁測,資料初步揭示渤海是華北拗陷區的一
7月20日,首批消防戰士撤離,兩名戰士擁抱告別。大連新港輸油管道爆炸事故,經過3天緊急撲救,滅火工作已進入尾聲。 “大連新港輸油管道爆炸事故”追蹤 昨日,國家海洋局海上溢油應急處置前線指揮部發布情況通報表明,大連部分海灘受到大連新港輸油管道爆炸
地學界人大多知道,從事基礎研究要有“十年磨一劍”的精神。“如果實驗室天天忙著趕論文、賺錢,學術水平一定上不去,基礎研究決不是靠轟轟烈烈就能沖上去的。”中科院邊緣海地質重點實驗室研究員丘學林說,“地學基礎研究做了幾十年,也就是那么幾十篇文章。” “如果真正有幾篇有分量的文章,不僅能得到國際同行
2016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申報項目公示 2016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申報工作已結束,共有149項申報項目通過形式審查。根據《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勵辦法》有關規定,現將申報項目基本信息公示10天,公示時間:2016年6月13日-6月22日。在公示期內,對項目名稱、候選單位、候選人有異議的,可
二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15項,不含專用領域) 16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 中科院是中國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發起者、組織者之一,是科學與應用目標的提出者和實施者,50余家院屬單位承擔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務和多項協作配套任務,突破了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為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 在載
各位委員: 現在,我受中國科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托,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列席同志提出意見。 2017年工作情況 2017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戰略指引下,我國科技戰線砥礪前行、勇攀高峰,推動科技創新實現跨越發展。研發經費投入世界第二,全時研發人員數量世
在大自然的面前我們顯得是多么的弱小,我們無法阻止大自然對我們的直接傷害,泥石流、地震、山體滑坡、坍塌給人類帶來的傷害是巨大的,還有對于一些暴亂分子、劫持人質的事件不斷發生,解救人質困難重重,對我們社會造成很大影響,中國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各種犯罪事件不斷,監獄犯人不斷擴增,越獄事件不斷發生,由此給
2019年度中國測繪學會科學技術獎獲獎成果名單#aabbccdd2 td{border:1px solid #666666;} #aabbccdd2{border:1px solid #666666}序號成果名稱主要完成單位主要完成人推薦單位特等獎成果1無人機電力線路巡檢遙感安全監測關鍵技術與工
譚靖夷(中)楊子江攝 “92歲的譚院士是怎么上到七樓的?”8月6日,當記者爬上無電梯可乘的中國水利水電第八工程局七樓時,早已是氣喘吁吁。 “我一不留神,走到八樓了,就又往下走了一層。”早早來到會議室等候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譚靖夷笑著說,并起身表演了一個精彩的下腰。 作為水電工程專家,譚
美國西海岸正好處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家住華盛頓州的杰瑞·帕羅斯擔心大地震就像一顆定時炸彈威脅著他的鄉里。與其他人干著急不同,帕羅斯嘗試用實際行動規避風險。他發明了用于地震監測的石英傳感器,以此建立公司開展業務賺了大錢。地震傳感器最初用于化石能源開采等相關行業,現在,帕羅斯打算使用自己的發明,
據新華社4月29日報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29日上午經表決,決定任命黃潤秋為生態環境部部長。 學者出身的黃潤秋是我國知名地質學家。他在1993年任博導時剛滿30歲,是我國當時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黃潤秋資料圖 2006年1月9日,他領導的科研團隊所完成的《中國西南高邊坡穩定性評價
2007年年末,在各路媒體梳理評點我國能源領域年度十大新聞時,中國地質調查局在南海北部成功鉆獲可燃冰實物樣品,當仁不讓地占據一席之地。 可燃冰是天然氣水合物的通俗稱謂,這種新型的能源礦產是全球公認的優質的石油替代性資源。有媒體評價,南海天然氣水合物的發現為我國能源界展示了一個后石油時代的美
近日,霍金針對人類與地球的相依關系再次發出警告:人類在地球上生活的年限僅剩下100年。在未來的100年內,人類必須離開地球,到外太空尋找可能居住的星球,否則將面臨滅亡的命運。 如果有朝一日人類終將離開地球家園,會以哪種方式告別? 十萬年前,莫納羅亞火山的部分山體從夏威夷島斷裂并沉入太平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溫聯星教授等首次利用直接的地震學證據,證明地球內核邊緣存在形狀不規則現象。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于4月30日在線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 地球內核是個像月球大小的固體鐵球,外面被高速流動的液態鐵鎳合金(也有些其他較輕元素)外核、高黏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初評通過通用項目序號評審組項目名稱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提名單位(專家)初評建議等級1作物遺傳育種與園藝組優質早熟抗寒抗赤霉病小麥新品種西農979的選育與應用王 輝,閔東紅,李學軍,孫道杰,馮 毅,張玲麗,黑更全,王令濤,嚴勇敢,王學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河南金粒種業有限
澳大利亞媒體報道,因為人口日益增加及氣候變化的緣故,亞太區國家可能會發生奪走百萬條人命的世紀大天災,其中以印尼、菲律賓和中國發生特大天災的風險最大。 《悉尼先驅晨報》引述一份科學研究報告報道,未來將發生的地震和海嘯等天災,將因為人口增長和氣候變化而變得影響深遠。 澳大利亞科學家分析了本區域發生地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局、中國工程院學部工作局、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評選的瀚霖杯2011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2年1月17日揭曉。 2011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1 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成功實現交會對接
南中國海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慘烈的海嘯事件,1976年的莫羅灣地震海嘯、1994年的明多羅地震海嘯以及2004年的印度洋大海嘯,都給南海周邊國家人民生命和財產造成了嚴重損害。 從地震發生到海嘯傳播到周邊陸地,往往只有幾十分鐘到幾個小時,這短短的預警時間,關系到沿岸居民能否順利逃生。 2019
印度尼西亞國家抗災署12月23日證實,當地時間22日晚,印尼巽他海峽突發海嘯,監測到的最大海嘯波幅達1.13米。目前,海嘯已導致至少62人死亡,20人失蹤,數百人受傷。 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與印尼國家氣象氣候與地球物理管理局(BMKG)實時共享的水位觀測結果顯示,巽他海峽兩側的楠榜省和萬丹
新中國成立以來建設里程最長、投資最大、標準最高的京滬高鐵即將開通,屆時可實現京滬兩地單日往返。 與此同時,由于京滬高鐵列車行車速度快,跨越地域線路長,列車安全運行問題受到廣泛關注。高速列車的安全性究竟如何?我國高鐵安全保障技術體系如何構建?帶著這些問題,本報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發布《自然資源部關于2018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獲獎成果的公告》的通知。 通知原文如下: 根據《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的有關規定,2018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評審工作已經結束。經部審定,2018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獲獎成果共63項,其
21日,在日本巖手縣大槌町,一名男子在自家房屋的廢墟上休息。3月22日,在日本宮城縣東松島市,一名小女孩在大人的幫助下向地震和海嘯遇難者的靈柩上撒土。 日本警察廳22日宣布,截至當天21時,日本東北部海域強震及其引發的海嘯已確認造成9099人死亡,13786人失蹤。此外,位于此次地震重災區的宮城縣
科技進步類序號項目名稱主要完成單位主要完成人1人二倍體細胞培養狂犬病疫苗的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成都康華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蔡勇、楊剛強、侯文禮、趙志鵬、周蓉、李聲友2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高空模擬試驗技術研究中國航發四川燃氣渦輪研究院、中國航發成都發動機有限公司蘇金友、田金虎、周杰、侯鑫正、仇釬、馬前容3家
①2013年1月,秦蘊珊題字于青島匯泉彎畔,科學與藝術 在山下分手 在山上會合。②2006年,秦蘊珊與陳麗容,青島中山公園,櫻花樹下。③1994年,與博士們在一起。(前排自左向右:陳麗容、秦蘊珊、翟世奎、石學法;后排自左向右:姚德、閻軍)2015年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
6月11日,隨著美國“決心號”鉆探船停靠上海南港碼頭,由中國科學家建議、設計并主導的我國第三次南海大洋鉆探圓滿完成了2個航次、歷時4個月的科學考察任務。這也是國際大洋鉆探船首次停靠中國大陸港口。 12日,國際大洋發現計劃(IODP)中國辦公室、同濟大學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此次南海新一輪大洋
#aabbccdd6 td{border:1px solid #666666;} #aabbccdd6{border:1px solid #666666}2019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科學技術進步獎形式審查合格項目序號項目編號項目名稱推薦獎種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提名專家/推薦單
完成單位:中國科學院深淵科考隊 2017年3月,中國科學院深淵科考隊勝利結束68天航程,完成113項試驗與科考任務,回到三亞。航次使用我國自主研發的深海海底地震儀,在馬里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完成了兩條萬米級人工地震剖面測線,使我國成為世界上首個獲取萬米級海洋人工地震剖面數據的國家。我國自主研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