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屆法國世界核工業展覽會上,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工作人員向外商介紹中國核電發展情況。 為期3天的首屆法國世界核工業展覽會10月16日在巴黎布爾歇國際展覽中心閉幕。來自全球的495家參展商匯聚于此,通過展示加強交流,分享技術與經驗,尋找商機,建立合作。展覽會吸引了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眾多參觀者。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率9家相關核能企業參加本屆展覽會,中國新一代核電技術在展會上頗受矚目。 獨立研發、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展示中國制造高端水平 法國前總統德斯坦出席了展覽會開幕式,他在致辭中特別強調了中國核電工業的發展成就,稱贊中國的核電行業在世界核工業格局中已占據一席之地。 在約1.8萬平方米的展廳內,匯集了來自法國、美國、英國、俄羅斯、中國、日本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95家展商,分別在展會上推介核燃料循環、核廢料處理、核輻射防護、核反應堆設計與拆除、設備與部件生產以及核醫學等領域的技術產品,涵蓋了民用核工......閱讀全文
大亞灣核電站 國圖 2011年3月日本福島核事故后,中國工程院組織了“我國核能發展再研究”咨詢課題,著眼于新的核電發展形勢下我國核能安全發展、規模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所面對的矛盾,重點分析近期和長遠我國核能發展需要解決的若干重要問題。習近平主席在全球核安全峰會上全面闡述了中國的“核安全觀”,
中新網11月2日電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消息,近日,國務院正式批準了國家發展改革委上報的《國家核電發展專題規劃(2005-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這標志著我國核電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 我國是世界上少數擁有比較完整核工業體系的國家之一。為推進核能的和平利用,上世紀七十年代,國務院做出了
20年前秦山核電走入人們的視線,中國大陸第一座自主建設的核電站在杭州灣畔開始了其“國之光榮”的歷程;20年的歷程中,秦山核電不僅創造了經濟效益,同時也以其安全運營的業績創造了社會效益。從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十年間,秦山核電變化之大,有如核裂變,成為中國巨大進步的一個縮影。 秦山核電提供的一份“
在日前媒體運用百度搜索指標的統計中,霧霾(環保)議題在兩會前十大熱點議題中排名第一,并且搜索份額占比高達43%,遠遠高于其他議題的關注度。而在兩會期間,北京依然“霾”伏不斷,用一位政協委員的話說,“只要不刮風,北京就是霾城”。兩會會場上,霧霾也是代表委員們熱議的焦點。 大面積的持續霧霾天氣
安全理念要有轉變□ 何祚庥(中科院理論物理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在溫家寶總理不久前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我國暫停審批核電項目,很及時,我很認同;而且我認為不能把國務院的決定簡單化,必須嚴格地從核安全、核政策、核資源、核價格等各方面進行重新評估。我首先反對國內相關人士說的
福島核事故是人類和平利用核能歷史上發生的第三次嚴重核事故,對全球核電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引起了全世界核工業界的反思,世界各核電發展國家對核電安全進行重新的審視和評價,美國、俄羅斯、法國、韓國以及新興經濟國家在進一步提高核電安全的基礎上,都作出繼續堅持發展核電的決策。 蘇聯核能燈塔
今年兩會期間,湖南代表團再次以全團名義提出盡早啟動內陸核電項目的建議,并提出發展核電是解決能源問題的根本出路。提案引發代表委員熱烈爭議。那么,內陸核電重啟是否已有時間表?內陸核電站的安全性是否已有保障? 甲方觀點 對于內陸核電建設,最大的障礙在于公眾對“內陸核電”的一些理解偏差。我國
在采訪中,記者聽到這樣一個有趣的小故事:某核電企業擬在某地建立一個核電科技園區,主要目的是進行核電技術的研發,但被當地民眾誤解為要建核電站,立馬招致了反對,甚至有人上街抗議。 在某次政協小組討論會上,一位委員說得很實在:我們很支持核電發展,但就是有一點請求,能不能不要把核廢料往我們這邊扔?
核電重啟一直是2014年新能源領域的熱門話題,國家高層也曾在多個場合放出我國核電重啟的積極信號。12月4日,國家發改委核電司司長劉寶華更是在新聞發布會上公開表示,將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啟動一批沿海核電工程。 然而,湖南、江西等地的內陸核電站已投入巨資籌備多年,仍未破冰重啟。 2011年的日本
2013年全國“兩會”上,湖南代表團以全體代表名義提交“一號建議”,建議國家盡快重啟內陸核電建設,同時建議將裝機容量500萬千瓦、總投資超過600億元的桃花江核電站列為首個內陸示范核電站,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湖南為什么要建設核電站”、“核電站會對周圍環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原文地址:http://finance.chinanews.com/ny/2013/05-17/4828895.shtml 主持人:劉 莉 (本報記者) 嘉 賓:葉奇蓁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 肖雪夫 (國防科技工業電離輻射一級劑量站副站長
目前,在國內環境形勢依然嚴峻和向國際社會承諾減排的雙重壓力之下,我國能源領域供給側改革正在提速。能源供給側改革,急需推進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提高核電及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給側中的比例,加大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 根據《節能發電調度辦法(試行)》,在電力調度上,核電調度順序
核工業界會在充分研究和吸取福島核電站事故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將核電站的安全提高到更高水平 作為一個人口眾多、能源和環境問題十分突出的國家,發展核能是解決我國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自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以來,不少人對發展核電開始產生懷疑,發展核電是否必要?我國的核工業安全體
今年5月7日,我國自主研發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首臺示范工程福建福清核電5號機組正式開工建設;6月10日,中國核電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滬市主板上市,成為我國主板上市第一家核電股票。一系列事件,標志著中國核工業在自主創新發展新階段攀上了新的發展高峰。 翻開中國核工業60年來研發和建設的核
近期,光伏以及風電行業新政頻頻頒布,雖然,短期內并未看出對行業的影響,但已有不少專家呼吁,能夠適當調整新政以減少對光伏以及風電行業的影響。 與上述兩個新能源行業相比,核電方面卻出現了新的發展契機,先是5月底時,發改委、能源局等四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核電運行安全管理的指導意見》(下簡稱
本月7日,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出現在證監會最新的首次公開募股(IPO)初審名單中。此外,中國核建、上海電力、廣東核電等大佬也在運作上市的傳聞,在市場亦早已流傳。 據報道,“十二五”接下來的3年中,核電建設約4000億元的投資有望落實,其中近2000億元的設備采購量將釋放。
張強(化名)是某高校2006級核電專業的學生,眼下正是畢業生踏上工作崗位之際,可他卻開始為自己的未來犯愁。 “班里的同學很多都找到工作了,但不少同學都轉行做其他的了。我希望找一個跟自己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張強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記者調查發現,其實像張強一樣畢業于所謂的“熱門
核電項目建設耗資大,還有一些政策法律障礙,中國核電走出去,需要時間,不能急功近利。 5月19日《中國制造2025》正式出臺, 電力裝備成為“走出去”的十大戰略產業之一。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徐玉明認為,這將加速我國核電“走出去”的步伐,有助實現中國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轉變。 “中國核電發展面
作為中國核電重啟的關鍵之年,2015年被賦予太多期望。 昨日(4月23日),國家能源局核電司司長劉寶華在世界核能發展論壇上透露,今年將新開工8臺左右核電機組,到年底預計投運8臺機組,此外今年國家能源局將出臺關于核電基礎創新的專項規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華龍一號首堆建
現在,世界各國核電站的建設都進入了“寒冬期”,對于中國這樣一個人均資源相對貧乏的發展中大國而言―― 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后,世界各國核電站的建設都進入了“寒冬期”,中國的核電站建設也曾被暫時叫停。對于中國這樣一個人均資源相對貧乏的發展中大國而言,核電該不該建?該怎么建?在日前召開的中國核學會
和中國南車、中國北車在海外互相廝殺類似,中國核電三巨頭同樣存在內耗。如今,南北車計劃合并,而中國核電工業也在醞釀變化。 在10月24日,國務院會議上也強調要對核電等領域進一步引入社會資本,尤其是民資可以參與一些核電項目,此舉用意之一被看作是為核電出海做準備的一步棋。核電和高鐵是國家自去年以來力
圖為中廣核設備監造人員正在對東方電機集團制造的嶺澳二期核電站發電機定子進行檢查。圖為東方電氣集團為中廣核核電項目制造的汽輪機轉子。 賴虔瑜攝 中廣核正是通過全產業的協同創新模式,與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形成產業聯盟關系,從而促進了核電站的建設和核電技術的發展,還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裝備
1942年12月2日,美國芝加哥大學足球場西看臺下的一個室內網球場里,費米領導他的團隊成功完成了第一座原子核反應堆的首次自持鏈式反應實驗。此時的他,可能并沒有想到,人類會由此出發,在探索利用核能技術提供日常能源的道路上走得那么遠。 1954年,蘇聯建成電功率為5000千瓦的
中國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15日表示,中國核電正在步入更安全、更穩妥、更有序的發展階段,中國將逐步成為世界核電的產業中心,實現從核電大國到核電強國的歷史跨越。 劉琦15日出席“第三屆能源論壇”時表示,發展核電,對保障中國電力供應,優化能源結構,保護生態環境,帶動核工業及相關產業
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給高歌猛進的中國核電事業敲響了警鐘。一部孕育了27年卻兩次夭折的法律再次浮出水面,立法進程陡然加快。4月上旬,在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年會上,協會理事長張華祝介紹,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已經完成《原子能法》的立法研究課題,該法草案有望在年底征求各部門意見
日前,國防科技工業局召開“十三五”核工業發展規劃宣貫會,總結了核工業“十二五”取得的成績,明確了“十三五”的發展目標。會后,記者就公眾關心的核電發展話題,采訪了國防科技工業局副局長、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王毅韌。 安全高效發展核電 記者:核安全一直是公眾關心的話題,作為核工業行業主管部門,如何
中英兩國都擁有支持核能的政策、有利的公眾輿論和新建核電的強大經濟驅動力,中國投資者參與英國的新建項目可能正基于此。 目前,世界在建反應堆共70臺,僅中國就占30臺。毋庸置疑,中國的核電計劃將對世界未來核電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參見2013年4月《國際核工程》雜志8-9頁“中國當前的核電發展恢復
沉寂了四年的新核電項目審批工作,重啟的信號越發強烈。北京商報記者昨日從中廣核獲悉,對于尚待國家核準的核電新機組,目前正在推進相關工程的前期準備。知情人士透露,國內核電新項目的重啟可能會在近期出現實質動作。 蓄勢重啟 “目前,中國廣核集團正在推進相關工程的前期準備工作,獲得國家核準并取得國家核
國內核電巨頭們在備戰核電重啟的同時,還另有所圖。昨日,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中核集團(以下簡稱“中核”)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以下簡稱“國家核電”)近期均在解決核電關鍵技術上有所動作,且均有意要與海外伙伴牽手。在業界專家看來,“技術”仍是國內核電發展最大掣肘的現實,核電巨頭們的動作主要是為國內核電重
2月3日晚,中國電力投資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上海電力、吉電股份、東方能源等同時發布措辭一致的提示性公告,證實國務院國資委已經啟動中電投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的重組。 作為由國有資本壟斷的行業,核電建設以中廣核和中核為龍頭。業內認為,上述重組屬于優勢互補,有望成為核電行業的第三極,從而形成三足鼎立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