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北京市環保局發布2014年空氣質量以及2015年主要工作。市環保局大氣處處長于建華介紹,2015年,北京將借鑒APEC空氣質量保障成功經驗,以“早啟動、早減排”,進一步實現對重污染的“削峰降速”為目標,修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強化應急減排措施,最大限度減少重污染過程對公眾健康的影響。 此前,北京的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曾在2013年予以修訂,對預警啟動條件加以更嚴格限制,在應急措施的啟動上,通常在空氣重污染預警發布后再啟動。據介紹,此次修訂,將重點研究提前啟動應急措施的內容。......閱讀全文
昨天上午10點,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宣布將本市空氣重污染預警由黃色升級為橙色。這是自今年3月31日《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修訂后,首次啟動橙色級別的預警,也是今年首個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周三凌晨起,受強冷空氣影響,預計本市空氣質量將轉為優良水平。 □發布 城六區PM2.5一夜飆升7倍多
2月27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介紹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展情況,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情況,三人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劉友
珠三角出現區域空氣重污染Ⅱ級響應時,公務車強制停駛15%;若遇I級響應,停駛比例加大到30%……昨日,醞釀已久的《珠江三角洲大氣重污染應急預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預案》)在廣東省環保廳網站公布,并征求珠三角大氣污染防治聯席會議成員等單位意見。據悉,書面意見將于本月15日反饋省環保廳。
12月2日~4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發生重污染天氣,環境保護部提前發出預警通知,60個城市統一啟動預警。這次為何能實現統一預警,又取得了哪些效果?本報記者近日就相關問題采訪了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環境首席科學家柴發合。 極端不利氣象條件 是此次區域性重污染的重要誘因 問:12月2日~4日,京
環境保護部2月24日組織召開京津冀區域重污染天氣應對學術交流會,這是繼1月22日召開京津冀區域燃煤散燒污染控制與管理技術交流會之后的又一次重要會議。 環境保護部總工程師趙英民表示,舉辦這次會議是貫徹落實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有關重污染應急批示要求和在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座談會上講話精神的一項科技
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合研究總體專家組近日就近期公眾關心的大氣重污染來源成因與應對效果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總體專家組成員單位包括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中國
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合研究總體專家組近日就近期公眾關心的大氣重污染來源成因與應對效果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總體專家組成員單位包括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中國
昨天白天,本市大部分地區維持空氣重污染,這樣的天氣還將維持一段時間。環保部門預計,京津冀重污染或將持續至8日夜間才能結束。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市環保局獲悉,2016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73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同比下降9.9%,為近三年來降幅最大。空氣質量達標天數為198天,比2015年增加
10月6日,北京站,一名市民戴著口罩。當日,北京因霧霾持續重污染。 北京正在制定《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今后,北京將采取單日和多日重污染綜合分級的方式,發布空氣重污染預警,并將加大最高預警級別的強制性減排和健康防護提醒措施。市政府日前召開專題會議,聽取關于制定《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
“太原市污染指數:102.0;空氣質量:輕微污染;首要污染物:二氧化碳。”這是12月10日上午,山西省環保廳官網公布的太原市空氣質量日報數據。 近日,我國很多地方都遭遇了持續性霧霾天氣,截至12月9日環保部數字顯示,全國20個省份104個城市空氣質量達到了重污染狀況,一場跨省重污染天氣應對
11月6日起,受不利氣象條件和供暖期污染排放的影響,東北地區持續出現大范圍重污染天氣。為保障大氣環境安全,環境保護部于11月9日啟動重污染天氣督察工作,由東北環保督查中心組成8個督查組對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進行全面督察。 按照《關于做好今冬明春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環辦〔2015〕97號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重污染天氣不僅襲擊了京津冀,還影響了東北地區,而后沿哈大線一路向南延伸,直達山東半島、江蘇和安徽北部,共波及6個省份30多個城市,跨越1600多公里,多個城市空氣質量“爆表”。環保部專家組說,“污染程度之重、影響范圍之廣為歷年少有”。 為切實分析此次重污染成因,摸清重污染
16日以來,我國部分城市持續出現空氣重污染過程,多個城市連續多日空氣質量屬重度污染或嚴重污染。環保部有關負責人25日表示,預計從今天夜間開始,一股冷空氣將自北向南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大氣擴散條件略有好轉,受其影響,此次空氣重污染過程將有所緩解。 根據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監測結果表明:
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今日向媒體通報,16日以來,我國部分城市持續出現空氣重污染過程,12月16日至24日的9天中,有45個城市發生了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石家莊、邢臺、衡水等3個城市連續9天發生重度及以上污染;哈爾濱、西安、武漢、邯鄲、保定等5個城市發生了8天重度及以上污染;鄭州市發生了7天重度
1月31日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司長劉志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王業耀介紹國家環境監測工作進展情況,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巡視員、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情況,三人共同回答了記者關心的問題。 全國整體空氣質量大幅改善 劉友
1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北京市調研時指出“強化重污染天氣應急管理,統一重污染天氣預警分級標準,加強區域預警聯動和監測信息共享”。統一重污染天氣預警分級標準給環保工作,特別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加強空氣重污染應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施行的重
這兩天,霧霾又來了,北京處于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之下,全市PM2.5平均濃度在200微克/立方米上下。這一次重污染過程將持續三天,“比起以前動不動就長達一周的重污染,現在的重污染‘溫柔’了不少。”市民薛女士調侃道。 昨天,在東三環國貿橋附近,北京環衛集團城市機掃公司一輛純電動灑水車進行沖刷作業,
學院南路一科研樓項目有3臺挖掘機違規進行土方作業,被城管隊員當場責令停工。 昨天上午,北京中心城區PM2.5濃度超過300微克/立方米,達六級嚴重污染。13點,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將全市重污染預警級別由黃色(三級)升至橙色(二級)。自2013年10月《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
《上海市空氣重污染專項應急預案(2018版)》正式印發!市環保局說,與2016版預案相比,2018版預案增加了預警提前量,降低了預警啟動門檻,對部分應急響應措施進行了細化和量化,也在長三角聯動方面預留了接口。提醒市民朋友:由于啟動門檻降低,本市空氣重污染預警的啟動次數會比原來增加,但這并不意味著空氣
北京 機動車單雙號限行 10月22日,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發布了《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試行)》。《預案》中規定,出現最高等級的空氣污染紅色預警時,北京將實施機動車單雙號行駛,全市公務用車在單雙號行駛的基礎上,再停駛全部公務車輛的30%。 應急等級:將空氣重污染由輕到
近日,受冬季污染物排放量大和不利氣象條件的影響,全國出現大范圍的重污染天氣,其中京津冀中南部、山東西部和河南北部受影響程度較大。 環境保護部高度重視此次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總結近幾次重污染天氣的應對經驗,進一步完善了部內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機制,基本形成了責任分工更加明確、運轉更加快速高效的工作
去年冬天,京津冀地區被霧霾籠罩,重污染天氣頻現,人們至今心有余悸。 今年,從國慶假期的霧霾,到近幾天華北地區多地出現重污染天氣,各界開始對冬季的空氣質量隱隱擔憂。 受到不利氣象條件、采暖等因素影響,冬季往往被認為是霧霾高發期。今年冬季氣象條件會怎樣?霧霾是否會再次籠罩京津冀等地區?應該怎樣應
國慶7天長假,京城一半時間被霧霾籠罩,治理霧霾不能單純“靠天吃飯”。據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目前,《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正在加緊修訂,機動車單雙號限行等措施細化落實方案已經形成,空氣污染預警將從輕到重,分為藍、黃、橙、紅四級。 重污染應急預案修訂加緊 北京市2013-2017年清
人心齊,泰山移。“大氣十條”“土十條”“水十條”實施以來,各地各部門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調整能源結構,加大節能力度和考核,調整運輸結構,污染防治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污染防治的復雜性與艱巨性容不得有松口氣、歇歇腳的想法,要不斷推動綠色發展理念入腦入心,充分調動政府、企業、社會力量,
10日,北方多地再次霧霾籠罩。北京、天津、石家莊、西安等城市出現中到重度污染,環保部門預測本輪霧霾還將持續數日。 入冬以來,全國多地遭遇霧霾襲擊。從11月2日起,環保部相繼派出12個督查組持續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黑龍江、吉林、遼寧、江蘇等省市的重點地區開展督查。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
為了應對持續的霧霾天氣,京津冀區域多個城市迅速啟動應急響應,落實應急措施。 11月30日,天津市將全市11月27日啟動的Ⅲ級(黃色)預警調整為Ⅱ級(橙色)預警,啟動Ⅱ級應急響應。據了解,11月27日應急響應啟動以來,天津市應急辦及市環保局組成兩個聯合督查組對各區政府開展監督檢查。市環
10月27日夜間到28日上午,北京北部的昌平、密云、懷柔、延慶等區域空氣處于5級重度污染,中心城區及南部的房山、大興、豐臺、通州、亦莊等區域處于6級嚴重污染。 近來,面對嚴峻的大氣污染,各地紛紛制訂、修改、完善相應的污染應急預案。 冰城哈爾濱日前遭遇重度霧霾天氣,相關部門表示正在進一
在對空氣質量進行預測與研判的基礎上,為了進一步降低重污染天氣危害,江蘇省近日及時啟動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并嚴格落實管控措施。 1月16日0時起,江蘇省啟動重污染天藍色預警,當日上午8點,記者跟隨南京市環保局的工作人員對落實重污染天應急管控措施的情況進行隨機檢查。 據悉,根據對空氣質量的預測與
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26日召開發布會稱,于26日晚結束的此輪重污染過程,共持續7天,時長創紀錄,超過了去年1月份曾出現過的大范圍重污染過程,呈現出來勢快、時間長、范圍廣、程度重的特點,主要污染物是有機物、硫酸鹽、硝酸鹽,來自燃煤、機動車、工業生產、日常生活排放等。 按照《北京市空氣重污染
環境保護部12月15日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污染天氣預警提示,并要求各地按照應急預案迅速采取應對措施。 這次重污染天氣發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做好應急應對?本報記者采訪了有關方面負責人和專家。 不利氣象條件加重空氣污染程度 12月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共發生了兩次重污染天氣過程。地區人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