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渤海近海海域水體遭到嚴重污染和破壞,環渤海區域港口經濟、生態農業、漁業、旅游業正在受到極大影響。以渤海的海水自凈能力,大約需要200 年左右才能把這個已污染的渤海置換成一個正常的渤海,甚至有些污染不可恢復。”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文化廳廳長張妹芝呼吁,在區域經濟發展中保護好環渤海生態。 “必須以法治海,國家有關部門應盡快研究制訂環渤海區域統一的污染防治條例,加強對治理海洋污染的硬約束。”張妹芝建議,積極倡導環渤海三省兩市共同參與的行動計劃,在《渤海碧海行動計劃》、“渤海環境保護宣言”的基礎上,進一步采取聯合治理措施,出臺聯合治理的相應法規、條例,把渤海海水污染治理作為硬性指標納入政府相關部門的考核中。 張妹芝建議,建立適合沿海經濟發展和海洋特征的跨行政區的區域性海洋環境綜合保護管理體制,成立渤海資源開發整治與環境污染防治管理機制, 由國家海洋局、環境保護部牽頭, 加強區域和流域合作,流域內各省市共同治理,協商解決區......閱讀全文
備受關注的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至今仍未收尾,甚至出現新的漏油點――原油油花從脆弱的地縫中持續溢出,罕見的事故原因似乎讓石油大鱷們都束手無策。在國家海洋主管部門要求的8月31日限期之前,作業方能否徹底封住溢油點,人們正焦急等待。 肇事的是國內最大的海上油田,此次溢
2011年,山東壽光市羊口鎮,漁民駕船駛向小清河入海口。 2011年,山東壽光市羊口鎮。漁民在海上打漁。十年來由于陸路沿岸的工業污染物排入小清河后流入渤海,致使小清河及渤海的生態受到嚴重破壞。在小清河入海口,已經打不上經濟魚類,只有一些過去不值得打的小雜魚。 2011年8月28日,山東壽光市羊口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環境保護 “十二五”規劃重點工作部門分工方案的通知國辦函 〔2012〕 147 號國務院有關部門: 《〈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重點工作部門分工方案》(以下簡稱《分工方案》)已經國務院同意,現印發給你們。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
河北樂亭一處沙灘上的油污 新華社發 明人袁可立寫有這樣的詩句:“秉鉞來渤海,三載始一逢。”如今火車提速,袁公若再訪渤海已用不了三年,但是現在的渤海與袁公四百年前所見的渤海相比,早已是“判若兩海”。隨著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的發生,社會各界紛紛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了渤海。掩藏
記者近日深入調研發現,渤海生態環境壓力越來越大,近海海域水體遭到嚴重污染和破壞,渤海環境服務功能和可持續利用功能嚴重減退,近乎成為“死海”。業內人士建議,國家應盡快制定渤海海洋環境保護專項法律法規,建立保護協同機制,完善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加快環渤海區域產業調整和結構優化
網友熱議,環渤海經濟圈是中國第三大城市群,一旦渤海變成“死海”危害深遠 近日,國家海洋局在緊急召開的“渤海海洋環境專題會議”上透露,渤海海域污染早已不堪其重,陸上工業廢水以及周遭農業面源污染、密集的海上運輸和油田開發等,已讓渤海面臨成為“死海”的危機。 上周,中國青
改善河口和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實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加大渤海、東海等近岸海域污染治理力度。強化直排海污染源和沿海工業園區監管,防控沿海地區陸源溢油污染海洋。開展國際航行船舶壓載水及污染物治理。規范入海排污口設置,2017年底前,全面清理非法或設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到2020年,沿海省(區
2011年3月13日,記者在隸屬與山東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濱海新材料園明港閘附近水域看到,來自該開發區多家化工類企業的工業廢水,正通過已經廢棄的明港老閘直接流入渤海中。 記者看到,該水域自黃河路向南有4000余米,寬度在30米左右,中間雖有幾處被土壩截住,但均有涵
日前,在山東省生態環境質量通報會上,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管言明通報表示,2018年,山東省生態環境部門實施處罰環境違法案件18591件,罰款11.39億元。 這樣的處罰力度無疑給環境違法企業予以沉重痛擊。但目前山東省在大氣、水污染防治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環節。為補齊生態短板,山東省全
9月14日,國家海洋局發布的監測報告顯示,在過去的一周,蓬萊19-3油田C平臺附近,依然有間歇性油花溢出,平均每天溢油量約為3.6升;每天上午均能發現小范圍油帶,面積一般為0.06平方公里左右。 這些小范圍的油花從何而來?目前國家海洋局和康菲公司都沒有作出進一步解釋。
記者近日從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獲悉,鑒于多年來渤海萊州灣海域第四類和劣于第四類的海水已占到整個海灣面積30%,漁業資源衰退嚴重,今年山東將在渤海海域建立實施海洋生態紅線制度,提高海洋環境保護門檻。 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環保處處長段建文在《2012年山東省海洋環境公報》發布會上說,渤海環境壓力依
《行動計劃》確定開展陸源污染治理行動、海域污染治理行動、生態保護修復行動、環境風險防范行動等四大攻堅行動。到2020年,渤海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73%左右,自然岸線保有率保持在35%左右,濱海濕地整治修復 規模不低于 6900 公頃,整治修復岸線新增 70 公里左右。 中國環境報記者牛秋鵬
浙江省樂清市政府聯合相關部門前往蒲岐、清江等地開展執法及海產品抽檢行動,抽樣檢測結果出來后將公布于眾。近日(6月10日),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欄目曝光樂清灣海域污染問題,“樂清灣變垃圾場”、“樂清海鮮養殖戶不敢吃海鮮”、“樂清養殖戶養殖貝類多次因污水受損失”等說法引發廣泛關注。 樂清灣
隨著全球塑料產量的不斷增多,海洋中塑料垃圾的積累不斷增加,導致微塑料(粒徑小于5mm的塑料顆粒)在海洋環境中普遍存在。微塑料作為一類新興海洋污染物,已引起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近年來召開的聯合國環境大會和海洋大會,都將微塑料污染列入全球重大環境問題進行關注。 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近海環境
“過去的5年中,面對國內經濟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復雜形勢,以及世界經濟復蘇艱難曲折的外部環境,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充分認識和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提出的新要求,積極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迎難而上、銳意進取,大力推進調結構、轉方式,全行業總體保持平穩發展。”中國
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已于2018年11月30日聯合印發了《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針對《行動計劃》的背景、目標、任務及思路等問題,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為什么要編制《行動計劃》? 渤海戰略地位突出,生態環境整體形勢依然嚴峻 答:
吳立新 物理海洋學家,中國海洋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1966年生,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北京大學力學系碩士、博士,留美11年從事科學研究,2005年回國至今任中國海洋大學“筑峰工程”第一層次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學術帶頭
張伯禮 “現在已經沒有一種魚類、貝類或螃蟹能夠形成規模裙帶,產卵場污染面積達100%,20年間渤海物種減少了30種以上。”對于環渤海地區的污染問題,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很關注,過去盛產的對蝦、黃花魚、鯧魚等幾乎斷檔或瀕臨絕跡。 作為我國唯一的內海,渤海是全球11個典型的封閉
周生賢 人類起源于自然,生存于自然,發展于自然。自人類出現以后,生物與環境、人與自然就緊密聯系在一起。生物是在與環境的對立統一中存在的,而存在決定意識,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環境問題是不合理的資源利用方式和經濟增長模式的產物,根本上反映了人與自然的矛盾沖突,究其本質是經濟結構、生產
今天上午10點,生態環境部召開2020年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兼水生態環境司司長張波介紹碧水保衛戰的進展情況,并共同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2019年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
針對當前媒體反映的渤海水污染問題,遼寧省環保廳日前緊急召開會議,專門研究渤海污染問題,研判了海洋陸源污染防治形勢,會議決定采取措施,加強陸源污染防控。 一是成立由省環監局、遼河辦和污管中心等單位組成的聯合專案調查組立即趕赴葫蘆島市,對五里河、連山河、茨山河三河入海污染問題開展調查核實工作。
上周召開的全國環保工作會上,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公布了我國監測PM2.5的時間表:在2016年1月1日前,全國所有地區都將開展PM2.5監測;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以及各省會城市的監測,則在2012年就啟動。 這份年終出爐的時間表被很多媒體稱為“民意贏得空氣保衛戰”的象征。 有專家評價
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8月1日通報,北海分局于7月31日下發通知,對康菲公司未按期完成蓬萊19-3油田油污清理作業提出批評,要求其加快C平臺海底油污清理工作進度。 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要求,康菲公司于8月7日前完成海底油污清理工作,8月10日前向北海分局提交清理回收效果的評
作為中國海帶之鄉,大欽島剛剛迎來海帶的收獲季節。渤海灣溢油事故對這片海域的影響,至今難估。 由于蓬萊19-3油田溢油處置進展緩慢,7月13日,國家海洋局責令康菲公司停止B、C平臺油氣生產作業。至此,發生在渤海灣的溢油事故暫告一段落。從一起安全生產事故,
2020年是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收官年,也是謀劃“十四五”工作的關鍵年。我國水生態環境保護目前還存在哪些問題?2020年還有哪些工作要做? 一、水生態環境保護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依然相當突出。 2019年,全國1940個地表水國控斷面中,水質優良斷面比例為74.9%,同比上升3.9個百分點;劣
渤海是我國最大的半封閉型內海,曾是“漁業搖籃”,而多年來迅猛發展的社會經濟使渤海生態環境遭受破壞,生態安全面臨嚴重威脅。2008年,國務院批準實施《渤海環境保護總體規劃(2008-2020年)》,明確提出“著力攻克關鍵技術,建立渤海環境保護科技支撐系統”。為此,科技部快速部署,積極應對渤海環境保
人民網北京6月4日專電 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今日向媒體通報了2007年中國環境狀況。他說,2007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下,各地、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采取綜合措施推進污染減排,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實現雙下降,污染防治由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防控,環保歷史性轉變邁出堅實步伐。 一
漁業資源作為海洋生物資源的主體,因過度捕撈直接引發的資源量驟減和生態環境惡化造成的關鍵棲息地如產卵場退化,已呈現全球性衰退趨勢,日益危及生態系統的健康和漁業資源的可持續性。 而且,這種趨勢已從沿岸水域蔓延到近海水域,引起了各國科學家的廣泛關注。漁業資源因對世界優質蛋白供應的特殊貢獻,其資源變動
中共中央 國務院 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 (2018年6月16日) 良好生態環境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增進民生福祉的優先領域。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
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4月19日向媒體通報2012年全國環境質量概況。國家環境監測網監測數據表明:2012年,城市環境空氣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3項主要污染物平均濃度均有所下降,依據《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對SO2、NO2和PM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