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近日表示,正在研究制定轉基因品種審定辦法,修訂《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積極推動《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的修訂工作,建立健全轉基因產業化的相關制度。 棉花轉基因技術獲突破 干旱、鹽堿、蟲害,成為當前轉基因研究要解決的重點突破領域。目前,國產轉基因技術已在棉花領域實現突破和推廣。國產轉基因抗蟲棉品種的市場份額已達96%以上。 中國農科院統計結果顯示,1951年~2009年,我國年均農作物受災面積每十年增加7000萬畝以上,年均因災損失糧食每十年增加100億斤以上,年均農業經濟損失每十年增加200億元以上。據了解,旱災造成的農作物損失占自然災害損失總數的60%,而洪澇和病蟲害各占到10%左右。 而轉基因技術的研究,以抗旱、抗蟲為重點突破領域。農業部表示,針對我國干旱、鹽堿、病蟲多發、氣候變化等農業發展重大問題,轉基因研究與應用加強技術研究,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優先攻克抗蟲、耐除草、抗旱等性狀在主要農作......閱讀全文
自從上世紀80年代末,科學家們將十多年來的分子生物學研究成果運用到生物新物種的培育上以來,對轉基因技術的爭論就已開始,并且從未停止。 2012年9月19日,法國凱恩大學塞拉利尼教授發表論文,稱用轉基因玉米NK603進行大鼠兩年飼喂研究,引起大鼠產生腫瘤,此消息一經發出便引起廣泛關注,使轉基因
根據轉基因重大專項總體實施方案和“十二五”實施計劃,為更廣泛地凝聚和整合國內優勢力量,進一步推進各項研究任務的順利完成,現安排一批重點課題,采取自由申請、專家評審、擇優支持的方式遴選承擔單位。 一、申報要求 (一)基本要求 1.申報內容必須在指南范圍之內,超出指南范圍的不予受理
根據轉基因重大專項總體實施方案和“十二五”實施計劃,為更廣泛地凝聚和整合國內優勢力量,進一步推進各項研究任務的順利完成,現安排一批重點課題,采取自由申請、專家評審、擇優支持的方式遴選承擔單位。 一、申報要求 (一)基本要求 1.申報內容必須在指南范圍之內,超出指南范圍
木瓜是生物技術公司瞧不上的小作物,卻是美國夏威夷州農業支柱。上世紀90年代,公共科研機構植物病毒學家戴尼斯·岡薩弗斯培育的轉基因抗病毒木瓜 “彩虹”得以推廣,拯救了受環斑病毒危害的木瓜產業。如今,夏威夷木瓜除銷往美國本土和加拿大外,也占據了日本市場。
超級雜草、自殺與基因的悄悄傳播——有關轉基因作物,哪個為真實,哪個為虛假,哪個尚屬未知的呢?2013年5月2日的《自然》雜志就這些問題進行了報道。文章認為,轉基因作物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但是對其進行污蔑也是不應當的。真理存在于兩者之間的某個位置上。 在有關轉基因食品與作物的激烈爭論中,
批準任何一個證書都要經得住歷史和科學的檢驗。未獲批準之前,一粒種子也不能下地。凡是經過安全評價、上市的轉基因產品,都是安全的、可以放心的。 5月4日,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在北京發布的《2016年全球生物技術/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發展態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稱,轉基因作物商業
在一群人看來,“它”不過是一個新的物種,但在另一群人看來,“它”是一個危害人類健康的魔鬼; 在一群人看來,“它”是解決糧食危機、減緩氣候變暖的良藥,但在另一群人看來,“它”的背后存在著利益集團不可告人的滅絕人性的巨大陰謀。 無論是在科學領域,還是在政府決策
自轉基因技術出現的那一天起,圍繞它的爭論就一直不絕于耳,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黃大昉是力挺發展轉基因技術的專家之一,在剛剛閉幕的第五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上,黃大昉又一次指出:“轉基因技術是科學發展的必然,大勢所趨,不可逆轉。” “從1996年轉基因作物商
世界糧食生產受環境變化、人口增長以及可耕種土地等因素的制約日益嚴重,轉基因作物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來,轉基因食品和飼料引起了公眾越來越多的關注,特別是由之帶來的健康風險和營養安全問題是近年來爭議最多的話題之一。 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研究從轉基因技術問世以來一直是一個研究熱點,雖然這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農業部發布《農業部關于進一步加強轉基因作物監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進一步加強轉基因作物監管,促進農業轉基因作物研究與應用健康發展。 《通知》中指出,對轉基因作物要明確監管重點、加大查處力度、強化監管保障,進一步加強轉基因作物的監管。 一、明確監管重點
5月17日,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學院發布報告稱,轉基因作物是安全的。這并不是科學家第一次做出這樣的判斷。 不過,最新結論的出爐似乎更為謹慎。這份題為《轉基因作物:經驗與前景》的報告,通過對過去30年中約900項相關研究進行全面回顧和深入分析,再次為轉基因作物“正名”。 那么,轉基因作
前段時間,有關轉基因的話題引起了廣泛關注。轉基因作物為何會引發如此大的關注度?轉基因作物到底安不安全?帶著疑問,《科學時報》記者專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植物生理學會理事長許智宏。 許智宏認為,人們之所以對轉基因作物的質疑如此強烈,其實是因為利用轉基因技術來進行作物育種的歷史畢竟較短,公
5月17日,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學院發布報告稱,轉基因作物是安全的。這并不是科學家第一次做出這樣的判斷。 不過,最新結論的出爐似乎更為謹慎。這份題為《轉基因作物:經驗與前景》的報告,通過對過去30年中約900項相關研究進行全面回顧和深入分析,再次為轉基因作物“正名”。 那么
4月6日,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中國農業轉基因技術風險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研究指出,在轉基因技術進入大規模產業化階段的機遇期,我國應加強轉基因作物的研究,加快推進其產業化進程。 Bt轉基因棉花是我國第一種投入商業種植的轉基因棉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所長吳孔明帶領團
實驗基地的轉基因水稻和普通水稻看起來并無區別。 (資料圖片) @華西都市報:近期,關于轉基因作物是否有害、是否應該投入實際生產,再次在公眾中引起較大爭論。昨日,華西都市報記者從農業部門了解到,作為水稻生產和消費大省,四川省的科研機構對轉基因水稻的研究從未停止,但目前轉基因作物
據英國《獨立報》16日報道,英國的5位著名植物學家在一份報告中指出,沒有任何強有力的證據證明轉基因作物對人類、動物或者環境的危險性超過傳統作物,現在已到了歐洲放棄嚴格控制這項技術的做法的時候。鑒于人類可能在未來幾十年面臨糧食短缺問題——雖然英國公眾基本上沒有意識到這一正在迫近的危機——在英國以及
出于糧食安全的考慮,我國正逐年增加轉基因生物的進口數量。圖為轉基因大豆。 養豬如果全部使用配合飼料,每年將消耗糧食生產總量的40%左右。本版圖片來源:昵圖網 目前我國所使用的飼料大多數都含有轉基因成分。用轉基因作物或者其加工副產品制作的轉基因飼料是否會對動物乃
無論是頭發的顏色與發型,還是臉上的面相與神態,第一眼看到克萊夫·詹姆士(Clive James)博士,總感覺與經典影片《卡桑德拉大橋》中的喬納森·張伯倫大夫多少有些相似。不過與喬納森大夫的神經外科專業不同,克萊夫·詹姆士博士有自己專注的領域——轉基因作物。
她見證了第一個轉基因成果的誕生;她跟反轉基因的人士爭論了十幾年;她參加過多項轉基因作物風險與安全的評估工作——這些經歷使她成為轉基因論戰中鏗鏘有力的發言人。 轉基因技術和產品已經深入人類的生活。早在轉基因農業技術出現之前,用于制藥等行業的轉基因技術已經在造福人類。目前,全球有29個國
這一個月,塞拉利尼(Gilles-Eric Seralini)疲于奔命地辯護那個引起全球軒然大波的試驗——“轉基因玉米致癌試驗”。 塞拉利尼是法國卡昂大學的教授,曾是法國農業部與環境部轉基因委員會的11名成員之一,也曾在歐盟任職。 風波起源于一個月前的一篇論文。2012年9月
無論是頭發的顏色與發型,還是臉上的面相與神態,第一眼看到克萊夫·詹姆士(Clive James)博士,總感覺與經典影片《卡桑德拉大橋》中的喬納森·張伯倫大夫多少有些相似。不過與喬納森大夫的神經外科專業不同,克萊夫·詹姆士博士有自己專注的領域——轉基因作物。 作為ISAAA(國際農業生物技術
2004年10月有“農業諾貝爾”之稱的世界糧食獎授予中國水稻育種家袁隆平,以表彰他在雜交水稻育種方面的巨大貢獻。9年之后,2013年的世界糧食獎頒給了在植物轉基因技術方面的三位先驅,三位獲獎者在1983年幾乎同時研發出了世界上最早的轉基因植物,并在今后的三十年中,不斷發展和推進了轉基因技術。
鮮為人知的是,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方面已經開始動轉基因的腦筋。 近日,《中國經營報》記者獨家獲悉,多個省市都在悄然招商轉基因研究中心,除此之外,一些省市還開始試種轉基因作物,在這些試種的作物中,除了農業部批準的轉基因棉花之外,還包括一些被國家列為禁止種植的轉基因作物,比如
5月17日,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學院在發布的題為《轉基因作物:經驗與前景》的報告中稱,市場上的轉基因作物不僅安全,而且對人類和環境還有好處。這份長達408頁耗時兩年的報告,由20名來自大學與研究機構的專家共同完成,這再次印證了科技界許多支持轉基因研發的科學家觀點。 實際上,隨著對轉基因技
許智宏,著名植物生物學家,原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教授系著名植物生物學家和原北京大學校長。他也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和研究員。記者采訪許智宏教授報道“GM debate needs grounding in science”。 Q:轉基因作物的全球趨勢是怎樣的? A:轉基因作物已經廣泛種
那些反對農業生物技術的人最常用的指責武器是,幾乎沒有轉基因作物安全性的評估,并且此問題也沒有達成科學上的輿論一致。這些說法都是不準確的。 “這項科學還沒研究透徹。”——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有機研究員查爾斯?本布魯克(CharlesBe
農業部近日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轉基因作物監管工作的通知》,《通知》表示,轉基因是一項高技術、也是一個新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中央對發展農業轉基因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研究上大膽,堅持自主創新;在推廣上慎重,做到確保安全;在管理上嚴格,堅持依法監管。近年來,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高度重視轉基因作
轉基因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中國對轉基因的管理甚至比美國還要嚴苛;國內的科學家不愿意參與爭論,如果有人支持轉基因作物,便常被貼上“漢奸”的標簽,這不是科學的、理性的爭辯。 許智宏(著名植物學家、北京大學原校長) 轉基因作物已經廣泛種植近20年。從1996年美國首次種植開始,在全世界范圍
6月10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曉亞以《轉基因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為題作綜合學術報告,介紹了轉基因技術的發展、應用以及安全問題。6月10日,陳曉亞作題為《轉基因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的主題報告 “在過去幾十年里,轉基因技術經歷了誕生、成長到大規模商業化應用
轉基因技術帶來農業技術革命 20世紀50年代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開啟了轉基因技術的研究之路。轉基因技術即是利用分子生物學方法將某些生物或人工合成的基因導入到其它生物中,使其表達出目的性狀。這一技術帶來了農業技術的革命,縮短育種時間,突破植物有性雜交限制,讓人類按照自己的意愿改變作物性狀成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