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民向污染嚴重的滇池投放魚苗吃藍藻
14日上午,昆明市民向污染嚴重的滇池投放了10萬尾魚苗,這些“具有維系水體生態平衡和環境監測功能”的食藻類魚苗是否真會有助改善滇池水質不得而知。 一大早,75歲高齡的魏仁就來到海埂公園排隊放魚,老人說,“我老伴生病,來不了,我代表她來參加。”魏仁表示,自己雖然不是昆明人,但是保護環境是大家的責任。 在魏的身后,是300多人的隊伍。4歲的楊浩然在母親的帶領下投放“標志魚”,他“希望滇池水能早日變清。” 滇池管理局局長李昆敏認為,讓市民參與放魚,對形成良好的社會環保意識有促進作用。他說,“一條魚對治理滇池作用不大,但如果每個市民都放一條魚,那么,滇池早日變清就大有希望。” 李昆敏介紹說,此次放魚活動中,市民向滇池投放的魚苗以鰱魚、鳙魚、高背鰭為主,這些魚以浮游生物為食,能大量攝食藻類,凈化水質,對維系水體生態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部分魚苗屬于“標志魚”,通過實行“體外掛標”來了解魚的生長規律......閱讀全文
昆明市民向污染嚴重的滇池投放魚苗吃藍藻
14日上午,昆明市民向污染嚴重的滇池投放了10萬尾魚苗,這些“具有維系水體生態平衡和環境監測功能”的食藻類魚苗是否真會有助改善滇池水質不得而知。 一大早,75歲高齡的魏仁就來到海埂公園排隊放魚,老人說,“我老伴生病,來不了,我代表她來參加。”魏仁表示,自己雖然不是
昆明滇池暴發藍藻--湖水如綠漆
2010年11月29日,云南昆明滇池藍藻大量繁殖,在昆明滇池海埂一線的岸邊,湖水如綠油漆一般。 2010年11月29日,因近日氣溫回升,云南昆明滇池藍藻大量繁殖,在昆明滇池海埂一線的岸邊,湖水如綠油漆一般。綠浪翻滾的湖水涌向岸邊,帶來一陣陣腥臭氣味。滇池是云南九
滇池藍藻推遲兩個月暴發-官方稱因水質變好
受特大干旱影響,此間高原湖泊滇池水位下降嚴重,藍藻高密度暴發期卻較往常推遲了兩個月。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局長李昆敏今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說明滇池水質在逐步轉好。 今年,滇池因長達半年的干旱,水位下降了近1米,湖容較去年減少了2.5億立方米,加上氣溫較高
昆明動物所放流牛欄江滇池金線鲃2.3萬尾
9月28日下午,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楊君興研究員課題組研究繁育的2.3萬尾滇池金線鲃苗種在云南省沾益縣德澤鄉德澤水庫庫區放歸牛欄江。 牛欄江—滇池補水工程是一項水資源綜合利用工程,作為滇池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6大工程措施的關鍵性工程。根據國家環境保護部《關于牛欄江-滇池補水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
20年投數百億仍未“清”-滇池治污難在哪?
圖①:整治后的大觀河。圖②:整治前的大觀河。圖③:滇池補水示意圖。 圖④:游客在海埂大壩觀賞紅嘴鷗。 滇池是上世紀國家重點治理的“三江三湖”之一。從最初的“兩億元治好滇池”,到如今已投入數百億元卻仍未實現“滇池清”,滇池治理早已超出了湖面范疇,事關昆明乃至滇中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社會綜合治理。
巴西首次成功批量繁殖巨骨舌魚魚苗
據里約熱內盧媒體12月21日報道,巴西一家水產研究機構近日成功批量繁殖巨骨舌魚魚苗,數量達到6000條,未來有望更大批量繁殖以供應水產市場。 巨骨舌魚主要分布在亞馬孫河流域,被認為是魚類活化石。成熟的巨骨舌魚體長可超過2.5米,重量可超過100公斤,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巨骨舌魚肉質可
1000萬尾魚苗游入松花江
開袋放苗!隨著流水聲,施氏鱘、興凱湖大白魚、鰱等1000萬尾魚苗被放歸到松花江中。 1000萬尾魚苗游入松花江 7日,“燃情夏日 魚躍龍江—2023黑龍江冷水魚增殖放流季”活動在哈爾濱市防洪紀念塔廣場舉行。該活動由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主辦,黑龍江省漁業協會、北魚漁業集團、黑龍江省永續自然資源保
滇池環境質量逐步改善
在國家和云南省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多年的保護和治理實踐,滇池水生態環境質量得到逐步改善。“十二五”期間,滇池藍藻水華明顯減輕,由重度轉向中度和輕度水華,分布范圍不斷縮小,水華發生頻次和強度明顯下降。 管理到位,健全完善保護機制 “河長:昆明市委書記程連元。水質保護目標: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
太湖巢湖現藍藻-環保部要求24小時監測飲用水源
入夏以來,太湖、巢湖均出現數次藍藻水華現象,發生時間較2013年有所提前。為此,環保部向上海市等5省市人民政府發出通知,希望加強預防,確保水源地水質與供水安全。 據介紹,除了太湖、巢湖均出現數次藍藻水華現象外,滇池外海北部水域出現藍藻富集。為加強防控藍藻水華大面積暴發,確保飲用水安全,環保部
環保部通知5省市:飲用水源須二十四小時監測
入夏以來,太湖、巢湖均出現數次藍藻水華現象,發生時間較2013年有所提前。為此,環保部向上海市等5省市人民政府發出通知,希望加強預防,確保水源地水質與供水安全。 據介紹,除了太湖、巢湖均出現數次藍藻水華現象外,滇池外海北部水域出現藍藻富集。為加強防控藍藻水華大面積暴發,確保飲用水安全,環保部表
昆明打造高效環境監測網絡體系-內外雙重制度保數據質量
“每年4月~10月是藍藻的高發時段,除了日常的水質監測,昆明市環境監測站針對滇池湖體開展了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底棲生物以及葉綠素a等生物指標的監測。目前,昆明市對滇池的水質監測做到了手中有數據,心里有底氣,基本上掌控了滇池水體的變化情況。”昆明市環保局副局長虎龍說。 以滇池為代表的水質監測
滇池生物多樣性逐步恢復
6月5日,游人在昆明滇池國家旅游度假區永昌濕地公園內游覽。 一群紅嘴鷗在昆明滇池草海上自由飛翔。 近年來,云南省昆明市已對滇池治理投入約100億元資金,滇池水質總體保持了穩定,部分污染指標略有下降。現在滇池沿湖地區已完成近6萬畝湖濱濕地和生態林建設,逐步恢復湖內的
藍藻“攻陷”武漢南湖6500畝水面
??? 昨日,洪山區珞獅路文馨街轉角處的南湖湖面上,3艘漁船正在打撈藍藻。正在忙活的南湖漁場職工稱,頭天一場大暴雨,又刮大風,藍藻都沉到水下了。但太陽一出,氣溫升高,它們又會全部翻上來。 ????自7月中旬以來,隨著氣溫逐漸升高,風力偏小,南湖水域開始局部暴發藍藻。至8月初,
我國三文魚苗種繁育技術取得突破
近日,由中科院海洋所和山東東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承擔的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大西洋鮭魚種高效擴繁技術工藝與示范”項目通過現場階段性驗收。驗收專家組通過聽取項目匯報、現場查看培育車間等方式,詳細了解了項目的階段性進展情況。專家認為,該項目成功實現了國內洄游性大西洋鮭苗種繁育技術零的突破,為今后
中國開建首個大型數字人工生態濕地研究基地
位于滇池東岸的昆明滇池數字生態濕地示范園2日正式開工建設。占地約126公頃的濕地將通過數字化的在線監控技術,實時了解濕地的水質、植物生長、動物活動等方面的信息。該項目也是中國第一個以數字化監測管理為基礎的大面積數字人工生態濕地研究和示范基地。 昆明滇池國家旅游度假
滇池水質進入拐點時期-主要污染因子濃度下降
記者17日從昆明市滇池管理局獲悉,隨著投入治理力度的不斷加大和治污工程有序推進,滇池影響水質類別的主要污染因子濃度呈下降趨勢,水質進入一個拐點時期。 當日,記者從海埂東碼頭乘船實地查看滇池治理情況發現,滇池水體透明度有所提升,往年此時的藍藻聚集現象并未出現,水位比之前有所上升。“通過堅持不
滇池水質進入拐點時期-主要污染因子濃度下降
記者17日從昆明市滇池管理局獲悉,隨著投入治理力度的不斷加大和治污工程有序推進,滇池影響水質類別的主要污染因子濃度呈下降趨勢,水質進入一個拐點時期。 當日,記者從海埂東碼頭乘船實地查看滇池治理情況發現,滇池水體透明度有所提升,往年此時的藍藻聚集現象并未出現,水位比之前有所上升。“通過堅持不
氧化藍藻處理系統:吃的是藍藻-吐的是清水
9月11日,武漢中山公園內5000平方米人工湖暴發大量藍藻,沿湖行走就能聞到強烈臭味。 9月9日,南昌市進賢縣軍山湖水質明顯變差,藍藻暴發,連村民家養的牛都不愿意喝湖水了。 9月8日,溫州市政府表示,在供水覆蓋500萬人的珊溪水庫,藻類污染程度有所趨緩。 …… 藍藻已成為我國湖泊、河流等
昆明動物所在李仙江流域回放土著魚類1.7萬尾
:昆明動物研究所發布時間:2012-07-18【字號: 小 中 大 】 7月17日下午,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楊君興課題組研究繁育的1.1萬尾軟鰭新光唇魚和0.6萬尾暗色唇魚苗種在云南墨江居甫渡電站庫區放歸李仙江流域。 此次放流活動是昆明動物所繼大頭鯉、滇池金線鲃成功回放后,成功實
時評:數百億經費緣何治不好滇池
日前,受環保部委托,環保部西南環保督查中心就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約談了昆明市政府,并責成昆明市政府暫停部分區域新增水排放項目環評審批。據通報,約談事由主要為滇池流域治理“在規劃項目推進和水質改善兩方面均不理想”。2015年是“十二五”最后一年,但昆明市滇池流域治理項目完成率尚不足30%。據悉
昆明官方回應“滇池圈養水葫蘆治污”質疑
21日下午,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和市委宣傳部通過微博與網友互動,針對近期引起廣泛爭議的滇池圈養水葫蘆項目展開了“機智問答”。 在短短兩個半小時的“微訪談”中,網友共提出255個問題,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有關滇池圈養水葫蘆的。在滇池治理漫長的過程中曾開展了數以百計的大小項目,但
藍藻的生物毒性研究
圖1. 實驗室條件下進行藍藻的培養。 由藍綠藻類原核生物所產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級物質,日漸成為制藥業感興趣的原料,但與此同時,其潛在的生物毒性可能對環境和食品產生危害,關于它們的鑒定工作亦非輕而易舉之事。 藍綠藻類原核生物(通常亦稱藍藻)指的是具有光合活性的細菌,主要生長于海洋
藍藻與光合細菌區別
藍藻又名藍綠藻(blue—green algae),是一類進化歷史悠久、革蘭氏染色陰性、無鞭毛、含葉綠素a,但不含葉綠體(區別于真核生物的藻類)、能進行產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單細胞原核生物。與光合細菌區別是:光合細菌(紅螺菌)進行較原始的光合磷酸化作用,反應過程不放氧,為厭氧生物,而藍細菌能進行光合作
藍藻門、裸藻門、黃藻門、硅藻門鑒定-——藍藻門鑒定
實驗材料色球藻屬念珠藻屬顫藻屬藻類試劑、試劑盒I-KI 溶液0.1%甲基藍溶液濃KOH溶液儀器、耗材顯微鏡鑷子解剖針載玻片蓋玻片滴管培養皿吸水紙實驗步驟藍藻是最原始最古老的光合自養原植體植物。細胞無核膜、核仁及其他細胞器,在細胞中央具有核物質,屬于原核生物。藍藻植物體多為藍綠色,含葉綠素 a 、藻藍
滇池強力推動水葫蘆治污工程引發爭議
昆明正實施"滇池水葫蘆規模化圈養及資源化利用工程" 督導組一位重要成員透露,截至目前,有關水葫蘆治污措施的提法,在昆明上報的滇池治理相關工作的十二五規劃中確有提及,但是,“該規劃還在等待國務院最終批復”。 這意味著,在國務院批復之前,“危險的游戲”已經搶先
用心14年監測水質-見證滇池由濁變清
在昆明,一條條河道穿城而過,它是否被污染?水質如何?水質監測數據能告訴人們準確的答案。取樣、檢測、分析數據……14年來,昆明城市排水監測站水質監測高級工程師白濤日復一日地重復著這樣的工作,監控著河道水質狀況,讓老百姓放心的同時,也為河道水環境的整治提供依據。 為得出準確監測數據反復取樣十幾次
助力外貿-汕頭海關8.5萬尾石斑魚苗鮮活出口
近日,85000尾活石斑魚苗經海關檢驗檢疫合格快速通關出口日本。這是汕尾入冬以來首宗出口庫活石斑魚苗。 今年以來,汕頭海關所屬汕尾海關設立“綠色通道”,專門服務窗口提供輸日活石斑魚苗出口專項咨詢,指導企業了解和掌握相關政策管理規定和出口通關手續;實行24小時預約通關和優先審單、優先檢疫、優先查
滇池治理進入三年攻堅-入湖河道水質仍需改善
在經過20多年的努力、超過500億元的投入后,滇池水質開始企穩向好,但仍有不少問題存在。圖片來源于網絡 九大高原湖泊是云南省環境保護的重中之重,也是此次中央第六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云南“回頭看”的重點和專項督察內容。2016年,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向云南省反饋的意見中指出,云南高原湖泊水環境形
安徽巢湖藍藻“抬頭”惡臭濃濃
今年入夏以來,隨著氣溫升高,巢湖局部湖面藍藻又開始“抬頭”,部分湖面開始出現藍藻集聚。在巢湖西半湖,靠近岸邊的一些水域基本被藍藻及其他浮游植物覆蓋,在一些靠近岸邊的彎道里,聚集起來的藍藻在烈日的暴曬下已經發黑,散發出濃濃的惡臭味。 多年來,為了減少巢湖水質富營養化對藍藻生長的影
閃錕:守護綠水碧波的科研攻堅者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6/481781.shtm ? 閃錕在三峽水庫澎溪河在線監測點位采集藍藻水華數據。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供圖 ■周霞 水是生命之源、生態之基。山川秀美,關鍵在于水。 與水有著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