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Antpedia LOGO WIKI資訊

    Thescientist:2014年度十大論文撤稿事件

    今年,有關科學論文撤稿的故事可以“大數量”和“驚世駭俗”作為關鍵詞:在一個案例中出版商一次撤回了60篇論文,而在另一起案例中一下子揭示了120篇偽造論文,此外還有研究人員呈送了偽造的同行評議,而這些居然通常都是他們自己所書寫。10月23日,The scientist雜志從中挑選出了以下十大論文撤稿故事,它們的排名未分先后: 1. 要編寫2014年度重大撤稿事件,就不得不提及從Nature雜志撤稿的兩篇STAP干細胞論文。一些讀者發現了這一研究存在某些顯著的問題,兩項研究的領導者小保方晴子(Haruko Obokata)最終無法重復出研究結果。盡管更早前Science雜志曾以存在大多缺陷為由拒絕發表其中的一篇論文稿,Nature仍堅持出版了這兩篇論文,編輯們稱未發現這些錯誤。小保方晴子的一位同事,本不應為所有學術不端行為負責的日本著名科學家笹井芳樹(Yoshiki Sasai)在這一丑聞揭露后自殺身亡。 2. 盡管這一故事......閱讀全文

    《自然》公布2016年度十大科學人物

      2016年版的《自然》年度十大人物今天(12月19日)公布了,這是《自然》選出的在今年對于科學產生了重大影響的十個人。“今年的名單突顯了來自全球各地的研究人員,在天文學,生殖生物學和少數族裔在科學領域的權利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貢獻。”Richard Monastersky,《自然》的特寫編輯表示,“

    2016全球最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戰略情報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通過計量統計遴選出天文學與天體物理[1]、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這五個學科中受到科技界熱切關注的科學成果,及中國研究者參與的每個學科TOP30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學研究熱點

    中國諾貝爾即將揭曉,明天他(她)們會得大獎嗎?

      明天,堪稱中國諾貝爾的未來科學大獎即將揭曉。哪些人可能得到這高達100萬美元的獎金呢? 知社和您一起梳理一下最有希望的幾位科學家,和他們閃耀中國的科研成果。坊間傳言其中更有今年諾貝爾獎提名工作。  未來科學大獎于2016年1月17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共設立“生命科學大獎”和“物質科學大獎”兩個獎項

    Science回顧報道:賀建奎如何走上了這條“不歸路”

       《Science》通過賀建奎的前公關助手Ryan Ferrell,追蹤采訪與賀建奎相關的人物,用碎片信息拼出了整個事件的大致輪廓——這位本來做測序公司的生物物理學家如何轉向并讓首例基因編輯嬰兒橫空出世?他如何起步、獲得經費、與同行進行交流、同行當時的建議是什么、事后又如何評論此事?  2017

    2016年的科學爭議事件:學術造假、CRISPR專利、三親嬰兒...

      2016年,生命科學領域獲得了多項突破。前幾日,Nature和Science網站相繼評出了2016年產生重大影響的科學事件,其中包括CRISPR人體臨床試驗、孔納米測序、寨卡病毒、三親嬰兒、殺死老細胞永葆青春、計算機設計人工蛋白以及實驗室制造小鼠卵子。  2016年,生命科學領域也發生了一些受到

    2012年度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揭曉

      2012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在12月18日舉行的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全會上揭曉。  2012年度高校這十大科技進展是:安徽醫科大學主持的全基因組外顯子測序分析發現汗孔角化癥、掌跖角化癥和少毛癥致病基因研究,北京大學主持的強激光場下原子分子隧道電離研究,哈爾濱工業大學主持的先

    誘惑與困惑:“影響因子游戲”該如何繼續?

      伴隨著科研競爭的日益激烈,如果你正在獲取tenure職位、獲得基金、評上國家獎或是當選院士的道路上,那么你的一篇最新得意之作發表在哪家期刊比較好呢?論文發表后能否得到較大的認同度和傳播率呢?如果你面臨著科研選題,哪些期刊的研究情報才是最值得信賴的研究動態呢?一個可供你參考的答案那就是“期刊引證報

    2020年美國光學學會會士揭曉!哪幾位中國科學家上榜?

      日前,美國光學學會(OSA)宣布了2020年度新當選會士名單,共有94位光科學家新當選為美國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其中中國科學家共有15位。  美國光學學會(OSA)成立于1916年,是世界光學領域權威的國際性學術組織。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是美國光學學會授予該領域

    315特輯:盤點那些著名的學術造假事件

       不知何時開始,學術界許多知名學者、專家深陷“造假門”,學術界論文造假事件層出不窮,而種種造假案例都像一面警鐘一樣告誡后來者——科研沒有捷徑。  接下來,我們看看那些曾經轟動一時的學術造假事件。  學術女神STAP細胞造假事件  2014年1月29日,兩篇在英國《自然》雜志上發表的論文引發了全球

    盤點2014年令人關注的科學人物

       科學家,可能是最不愿意站在聚光燈下的一個職業群體。與政界領袖、演藝人士、體育明星等公眾人物相比,他們在大眾傳媒上相對較低的曝光度和關注率,從一個側面印證了這個判斷。  大部分時候,他們低調而務實,更愿意安心于各自的事業領域,與同行交流看法,切磋專業問題。然而,用知識創造、技術發明為人類社會謀求

    The Scientist Magazine評出2015年生命科學領域創新產品Top 10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The Scientist Magazine評選出了2015年度生命科學領域十大創新產品,包含了7個基因組學、1個蛋白組學和2個代謝組學進入該名單。該獎項旨在表彰對科學和醫學領域產生巨大影響的

    顏寧為何從清華跳槽去普林斯頓大學,她終于說出原因了

    影 響 中 國 2017 年 度 科 技 人 物顏寧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拜耳講席教授、結構生物學家。2017年,她因受聘于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擔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而在國內引起強烈關注。  獲 獎 理 由  身為一名純粹的科學家,她卻屢屢被貼上“明星學者”等標簽,并在“海歸”與“歸海

    盤點2019生命科學及醫學領域新鮮事

      2019年即將過去,至此年末,生物谷對本年度生命科學領域熱點人物及事件進行簡要梳理,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屠呦呦、袁隆平先生共獲“共和國勛章”  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根據主席令,授予于敏、申紀蘭、孫家棟、李延年、張富清、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共和國勛章”,并于

    杜克生物學家被控篡改數據, 獲2億美金, 撤稿15篇

      今天,美東時間9月1日,Science雜志報道,有報料者將杜克大學告上法庭,指控杜克生物學家Erin Potts-Kant篡改實驗數據,不當獲得高達2億美金的聯邦資助。  如果罪名成立,杜克大學將不得不加倍償還高達6億美元的經費,而爆料者最高可得到其中的30%,高達1億8千萬美金,可謂回報豐厚。

    干細胞:細胞重編程的黑匣子

      “黑匣子”(Black Box),學名是飛行數據記錄儀,是飛機專用的電子記錄設備之一,可以記錄飛機飛行期間的詳細信息資料。  回首2014年,找不到“黑匣子”的馬航(MAS)在12月15日告別吉隆坡股票交易所,結束為期29年的上市生涯。這一天,恰好也是韓國科學家黃禹錫的生日。  看到上述開頭,你

    2014合成生物學國際會議日程公布

      一、會議內容安排   報到日期:2014年10月25日,下午2:00-8:00pm   報到地點:貴州大廈   會議日期:2014年10月26-27日   會議地點:北京化工大學會議中心   住宿地點:北京化工大學招待所   櫻花賓館   如家快捷酒店   貴

    10人入選!2018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人出爐

      根據《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條例》,經中國化學會獎勵工作委員會決議,授予清華大學陳晨等10位優秀青年化學工作者“2018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中國化學會向各位獲獎者及其單位表示衷心的祝賀!圖片來源于網絡  2018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授獎名單  (按姓名拼音排序)  陳 晨 男 清華大學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建所六十周年

       時光荏苒,歲月蹉跎。60年來,地處祖國南海之濱的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無論是篳路藍縷中勇于求索,還是春涌神州時的敢闖敢試,都責無旁貸地肩負起歷史使命,將國家重大需求和海洋科學研究緊密融合,用青春和汗水譜寫出大氣磅礴、絢爛輝煌的優美華章。2018年10月,11位院士、3位

    盤點2015年在爭議中前行的科學研究

      和以往一樣,質疑、爭論甚至激辯,依然貫穿了2015年的中國科學發展。而這些質疑、爭論的存在,也讓科學有了更加豐富而真實的內涵。盤點這一年發生在中國科技界的種種爭議,在前進的路上時不時地停頓下來、省思自我,未嘗不是為了前路上更有益的跋涉。  原初引力波是否存在未被證實  回放:2014年,宇宙原初

    細胞出版社2016中國年度論文/機構揭曉

       5月8日,由中國科學報社與美國細胞出版社共同主辦、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聯合主辦的2017“中國科學家與Cell Press”系列活動——細胞出版社2016中國年度論文、年度機構頒獎典禮暨前沿論壇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舉行。會場  這是繼中國科學報社與美國細胞出版社合作出版2014和20

    昔日回國任所長,今日與妻子一起被指造假

      近日,美國肯塔基大學宣布,其醫學院毒理學和癌癥生物學系史香林、張卓夫婦涉嫌學術不端,若不主動辭職,將啟動程序,終止雇傭關系。此外,在張卓實驗室工作了8年的研究科學家 Donghern Kim 已經遭到解雇。美國肯塔基大學(Kentucky University) 醫學院毒理學和癌癥生物學系史香林

    生物谷7月份結構生物學研究進展一覽

      1. Cell: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艷麗/章新政課題組從結構上揭示Cas13a切割RNA機制  doi:10.1016/j.cell.2017.06.050  CRISPR/Cas系統是目前發現存在于大多數細菌與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種免疫系統,被用來識別和摧毀抗噬菌體和其他病原體入侵的防御系統。在CR

    Science評選2019年度十大科學突破|哪些時刻讓你銘記在心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今日,國際頂刊之一的《Science》發布了2019年度十大突破!凝視深淵 首張黑洞照片  巨大的、無處不在的黑洞,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像我們的太陽系一樣大,隱藏在我們的視線中。它們的引力對周圍物體的影響,及其最近碰撞時發出的引力波都揭示了它們的存在。但在4月份之前,還沒有人直接看

    紫金山天文臺等揭示圖塔蒂斯小行星表面碎石分布特征

      Nature出版集團旗下期刊Scientific Reports(《科學報告》)于11月2日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與中國科學院行星科學重點實驗室季江徽課題組以及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黃江川、澳門科技大學與臺灣中央大學教授葉永烜、美國西南研究所博士Simone Marchi等

    學術不端之痛:審稿人惡性竊取稿件擅自發表

      12月13日,美國期刊《內科學年鑒》(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同時刊出兩篇文章,直指近期發生的惡性論文剽竊事件。令人驚訝的是,抄襲并發表論文者竟是該刊的審稿人,所抄內容正是早些時候被審查的稿件。原作者直言不諱地發表了至剽竊者的信函,期刊也發表社論表明了立場。  在

    重磅!| 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揭曉

      第14屆“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活動由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舉辦,《中國基礎科學》《科技導報》《中國科學院院刊》《中國科學基金》和《科學通報》五家編輯部參與推薦科學研究進展,經兩院院士、973計劃顧問組和咨詢組專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部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負責人等專家學

    The Scientist:2015年度十大創新產品

      The Scientist雜志終于揭曉了2015年的十大創新產品,評出了對科研和醫學領域影響較大的測序儀、試劑盒、基因組編輯產品和其他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科技大行其道的時代一個增強版的傳統技術強勢逆襲:光學顯微鏡3D Cell Explorer不需要標記就可以揭示活細胞中的顯著細節。此外

    2015年度“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項目評選揭曉

      2015年12月15日,由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評選的2015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經過形式審查、學部初評、項目終審評選專項工作和項目公示等流程后在京揭曉。  “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的評選自1998年開展以來,至今已18屆,這項評選活動對提升高等學校科技的整體水平、增強高校的科

    基因組測序先驅Eric Lander:從科學男神到公眾的出氣筒

      基因組測序的先驅埃里克?蘭德(Eric Lander)是美國科學界最有影響的人之一,他沒有濫用經費,沒有性騷擾,也沒有抄襲或捏造數據。但是,他寫了一篇關于CRISPR歷史的綜述,由此在過去一周成為網絡惡毒攻擊的對象。CRISPR是一項革命性的基因編輯技術,部分開創性的工作是由埃里克?蘭德在博德研

    2019年中國學者86篇Cell,Nature及Science文章匯總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結束了,iNature盤點了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發表的成果,我們發現總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體介紹如下:  4-6月發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業大學王文,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BGI 張國捷及丹麥哥本哈根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