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衛生學部(67人) 序號姓名年齡專 業工作單位提名渠道01陳代杰58微生物與生物技術藥學中國醫藥工業研究總院中國科協02程 濤51醫學細胞生物學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中國科協03董家鴻55普通外科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院士提名04付 麗(女)56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院士提名05高紹榮45醫學細胞生物學同濟大學中國科協06高天明54生理學南方醫科大學中國科協07高長青55胸心外科解放軍總醫院院士提名08顧曉松61醫學組織工程學南通大學院士提名09郭樹忠52整復外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國科協10韓忠朝62醫學細胞生物學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中國科協11賀浪沖57藥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協12華子春51微生物與生物技術藥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協13黃從新64心血管病武漢大學人民醫......閱讀全文
今天上午,中國工程院2011年院士增選結果“出爐”,54名杰出工程科技工作者新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旭日干今天上午在新聞通報會上表示,54名新院士是經過兩輪評審、選舉、主席團審議和報請國務院備案等多個程序的嚴格遴選,從485名有效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最終當選的。這次增選后,工
研究生教育承擔著為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大使命,而導師則是研究生教育中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習近平總書記近期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提升導師隊伍水平。日前召開的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提出,加強導師隊伍建設,要把政治素質、師德師風、育人能力、培養條件等這些方面都作為選聘的標準,建立導師招
又到了緬懷先輩的時節。 從去年清明至今,不知不覺間,中國科技精英的殿堂——科學院與工程院又有40位院士駕鶴西去。他們書寫了一代人的傳奇,于共和國的科技史上留下了足跡,也讓后人增添了無限的思念。 在40位已故院士中有18位工程院院士。其中嚴東生既是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的院士,也是科學
美國國家工程院(NAE)公布2019年新當選院士、外籍院士名單,共增選86名新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有兩位華人學者入選:美國西北大學機械工程系終身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講座教授陳衛當選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特聘教授,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曲久輝當選外籍院士。 美
2月6日,美國國家工程院官方網站公布評選出2014年院士名單,76歲的張興棟名列其中,為今年11名外籍院士中唯一一名中國人。 美國國家工程院媒體事務主管蘭迪·阿特金斯日前接受書面采訪時表示,選舉過程是嚴格保密的,張教授獲選主要是因為其“對肌肉骨骼的臨床實驗以及發展生物材料上的貢獻。”
2019年10月9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專題7和專題8高層戰略專家座談會在科技部召開,會議邀請了來自科技、金融、產業等領域的知名專家,共同謀劃重大項目板塊2個專題的戰略研究。科技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曦主持會議。 專題7戰略專家組組長、南開大學校長、工程院院士曹雪濤,專題8戰略專家組組長、國
8.476,這是長春光機所主辦的英文期刊Light獲得的第一個影響因子。從創刊至今,Light只有“兩歲半”,盡管年幼卻后勁十足——目前,它已發表來自19個國家/地區的97篇學術文章。知名學者評價:現在,新生科技期刊如洪流一般將我們淹沒,它們中大量期刊是過剩的、質量有待商榷的。幸運的是,我們偶爾
英國皇家工程院9月30日宣布,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主任吳建平教授當選2019年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對吳建平院士的評價是:“吳建平教授在中國乃至亞太地區互聯網的開發和發展中作出了杰出貢獻并產生了重要國際影響,還在國際互聯網體系結構工程和關鍵技術領域取得了開創性成果。”
3月20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李靜海院士到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以下簡稱“上海高研院”)進行學術交流,并做了題為“從多尺度模擬和介尺度科學”的學術報告。交流會由上海高研院孫予罕研究員主持,黃偉光研究員及百余位院內研究人員和學生參加了交流會。 李靜海院士根據他和
插圖 老牛 自從謝劍平2011年底入選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院士以來,外界對他的質疑聲一浪高過一浪。 謝劍平曾在當選院士后表示:“研究出最大限度減少危害的新方法,是我們煙草科技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而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教授楊功煥認為,謝劍平的說法極具欺騙性:“到目
只要一當官,就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是中國的傳統。 兩院新增院士超8成為現任官員引發質疑 官而優則院士? 從“工程管理學院士”的現實,到設立“社會科學院士”的“愿景”,有人開始擔心,和“學而優則仕”相對,另一條新的路徑——“仕而優則學”會否出現 12月初,兩院院士新增選名單相繼公布。報紙
本月,兩院院士增選名單成為全國科教界關注的焦點。 名單一出,上至頂尖高校和科研機構,下至普通地方高校,幾乎都第一時間報道了相關新聞。“熱烈祝賀XX教授當選院士、XX校友當選院士”,在各大高校新聞網和官方微信公眾號中頻繁出現。 不過,與頂尖名校和頂尖科研機構不同的是,大多數普通地方高校報道并非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潘云鶴3月7日在回答中國青年報記者提問時說,工程院依據章程作出的決定不會改變:不會主動撤銷“煙草院士”謝劍平的資格。 從事“煙草減害”研究工作的專家謝劍平自2011年底當選工程院院士后,對其院士資格的爭議持續了一年多時間。許多院士及控煙專家都曾表示反
近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分別發布了《中共中國科學院黨組關于十九屆中央第四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中共中國工程院黨組關于十九屆中央第四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核心內容如下: 一、中國科學院巡視整改進展情況通報圖片源自互聯網 1、拓展院士增選推薦途徑,嚴格審核把關。健全完善院士推薦
3月17-19日,中國科協推薦中科院院士候選人、提名工程院院士候選人評審會議在京召開。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擔任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科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侯建國,工程院黨組書記、院長李曉紅,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擔任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
昨日,加拿大工程院公布了今年新增院士名單,共有52位杰出學者當選。其中華人學者16名,包括聯想芮勇、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濤、華為朱培英、西蒙弗雷澤大學裴健教授等。 今年全球共有52人當選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其中華人院士有16位。相比之下,去年有55位當選。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是加拿大聯邦政府授予在工
■不可否認,對院士制度的質疑體現了人們希望推動這個制度向更透明、更公開的方向發展,而理性客觀的質疑顯然更能發揮正能量的效用 兩年一度的兩院院士增選又引起了廣泛關注。尤其是最近中科院、工程院將院士候選人名單公示,這種正常的程序行為卻成為了輿論焦點。 焦點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工程院院士候選
近日,三位美國頂尖化學家來到湖南大學,就如何用更好的化學方法制備功能納米醫學材料,與中國科學院院士俞汝勤、姚守拙,湖南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譚蔚泓等中國學者進行了交流,并就開展化學生物與納米醫學合作研究事宜,與湖南大學、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負責人進行了探討。 到訪的三位
又是一年清明雨,中科院和工程院的已故院士名單上,又添33個名字。不管是平民布衣還是偉人英雄,離世歸安本是自然歸宿。而兩院院士的逝去,還是讓人們感到深深的傷悲與思念。 33位已故院士中,多為八九十歲的耄耋老人。 “80后”院士有13位:郝柏林、孫樞、何友聲、管德、高伯龍、陸鐘武、李正邦、沈祖炎
2006年11月27日,張杰由中科院基礎科學局局長正式當校長,成為新中國成立后上海交大最年輕的校長。 今年,上海交通大學數千名畢業生聽不到他們“杰哥”的畢業致辭了。這個“校長保留節目”已持續了整整10個學年。 23日上午,隨著中組部任免決定的宣布,張杰院士不再擔任上海交大校長,由常務副校長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選名單分別出爐,江蘇共新增3名中科院院士、2名工程院院士,在蘇院士總數位居全國前列。 此次全國增選兩院院士共162名,其中中科院院士61名,工程院院士67名,此外,還有34名外籍兩院院士。江蘇共有5名專家當選為2017年兩院院士。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3名,
據《法人》報道,盡管在發布時間和平臺的選擇上刻意保持低調,但中國工程院7月1日公布的 2013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還是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質疑:173位候選人中,竟有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易小剛、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顧大釗等數十位企業高管赫然在列。 來自公眾的這些質疑并
有世界生物材料領域“奧運會”之稱的第九次世界生物材料大會今天(6月1日)在成都舉行,這是該大會創辦32年來首度在中國舉辦。在5天的會期中,來自57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名專家學者將以“新型生物材料及其與再生醫學交叉的前沿”為主題,進行廣泛深入的交流研討,推動生物材料的研究和應用。 第九次
法國當地時間2月5日,中科院理化所江雷院士受邀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頒獎典禮。為表彰其在超浸潤納米界面材料領域的特殊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江雷院士該組織第五屆納米科學與技術特別貢獻獎章(UNESCO Medals for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28日,兩年一度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公布。經過推薦、通信評審、公示、會議評審以及全體院士終選投票等程序,2017年共產生中國科學院院士61人。新當選院士平均年齡54.1歲,最小年齡46歲,最大年齡67歲,60歲(含)以下的占91.8%。新當選院士中有3名女性。產生外籍院士16人,其中有兩名諾
瞿金平 中國工程院2011年院士增選結果昨日“出爐”,54名杰出工程科技工作者新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瞿金平成為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的新晉院士,他也是今年廣東唯一的入選者。 今年增選的54名新院士是經過兩輪評審、選舉、主席團審議和報請國務院備案等多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國科大)有一條著名的天使之路,天使之路上有一棟著名的灰色小樓,總有游人在這里拍照留影。 這里正是中國科大少年班學院。 1978年3月,21名來自全國的少年經過選拔進入中國科大,成為首批少年班學生,平均年齡僅14歲。 “神童”熱潮隨后席卷全國。40年來,全國多所重
2018年7月4日,新成立的國際科學理事會在法國巴黎召開首屆全體大會。經全體會員投票,中國科協副主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李靜海院士成功從6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當選國際科學理事會副主席,任期為2018-2021年。 李靜海,男,漢族,
2015年4月16日,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第一屆理事會成立暨第一次理事會全體會在青島八大關禮堂勝利召開。 成立大會由科學技術部副部長侯建國主持。青島市委常委、副市長王曉方簡要介紹了海洋國家實驗室建設進展情況。科技部副秘書長徐建培宣讀了第一屆理事會成員名單,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向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5年11月17日中科院院士陸婉珍因病逝世,享年92歲。 陸婉珍,分析化學家與石油化學家。她創建石油化工研究院的分析中心,建立了從天然氣到渣油的整套分析方法,為科研生產提供了大量數據,并多次參與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問題,如大慶噴氣燃料引起飛機火焰筒的燒蝕、重整過程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