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自然》網站消息,面對全球范圍內與日俱增的各種學術不端事件,加拿大政府最近出臺一份報告,對加拿大國內科研體制進行反思,思考如何促進科研誠信及預防學術不端。 2009年,加拿大科學院委員會(Council of Canadian Academies)成立了一個由高級行政官員、研究人員和科學媒體組成的14人專家組負責預防和處理學術不端事件。 在對其他國家的科研體制進行考察評估后,該專家組得出這份報告,提議組建“加拿大科研誠信委員會(CCRI)”,著力于培養研究人員良好的科學行為準則并為他們提供非公開咨詢建議。但CCRI將不會參與學術不端的處罰及相關措施的執行。 此外,專家組還建議將科研管理責任范圍擴大——個人,研究機構,以及資助機構,不論公私,均要承擔責任。資助機構要將違反科研誠信條例的研究人員與研究機構的名字以及相關處罰結果的具體細節一并公布于眾。 “對比其他國家,加拿大(在科研誠信方面)還算是做得不錯”,......閱讀全文
近日,由國家多部門組成的科研誠信建設聯席會議聯合工作機制發布饒毅舉報裴鋼論文涉嫌造假的調查結果,認為裴鋼論文“經調查未發現有造假”。 大家很關心調查結果是如何出爐的、是否可靠。對此,《中國科學報》記者就網友關心的問題走訪了包括中科院在內的多個部門的相關工作人員,閱研相關原始權威材料,請教相關知
7月3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全文如下。 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以下簡稱“三評”)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全文如下。 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以下簡稱“三評”)改革是推進科技評價制度改革的重要
科技日報強調科研作風和學風是決定科技事業成敗的關鍵 對網絡反映南開大學曹雪濤院士、中科院裴鋼院士、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首都醫科大學饒毅教授、武漢大學李紅良教授等人相關論文涉嫌造假問題的調查終于有了結果。此次調查對加強科研誠信建設和進一步弘揚優良學風作風具有積極意義。它表明,我們對類似
1978?年,鄧小平同志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指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是馬克思主義歷來的觀點。正確認識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正確認識為社會主義服務的腦力勞動者是勞動人民的一部分,這對于迅速發展我們的科學事業有極其密切的關系。”【1】 自此,我國迎來了“科學的春天”,科技體制改革由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科技部發布了有關論文涉嫌造假調查處理情況的通報,公布了南開大學曹雪濤院士、中科院裴鋼院士、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首都醫科大學饒毅教授、武漢大學李紅良教授等的相關論文涉嫌造假問題的調查處理結果。有關論文涉嫌造假調查處理情況的通報 針對網絡反映的南開大學曹雪濤院士、
在饒毅教授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舉報武漢大學李紅良教授、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裴鋼院士以及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學術造假風波后。當事的三位學者之一裴鋼院士又被舉報論文涉嫌圖像異常... 相關鏈接:驚爆學術圈!網傳饒毅實名舉報裴鋼院士 耿美玉 李紅良 據荔枝新聞報道,裴鋼參與署名的兩篇論文
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學發布對韓春雨的調查和處理結果,韓春雨事件告一段落。 無論之后迎來的是“鮮花”還是“大炮”, 韓春雨事件再次掀起了對學術不端問題的討論。 實際上,國際學術界針對學術不端的戰爭從未停歇。從2005年,韓國科學家黃禹錫干細胞研究造假震驚世界,到日本理化研究所研究員小保方晴
隨著我國經濟、科技和教育事業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已經成為科技人力資源大國。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主要科學技術指標》統計,2007年,中國研發(R&D)全時人員達173.6萬人/年,已超過同期的美國和歐盟,成為公認的研發大國。 但是,我國每萬名勞動力中從事R&D活動的研發人員數,
為規范和加強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管理,省科技廳會同省財政廳起草了《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及相關項目管理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現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公開征求意見時間為2019年9月17日至19日。 歡迎通過郵件等方式提出您的寶貴意見和建議(請留下姓名和聯系方式,以
1991年4月27日,新當選的中國科協主席朱光亞(右)和名譽主席錢學森在中國科協第四屆全國代表大會上。 他扎扎實實地做事,卻有戰略家的眼光;他“一輩子就做了一件事”,卻是轟轟烈烈的大事。2月26日,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杰出的科學家,我國核科學事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