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刊登在《醫學倫理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在過去的十年中,至少有788篇學術文章遭遇撤銷。撤銷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文章是因為作者的學術不端行為而被撤,有的只是因為數據分析過于草率而被撤。不論如何,論文撤銷給文章作者的研究造成打擊,有的甚至給整個學術界都帶來極壞的影響。 鑒于此,《科學家》網站于近日公布2010年十大論文撤銷事件名單,該名單分別按照被撤銷文章的引用率和被撤文章作者的知名度進行排名。按文章引用率排名: 第五名:惠氏制藥前雇員雌激素信號轉導機制研究文章(引用次數(累計,下同):232次) 惠氏制藥公司曾經的研究人員Boris Cheskis撰寫的有關激素信號轉導機制的兩篇文章被認為數據“不可靠”而先后被撤。 第四名:美國梅奧醫學中心發表的文章(引用次數:268次) 梅奧醫學中心(Mayo Clinic)免疫學實驗室的一名高級研究人員Suresh Radhakrishnan被發現數據造假而導致至......閱讀全文
腫瘤一直是科學家們想要攻克的難題,也一直在探尋腫瘤治療的方法。2016年,國內外的科學家們在腫瘤研究領域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績,下面讓我們來看看2016的腫瘤研究都有哪些進展吧。 2016年1月8日,索爾克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了多形性成膠質細胞瘤細胞能夠快速增殖的機理,并且將此作為癌癥治療的靶點。
5月8日,由中國科學報社與美國細胞出版社共同主辦、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聯合主辦的2017“中國科學家與Cell Press”系列活動——細胞出版社2016中國年度論文、年度機構頒獎典禮暨前沿論壇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舉行。會場 這是繼中國科學報社與美國細胞出版社合作出版2014和20
李真真走上講臺,一開始就講起了去年4月21日的撤稿事件。施普林格出版集團宣布,因涉嫌同行評審造假,撤銷《腫瘤生物學》發表的107篇論文。論文作者全部來自中國。“這次撤稿創下了多項紀錄:國外學術期刊單次撤稿量最多,單個期刊撤稿總量最多,中國學者遭集體撤稿總量最多。” 李真真是中科院科技戰略咨詢
近年來,由于細胞系污染、實驗技術本身存在問題而有待改進、實驗結果無法重復和研究人員存在學術不端等缺陷,不少論文的實驗結果廣受質疑,甚至論文慘遭撤回。基于此,小編針對近期這方面的相關新聞進行梳理,以饗讀者。 1.PLoS ONE:HeLa細胞幽靈---細胞系污染導致大約3.3萬篇論文存在問題
這兩天,哈佛大學公布前哈佛醫學院教授、再生醫學研究中心主任Piero Anversa關于心臟干細胞研究論文造假處置結果一事仍在發酵。科學網微信公眾號就此事件展開的問卷調查顯示,截至10月20日,已有3000多微信用戶參與問答,超九成投票者認為哈佛大學的處理“做法合理,對學術不端絕不姑息”。 哈
這兩天,哈佛大學公布前哈佛醫學院教授、再生醫學研究中心主任Piero Anversa關于心臟干細胞研究論文造假處置結果一事仍在發酵。科學網微信公眾號就此事件展開的問卷調查顯示,截至10月20日,已有3000多微信用戶參與問答,超九成投票者認為哈佛大學的處理“做法合理,對學術不端絕不姑息”。 哈
在制藥行業,專利意味著市場獨占權。但是在醫療器械行業,擁有專有技術則往往意味著跳入戰壕。在器械行業,頂尖公司互相起訴對方專利侵權,希望能在競爭中給對方設置障礙,并給予對方致命一擊。有時候,這類戰斗無需很多法律程序,可以輕易獲勝。但大多數情況,為了獲得對自己有利的判決,器械公司往往需要陷入曠日持久
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消息,8月18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其中面上項目16709項、重點項目624項、創新研究群體項目38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00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6155項、地區科學基金項目2829項、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
一項研究化妝品和防曬霜中兩種常用化學物質影響的新方法發現,它們在低濃度的情況下會對乳腺細胞的DNA造成損害,而相同的劑量不會對沒有雌激素受體的細胞造成傷害。 這項研究近日發表在《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雜志上,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動物科學和獸醫學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結果將通知相關依托單位,其科研管理人員可登錄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
近日,一項發表在國際雜志Toxicological Scie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DEHP)及其替代品DiNP或會對雌性小鼠的生殖系統產生長期影響,且還會大幅降低其懷孕的比例(最高可達到50%)[1]。幾年前臺灣
每次小便時,很多人只是將尿液沖走了事,并沒有意識到尿液能夠反映一個人的健康狀態。尿液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復雜的生物流體。 醫生、營養學家和環境科學家不僅對尿液的物理性狀,如尿量、顏色、透明度、氣味、pH和比重等感興趣,也對尿液的化學成分特別感興趣,因為它們揭示了有關一個人的健康與否、他們所吃的
依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的報告,目前中國發表的 SCI 論文數量已經居于世界第二位。同時,中國 SCI 論文的質量與被引用情況也持續提高。但略顯尷尬的是,我國論文的撤稿量也同樣非常高,占世界 44%。01 中國在世界論文大環境的趨勢SCI 收錄中國論文數量占世界論文總數的變化趨勢1、中國 SC
癌癥為什么會轉移 “轉移”對癌癥患者來說可是一個很可怕的詞,很多患者從醫生那里聽到這個詞,就好像挨了當頭一棒,有些人甚至心如死灰。 為什么會出現轉移?目前觀點是,相對于良性腫瘤,癌細胞生長能力更強,即使生長條件較差,幾個癌細胞也可以逐漸長成一個巨大的腫瘤。另外,惡性腫瘤細胞可以分泌大量因子,
我國的院士評選是從1955年開始的,在正常情況下每兩年評選一次。分別由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評選出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合稱兩院院士。2009年兩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分別為296人和449人,其中與生物相關的包括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農業學部等,候選人當中也不乏大家熟悉的一些科學家,為了進一步了
2019年已經結束,小編在此簡單匯總六件本年度較為著名的“學術不端”事件,并且整理事件后期的處理結果。一、翟天臨事件 2月8日,翟天臨因在直播中被問及知網時,回答到“知網是什么?”引起網友們重點關注到他的北大博士頭銜,隨后翟天臨的論文作品被披露,其中含有大段抄襲語句。 翟天臨曾在《廣電時評》
在生命科學與人類健康領域中,實驗動物在生命活動中的生理和病理過程,與人類有很多相似之處, 建立人類重大疾病的動物模型,對分析疾病的發病機制,解答特定人群對某種疾病的易感性,及新藥研發等過程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各種模式動物在基因水平以及體內微生物組成等方面都與人類有著相當大的差別,而疾
2018年11月26日,賀建奎團隊對外宣布,一對經過CRISPR基因編輯的嬰兒雙胞胎誕生。隨即引發輿論風暴,被各界輿論一致譴責,賀建奎本人也因此被調查。 今天,剛好是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一周年,筆者查閱文獻時,無意間看到一篇2018年6月份發表在頂級醫學期刊 Journal of Cli
時至歲末,轉眼間2019年已經接近尾聲,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20年,在即將過去的2019年里,科學家們在老藥新用研究領域上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編就對本年度相關重要研究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http://cn.bing.com 【1】Cell Rep:老藥新用!一類乳
9月6日《分子腫瘤療法》雜志(Molecular Cancer Therapeutics)刊載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林旭研究組有關木酚素代謝產物腸內酯抗前列腺癌機制的研究論文。 前列腺癌是常見的男性腫瘤之一,在歐美地區是第二位癌癥致死因素。雖然中國被認為是前列腺癌的低發病
活體動物體內光學成像(Optical in vivo Imaging)主要采用生物發光(bioluminescence)與熒光(fluorescence)兩種技術。生物發光是用熒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標記細胞或DNA,而熒光技術則采用熒光報告基團(GFP、RFP, Cyt及dyes等)進
在生命科學與人類健康領域中,實驗動物在生命活動中的生理和病理過程,與人類有很多相似之處, 建立人類重大疾病的動物模型,對分析疾病的發病機制,解答特定人群對某種疾病的易感性,及新藥研發等過程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各種模式動物在基因水平以及體內微生物組成等方面都與人類有著相當大的差別,而疾
學術論文中的圖片數據反復出現在多張圖表或者數據中,這種情況并不少見,匿名評論同行評審網站 PubPeer上就爆出過多起圖片重復的事件。4月20日BioRxiv發布的一項研究指出了重復圖片的出現率有多高,比如Western blots實驗的圖片,就有3.8%的論文中出現圖片重復。 細胞生物學家D
經過公開征集,今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共收到2014年度中以NSFC-ISF合作研究項目申請61份。經初步審查并與以方核對清單,確定有效申請58份。現將通過初審的項目公布如下: 序號 科學部編號 項目名稱 中方申請人中方單位名稱 以方申請人以方單位名
3月8日,國際婦女節。 當天凌晨,國際腫瘤學頂尖期刊《癌細胞》發表了中國科學家完成的一項重要研究成果。 由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大外科主任兼乳腺外科主任、復旦大學腫瘤研究所所長邵志敏教授領銜的,包括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精準腫瘤中心執行主任、上海科學院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黃薇研究員團隊、復
和以往一樣,質疑、爭論甚至激辯,依然貫穿了2015年的中國科學發展。而這些質疑、爭論的存在,也讓科學有了更加豐富而真實的內涵。盤點這一年發生在中國科技界的種種爭議,在前進的路上時不時地停頓下來、省思自我,未嘗不是為了前路上更有益的跋涉。 原初引力波是否存在未被證實 回放:2014年,宇宙原初
CRISPRCCas9篩選已被廣泛用于分析編碼基因功能,但是,用這種方法對非編碼元件進行高通量篩選,是更具挑戰性的,因為非編碼區域中單次切割所引起的缺失,不可能產生一次功能性的基因敲除。因此,非常需要一種高通量的方法,來產生非編碼DNA的缺失。10月31日在《Nature Biotechnology
CRISPR–Cas9篩選已被廣泛用于分析編碼基因功能,但是,用這種方法對非編碼元件進行高通量篩選,是更具挑戰性的,因為非編碼區域中單次切割所引起的缺失,不可能產生一次功能性的基因敲除。因此,非常需要一種高通量的方法,來產生非編碼DNA的缺失。10月31日在《Nature Biotechnolo
乳腺癌是婦女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也是女性癌癥死亡的主要原因【1】。目前臨床工作中尚未實現乳腺癌完全意義上的精準治療,很大程度是因為對腫瘤微生態系統的了解不夠充分。腫瘤微生態系統是由癌細胞,浸潤性免疫細胞,基質細胞和其他細胞類型以及非細胞組織成分所構成【2】。由于各種遺傳或者非遺傳的因素,癌細胞
什么是撤稿? 雖然大部分的研究論文在發表前會經過同行評審的檢查,有時候還是會在發表的文章中發現錯誤,如果不是很重大的錯誤,比如通訊地址錯誤或作者名字更正等小事,一般期刊會發布勘誤聲明,但如果錯誤嚴重到會讓人質疑研究的有效性,那么就需要撤稿。撤稿是通知提醒讀者有誠信問題的研究,比如先前引起極大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