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浙江上虞的陳老伯今年79歲,2個月前開始有劇烈頭痛、常流鼻血的癥狀,到醫院就診后最終確診為鼻咽癌。陳老伯得知后感到很疑惑,他的身體一直很健康,退休以來經常去公園運動,家里人也沒患過鼻咽癌。怎么會就得鼻咽癌了呢?經過問診得知,原來陳老伯除了有長達60年的吸煙史外,平時愛吃餅干、燒烤、油炸食品等,家人一直建議多吃的蔬菜、水果,他反倒最不喜歡吃,吃得也最少。 雖然現在鼻咽癌的發病原因還不明確,但一系列研究和調查都顯示,鼻咽癌與EB病毒感染、腌制燒烤類食品、吸煙等因素有重要關系。陳老伯的膳食結構不合理,大量辛辣刺激的燒烤、餅干和油炸食品又是典型的垃圾食品;再加上缺少蔬菜水果,導致維生素和膳食纖維攝入不足,使得日常膳食營養很不均衡。 部分“吃出來的癌”——鼻咽癌的早期發病癥狀隱蔽,鼻腔出血、單側鼻塞、偏頭痛等癥狀,都有可能是鼻咽癌的早期信號。可人們往往容易忽視,不以為然,大部分患者是有頸部腫塊或出現其他轉移癥狀后才被發現,但多......閱讀全文
“傳統放療技術很難達到高劑量區與靶區的形狀相吻合,如此很容易造成周圍器官的損傷。而現代精確放療的誕生恰恰很好地將圖像引導、高劑量聚焦和精確適型高效結合為一體。” 空軍總醫院腫瘤醫院院長夏廷毅近日向記者談到鼻咽癌放療新技術時稱,運用現代精確放療,即使相鄰1—2cm近的組織器官也可產生自定義的適形
來自蘇州大學醫學院、浙江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證實,可基于一種小分子RNA:miRNA-608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來預測放療后鼻咽癌的復發情況。這一研究發現發布在6月24日的《癌癥研究》(Cancer Res
近日來自南方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在鼻咽癌細胞系中發現并確定一類特殊的干細胞樣細胞亞群的特征,他們認為這些細胞可能是導致鼻咽癌放療后復發及治療耐受的重要原因。研究發現發表在國際權威腫瘤學雜志《Cancer Research》(2011年IF為7.856)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南方醫科大學教
來自中山大學、大連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證實,通過抑制EZH2恢復IKKα可誘導鼻咽癌分化。 論文的通訊作者是中山大學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劉強(Quentin Liu)教授。其主要研究領域為抗腫瘤靶向治療、腫瘤干細胞以及轉化醫學研究。2010年入選國家七部委“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
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人們都患有惡性腫瘤的癥狀,如果一旦患有了這個惡性腫瘤,平時所說的這個癌癥就說,因為我們的身體也有了一個非常大的危險了,那么如何來治療或者是改善這個癥狀啦,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癌癥怎么治,是一位腫瘤專家眼中的癌癥治療的方式與方法,到底是什么樣子的相關介紹。 肺癌:早
01得腫瘤的原因很多,甚至僅僅是因為運氣不好 大多數患者聽說自己得了癌癥,都會問醫生一個世界級的難題:大夫,我為啥得腫瘤?我勤勤懇懇一輩子,我潔身自好一輩子,我注重養生一輩子……憑什么,是我! 很遺憾地告訴大家,得癌癥的原因實在太多,很多還是未解之謎,醫生也無法確切地告訴你,為什么得腫瘤。導
近期,有關“餓死癌細胞”的話題一再被媒體和公眾所關注,在新浪微博自建的“餓死癌細胞”話題討論組中,截止到7月16日,閱讀人次達442.9萬,討論人次也已過萬。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徐兵河近期作客中新網健康頻道視頻訪談間時表示,“餓死”癌細胞具有潛在的臨床意義,實際上臨床中已有類似藥物
日前從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獲悉,該中心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馬駿教授領銜的課題組,采用磁共振(MRI)技術,在國際上首次摸清了鼻咽癌局部侵犯的三大規律,并依據規律,在頭顱部位繪制出了易受鼻咽癌侵犯的“危險地形圖”。 鼻咽癌以我國華南地區最為高發,放射治療
12月17日,記者從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獲悉,該院教授唐亞梅團隊研究表明普瑞巴林能有效改善放療后神經痛,為廣大放療后神經痛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方案。相關研究11月20日在線發表于美國《臨床腫瘤學雜志》。 《柳葉刀?腫瘤》專題評論指出,該臨床研究是國際上迄今為止首個研究頭頸腫瘤放療后慢性疼痛藥
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教授孫穎團隊與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合作,首次利用人工智能(AI)技術在核磁共振(MRI)影像上實現了鼻咽腫瘤自動勾畫。相關研究日前發表于《放射學》。 鼻咽癌是我國常見頭頸部腫瘤,發病率全球第一,其中廣東省高發區的發病率為世界平均水平的 40 倍,因此也被稱為 “廣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教授孫穎團隊與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合作,首次利用人工智能(AI)技術在核磁共振(MRI)影像上實現了鼻咽腫瘤自動勾畫。相關研究日前發表于《放射學》。 鼻咽癌是我國常見頭頸部腫瘤,發病率全球第一,其中廣東省高發區的發病率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倍,因此也被稱為“廣東瘤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孫穎教授團隊。孫穎教授近照。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孫穎教授團隊與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合作,首次利用人工智能(AI)技術在核磁共振(MRI)影像上實現了鼻咽腫瘤自動勾畫。相關研究3月26日發表在國際影像學頂級期刊《放射學》。 鼻咽癌是我國常見頭頸部腫瘤,中國發病率全
君實生物(TopAlliance Biosciences)近日宣布,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已受理其自主研發的抗PD-1單抗藥物特瑞普利單抗(拓益?,toripalimab)的新適應癥上市申請:聯合化療,用于晚期一線未接受過系統性治療的復發轉移性鼻咽癌(NPC)。這也是君實生物在鼻咽癌治療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繼權健、華林之后,直銷巨頭“無限極”也卷入輿論漩渦。隨著媒體不斷曝光,一些受害者的經歷也逐漸為外人所知,在名為“無限極受害者家屬群”的QQ群里,上百位購買過該品牌產品的消費者或其親屬聚集在此,互相訴說他們服用無限極產品后的遭遇并希望維權。 界面新聞了解到兩起案例,湖北黃石一位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研究員貝錦新聯合國際研究團隊,率先完成了首個大規模鼻咽癌患者生存相關的遺傳學研究,發現RPA1基因變異與鼻咽癌患者總體生存期長短相關, 并進一步研究了RPA1生物學功能,說明其可作為鼻咽癌預后分子標志物和放射治療增敏的潛在靶標。相關研究3月20日在線發表于《尖端科學》。
【摘要】 目的 應用變性高效液相色譜技術(DHPLC)慘煸此鏈分析對鼻咽癌患者XRCC4基因突變進行篩查與鑒定,研究鼻咽癌患者XRCC4的基因突變情況,探討 DHPLC在篩查相關基因突變、預測放療敏感性方面的應用。 方法 采用聚合酶鏈反應(PCR)和DHPLC篩查88例鼻咽癌患者X
前 言: 季國慶博士是吉凱基因的技術總監,他的博客文章受到吉凱客戶及廣大生物醫藥讀者群的喜歡。這是因為季博的博文是在他博覽最新文獻并結合自身深厚的遺傳學知識的基礎上,在基因研究、疾病功能基因研究、疾病藥靶及藥物研究等方面都有獨到和深入的理解與解讀。此次,季博專門為吉凱基因轉化醫學平臺撰寫了有關精準醫
季國慶博士是吉凱基因的技術總監,他的博客文章受到吉凱客戶及廣大生物醫藥讀者群的喜歡。這是因為季博的博文是在他博覽最新文獻并結合自身深厚的遺傳學知識的基礎上,在基因研究、疾病功能基因研究、疾病藥靶及藥物研究等方面都有獨到和深入的理解與解讀。此次,季博專門為吉凱基因轉化醫學平臺撰寫了有關精準醫療的系
中國的鼻咽癌發病率居世界之冠,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近一半的鼻咽癌發生在中國。由于鼻咽癌發病部位隱蔽, 70%以上患者在就診時已經是局部進展期,治療效果差。如何提高這部分局部進展期患者的治療效果,一直以來都是全世界學者研究的重點。 2019年9月19日,中山大學馬駿等人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新英
地方性鼻咽癌(NPC)總是與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相關。由NPC細胞釋放的短DNA片段組成的循環無細胞EBV DNA(cfEBV DNA)可以使用基于超敏感聚合酶鏈反應(PCR)的分析檢測。化學放射治療后可檢測到的cfEBV DNA(并發化學放療(CCRT))被認為是最小的殘
廣東中大腫瘤防治中心有全球最大的鼻咽癌標本庫,標本多達10萬份,工作人員在處理血液樣本。 ←EB病毒。 曾益新院士。 開篇語 創新是推動國家與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廣東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其中面上項目16709項、重點項目624項、創新研究群體項目38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00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6155項、地區科學基金項目2829項、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136項、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
來自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研究人員近期接連發表文章,分別公布了埃克替尼Ⅲ期ICOGEN研究結果,以及PET/CT在鼻咽癌的臨床運用新發現。相關成果公布在The Lancet Oncology(影響因子為 25.117)和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影響因子為
來自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研究人員近期接連發表文章,分別公布了埃克替尼Ⅲ期ICOGEN研究結果,以及PET/CT在鼻咽癌的臨床運用新發現。相關成果公布在The Lancet Oncology(影響因子為 25.117)和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影響因子為
科學家在液態活檢有助于篩查癌癥患者方面有了第一個重要證據。很多這樣的研究都在努力檢測和分析“循環腫瘤DNA”(ctDNA),許多公司正在努力開發這些用于篩選的版本,如乳房X光檢查、結腸鏡檢查等可能的替代方案。但ctDNA在血液中實在是太罕見了。于是香港的研究人員將目標轉到會引起鼻咽癌的Epste
彭朝暉與徐衛是深圳市賽百諾基因技術有限公司(簡稱賽百諾)的創始人和現任總裁。過去8年,雙方一直在中國法庭上爭斗。 命運把雙方糾纏在一起。1998年,“海歸”彭朝暉在深圳成立賽百諾,研發試用的世界首個基因治療藥物“今又生”于2003年獲批上市。2006年,徐衛的公司通過股權轉讓方式控股了賽百諾,
鼻咽癌解剖部位深邃,無法進行手術切除,亟須開創新的治療手段 通過誘導將腫瘤細胞分化為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細胞,以降低腫瘤惡性程度甚至治愈腫瘤——我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既往成功用于治療血液腫瘤的分化誘導策略,也有望成為實體腫瘤治療的新途徑。 該研究成果近期刊登于國際自然科學領域權威雜志《自然通
2017年6月,世界經濟論壇與《科學美國人》雜志的專家委員會聯合選出了2017年度全球十大新興技術榜單,其中腫瘤的無創診斷技術成功入選并榮膺榜首。腫瘤無創診斷技術即液體活檢(liquid biopsies)的出現,標志著人類在攻克腫瘤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大步。與傳統的組織活檢相比,液體活檢具備實時
在南粵大地,健康產業的科技創新日新月異。作為廣東省創新科研團隊之一,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影像引導治療技術創新團隊正致力于研發影像引導治療新技術的研發,以及基于平板探測器的移動式C臂X光機的產業化。 領航影像引導治療 什么是影像引導放射治療? “簡單來說這是一種治療腫瘤等惡性疾病的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王麗霞、黃金娟)記者日前從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獲悉,該院馬駿團隊牽頭全國10個臨床研究中心共同參與一項三藥聯合化療方案(簡稱TPF)治療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大型前瞻性Ⅲ期臨床試驗,并首次證實該方法有效。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柳葉刀—腫瘤》雜志。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