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持續提高,已從認為排放污染物會對人們的健康造成威脅,延伸到自然環境的保護、生態平衡及可持續發展。為能夠有效保護生態環境,生態環境監測系統應運而生。對環境污染物的監測不僅要測定其成分和含量,同時還要監測形態、結構和分布規律,監測物理、生物污染因素,以便實現全面、準確監測,科學地分析環境污染對各方面造成的影響,從而進一步做出準確的環境質量評價。生態監測是生態系統層次的生物監測,是更復雜、更綜合的一種監測技術,是環境監測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不同的技術手段剖析影響因素的變化規律,為評估環境質量和調控環境提供科學依據。 1、生態環境監測概述 1.1、生態環境監測的概念 環境監測是通過現代科學技術方法,以不同形式對環境化學污染物及物理和生物污染等因素進行現場監測和評定,得出準確的環境質量評價。隨著科技的發展,環境監測范圍逐漸擴大到生物、生態變化等。生態監測是生態系統層次的生物監測,是更復雜、更綜合的一......閱讀全文
近日,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全文如下: 國務院關于印發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6〕6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國務院 2016年11月
中共中央 國務院 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 (2018年6月16日) 良好生態環境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增進民生福祉的優先領域。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
11月23日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規劃財務司巡視員兼副司長尤艷馨、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介紹環境保護規劃財務工作的有關情況,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巡視員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情況,并共同回答記者關注的問題。 49名廳級干部在“綠盾20
今天上午10點,生態環境部召開2020年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兼水生態環境司司長張波介紹碧水保衛戰的進展情況,并共同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2019年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
11月9日,環境保護部部長、國合會中方執行副主席陳吉寧發表題為《改革生態環保制度 提升環境治理能力》的特別演講。 環境保護部部長 陳吉寧 (二○一五年十一月九日) 各位委員、各位專家,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北京正處金秋銀冬之交,我們有一年收獲的喜悅,也有謀劃來年的期待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去年的政府改革牽動人心,調整后,以建設“美麗中國”為目標,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納入了更多的職責。2020年為“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未來“十四五”環境監測規劃有哪些變化?為行業帶來哪些新機遇?帶著這些問題,分析測試百科網小編在首屆安捷倫-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環境分析新技術論壇之前
2017年4月28日至5月28日,中央第一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天津市開展了環境保護督察,并于7月29日反饋了督察意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提出的“三個著力”重要要求,把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遼河保護區管理局,各直屬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任務部署,提升環境科技創新能力,為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構建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積極成效。但總體上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仍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資源
9月20日,生態環境部舉行9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崔書紅司長,向大家介紹我國自然生態保護的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新聞發布會由劉友賓主持。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9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我們邀請到自然生態保護司崔書紅
10月23日19:00,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辦第八場集體采訪,邀請福建省環保廳黨組書記,廳長朱華、河北省環保廳黨組書記、廳長高建民,遼寧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張麗華,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胡冠九,湖南省張家界市環保局環境監測中心站分析室主任黃斌接受采訪。 5位環保領域的十九大代表,圍繞“打好生
1月12日至13日,生態環境部在京召開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要求,總結2019年工作進展,分析當前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形勢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于3月11日(星期五)10時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13個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 環保部部長陳吉寧 非常高興今天有這樣的機會和我們的媒體朋友們見面,回答大家的問題。環境問題是一個發展問題,人類在發展中,特別
自2009年智慧城市概念興起至今,我國已有400多個城市開展智慧城市建設,年投資額保持在15%以上,而智慧城市多個領域尚處于探索與試點階段,市場潛力還未充分釋放,全國萬億市場格局值得期待。 智慧環保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 傳統環境管理模式難以滿足需求,孤島現象嚴重。智慧環保是數字環保、
環境保護部部長、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合會”)中方執行副主席陳吉寧今日在國合會2015年年會上發表特別演講時指出,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深化生態環保制度改革,提升環境治理能力。 陳吉寧說,今年是中國環境發展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三五”規
二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15項,不含專用領域) 16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 中科院是中國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發起者、組織者之一,是科學與應用目標的提出者和實施者,50余家院屬單位承擔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務和多項協作配套任務,突破了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為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 在載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有關地區和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要求以生態環境質量和資源利用效率居于世界領先水平為目標,著力在構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優化國土空間布局、統籌陸海保護發展、提升生
“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順利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新年賀詞中的這句話令人振奮。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保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正式確立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這一年,全面打響污染防治攻堅戰,對20個省、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及《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全文如下。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監測工作,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積極推動生態環境監測網建設改革,于今年5 月初明確要求:一是環境保護部起草生態環境監測網建設改革的方案或意見,作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的配套改革舉措,于 2015 年6 月一并提交中央審議;二是此方案或意見應深入貫徹落實中
8月31日,生態環境部舉行8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司司長崔書紅、規劃財務司副司長汪鍵介紹了“放管服”改革有關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并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8月份例行
7月26日,生態環境部舉行7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介紹了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保專項行動有關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并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持續做到、做好“六個堅持”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
2月17日,環保部印發《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二五”發展規劃》,詳情如下:關于印發《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二五”發展規劃》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部各派出機構、直屬單位: 環境保護標準是我部落實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重要手段,是支撐環境保護各項工作的基礎。為不斷完善環
1 黃河流域生態 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 習近平總書記兩度考察黃河,提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強調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著力加強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今天上午,國務院正式對外發布“國務院關于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即通俗所說的“水十條”。 “通知”內容顯示,今后,國家將加強包括飲用水、地下水、湖泊流域水以及排放污水等水體的全面監測。全文內容如下: 附:國務院關于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作為一個全面指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綱領性文件受到媒體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了深入學習領會《意見》精神,彰顯《意見》新內容、新亮點,本刊記者對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常務理事黎祖交教授進行了專訪。 在黎祖交教授看來,中共中央國務院最
又是一年春來到。生機盎然的春天一步步走來,中華大地的綠色一天天增多。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高度,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維度,強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不斷提高環境管理系統化、科學化、法制化、精細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環境保護部謀劃“十三五”工作的思路和規劃。其中,信息化作為“五化”之一,其重要作用將越發凸顯。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國家實施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并對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作出了具體部署。這對于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大作
由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中國環境報社、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主辦的“2018聚焦攻堅·全國環保廳局長論壇”12月15日舉辦。論壇圍繞“推進生態環境領域改革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這一主題,就生態環保體制機制改革、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打造生態環保鐵軍等議題,交流了經驗,并就相關問題提出了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