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學術委員會“脫胎”于教授治校,也是實現高校去行政化、提升高校自主權的重要手段。應該說,此次《規程》的發布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也會對某些高校的學術委員會起到一定的規范作用。但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我們也須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規程》的側重點應首先放在一般高校和新建高校。眾所周知,目前國內一些高校的學術委員會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在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說是形同虛設,但這并不能代表所有大學。國內一些頂尖高校的學術委員會還是相對比較完整、規范的,相關制度甚至要比此次頒布的《規程》規定還要完備。在這種情況下,《規程》對于此類高校的意義其實并不大。 反之,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內誕生了大批新興高校,在這些高校中,學術委員會制度一般不太完善,“徒有其名”的現象也比較多,這類高校更應成為我們關注的重點。 其次,《規程》的頒布,必然會對校內學術委員會起到或多或少的推動作用,學術委員會在校內也會相應的得到更多重視......閱讀全文
論文查重是如今每個大學生在畢業答辯前的必經步驟,根據各個學校不同的標準,論文的重復率在10%~25%不等,基本可以被認定為抄襲,無法參加畢業答辯。近日有廣西財經學院法學院的教師反映,院長雷裕春的9篇論文和1篇專著,經知網檢測,重復率有的在30%,有的甚至高達94%,而該校學術委員會認定所有論文
日前,教育部網站發布關于同意復旦大學、南京大學、陜西師范大學章程部分條款修改的批復。根據批復,經審核,這三所高校的章程修正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和《高等學校章程制定暫行辦法》規定,現予核準,并將重新印發新修訂的章程,向本校和社會公布。陜西師范大學章程修正案(2019年核準稿) 一、
復旦制定《復旦大學章程》,相當于復旦“憲章”,以限制校長和其他行政管理者的權力。朱慧卿/畫 今年4月,在選舉產生的復旦大學新一屆學術委員會中,43名委員無一校領導。原復旦大學校長王生洪,現任校長、中科院院士楊玉良教授,也不例外。 對于校領導退席學術委員會,社會和媒體幾乎都以“邁出了‘去行政化
眼下,正值大學畢業生學位授予時節。不久前,湖南大學學術委員會的教授們對3170名學生的碩士和博士學位申請進行審議。經表決,22人未能通過申請。 不僅如此,在湖南大學,新教師聘任、高層次人才引進、教師職稱評定與課題申報、師生是否涉嫌學術不端……這些學術事務大多不再是校院領導們直接研究“拍板”
2007年12月24日,復旦大學學術規范委員會在校園網上掛出“2007年第1號”通告,向全校師生通報對三起學術剽竊事件的調查審議結論與處理建議,引發強烈反響,復旦被認為有勇氣“自揭家丑”。 研究生教材“嚴重抄襲” “2007年第1號”通告稱,自今年5月以來,復旦大學學術規范委員會
為提升食品藥品檢驗檢測能力和技術支撐能力,以重點實驗室為平臺推動食品藥品監管領域高水平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組織起草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重點實驗室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見附件),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請于2016年9月3日前將有關意見以電子郵件形式反饋
★大學的行政權力過大、學術權力日漸式微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國大學至今還沒有真正的大學章程。大學內部權力配置無章可循,反映了我國大學作為獨立法人的根基的脆弱性。 ★理想很重要,但是對于我國長期的教育文化、教育背景和教育關系還是要考量的,僅僅有理想是不夠
4月29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官網發布了《關于成立國家干細胞臨床研究專家委員會的通知》,《通知》表示:根據《干細胞臨床研究管理辦法(試行)》(國衛科教發〔2015〕48號)要求,國家衛生計生委與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共同成立由干細胞基礎及臨床相關專業、干細胞制劑制備和質量控制等領域33位專家組成的國家干細
教育部今天(2月19日)正式發布《高等學校學術委員會規程》,促進高校“去行政化”,探索“教授治學”。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部國家級“學術委員會規程”,明確了“學術委員會”是校內最高學術權力機構。各高校將根據《規程》對本校的學術委員會規章進行修訂,按規程對委員會進行重組,探索“教授治學”。 根
2018年7月26日-27日,由中國分析測試協會主辦的“第十五屆全國青年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在安徽合肥召開(相關鏈接:青年學者齊聚一堂 共研分析測試創新技術成果)。 會后,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第七屆青年學術委員會換屆選舉,由中國分析測試協會青年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王曉春教授主持,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化
對于此次教育部頒布的《規程》,應該說在體系結構和具體內容上已經規定得相當詳細,條理也很清晰。但我們在加以貫徹的同時,須要更加關注條例的可操作性問題,即《規程》頒布之后,我們該如何去執行?而在這方面,高校面臨著很多困惑。 比如從原理上講,《規程》的頒布為的是將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加以區分,將學術問
從3月1日起,全國本科院校將陸續組建或完善不低于15人單數的學術委員會,其中擔任學校及職能部門黨政領導職務的委員不超過委員總人數的1/4;不擔任黨政領導職務及院系主要負責人的專任教授不少于委員總人數的1/2。教育部19日正式發布《高等學校學術委員會規程》,明確要求將學術委員會作為校內最高學術機構
裝紡織實驗室是服裝類院校教學和科研的基地,是這類院校與服裝企業強強聯合的窗口,也是落實新課程標準,全面實現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實現現代化教學的重要手段。為此,在構建服裝紡織實驗室過程中,高校必須從學校和實際出發,綜合考慮服裝產業發展趨勢及高新技術產品研究趨勢,構建一個既能培養學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和規范江蘇省高校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高校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參照國家和教育部有關重點實驗室建設管理辦法,特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高校重點實驗室是江蘇區域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進行高新技術研發,聚集和培養優秀科技人才,開展學術交
從長遠看,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改革不能止于把評審權下放給高校,而應該逐漸取消職稱評審,將職稱評審改革為職務聘任管理。 近日,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發《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監管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明確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校,尚不具備獨立評審能力的可以采取聯合評審、委托
從上海交通大學“漢芯造假門”到西安交通大學李連生學術造假騙取國家級大獎,學術造假愈演愈烈,懲治學術造假,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的熱議話題。“加大懲戒力度,用‘重典’治理學術造假,以儆效尤”,是很多兩會代表、委員的期盼。 近日,《湖北省科學技術協會條例》經修改后正式實施。作為首部地方科協
田永君,燕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萬人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洪堡學者、國務院政府特貼專家,2017年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從進入超硬材料研究領域的那一刻起,田永君就從來沒有停下過鉆研的腳步。經過十幾年的專注研究
中國科學院低溫工程學重點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暨低溫工程、低溫物理發展學術前沿論壇于9月18至19日在中科院理化所召開。 9月18日下午首先召開了學術委員會會議。學術委員會主任徐建中院士,副主任過增元院士、周遠院士,學術委員會委員肖立業研究員、厲彥忠教授、王如竹教授、陳光明教授
李連生反訴3位原告教授侵犯名譽權 事發地西安交通大學. 老教授們正在向記者講述舉報材料和他們的經歷。 7月21日清晨,古城西安。在碑林區人民法院一間簡陋的審判庭內,西安交通大學81歲的退休老教師陳永江早早地出現在被告席上,他是以“侵犯名譽權”被告上法庭的。 和他一
11月1日,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全球學術顧問委員會(以下簡稱學術顧問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會議在清華大學舉行。學術顧問委員會由來自全球11個國家和地區的34位專家學者、商界精英和政界領袖組成,旨在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教學、科研工作和國家現代治理體系建設發展提供前瞻性、戰略性指導建議。
4月8日,清華大學,工人搭建百年校慶典禮的舞臺。 4月8日,清華大學主教學樓前,工人在搬運搭建百年校慶典禮舞臺的零部件。 在昨天(4月8日)的清華百年校慶新聞發布會上,清華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陳旭宣布了清華大學新的目標,清華計劃在2020年達到世界一流大學水平,并在2050年躋身世界一
12月28日,由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域醫學)主辦的2019年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在廣州國際生物島舉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謝曉亮、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曄光宣布加入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顧問團隊。同時還有8位頂級專家也加入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左)與金域醫學高級副總裁于
1月28日,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簡稱遙感地球所)召開第一屆學術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全體會議。 學術委員會成立大會上,所長郭華東宣讀了《關于成立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學術委員會的通知》。徐冠華院士為學術委員會成員頒發了聘書。 隨后,學術委員會主任
前不久,教育部科技司與中關村管委會聯合發布《關于促進在京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實施方案》,將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績效納入“雙一流”建設考核評價體系。 其實,“雙一流”建設自首批名單公布、由戰略決策轉入真正實施以來,這早已不是第一次有其他內容納入其中。此前,某高校就提出,要把思政課作為人才培養的核心課程
5月20日上午,清華大學國際納米光電子學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成立儀式暨納米光電子學學術報告會在清華大學舉行。清華大學副校長王希勤教授,中心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清華大學電子系教授周炳琨院士,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南京大學祝世寧院士,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浙江大學朱詩堯院士,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
5月20日上午,清華大學國際納米光電子學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成立儀式暨納米光電子學學術報告會在清華大學舉行。清華大學副校長王希勤教授,中心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清華大學電子系教授周炳琨院士,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南京大學祝世寧院士,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浙江大學朱詩堯院士,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印發重點實驗室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工信部科[2014]515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有關行業協會,部直屬相關單位,部屬高校: 為深入貫徹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完善工業和信息化技術創新體系,加強產業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建設,我們制定
這幾天,一場抄襲糾紛讓復旦大學物理系教授施郁、科普作家張軒中和北京師范大學物理系博士生黃宇傲天的名字在學術圈被反復談及。“2016年2月12日,LIGO合作組宣布,他們于2015年9月14日探測到了引力波……2015年12月26日和2017年1月4日,LIGO又先后兩次探測到黑洞并合產生的引力
3月2日,北京會議中心,南科大校長朱清時接受記者采訪。 毫無疑問,朱清時是去年風頭最勁、也最難的大學校長。 宣稱要在中國打造一所“教授治校”的大學,這位卸任的中科大校長先是以63歲高齡出任正在籌辦的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而后又在教育部未批復的情況下,擅自拍板:自主招生、自授文憑。
被王彬彬公開指責著作涉嫌抄襲的汪暉,至今仍未對國內媒體發表意見;汪暉的主管單位清華大學和授予他博士學位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態度也仍然不明確。與擾攘半年之久至今未有進展的汪暉事件相反,復旦大學教授朱學勤在被指涉嫌抄襲的第一時間即給予回應———七月十三日,朱學勤向復旦大學學術規范委員會主動提交了調查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