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AMCL有望成為腦膠質瘤治療藥
目前非常缺乏具有選擇性的靶向腫瘤干細胞的小分子化合物,而且已知的一些化合物也沒有共同的結構特征。本研究發現愈創木倍半萜內酯(GSLS)及其衍生物,可以選擇性地抑制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的干或祖細胞。天然化合物愈創木倍半萜內酯化合物(GSLS) arglabin,是已進入臨床研究的抗癌藥物,其能夠降低AML干細胞的原始AML細胞的比例(CD34+ CD38-)。進一步的研究證明GSLS的主要衍生物MCL可靶向AML干細胞,導致原始AML細胞的集落形成數量急劇下降。此外,MCL的二甲氨基Michael加成物DMAMCL,能緩慢釋放MCL進入血漿和體內,對非肥胖糖尿病/重癥聯合免疫缺陷的AML模型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所有這些研究結果表明GSL可作為對抗AML干細胞或祖細胞的充足的小分子化學試劑來源,并且具有開發靶向治療腫瘤干細胞的潛力。 在藥物代謝、組織分布研究中發現DMAMCL在腦組織中分布顯著高于血漿......閱讀全文
周細胞作為膠質瘤潛在治療靶點研究進展
膠質瘤是中樞神經系統(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約占原發性腦腫瘤的30%~40%,其中絕大多數為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th Organization,WHO
周細胞作為膠質瘤潛在治療靶點研究進展
膠質瘤是中樞神經系統(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約占原發性腦腫瘤的30%~40%,其中絕大多數為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th Organization,WHO)按照病理分
膠質瘤微環境相關研究
腦膠質瘤是中樞神經系統最常見的原發性惡性腫瘤。采用手術、大劑量化療和放療等綜合措施治療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但其總體預后仍較差,尤其是惡性程度較高的膠質母細胞瘤。膠質瘤干細胞(GSC)在膠質母細胞瘤對抗常規治療以及腫瘤復發中可能起關鍵作用。此外,GSC所處的腫瘤微環境與GSC的發生發展有關,這為
膠質瘤干細胞培養
膠質瘤是顱內最常見的腫瘤,病因不清。切除后容易復發,放射治療和化療效果不理想。近年來從成年的腦組織中可以培養出神經干細胞,傳統的觀點認為,膠質瘤中只含有膠質細胞,沒有神經元。近期的研究證明,膠質瘤在體外分化為神經元和星形膠質細胞,證明了膠質瘤中存在干細胞的可能性。這種細胞能夠同時表達神經元和星形膠質
研究利用磁共振巨噬細胞影像示蹤治療腦膠質瘤
腦膠質瘤是最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也是目前治療難度最高的腫瘤之一。目前臨床上膠質瘤的治療方法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輔以包括放射治療和藥物治療在內的綜合治療,但其總體預后仍不容樂觀,5年生存率不足10%,中位生存期僅為12-15個月。如何提高膠質瘤患者的術后生存期成為臨床治療研究的重要方向。
藥物研究有望抑制腦膠質瘤
近日,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江濤教授團隊、香港科技大學王吉光教授團隊與北京師范大學樊小龍教授團隊合作,闡述了首次在繼發膠質母細胞瘤中發現MET的第14號外顯子跳躍(METex14),以及PTPRZ1-MET(ZM)融合基因和METex14等MET基因相關變異可促進腦
靶向基質細胞克服膠質瘤耐藥
致命的腦癌膠質母細胞瘤(GBM)通常可以耐受化療和放療,但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艾布拉姆森癌癥中心的最新研究顯示針對基質細胞--組織中的結締組織細胞--可以成為一種有效地克服癌細胞耐藥的新方法。具體來說,研究人員發現,GBM使這些基質細胞像干細胞一樣活動,自然地抵抗殺死它
讓膠質瘤干細胞不再“繁殖”
我國學者和加拿大學者合作,在治療惡性腦膠質瘤研究方面獲得新進展。溶瘤病毒通過技術改造植入“雙基因”后,被注入體外培養的膠質瘤干細胞中,不僅能夠溶解腫瘤細胞,而且能使膠質瘤干細胞失去“繁殖”能力,同時能分泌一種特殊的融合蛋白,抑制為腫瘤細胞供應營養的血管生成。相關研究論
腦膠質瘤研究體內外模型綜述
膠質瘤是最常見的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約占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40-60%。 惡性膠質瘤是中樞神經系統的頑疾之一,有著預后差、復發率高等特點,現有的治療方法如手術、放療和化療效果均不滿意。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腫瘤的基因治療已成為當前神經外科領域的熱點課題。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
腦膠質瘤研究體內外模型綜述
膠質瘤是最常見的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約占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40-60%。 惡性膠質瘤是中樞神經系統的頑疾之一,有著預后差、復發率高等特點,現有的治療方法如手術、放療和化療效果均不滿意。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腫瘤的基因治療已成為當前神經外科領域的熱點課題。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
研究揭示TRPC6通道調節腦膠質瘤細胞增殖與細胞周期
神經所科研人員揭示TRPC6通道調節腦膠質瘤細胞增殖與細胞周期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神經信號轉導研究組的丁夏、賀焯皓和周克純等研究生在王以政研究員的指導下,發現瞬時受體電勢通道TRPC6在膠質瘤細胞增殖與細胞周期中的重要作用。6月16日的《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雜志》(Jou
關于星型母細胞膠質瘤的簡介
膠質細胞瘤起源于星形細胞、少突膠質細胞或室管膜細胞,多數成人膠質瘤來源于星形細胞。綜合發病年齡高峰在30-40歲,或10-20歲2個年齡段。在大腦半球發生的膠質瘤約占全部膠質瘤的51.4%,以星形細胞瘤(astrocytoma)為最多,其次是少突膠質細胞瘤(oligodendroglioma),
右側側腦室節細胞膠質瘤病例分析
患者男,28歲,4個月前突然出現憋尿后意識喪失,2min后清醒;2個月前出現短暫性言語錯亂,之后反復發作。查體:神志清,精神可。MRI:右側側腦室前角見類圓形不均勻等長T1等長T2信號,約21mm×29mm×33mm,右側側腦室前角稍擴大,透明隔稍向左側偏移;增強掃描病變內見點片狀強化(圖1)。初步
合肥研究院在膠質瘤致病機理研究方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健康與醫學技術研究所分子病理技術研究團隊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在膠質母細胞瘤分子病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Neuro-Oncology上。 膠質母細胞瘤是成人最常見且惡性程度最高的原發性顱內腫瘤,具有發病率高、復發率高、死亡率高和治愈率
日研究發現防止惡性膠質瘤復發的藥物
日本一個研究小組日前宣布,他們在動物實驗中發現一種防止惡性膠質瘤復發的新方法,相關論文已經刊登在英國《科學報告》雜志上。 惡性膠質瘤是一種非常難以治療的惡性腦腫瘤,術后復發率較高。在日本,它是一種患者人數最多的惡性腦腫瘤,發病率為萬分之一。能夠重新制造癌細胞的“癌干細胞”被認為是導致惡性膠
功能代謝組學用于膠質瘤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與美國NIH、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合作將功能代謝組學用于膠質瘤研究取得新進展:利用毛細管電泳-質譜技術,發現瘤組織中的亞牛磺酸含量顯著高于癌旁對照組織中的亞牛磺酸,并且與膠質瘤分級即惡性程度呈正相關。經過分子對接計算機模擬,科研人員發現亞牛磺酸能夠與α-酮
星型母細胞膠質瘤的神經定位癥狀
神經定位癥狀依腫瘤生長位置不同而異 1.大腦星形細胞瘤 60%患者發生癲癇,約1/3患者以癲癇為首發癥狀。 2.小腦星形細胞瘤 患側肢體共濟失調,動作笨拙,持物不穩,肌張力和腱反射低下等是其顯著特征。 3.丘腦星形細胞瘤 病變對側肢體輕癱,感覺障礙及半身自發性疼痛,患側肢體共濟運動失調、舞
手術治療星型母細胞膠質瘤的簡介
手術治療基于膠質瘤的生長特點,理論上手術不可能完全切除,但生長在腦干等重要部位的腫瘤有的則根本不能手術。惡性腦膠質瘤呈浸潤性生長,手術不可能全切,術后復發率高。
關于星型母細胞膠質瘤的定性診斷
腫瘤性質的診斷,這與定位診斷密切相關,如定位診斷在蝶鞍內,則定性診斷垂體腺瘤可能性最大;如小腦蚓部腫瘤則以髓母細胞瘤最常見。 必須指出,某些部位如大腦前1/3,顳葉前部或枕葉的腫瘤可以長期、甚至始終不出現定位癥狀,而僅表現顱內壓增高。單靠臨床表現不僅無法定性,也難以定位,這些不容易顯示定位癥狀
簡述星型母細胞膠質瘤的治療現狀
膠質細胞瘤的生長特點為浸潤性生長,與正常腦組織無明顯界限,多數不限于一個腦葉,向腦組織外呈指狀深入破壞腦組織,偏良性者生長緩慢,病程較長,自出現癥狀至就診時間平均兩年;惡性者瘤體生長快,病程短,自出現癥狀到就診時多數在3個月之內。目前國內外對于膠質瘤的治療方法有為手術、放療、化療和中醫治療等。
放射治療星型母細胞膠質瘤的簡介
放射治療幾乎是各型膠質瘤的常規治療,但療效評價不一,除髓母細胞瘤對放療高度敏感,室管膜瘤中度敏感外,其他類型對放療均不敏感。膠質瘤幾乎都是原位復發,全腦照射對于改善預后無明顯作用。有觀察認為放療與非放療者預后相同。此外射線引起的放射性壞死對于腦功能的影響亦不可低估。 放射外科是在精確定位下,大
合肥研究院惡性腦膠質瘤分子病因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醫學物理與技術中心研究員方志友課題組在惡性腦膠質瘤分子病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結果以 EZH2 palmitoylation mediated by ZDHHC5 in p53 mutant glioma drives malignant developm
合肥研究院惡性腦膠質瘤分子病因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醫學物理與技術中心研究員方志友課題組在惡性腦膠質瘤分子病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結果以EZH2 palmitoylation mediated by ZDHHC5 in p53 mutant glioma drives malignant developme
新研究揭示腦膠質瘤惡性進展的初步機制
近日,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教授江濤團隊、香港科技大學教授王吉光團隊與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樊小龍團隊合作,闡述了在繼發膠質母細胞瘤中發現MET的第14號外顯子跳躍(METex14),以及PTPRZ1-MET(ZM)融合基因和METex14等MET基因相關變異可促進腦膠質瘤惡
腦膠質瘤醫工交叉精準診療研究獲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792.shtm
LN229人膠質瘤細胞凋亡和細胞焦亡的比較
細胞凋亡和細胞焦亡的比較1、概念(1)細胞焦亡(Pyroptosis)細胞焦亡是一種炎癥程序性細胞死亡,由各種病理刺激引發,如中風、心臟病發作、癌癥、微生物感染等。其它已知類型的程序性細胞死亡包括凋亡和壞死。??? 研究發現,細胞焦亡依賴于caspase-1,這從根本上將細胞焦亡與其它細胞死亡途徑區
星型母細胞膠質瘤的化學藥物治療介紹
與放療相比,化療對腦膠質瘤的治療效果不理想,在延長病人生存期方面不如放療顯著。其原因有二方面: ①血腦屏障的存在影響抗瘤藥物進入腦內; ②相當一部分腫瘤對抗瘤藥具有耐藥性。而且,神經腫瘤化療可參考的方案不多,使許多病人接受的化療不系統或不正規,不利于提高療效。
中醫治療星型母細胞膠質瘤的概述
1.中醫藥治療腦腫瘤的療效 國內采用中醫藥治療腦腫瘤,歷經數十年的研究已經取得重大成果。中醫治療疾病的特點是辨證施治,治療腫瘤也是如此。中醫治療腫瘤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尤其是辨證論治整體觀念的理論得到了世人的認可。在腫瘤治療中強調扶正培本、解毒驅邪、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等消瘤的觀點,根據不同的病
簡述星型母細胞膠質瘤的影像學檢查
X線平片、腦血管造影、腦室造影、氣腦造影等均各有其診斷價值。前面已提到,當今診斷顱內腫瘤最理想的輔助檢查是CT和MRI,它們不僅能清晰地顯示腫瘤位置,也能為定性診斷提供重要的信息。
Cell:基因WNT5A調節膠質瘤干細胞分化為內皮細胞樣細胞
2016年11月20日/生物谷BIOON/--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仍然是最為常見的高度致命性的腦癌,而且因它的復發能力而聞名于世。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鑒定出一種允許癌細胞在大腦中侵襲性地擴散和生長的過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