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7日對外發布《關于規范煤制燃料示范工作的指導意見(第二次征求意見稿)》。意見稿明確,要穩步推進煤制燃料示范項目建設,依托示范項目不斷完善國內自主技術,加快轉變煤炭利用方式。 煤制燃料是指以煤炭為主要原料,通過物理、化學方法進行加工轉化,生產汽油、煤油、柴油、航煤、石腦油、成品油調和組分、液化石油氣、天然氣等液體或氣體燃料的行業。煤制油、煤制天然氣以及聯產多種燃料的煤炭綜合利用項目均是煤制燃料行業的組成部分。 意見稿提出了煤制燃料示范的5項基本原則:一是堅持“量水而行”,在水資源許可的條件下開展示范項目建設。二是堅持最嚴格環保標準,示范項目執行能源、化工領域現行最嚴格的環保標準或更高的環保要求。三是堅持節能高效,示范項目應在現有水平上,通過優化流程、創新工藝、技術集成等途徑大幅降低資源消耗和提高能源轉化效率。四是堅持科學布局,統籌考慮資源條件、環境容量、生態安全、交通運輸、產品市場等因素,科學合理布局示范項目。五......閱讀全文
“由于國家沒有統一、權威的能源協調管理部門,多部門涉及能源工作,時常缺乏配合和銜接,因此可能影響局部、行業、部門的利益和壟斷,影響各自對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IGCC)聯產的認知和客觀判斷,更難主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對煤炭利用價值觀改變的挑戰。” 隨著國家對能源需求的
“由于國家沒有統一、權威的能源協調管理部門,多部門涉及能源工作,時常缺乏配合和銜接,因此可能影響局部、行業、部門的利益和壟斷,影響各自對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IGCC)聯產的認知和客觀判斷,更難主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對煤炭利用價值觀改變的挑戰。” 隨著國家對能源需求
改善河口和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實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加大渤海、東海等近岸海域污染治理力度。強化直排海污染源和沿海工業園區監管,防控沿海地區陸源溢油污染海洋。開展國際航行船舶壓載水及污染物治理。規范入海排污口設置,2017年底前,全面清理非法或設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到2020年,沿海省(區
我國一次能源資源的稟賦特點是“富煤、貧油、少氣”。目前,煤炭在我國化石能源資源儲量中占比約94%,石油、天然氣合計不足6%。但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占比不足65%,石油、天然氣則高達24.7%。資源儲量和消費結構上的不平衡使得我國能源產業發展面臨安全保障、經濟性和環境保護等諸多挑戰。我們的研究
日前,國家環保部、國家能源局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供熱示范項目建設”的通知(國能新能[2014]295號)。通知稱,2014年-2015年,擬在全國范圍內特別是京津冀魯、長三角、珠三角等大氣治污形勢嚴峻、減煤任務較重的地區,建設120個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供熱示范項目,總投資約5
現代煤化工的產品種類繁多,多種技術路線并存,雖然其在技術和產業化方面都已有所突破,但仍面臨技術、經濟性、環保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下,未來何去何從?——煤化工企業頗為糾結。 “發展煤化工要仔細盤算選擇好產品,否則工藝將會成為負資產。”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涌在山西
現代煤化工的產品種類繁多,多種技術路線并存,雖然其在技術和產業化方面都已有所突破,但仍面臨技術、經濟性、環保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下,未來何去何從?——煤化工企業頗為糾結。 “發展煤化工要仔細盤算選擇好產品,否則工藝將會成為負資產。”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涌在山西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了《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明確了2020年我國能源發展的總體目標、戰略方針和重點任務。記者就此采訪了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 《行動計劃》出臺的背景是什么? 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變化,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不僅是奪取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最終勝利的根本途徑,也是后危機時期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舉措。發電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努力實現低碳發展、清潔發展,切實保障國家能源和經濟安全,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加快電
5月16日,科技部在其官方網站分別就《太陽能發電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和《潔凈煤技術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作出解讀。 《太陽能發電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解讀 問:《太陽能發電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出臺的? 答:
■ 節能是能源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人類要抑制自身用能的“胃口”,要使節能成為一種先進文化,一種社會道德,一種世界觀,一種生活方式。 ■ 從現在到2050年,中國需利用1000億~1100 億噸標準煤,這龐大的煤炭總量如何利用好將是嚴重挑戰,必須作好頂層設計
4月1日,國家能源局網站發布了《2016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 《意見》明確:2016年,能源消費總量43.4億噸標準煤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3%左右,天然氣消費比重提高到6.3%左右,煤炭消費比重下降到63%以下。 《意見》還提到,爭取在2016年6月底前發布實施能源發展“十三五
目 錄 一、形勢與需求 二、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戰略部署 (一)總體思路 (二)發展目標 (三)戰略部署 三、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四、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五、推進重點領域核心關鍵技術突破 (一)加強農業農村科技
4月12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與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共同舉辦的“延長中科(大連)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暨甲醇(二甲醚)制無水乙醇技術產業化”啟動儀式在大連化物所舉行。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 沈浩、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劉中民院士、大連市常委
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煤炭一直處于重要地位,“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稟賦特點,決定了煤炭仍然是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穩定的基石。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山西煤化所)所長王建國向《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煤炭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其基礎地位不會發生根本性改變。山西煤化所圍繞煤炭清潔高效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關于就《循環發展引領計劃》(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已經發布。征求意見稿中提到,推動餐廚廢棄物、建筑垃圾、園林廢棄物等城市低值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推進水泥行業利用現有水泥窯協同處理危險廢物、污水處理廠污泥、生活垃圾等,推進火電廠協同資源化處理污水處理廠污泥,推
蘭炭,為京津冀霧霾治理開辟新路 據2013年環保組織發布的報告顯示,煤炭燃燒排放出的大氣污染物是整個京津冀地區霧霾的最大根源,占一次PM2.5顆粒物排放的25%,對二氧化硫和碳氧化物的貢獻分別達到了82%和47%。在燃煤排放的污染物中,工業燃煤和城市取暖鍋爐均采取了的環保措施,分布在城市周邊廣
能源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能源發展是經濟發展的縮影。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能源行業十年跨越發展,為新時期經濟社會建設提供了充沛動力,為我國經濟轉型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這10年,能源供應能力顯著增強。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翻一番,居世界第一。煤炭、天然氣產量分別增長127%和214%。石油
能源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能源發展是經濟發展的縮影。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能源行業十年跨越發展,為新時期經濟社會建設提供了充沛動力,為我國經濟轉型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這10年,能源供應能力顯著增強。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翻一番,居世界第一。煤炭、天然氣產量分別增長127%和214%。石油
核心提示 用生物質、太陽能、風力、潮汐等可再生資源發電,加強原油加工、輸送、儲備能力……“缺煤少油無氣”的廣西,正在舉全區之力打響能源“翻身仗”,力爭在“十二五”期間,打破能源短缺這一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瓶頸。 10月24日,記者從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獲悉,廣西重點規劃——《廣西能源發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逐步推進,能源需求增長強勁、能源消耗總量不斷增長,石油等優質資源進口量急劇增加,長期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日趨顯現。一方面,我國能源低碳化和優質化進展緩慢;另一方面,全球面臨新能源技術的重大變革,發展清潔能源、應對氣候變化已是大勢所趨。
剛剛過去的“十二五”,無疑是中國大氣環境保護尤其是電力行業節能減排工作極不平凡的5年。特別是2014年以來,國家陸續出臺了《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支持和推進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目前,全國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機組容量約1億千瓦,正在改造的超低排放機組容量超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16年10月27日 (此件公開發布) “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 為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確保完成“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低碳發展目標任務
在我國的能源結構中,石油、天然氣資源匱乏,煤炭儲量相對豐富,在能源結構中占比近70%,居主導地位。目前,我國已探明煤炭儲量10200億噸,55%以上是煤化程度低的低階煤,蘊藏其中的揮發分相當于1000億噸的油氣資源。但由于低階煤水含量高,直接燃燒或氣化效率低,且現有技術無法充分利用其資源價值,
在我國的能源結構中,石油、天然氣資源匱乏,煤炭儲量相對豐富,在能源結構中占比近70%,居主導地位。目前,我國已探明煤炭儲量10200億噸,55%以上是煤化程度低的低階煤,蘊藏其中的揮發分相當于1000億噸的油氣資源。但由于低階煤水含量高,直接燃燒或氣化效率低,且現有技術無法充分利用其資源價值,
——為編制國家“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石元春 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11月初在北京宣布啟動全國人民為編制“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活動,作者謹以此文相獻。我國需要新的國家能源戰略 近年全球氣候變暖和化石能源資源漸趨枯竭的壞消息頻傳,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能源轉型
7月22日,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規范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產業科學有序發展的通知》,嚴格能源轉化效率、水耗、排放等產業準入要求。禁止建設年產20億立方米及以下規模的煤制天然氣項目和年產100萬噸及以下規模的煤制油項目。提出沒有列入國家示范的項目,嚴禁地方擅自違規立項建設。 受環保壓力及能源結構調
7月22日,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規范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產業科學有序發展的通知》,嚴格能源轉化效率、水耗、排放等產業準入要求。禁止建設年產20億立方米及以下規模的煤制天然氣項目和年產100萬噸及以下規模的煤制油項目。提出沒有列入國家示范的項目,嚴禁地方擅自違規立項建設。 受環保壓力及能源結構
近年來,基于節能減排考慮,我國一些地方出現取消、替代煤炭的熱潮,煤制油、煤制氣、煤改氣等工程紛紛落地。近日,國家能源局下發規范煤制油、煤制氣產業的通知,更是被市場解讀為“肯定大方向”的行業“強心劑”,相關項目密集上馬。 專家表示,在中國“富煤、貧油、少氣”的現有條件下,煤炭仍將長期占據我國能源
12月28日,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李建華宣布,世界最大煤制油項目――神華寧煤集團400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示范項目在寧夏建成投產。該項目總投資550億元,承擔著37項重大技術、裝備及材料的國產化任務,項目國產化率達到98.5%。 新華社消息,習近平總書記對該項目建成投產作出重要指示,這一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