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T.H. Chan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研究人員及其同事們進行的新研究描述了對一種可能治療2型糖尿病、脂肪肝和其他代謝性疾病的療法的臨床前開發。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抗體,通過以脂肪組織中的aP2(也被稱為FABP4)激素為靶點,在肥胖小鼠中改善了葡萄糖調節并減少了脂肪肝。 充盈脂肪(藍色)的細胞高水平分泌aP2,導致糖尿病的發生。 這項研究2015年12月23日在線發表于《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這項研究的重要性是雙重的:首先,展示了aP2在異常葡萄糖代謝中作為關鍵激素的重要性;其次,表明aP2可以作為有效的靶點來治療糖尿病和潛在治療其他免疫代謝性疾病”遺傳學和代謝教授G?khan S. Hotamisligil說道。 這項工作是Hotamisligil及M. Furkan B......閱讀全文
棕色脂肪是機體中負責分解引發肥胖的白色脂肪的人體組織,期能將白色脂肪轉化成二氧化碳、水和熱量,同時還能夠加快人體新陳代謝,促進白色脂肪消耗。本文整理了近年來科學家們在棕色脂肪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 【1】JCEM:增加體育鍛煉并不能改善棕色脂肪組織的功能 doi:10.121
哺乳動物(包括人類和小鼠)具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脂肪,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棕色脂肪的形態和功能有所不同,人體內的棕色脂肪分為兩類,典型的棕色脂肪(Brown Adipose)和米色脂肪(beige Adipose)。白色脂肪細胞內塞滿了脂肪分子(以甘油三酯的形式)用來儲存能量以備不時之需,而白色脂肪
近年來,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深入,他們開始發現脂肪細胞或許在機體多個方面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本文中,小編就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 【1】Nature:揭示產熱脂肪細胞的交感神經支配機制,有望開發出新的抗肥胖策略 doi:10.103
2018年即將過去,年末為大家獻上生物谷本年度糖尿病專題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Nature:利用細胞替換療法治療1型糖尿病取得重大進展!胞外基質組分決定著胰腺祖細胞的命運DOI: 10.1038/s41586-018-0762-2 I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它會破壞胰腺中產
網膜是儲存內臟脂肪的倉庫。它像圍裙一樣懸掛在腹部前,有助于調節免疫反應。網膜是儲存內臟脂肪的倉庫。它像圍裙一樣懸掛在腹部前,有助于調節免疫反應。 談到脂肪,人們往往會聯想到不健康、疾病。然而,適量的脂肪也是人體健康的保證。位于腹部的脂肪對維持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至關重要,適量的脂肪能協助機體抵抗
1950年,Ingalls發現了一種“肥胖基因”(ob),它的突變可以導致肥胖和糖尿病。Kennedy和Hervey分別于1956年和1958年發現了脂肪分泌的一種“飽感因子”,它能通過下丘腦控制動物攝食量,調節體重。歷經幾十年的研究與發展,科學家通過定位克隆技術得到 ob 基因。ob 基因編碼
脂肪細胞不僅僅是存在于體內的脂滴,它們也釋放激素和其他的信號蛋白,從而影響著多種組織。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瑞士和巴西的研究人員鑒定出脂肪細胞運送一類被稱作微RNA(microRNA, miRNA)的小分子RNA的途徑,而且所運送的miRNA有助調節其他的器官。相關研究結果于2017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用結合雌激素和巴多昔芬藥物聯合治療去卵巢小鼠會引發表達改善代謝和防止體重增加的基因 -而不會刺激子宮和增加生殖系統癌癥的風險。 伊利諾伊大學食品科學與人類營養學教授Zeynep Madak-Erdogan領導了一組研究人員,他們通過分析基因轉錄和血液中約150種化
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約4.25億成人患糖尿病,平均每11個人中就有1位患病。有人說肥胖跟糖尿病就象是孿生兄弟一樣,研究界普遍認為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誘因之一,但二者關系僅限于此嗎?近期,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徹底顛覆了糖尿病病因的固有思維!他們指出,肥胖正是糖尿
糖尿病通常是肥胖和較差的飲食習慣所帶來的后果,但對于一些來年人來說,糖尿病或許是僅僅是機體老化的結果而已,近日一項刊登于國際著名雜志Nature上的一項研究論文中,來自索爾克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相比體重增加引發的2型糖尿病而言,糖尿病在老化瘦弱小鼠機體中或許存在不同的細胞因素;與此同時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糖尿病的病理學與治療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Sci Signal:心臟激素能夠緩解肥胖以及糖尿病耐受性 DOI: 10.1126/scisignal.aam6870 最近,來自斯坦福大學Burnham Prebys醫學發現研究所(SBP)以
骨髓脂肪組織(Bone marrow adipose tissue, BMAT),不同于身體其它部位的脂肪,直到最近,它的一些功能才開始被研究。BMAT能調節骨髓干細胞小生境,起著能量存儲和熱產生的作用。BMAT也參與肥胖和骨質疏松癥的發作。基于BMAT的重要功能,美國天普大學Sbarro癌
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約4.25億成人患糖尿病,平均每11個人中就有1位患病。有人說肥胖跟糖尿病就象是孿生兄弟一樣,研究界普遍認為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誘因之一,但二者關系僅限于此嗎?近期,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徹底顛覆了糖尿病病因的固有思維!他們指出,肥胖正是糖
間充質干細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及向缺血或損傷組織歸巢的特征,輸入宿主體內后,可歸巢于特定部位,在微環境影響下定向分化為內胚層、中胚層以及外胚層3個胚層來源組織的細胞,如骨、軟骨、肌腱、脂肪、肝、腎、皮膚、肌肉、神經甚至胰腺等10余種成熟細胞,因而成為再生醫學中器官修復的理想種子細胞。 最初是在骨髓
9月21日出版的《Cell》有一篇文章證明外泌體(exosomes)是肥胖導致的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和2型糖尿病的關鍵環節。 “組織間活動的外泌體潛在地引發了與糖尿病代謝紊亂有關的細胞內通訊,”通訊作者、內分泌代謝專業醫學教授Jerrold Olefsky說。“通
蘇黎世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轉化營養生物學教授Christian Wolfrum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現,他汀類藥物,世界上最常見的處方藥之一,會減少棕色脂肪組織形成。Statins reduce brown adipose tissue. (Photograph: ETH Zurich, m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上海第九人民醫院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有望開發一種治療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新療法,文章中,研究者表示,通過移植脂肪組織衍生的間充質干細胞或能改善動物模型機體的代謝平衡并降
免疫系統是機體維持健康狀態的根本保證,免疫系統的異常會導致各種類型疾病的發生,包括癌癥、自體免疫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等等。針對近段時間以來科學家們在免疫系統紊亂以及引發的相關疾病方面的研究進展,進行簡要的盤點,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 J immunol:天然免疫紊亂促進多發性硬化 doi: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心血管疾病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 【1】BMJ:一天一個雞蛋或并不會增加機體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doi:10.1136/bmj.m513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BMJ上的研究
有研究數據顯示,目前全球的超重和肥胖人數已從 1980 年的 857 萬上升到 21 億,其中成年人增長了 28%,兒童增長了 47%。據2013年發表在 Lancet 上一篇關于全球疾病負擔的研究顯示,在發達國家中男性肥胖率普遍高于女性,而在發展中國家則恰恰相反。 目前在中國肥胖人數已遠遠超
基因療法是指將外源基因導入靶細胞從而糾正或補償基因缺陷表達異常引起的疾病。近些年來,基因療法臨床試驗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多項基因療法項目相繼在美國、歐盟、中國等國家獲批上市,而且基因療法的治療對象也從單基因遺傳病逐步拓展到惡性腫瘤、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中。 那么,近期科學家們在基因療法研究領域又
長期以來,Ⅱ型糖尿病一直被認為是由肥胖家族史等誘因引起的胰島素抵抗所致的相對性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而近日,來自克羅地亞里Rijeka(里耶卡)大學教授Bojan Poli及其團隊卻發現,病毒感染能推動骨骼肌乃至全身的胰島素抵抗(IR)進程,最終導致Ⅱ型糖尿病的發生。這一研究成果發表于7月17日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肥胖者和嚙齒類動物中,多余的脂肪會積聚在并不專門用于儲存脂肪的組織,如骨骼肌、心臟和肝臟。Bickel博士說,這種積累會導致這些組織的功能障礙。 據美國糖尿病協會的資料顯示,超過2900萬的美國人患有糖尿病,是美國的第七大死亡原因之一。幾乎百分之26的美國人年齡在65
最近,由哈佛大學T.H. Chan公共衛生學院帶領的一項新研究,描述了一種療法的臨床前開發,可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脂肪肝以及其他代謝性疾病。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抗體,它可通過靶定脂肪組織中一個稱為aP2(也稱為FABP4)的激素,改善葡萄糖調節和減少肥胖小鼠的脂肪肝。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2015年1
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在機體代謝中的角色已經非常清楚,但近日,一項發表于國際雜志the FASEB Journal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韋恩州立大學(Wayne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兩種脂肪或許可以互相轉化,這僅僅依賴于溫度就可以實現,尤其是在低溫條件下或許可以將
導讀:現代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及高脂飲食的攝入是導致全世界代謝綜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人群數量激增的重要原因,與此同時腸道菌群對宿主代謝具有不容忽視的影響,環境與宿主自身因素結合顯著影響腸道菌群的組成比例及多樣性。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菌群作為重要的串聯因素調節
時至歲末,2016年已經接近尾聲,在這一年里干細胞療法研究領域又有哪些讓我們眼前一亮的創新性研究呢?請跟隨小編的腳步,一起來學習。 【1】Stroke:干細胞療法可有效治療中風 doi: 10.1161/STROKEAHA.116.012995 患有中風的患者在經過向大腦中注射干細胞治療,
肥胖是一種全球性的流行病,其導致了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驚人的發病率,目前仍缺乏有效的藥物療法。 發表在6月5日《細胞》(Cell)雜志上的兩項相關研究,揭示出了免疫信號在激活棕色脂肪和米色脂肪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這些好的身體脂肪類型會燃燒儲存的卡路里,減少體重,改善代謝健康。研究結果有可能為開發出
人體的腸道內寄居著大量微生物,數量超過10萬億個,而其中99%為細菌,是人體真核細胞數目的10倍以上。這些共生的細菌可以影響人體免疫系統功能,營養的吸收過程,物質的代謝過程等,腸道微生物的組合以及菌群間的互相制約、互相依存使其形成一種生態平衡。在漫長的協同進化過程之中,腸道微生物與宿主之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