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佐治亞大學的科研人員采用專門設計的納米材料,開發出了無標記的新型DNA和RNA檢測方法,有望降低常用基因檢測技術的成本和復雜性。相關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美國化學學會期刊》上。 科學家稱,他們的發現或可用于幫助醫生診斷白血病和淋巴癌等特定的癌癥,還能探測出在組織中存在的病毒,同時可用于法醫鑒定領域,例如親子鑒定或針對犯罪現場的DNA分析等。 研究人員通過對短鏈RNA,即微RNA進行實驗,證明了新基因檢測分析法的效力。雖然新的檢測方法適用于所有形式的DNA和RNA,但科學家還是將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微RNA上,因為其作為未來藥物靶標的前景十分廣闊。 雖然以微RNA為基礎的治療方式適用于多種疾病,但借助常用技術探測到微RNA卻十分困難。此次實驗使用的技術名為“表面增強拉曼光譜”或“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其可通過將激光照射在樣品上,測量出散射光頻率的變化,以支持科學家探測到......閱讀全文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數據,全世界約有60%的人死于癌癥、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這4大類疾病,而癌癥則是最主要的死因之一。2008年全球死于癌癥的患者達760萬人,占全球死亡人數的13%,我國衛生部第三次全國死因調查結果也顯示,癌癥已成為我國僅次于心腦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死亡原
一、基于分子雜交的分子診斷技術 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是分子雜交技術發展最為迅猛的20年,由于當時尚無法對樣本中靶基因進行人為擴增,人們只能通過已知基因序列的探針對靶序列進行捕獲檢測。其中液相和固相雜交基礎理論、探針固定包被技術與cDNA探針人工合成的出現,為基于分子雜交的體外診斷方法進行了
活體動物體內光學成像(Optical in vivo Imaging)主要采用生物發光(bioluminescence)與熒光(fluorescence)兩種技術。生物發光是用熒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標記細胞或DNA,而熒光技術則采用熒光報告基團(GFP、RFP, Cyt及dyes等)進
今天黨的十九大召開,習近平大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想想都覺得高中政治課本過時了,而考研又多了一道大題。然而這些年,醫療領域進展可不止一點!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些年,分子病理領域的發展! 其實相對于其
摘要:本文論述了轉基因農產品、食品的安全性問題以及對轉基因食品從基因、基因轉錄、基因翻譯表達三個層面的檢測技術做了概述。 關鍵詞:轉基因食品 轉基因農產品 食品安全 生物技術 檢測技術 Abstract: discuss on the question Genetically modifi
一、標記基因和報告基因的概念 標記基因(marker gene),是一種已知功能或已知序列的基因,能夠起著特異性標記的作用。標記基因是選擇標記基因的簡稱,是指其編碼產物能夠使轉化的細胞、組織具有對抗生素等的抗性,或者使轉化細胞、組織具有代謝的優越性。在培養基中加入抗生素等選擇試劑的條件
摘要:本文論述了轉基因農產品、食品的安全性問題以及對轉基因食品從基因、基因轉錄、基因翻譯表達三個層面的檢測技術做了概述。 關鍵詞:轉基因食品 轉基因農產品 食品安全 生物技術 檢測技術 Abstract: discuss on the question Gen
一、標記基因和報告基因的概念 標記基因(marker gene),是一種已知功能或已知序列的基因,能夠起著特異性標記的作用。標記基因是選擇標記基因的簡稱,是指其編碼產物能夠使轉化的細胞、組織具有對抗生素等的抗性,或者使轉化細胞、組織具有代謝的優越性。在培養基中加入抗生素等選擇試劑的條件下,非轉化的細
核酸分子雜交技術由于核酸分子雜交的高度特異性及檢測方法的靈敏性,它已成為分子生物學中最常用的基本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基因克隆的篩選,酶切圖譜的制作,基因序列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及基因突變的檢測等。其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原條核酸單鏈在一定的條件下(適宜的溫室度及離子強度等)可按堿基互補原成雙鏈。雜交的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日益嚴峻,武漢地區醫護人員口罩、防護服、檢測試劑等物資稀缺的新聞牽動每個國人的心。由于試劑缺乏,很多患者不能被第一時間確診和收治,導致很多后續治療工作推進緩慢。 1月25日下午,湖北召開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發布會。湖北省醫保局副局長劉松林介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導致的肺炎,早診斷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特別是免疫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的不斷發展,新的細菌診斷技術和方法已廣泛用于食品微生物的鑒別。傳統的細菌分離、培養及生化反應,已遠遠不能滿足對各種病原微生物的診斷以及流行病學的研究。近年來國內外學者不斷努力,已創建不少快速、簡便、特異、敏感、低耗且適用的細菌學診斷方法
定量PCR 定義 以參照物為標準對PCR終產物進行分析或對PCR過程的進行監測,來評估樣本中靶基因的拷貝數,稱為定量PCR相對定量→絕對定量, 手工操作→自動化檢測, 靈敏度與特異性多有很大的提高。 定量PCR的可行性 定量一般是在PCR擴增的指數期進行的。 特定的待擴增基因片段 起始含量越大,則指
在二手熱循環儀PCR儀設計基礎上增加熒光信號激發和采集系統和計算機分析處理系統,形成了具有熒光定量PCR功能的儀器。其PCR擴增原理和普通PCR擴增原理相同,二手熱循環儀PCR儀時加入的引物是利用同位素、熒光素等進行標記,使用引物和熒光探針同時與模
轉基因食品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充滿爭議的話題;如何科學正確地檢測轉基因產品,成了政府檢測機構及相關工作者高度關心的問題。轉基因農產品的檢測,就是檢測農產品中是否含有外源基因,即檢測啟動子、終止子、標記基因、目的基因、外源基因轉錄產物的豐度等。就方法而言,又分為基因水平的檢測和蛋白水平的檢測。轉基因產品
基于分子構象的分子診斷技術 (一)變性梯度凝膠電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與單鏈構象多態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 1970~1980年間,Fischer等
四、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PCR) 相比于其他分子診斷檢測技術,qPCR具有2項優勢,即核酸擴增和檢測在同一個封閉體系中通過熒光信號進行,杜絕了PCR后開蓋處理所帶來擴增產物的污染;同時通過動態監測熒光信號,可對低拷貝模板進行定量。正是由于上述技術優勢,qPCR已經成
摘 要:實踐證明,法醫DNA檢測技術和相關儀器在犯罪嫌疑人認定、親權鑒定和系列串并案偵破中發揮了顯著作用,是我國公安一線偵察破案和打擊犯罪的重要技術手段。以法醫DNA檢測技術為主線,對相關儀器的產生背景、發展歷程、工作原理、各類技術優劣,以及國內外研究現
基因突變(gene mutation)是遺傳病和腫瘤發生的根本原因,檢測與遺傳病及惡 性腫瘤發生有關的突變基因(mutant gene)是分子生物學,醫學遺傳學及腫瘤學研究 的熱點,它對闡明遺傳病和腫瘤發生的分子生物學基礎及其診斷和早期診斷具有重要 \意義,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PCR技術的出
由于導致語前聾的環境因素的存在,有時無法判斷患者是否為遺傳性聾,同時耳蝸結構復雜,耳聾聽力表現難以區分,常規的電生理檢測或生化檢測均不能從病因學上給出滿意的解釋。這一切,都決定了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是目前最為有效的病因學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特別是免疫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的不斷發展,新的細菌診斷技術和方法已廣泛用于食品微生物的鑒別。傳統的細菌分離、培養及生化反應,已遠遠不能滿足對各種病原微生物的診斷以及流行病學的研究。近年來國內外學者不斷努力,已創建不少快速、簡便、特異、敏感、低耗且適用的細菌學診斷方法,
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可對特定核苷酸片斷進行指數級的擴增。在擴增反應結束之后,我們可以通過凝膠電泳的方法對擴增產物進行定性的分析,也可以通過放射性核素摻入標記后的光密度掃描來進行定量的分析。無論定性還是定量分析,分析的都是PCR終產物。但是在許多
法醫DNA檢測技術的現狀及展望龐曉東 陳學亮 榮海博 俞麗娟 管樺 張濤公安部第一研究所DNA檢測技術的應用,為法醫學帶來了一場技術革命。通過對遺傳物質DNA的序列多態性及長度多態性的檢驗,即可實現個體識別及親權鑒定,該技術正在成為當前法醫物證鑒定最
從1996年轉基因作物開始進行大規模商業化以來,它在全球的種植面積迅速擴大,目前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已達25億公頃,同時轉基因作物的種類和轉基因性狀也在不斷豐富。但是轉基因作物作為一種新物種,其對人體健康、生態平衡是否具有危害還未確定。許多國家以立法或其他形式要求對轉基因產品進行標記。我國于2
一位澳大利亞科學家日前宣布他對法醫DNA檢測技術做了改進,通過檢測單一細胞就能識別出個體。 Scotsman Ian Findlay是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基因組研究所的一名研究人員,他表示這個新檢測技術的準確度相當于當前DNA檢測方法檢查200到500個細胞所達到的準確度。 “我們
基因突變(gene mutation)是遺傳病和腫瘤發生的根本原因,檢測與遺傳病及惡 性腫瘤發生有關的突變基因(mutant gene)是分子生物學,醫學遺傳學及腫瘤學研究 的熱點,它對闡明遺傳病和腫瘤發生的分子生物學基礎及其診斷和早期診斷具有重要 \意義,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尤其
腫瘤的個體化治療基因檢測已在臨床廣泛應用,實現腫瘤個體化用藥基因檢測標準化和規范化,是一項意義重大的緊迫任務。 為進一步提高腫瘤個體化用藥基因檢測技術的規范化水平,7月31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個體化醫學檢測技術專家委員會,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訂了《腫瘤個體化治療檢測技術指南(試行)》。
原位雜交技術應用于染色體、細胞和組織切片等樣品中進行核酸特異性檢測,與免疫組化技術的結合應用,能將DNA、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基因活性與樣品的顯微拓撲信息結合起來。1969年Pardue和Gall將放射性標記的探針直接應用于純化核酸的雜交,此后得益于分子克隆技術的發展,及不同探針標記系統和檢測系統
一、芯片制備基因芯片的制備主要有兩種基本方法,一是在片合成法,另一種方法是點樣法。在片合成法是基于組合化學的合成原理,它通過一組定位模板來決定基片表面上不同化學單體的偶聯位點和次序。在片合成法制備DNA芯片的關鍵是高空間分辨率的模板定位技術和固相合成化學技術的精巧結合。目前,已有多種模板技術用于基因
一、芯片制備基因芯片的制備主要有兩種基本方法,一是在片合成法,另一種方法是點樣法。在片合成法是基于組合化學的合成原理,它通過一組定位模板來決定基片表面上不同化學單體的偶聯位點和次序。在片合成法制備DNA芯片的關鍵是高空間分辨率的模板定位技術和固相合成化學技術的精巧結合。目前,已有多種模板技術用于基因
實驗概要生物芯片是將生命科學研究中所涉及的不連續的分析過程(如樣品制備、化學反應和分析檢測),利用微電子、微機械、化學、物理技術、計算機技術在固體芯片表面構建的微流體分析單元和系統,使之連續化、集成化、微型化。生物芯片技術主要包括四個基本要點:芯片方陣的構建、樣品的制備、生物分子反應和信號的檢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