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4年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簡稱DSM-IV)公布以來,關于創傷后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臨床癥狀表型的爭議一直存在。PTSD的臨床癥狀表型之所以受到眾多研究者的高度關注,原因在于它是準確界定PTSD的關鍵;而對PTSD的準確界定又是揭示PTSD的發病機制與病理過程、發展PTSD的診斷標準與評估工具以及完善PTSD的預防與干預辦法的前提,并將最終促進科學、有效的PTSD防治體系的建立。 DSM-IV界定的PTSD 3維表型模型由于缺乏實證支持以及臨床與研究中的局限而廣受詬病,研究者們基于實證與理論研究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替代模型,其中得到最多實證支持的模型包括King等人(1998)的4維情感麻木模型、Simms等人(2002)的4維精神痛苦模型以及Elhai等人(2011)的5維精神痛苦性喚起模型。在2013年公布的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閱讀全文
5. 確定腫瘤細胞的來源揭示腫瘤發生過程中的細胞來源將為開發與改善治療策略提供非常重要的理論基礎。應用GEM模型已經成功闡明了某些不同腫瘤類型的細胞起源。在小細胞肺癌(SCLC)研究中,通過氣管內注射細胞特異性的Adeno-Cre病毒載體,使Trp53和Rb1兩基因分別在Clara細胞, 神
前沿相對于過去常用的腫瘤細胞接種和免疫缺陷小鼠模型,基因修飾小鼠(GEM)模型是建立在天然完整免疫條件下的原發(de novo)腫瘤。因此,作為腫瘤學研究的工具,GEM模型更能模擬人腫瘤的組織病理學和分子學特征,表現為有更好的遺傳異質性,其優勢在于能反映腫瘤細胞自身,以及腫瘤微環境中細胞等相互作
動物模型是生命科學領域不可或缺的工具,其中,小鼠在人類的研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為它們與人類有很多相似的基因以及分子途徑。全世界的研究人員都在用小鼠模型研究人類疾病,包括癌癥、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 但是,究竟什么樣的小鼠模型才能在藥物研發和臨床前研究中發揮有效的作用呢?生命科學哪些領域急需
今天為大家帶來了百奧賽圖自主開發的一系列細胞因子/細胞因子受體人源化小鼠。以這些人源化小鼠為基礎建立的多種自身免疫疾病模型(銀屑病、AD、哮喘等),助力人源細胞因子抗體藥物藥效學評價,加速自身免疫疾病藥物的研發。 基于 B-hIL17A 小鼠的銀屑病模型 IMQ乳膏(QD×8
研究表明Th17細胞以及相關的IL17、IL22 、IL23 等細胞因子參與到多種自身免疫疾病發展過程中[1]。其中IL17家族細胞因子可以動員、募集及活化中性粒細胞,從而介導炎癥反應的產生,并參與到自身免疫疾病的發病過程中(如圖1)。所以針對于IL17靶點相關的抗自身免疫藥物一直是研發的熱點。
第一節 老年癡呆的定義 阿爾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稱老年性癡呆,是一種與衰老相關,以認知功能下降為特征的漸進性腦退行性疾病或綜合癥。病人整個大腦彌散性萎縮并出現明顯的病 理組織學改變——老年斑(senile plaque, SP)(或神經炎性斑,ne
第一節 老年癡呆的定義 阿爾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稱老年性癡呆,是一種與衰老相關,以認知功能下降為特征的漸進性腦退行性疾病或綜合癥。病人整個大腦彌散性萎縮并出現明顯的病 理組織學改變——老年斑(senile plaque, SP)(或神經炎性斑,ne
俞曉峰博士現任賽業模式生物副總裁、高級科學家,負責基因修飾模式動物的研發與技術服務等工作。 俞博士在遺傳基因模式動物領域有超過20年研發與管理等方面的豐富經驗,在干細胞相關領域及哺乳動物細胞系基因改造研究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其研究成果多次發表在Nature Immunology、Hum Mo
研究表明Th17細胞以及相關的IL17、IL22 、IL23 等細胞因子參與到多種自身免疫疾病發展過程中[1]。其中IL17家族細胞因子可以動員、募集及活化中性粒細胞,從而介導炎癥反應的產生,并參與到自身免疫疾病的發病過程中(如圖1)。所以針對于IL17靶點相關的抗自身免疫藥物一直是研發的熱點。目前
2014年,結束了在美國長達10年的科研生涯,張超加入了同濟大學,成為該校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最年輕的“80后”教授。2015年,他入選了國家第六批“青年千人”計劃;2016年,他被任命為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 回國短短3年的時間,張超教授建立了自己的課題組,主持國家科技部、基金委等科研項目
小鼠常被用于研究癌癥,但科學家仍在努力改善這一模型,以更好地研究人類疾病。基因編輯的進步使研究人員能夠構建更能反映人類疾病的小鼠模型。 1915年,全球處于戰爭狀態,日本病理學家Katsusaburo Yamagiwa和他的助理Koichi Ichikawa正在努力研究一個致命武器,其殺傷力
2010年上映的電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國》中,有一個非常驚艷的角色,就是由鄧超飾演的裴東來,電影中裴東皮膚雪白,頭發眉毛也皆白,外出時總是用遮陽帽、斗篷等用來遮陽。裴東來正是一個典型的眼皮膚白化病患者,不過由于鄧超對美瞳過敏,因此電影中裴東來的眼睛顏色正常。 眼皮膚白化病(OCA)是一類遺傳上的
俞曉峰博士現任賽業模式生物副總裁、高級科學家,負責基因修飾模式動物的研發與技術服務等工作。 俞博士在遺傳基因模式動物領域有超過20年研發與管理等方面的豐富經驗,在干細胞相關領域及哺乳動物細胞系基因改造研究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其研究成果多次發表在Nature Immunology、Hum Mo
俞曉峰博士現任賽業模式生物副總裁、高級科學家,負責基因修飾模式動物的研發與技術服務等工作。 俞博士在遺傳基因模式動物領域有超過20年研發與管理等方面的豐富經驗,在干細胞相關領域及哺乳動物細胞系基因改造研究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其研究成果多次發表在Nature Immunology、Hum Mo
2019年的資本寒冬,遇到這次的新冠病毒疫情,讓人感覺資本市場更加寒冷。然而,這次疫情也讓大眾認識到醫藥健康才是影響全民的大事。資本一旦回暖,相信醫藥領域投資會首先反彈。后PD-1時代,我們的抗體藥物研發該如何走?在不得不面向國際競爭的新藥研發環境里,企業應該如何提前布局,而不是被動應對呢?我以
五、多重復制AD模型多重復制AD模型,是在現有模型的基礎上,利用綜合兩種或兩種以上模型方法獲得的一種復合模型。這類模型可以綜合獲得各種已有模型特點,符合AD的多因素 發病機制。目前已有的動物模型有,將Aβ(1~40或25~35)和小劑量的IBO共同注入大鼠海馬,2周后除出現神經元大量丟失外
腫瘤免疫治療,實際上分為兩大類。一種把腫瘤的特征“告訴”免疫細胞,讓它們去定位,并造成殺傷;另一種是解除腫瘤對免疫的耐受/屏蔽作用,讓免疫細胞重新認識腫瘤細胞,對腫瘤產生攻擊(一般來說,腫瘤細胞會巧妙偽裝,逃脫免疫的監視)。 第一種情況,因為要利用機體自身的免疫細胞,因此,目前多為免疫細胞治療
近日,倫敦癌癥研究所和瑞士洛桑路德維希癌癥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質譜技術,直接測量了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衍生的類器官(Patient derived organoids,PDOs)的新生抗原數量,發現晚期結直腸癌細胞表面的新生抗原比計算機預測的要少得多,這也解釋了當前免疫療法對大多數晚期結直腸癌療效不
瘧疾是經按蚊叮咬或輸入帶瘧原蟲者的血液而感染瘧原蟲所引起的蟲媒傳染病。寄生于人體的瘧原蟲共有四種,即間日瘧原蟲,三日瘧原蟲,惡性瘧原蟲和卵形瘧原蟲。其中惡性瘧原蟲及間日瘧原蟲是引起瘧疾主要死亡的瘧原蟲,為了使全球衛生界在2040年之前消滅瘧疾的雄心更接近現實,必須更好地了解已知導致人類瘧疾的瘧原
十個月前,新澤西的一位76歲尿道癌患者在經過多年的傳統治療,包括手術、化學療法和放射療法均失敗后,發展為尿道癌晚期。基因測序數據顯示,這位患者的HER2基因拷貝量異常增多。據此,醫生們在治療方案中加入一種此前通常用于轉移性乳腺癌的藥物:針對HER2基因變異的注射用曲妥珠單抗(Herceptin)
代謝組學是繼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之后新發展起來的一門學科,它通過對人體內小分子代謝物(50~1,500 Da)進行精準定性定量,分析代謝物與人體生理病理變化的關系,研究疾病發生發展、尋找疾病生物標記物、預測疾病預后等。代謝組學在臨床診斷上將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主要應用方向有四個方面:在臨床診斷(B
從傳統的手術、放化療到當前火熱的免疫療法,科學家們一直試圖找到對抗癌癥的更好療法。作為一種新型抗癌途徑,腫瘤免疫療法有著獨有的特點——它是一種動態的治療,更多的是對自身免疫系統的一種“培養和教育”,使之成為攻擊腫瘤的“武器”。 目前,全球制藥公司已經獲批的或者正在積極開發的腫瘤免疫療法產品包括免
在生物模擬領域,制藥公司投資的年增長率超過18%,這一動向反映出,制藥公司在面對創新、監管和預算三大壓力下需要轉向合理的藥物研發模式(基于更深層次的知識儲備和更低價格的研發成本)。 新建模技術已從之前的PK/ PD模型轉變成較大的生理機能模型,后者能模擬患者和患者群體并提出臨床醫療方案
俞曉峰 博士,高級科學家俞曉峰博士現任賽業模式生物副總裁、高級科學家,負責基因修飾模式動物的研發與技術服務等工作。俞博士在遺傳基因模式動物領域有超過20年研發與管理等方面的豐富經驗,在干細胞相關領域及哺乳動物細胞系基因改造研究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其研究成果多次發表在Nature Immunology、
PD-L1的“上位之路” 風靡全球的PD-1免疫療法持續在腫瘤治療領域閃耀,身為“男二號”的PD-L1單抗及其聯合免疫療法也迅速占據大片領地,展示出特有的腫瘤治療優勢。PD-L1除了可以抑制PD-1和PD-L1信號通路外,還有阻斷B7.1和PD-L1的共抑制功能,全面激活T細胞功能和細胞因
2020年3月2日,精鼎醫藥,一家領先的、致力于在臨床開發到商業化的各個階段加速創新療法的研發和上市,以改善人類健康的解決方案提供者,近日宣布收購了一家位于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布里斯班市的咨詢企業Model Answers。Model Answers是一家為生命科學行業客戶提供藥代動力學(PK)和藥
生物醫學科研專業設計中常要考慮如何建立動物模型的問題,因為很多闡明疾病及療效機制的實驗不可能或不應該在病人身上進行。常要依賴于復制動物模型,但一定要進行周密設計,設計時要遵循下列一些原則。一、相似性在動物身上復制人類疾病模型。目的在于從中找出可以推廣(外推)應用于病人的有關規律。外推法(Extrap
、醫學教學模擬人(醫學教學模型)的概念和相關內涵: 醫學教學模擬人(醫學教學模型)是指充分指利用醫學模擬技術而創設出仿真臨床模擬場景和模擬病人,代替真實病人進行臨床教學和實踐的教育方法。醫學教學模擬人(醫學教學模型)包括五個階段或類型:基礎人體解剖模型、人體局部功能性模型、計算
癌癥研究領域中公認的缺陷之一是缺乏能夠研究癌變和癌癥治療的模型系統。為了評估在臨床前和臨床研究中癌癥治療的效果,通常使用人類腫瘤細胞系或患者源性腫瘤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體內的腫瘤動物模型。腫瘤動物模型為臨床試驗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替代方案,可以讓研究者了解臨床藥物的作用機制,是藥物進行臨床試驗前的至關
一、設計原則生物醫學科研專業設計中常要考慮如何建立動物模型的問題,因為很多闡明疾病及療效機制的實驗不可能或不應該在病人身上進行。常要依賴于復制動物模型,但一定要進行周密設計,設計時要遵循下列一些原則。(一)相似性在動物身上復制人類疾病模型。目的在于從中找出可以推廣(外推)應用于病人的有關規律。外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