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院女院士楊薇:事業家庭可以雙贏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華裔生化科學家楊薇對DNA修復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研究作出卓越貢獻,去年被評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讓全美華人引以為傲。然而,實際上她初到美國時只懷揣200美元,生活適應不良終日郁郁寡歡。她甚至坦言,最初選擇科學之路一半是由于被“逼上梁山”。楊薇在接受專訪時,講述她的心得體會和人生故事。 楊薇現為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資深研究員,她別出心裁形容科學家像是抽絲剝繭的偵探,又像玩耍不知疲累的孩子,還像瞄準目標的狙擊手。“我研究蛋白分子,找到病因,從而找出相應的治療方法。”過程有如尋找治病時要瞄準的“靶子”,不僅要知曉相關分子的名稱,更要研究它的功能和纖維結構。 楊薇殷切期望更多年輕人能投身科學界。在她看來,科學家的工作一點都不枯燥,反而像偵探工作般扣人心弦,循著蛛絲馬跡步步推理,排除不重要因素,篩出關鍵線索,最終找到“犯罪”病因并將其“繩之于法”。她......閱讀全文
-美國科學院女院士楊薇:事業家庭可以雙贏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華裔生化科學家楊薇對DNA修復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研究作出卓越貢獻,去年被評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讓全美華人引以為傲。然而,實際上她初到美國時只懷揣200美元,生活適應不良終日郁郁寡歡。她甚至坦言,最初選擇科學之路一半是由于被“逼上梁山”。楊薇在接受專訪時,講述她的心得體會和
楊叔子:誠信是科學研究的底線
“科學研究不能失去誠信。弘揚科學精神、反對學術不端歸根到底是要講誠信。”日前,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叔子在湖北省高校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上表示,誠信是科學研究最基本的底線。 楊叔子引用《中庸》里“誠則明矣、明則誠矣”的名言作為開篇語,他說:“只有誠信的人才會弄清客觀的情況,真正弄清了客觀
楊衛:讓科學基金成為基礎研究的燈塔
近年來,我國基礎研究整體水平不斷提高。一系列成就的取得離不開科學基金的全力支持。“十三五”期間,科學基金又將如何“升級換代”? 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科學報》對全國人大常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楊衛進行了專訪。 《中國科學報》:當前,如何認識全球基礎研究的發展態勢?我國基礎研
大化所楊學明院士等在《科學》發表研究評述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楊學明院士、張東輝研究員以及中國科學院杰出訪問學者Timothy Minton教授應邀為美國《科學》雜志撰寫了題為“重新思考高能化學反應”的研究評述(Perspective)。6月29日出版的《科學》雜志刊登了此篇文章。
我國科學家找到“植物殺手”薇甘菊速生機制
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主持的一項研究日前在學術期刊《自然·通訊》在線發表。該研究從多個角度揭示了薇甘菊的環境適應性進化和快速生長的分子機制,為防治這一重要外來入侵植物提供了理論依據。 薇甘菊原產于中南美洲,隨后入侵到東南亞等地,已被列入世界最有害的外來入侵物種之一,也是中國首批外
楊衛:科學基金助我國基礎研究質量同步上升
據2015年的數據統計,世界上全部學術產出中,標注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大概占11.5%。也就是說,世界范圍內每發表9篇論文,便有1篇標注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歲末年初,這一數據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主任楊衛院士感到頗為欣慰。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成果選編(六
楊衛:基礎研究是推進科學技術進步的關鍵
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楊衛主任在“支持科學人才合作,共創一帶一路未來”研討會開幕式上致辭(全文): 尊敬的各科研資助機構和國際組織代表,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很高興各位同仁、朋友們相聚“支持科學人才合作,共創一帶一路未來”國際研討會,共商推進國際科研合作大計,為全球經濟發展和社會
邵薇:科學普及不到位造成食品安全恐慌
"中國的食品安全經過多年的發展整體上是進步的,但為什么現在很多老百姓還很質疑,我覺得是信息的不對稱所造成的一種恐慌,或者說是科學普及的工作沒有做到位而造成的一種心理上的恐慌。"3月8日,在由經濟日報社主辦,中國經濟網和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聯合承辦的"兩會議食廳--2014全國兩會代表委員食品安全
楊叔子院士:科學人文總相宜
前不久,楊叔子從武漢趕到北京參加“2012年科學與藝術研討會”。 會議間隙,記者采訪了這位在中國科教界倡導科學人文相融合的旗幟性人物。年近八旬的楊叔子充滿活力,言談中不時有古文詩詞脫口而出,儒雅風范讓人傾慕。 從“子曰詩云”到機械工程 楊叔子
楊金龍:AI驅動化學研究變革
“物質世界豐富而復雜,要研究物質轉化的內在規律,僅靠化學家在實驗室解析表達遠遠不夠。對重要化學問題開展研究還需要發展新理論和新方法。”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加持,精準智能化學曙光已現 在化學合成中,AI驅動的機器人平臺已經能夠在數天內完成原本數十年的實驗任務,極大地提升了化學研究的速度和精度 單
專訪楊衛:管好用好科學基金-推進科學繁榮
日前,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財政部、基金委共同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資金管理辦法》)修訂工作,這對于深入推進國家科技體制改革具有里程碑意義,也是科學基金事業發展的一件大事。 在6月15日舉行的“貫徹落實《資金管理辦法》工作會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陳薇團隊:新型冠狀病毒抗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我國科學家在新型冠狀病毒抗體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領銜的團隊,發現了首個靶向刺突蛋白N端結構域的高效中和單克隆抗體。北京時間6月22日22:00,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了該項研究結果。這也是陳薇團隊研發的腺病毒載體重組新冠疫苗在全球率先
訪楊衛:中國基礎科學研究要積極面對復雜形勢
在楊衛看來,當前,我國正面臨“六期疊加”的復雜形勢,即:全球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交匯期、中國經濟和產業提質增效升級的全面轉型期、國家發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戰略突圍期、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關鍵攻堅期、科技體制和創新體系的深度調整期、基礎研究量變到質變的重要躍升期。 “規為引擎、法為準繩,
楊國梁研究員受邀任《社會經濟規劃科學》副主編
? 應愛思唯爾期刊《社會經濟規劃科學》(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 SEPS)的邀請,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楊國梁自2021年1月起,擔任該期刊副主編(Associate Editor)。
科技界談《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
“《意見》的出臺,如同一陣春風,讓我國基礎研究發展迎來黃金發展期。”日前,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讓專注水聲研究36年的科技老兵楊德森院士激動不已。 在楊德森看來,強大的基礎科學研究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基石。在建設科技創新國家過程中,這一基石支撐著
楊-濤:科學制定質監文化示范標準
質監文化是促進質監工作有效開展的“推進劑”。當前,一些質監部門在質監文化建設方面,有的采用“超級模仿秀”法,有的采用“照貓畫虎”法,有的采用“跟風學風”法,缺乏主動性、創新性、統一性、規范性,大大限制和降低了質監文化的推進作用。科學制定質監文化示范標準,高效凝聚質監事業發展正能量,更加有效地促
楊樂:數學是科學發展的基石
雖然從事了多年純數學的研究工作,但談起即將成立的國家數學與交叉科學研究中心,中科院院士楊樂仍然顯出十足的興趣。 因為很多人并不了解,在純數學研究領域取得了多項成果的楊樂,實際上也十分關心數學交叉科學研究。并且在他看來,數學交叉科學的發展需要強大的基礎研究做后盾。 “現在
楊衛:開啟基礎研究新時代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進入新時代,我國基礎研究也正在經歷以自由探索為主到自由探索和重大需求引領并重的轉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主任楊衛院士表示。 作為我國知名科學家和現任基金委“掌門人”,楊衛對我國
楊學明研究員獲德國洪堡研究獎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楊學明研究員接到德國洪堡基金會主席Helmut Schwarz教授的通知,因其在化學動力學研究領域取得杰出成就而獲得了洪堡研究獎(Humboldt Research Award)。 洪堡研究獎由德國洪堡基金會設立,專門授予國外的杰出學者,以表彰其在科學研究和
楊衛平:缺乏科學精神是缺少科學大師重要原因
當宗教接受理性的時候,科學就沒有了最后的思想羈絆,并獲得強大的生命力,這個生命力來源于思想的自由。 對功利的追求在多數情況下會削弱對真理的熱愛;對功利的追求會誘惑我們減少必要的認知成本,進而損害理性實證的復雜過程;對功利的追求可能使我們放下必要的批判武器而屈從于權威和權貴;最后,對功利的追求必
SCIEX與詩丹德聯合發布中藥質譜數據庫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5月5日,由SCIEX和上海詩丹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的中藥質譜數據庫新品聯合發布會在上海博雅酒店隆重召開。本次新品發布會邀請了中山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蘇薇薇、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藥研究所所長王崢濤、上海詩丹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
楊衛:我國已到達世界科學中心的邊緣
日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遴選了2011—2015年由科學基金資助完成的200項優秀成果,結集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優秀成果選編(六)》正式出版發行。正如基金委主任楊衛院士所言,在中國基礎研究和科學前沿的主要資助渠道——科學基金的支持下,它們基本代表了我國“十二五”期間基礎研究源頭創新的
楊衛為《科學》撰寫社論談中國科研誠信
11月29日出版的《科學》雜志刊登了由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楊衛撰寫的社論——《中國的科研誠信》(Research Integrity in China),以下為全文中文翻譯: 中國的科研能力過去十來年大幅增長,正在重塑著全球科研圖景。但是,快速增長的科研能力并不必然意味著科研文化
楊煥明院士:愛上科學是最大的幸運
□對大自然愛恨交織的感悟,讓楊煥明產生了探索生命的動力,走上了科學之路 □直到現在,楊煥明還能清晰流利地背出英語書里幾乎所有的課文及后面的補充閱讀和英文詩歌 □至今,楊煥明仍每天讀30篇以上的文獻資料,他把這看作“戲讀”,如游戲一般 有人說水鄉的孩子愛水,山里的孩子愛山,海邊的孩
楊學明院士:親手研制儀器-破解科學難題
楊學明在實驗室 資料照片 我們趕上了非常好的時代,認識到基礎科學的重要性,同時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也為基礎科學提供了有力支撐,使得科學家的科研能力得到充分發揮。我對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前景非常樂觀。 16年前,楊學明做出了一個決定——回到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楊金龍委員:加強新材料基礎研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580.shtm材料是制造業的基石,從能源、信息到生物醫藥,各行各業都離不開高性能材料。新材料研發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點方向。我國仍然存在部分材料不能自給自足、隨時面臨“卡脖子”風險等問題。?“這
楊金龍委員:加強新材料基礎研究
材料是制造業的基石,從能源、信息到生物醫藥,各行各業都離不開高性能材料。新材料研發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點方向。我國仍然存在部分材料不能自給自足、隨時面臨“卡脖子”風險等問題。?“這其中的原因有多個方面,但最根本的還是基礎研究不能適應產業發展,缺乏從源頭和底層解決產業核心關鍵技術問題的能力,針對國
大連化物所楊學明研究員榮獲洪堡研究獎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楊學明研究員接到德國洪堡基金會主席Helmut Schwarz教授的通知,因其在化學動力學研究領域取得杰出成就而獲得了洪堡研究獎(Humboldt Research Award)。 洪堡研究獎由德國洪堡基金會設立,專門授予國外的杰出學者,以表彰其在科學研究和教育方
李家洋楊煥明當選德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植物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家洋院士與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楊煥明院士于2012年7月當選為德意志利奧波第那自然科學院(The Deutsche Akademie der Naturforscher Leopoldina; The German National
一種新型水稻名叫“小薇”
據中國農科院最新消息,中國水稻研究所種質創新團隊發現一種新型水稻種質“小薇”,可以像雙子葉模式植物擬南芥一樣,在實驗室內大規模種植和篩選。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分子植物》上。 據介紹,水稻作為單子葉植物生物學研究的模式植物,在基因組與功能基因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與同為模式植物的擬南芥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