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國際計量委員會(CIPM)頻率標準聯合工作組(CCL-CCTF WG FS)在巴黎召開會議,公布了最新的用于二級秒定義和米定義實際復現的標準波長(頻率)推薦值列表。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研制的鍶原子光晶格鐘數據被采納:其絕對頻率測量值被用于鍶87原子光晶格鐘5S2 1S0-3P0光頻躍遷標準頻率國際推薦值的加權平均計算。這是我國首次成功向國際頻率標準工作組報鍶鐘數據。 中國計量院鍶原子光晶格鐘研究工作始于2007年,由方占軍領銜的創新團隊承擔。2015年7月,方占軍課題組順利完成了鍶87原子光晶格鐘的第一次系統頻移評定和絕對頻率測量工作,評定不確定度2.3×10-16,鍶87原子光晶格鐘5S2 1S0-3P0光頻躍遷絕對頻率值429228004229873.7(1.4)Hz,相對頻率不確定度3.4×10-15。 鍶87原子光晶格鐘是目前世界上頻率穩定度最高的原子鐘,也是研究最多的冷......閱讀全文
“高準確度原子光學頻率標準儀的研制與開發”課題通過驗收 近日,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共同承擔的“高準確度原子光學頻率標準儀的研制與開發”課題,順利通過了國家質檢總局組織的專家驗收。該課題建立了鍶原子塞曼減速器和激光冷卻囚禁裝置,研制了寬帶鈦寶石飛秒光梳和鉺光纖光梳,完善了多個
1 引言 20 世紀末,科學家們利用激光實現了原子的冷卻和囚禁,并因此榮獲1997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將冷原子應用于光譜測量可極大提高光譜的精度和分辨率,非常適合用來精確研究原子的內部結構和物理性質,檢驗基礎物理規律和探索新的物理。一方面,原子經過激光冷卻后運動速度減小,可冷卻至μK、nK甚至
記者日前從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以自主研制的高精密時間頻率標準裝置(NIMDO)為核心,成功研發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準確度遠程時間溯源系統,實現了用戶時間頻率實時“馴服”于國家原子時標計量基準UTC(NIM),從根本上保障用戶對時間頻率的準確性、溯源性和穩定性需求。 據介紹,時頻傳遞系
20 世紀末,科學家們利用激光實現了原子的冷卻和囚禁,并因此榮獲1997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將冷原子應用于光譜測量可極大提高光譜的精度和分辨率,非常適合用來精確研究原子的內部結構和物理性質,檢驗基礎物理規律和探索新的物理。一方面,原子經過激光冷卻后運動速度減小,可冷卻至μK、nK甚至pK的溫度,原子
概述原子吸收光譜分析(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AS)又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是基于試樣蒸氣相中被測元素的基態原子對由光源發出的該原子的特征性窄頻輻射產生共振吸收,其吸光度在一定范圍內與蒸氣相中被測元素的基態原子濃度成正比,以此測定試樣中該元
原子吸收光譜是原子發射光譜的逆過程。基態原子只能吸收頻率為ν=(Eq-E0)/h的光,躍遷到高能態Eq。因此,原子吸收光譜的譜線也取決于元素的原子結構,每一種元素都有其特征的吸收光譜線。 原 子的電子從基態激發到最接近于基態的激發態,稱為共振激發。當電子從共振激發態躍遷回基態時,稱為共振躍遷。
原子吸收光譜是原子發射光譜的逆過程。基態原子只能吸收頻率為ν=(Eq-E0)/h的光,躍遷到高能態Eq。因此,原子吸收光譜的譜線也取決于元素的原子結構,每一種元素都有其特征的吸收光譜線。 原 子的電子從基態激發到最接近于基態的激發態,稱為共振激發。當電子從共振激發態躍遷回基態時,稱為共振躍遷。
據國外媒體報道,物理學家近日表示,一種新型的時鐘可以通過稱重原子的方式計時。和標準的原子鐘相比,它的工作原理有著很大的不同,這種新型時鐘能更加精確地記錄時間。 標準的原子鐘利用了原子吸收電磁輻射這一原理,如某些特定頻率的光,它的內部結構可以從一個量子態跳躍到另一個量子
中華人民共和國依法管理的計量器具目錄(型式批準部分) 國家質檢總局公告 2005年第145號 為進一步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我局組織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依法管理
NIST下一代微型原子鐘的核心是一個芯片上的蒸汽電池(以高“光學”頻率滴嗒),圖為顯示在一粒咖啡豆旁。玻璃電池(芯片中的方形窗口)含有銣原子,其振動提供時鐘的滴嗒。整個時鐘由三個微晶片組成,外加輔助電子和光學元件。 核心組件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的物理學家及其團隊展示了一種實
1 引言 20 世紀末,科學家們利用激光實現了原子的冷卻和囚禁,并因此榮獲1997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將冷原子應用于光譜測量可極大提高光譜的精度和分辨率,非常適合用來精確研究原子的內部結構和物理性質,檢驗基礎物理規律和探索新的物理。一方面,原子經過激光冷卻后運動速度減小,可冷卻
PerkinElmer 宣布簽訂了 1500 萬美元的合同,其銣原子頻率標準 (RAFS) 將為下一代全球定位系統提供支持 馬薩諸塞塞勒姆,2009 年 9 月 10 日(美國商業新聞)- 專注于提高人類及其生存環境健康和安全的全球領先公司 PerkinElmer, Inc.,今天宣布已與
原子吸收光譜法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問世以來,在國內、外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由于其具有方法靈敏、準確、選擇性好、抗干擾能力強、快速等優點,而被廣泛地應用化學分析的各個領域,并且部分被列為標準分析方法。近年來,原子吸收光譜法在各個檢測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重視和應用,并已成為一種實驗室重金屬檢測日常慣
本報訊 (馬 強)2017年,寧夏計量質量檢驗檢測研究院持續加強新項目建標工作。 據悉,該院年初制定了建標計劃,對新建項目組織實施評審。圍繞建標工作,前期積極調研相關行業,了解客戶需求,評估社會和經濟效益,根據建標要求選購相關檢驗檢測設備,并先后選派了兩批人員分別到福建省計量科學研究院和山東省
AAS(原子吸收光譜)、AES(原子發射光譜)、AFS(原子熒光光譜)是三種常見的光譜分析技術,在食品、化工、環境等領域具有廣泛的用途,由于其原理相近,結構類似,很多初學者對于這三種技術難以參透,本文就帶大家辨一辨這“光譜三兄弟”。 AAS(原子吸收光譜) 基于氣態的基態原子外層電子對紫外光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前不久,有媒體報道,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研制的鍶87原子光晶格鐘(鍶光鐘)數據首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高克林研究員領導的囚禁離子研究組,經過10年努力,突破了系列關鍵技術,成功研制出我國首臺基于單個囚禁鈣離子的“光鐘”,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此項技術的國家。 時間頻率標準是人類生產和科學活動的基本條件。高克林介紹說,每一次時頻精度的提高,都使人們在更深的
葉軍是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物理學教授、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局(NIST)與科羅拉多大學聯合建立的實驗天體物理實驗室(JILA)研究員。2006~2007年,他的研究小組做成一臺世界上最準確——每7000萬年僅誤差1秒——的鍶原子光鐘 (optical atomic clock) ,精度超過了目前存放于美國
原理: 原子吸收光譜原理圖每一種元素的原子不僅可以發射一系列特征譜線,也可以吸收與發射線波長相同的特征譜線。當光源發射的某一特征波長的光通過原子蒸氣時,即入射輻射的頻率等于原子中的電子由基態躍遷到較高能態(一般情況下都是第一激發態)所需要的能量頻率時,原子中的外層電子將選擇性地吸收其同種元素所發射
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11月1日發表公報說,該所開發的鐿原子光晶格鐘運轉900萬年才出現一秒的誤差,在日前召開的國際度量衡局會議上被選為秒的新定義標準器的“候補隊員”。 公報說,該所研究人員在2009年開發出運轉60萬年僅誤差一秒的鐿原子光晶格鐘的基礎上,通過改良激光光源的頻率控制等,減少
近日,由總局組織實施的“銫原子噴泉基準鐘的開發和應用”“跨尺度微納米測量儀的開發和應用”“微膜泵驅動核酸微全分析儀”“質子轉移反應質譜儀器研制及應用示范”4項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項目通過驗收。 “銫原子噴泉基準鐘的開發和應用”項目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李天初院士牽頭承擔。項目攻克了冷原
馬薩諸塞塞勒姆,2009 年9月10日(美國商業新聞)- 專注于提高人類及其生存環境健康和安全的全球領先公司 PerkinElmer, Inc.,今天宣布已與 ITT Corporation 空間系統部簽訂了一份價值超過 1500 萬美元的合同,將為全球定位系統 (GPS) Block IIIA
蒸汽中待測元素的氣態基態原子會吸收從光源發出的被測元素的特征輻射線,具有一定選擇性,由輻射減弱的程度求得樣品中被測元素的含量。 當輻射通過原子蒸汽,且輻射頻率等于原子中電子由基態躍遷到較高能態所需要的能量的頻率時,原子從入射輻射中吸收能量,產生共振吸收。 原子吸收光譜是由于電子在原子基態和第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道,西澳大利亞大學副教授約翰-邁克菲倫領導的研究小組正在與時間賽跑,研制精確度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原子鐘。他們的原子鐘將用于一項實驗,測量宇宙的一個基本常數。邁克菲倫等人研制的原子鐘采用稀土元素鐿的原子制造。他說:“與其將它們看成鐘表,我更喜歡將它們視為人類的終極精度機器。”
1原子吸收光譜技術發展簡介 1955年,澳大利亞的沃爾什就首先提出原子吸收應用于化學分析的見解,并在1960年沃爾什和他的同事們設計和制造出最簡單的原子吸收光譜儀這標志著世界上第一臺原子吸收光譜儀的誕生。 原子吸收光譜儀雖然問世于澳大利亞,但在這里卻沒得到真正的發展、進步,隨后卻在美國的珀金
(KBr壓片法) 一、 實驗目的1、學習用紅外吸收光譜進行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分析。2、掌握KBr壓片法測定固體試樣的方法。3、熟悉傅里葉紅外分光光度計的工作原理及其使用方法。二、儀器與試劑1、 儀器:iS5 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美國Thermo Fisher
一 概述 絕大多數的化合物在加熱到足夠高的溫度時可解離成氣態原子或離子。其中,氣態自由原子在外界作用下,即能發射也能吸收具有特征的譜線而形成譜線很窄的銳線光譜。測量自由原子對特征譜線的吸收程度或發射強度可以推斷試樣的元素組成和含量,這就是20世紀70年代起得到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的原子光譜法。
1.原子熒光光譜基本原理 原子熒光是蒸氣相中基態原子受到具有特征波長的光源輻射后,其中一些自由原子被激發躍遷到較高能態,然后去激發躍遷到某一較低能態 (常常是基態) 戓鄰近基態的另一能態,將吸收的能量以輻射的形式發射出特征波長的原子熒光譜線。各種元素都有特定的原子熒光光譜,根據原子熒光強度可測
夜晚的臨潼驪山腳下,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東的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園區內,我國唯一、專門、全面從事時間頻率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一支科研隊伍,夜以繼日地與時間賽跑。 張首剛,是這支科研隊伍的主心骨、領頭雁。只要沒出差,他辦公室的燈總是凌晨時分才悄悄熄滅。 他,率真、不做作,執著鉆研
3月11日,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銫原子噴泉基準鐘的開發和應用》在中國計量院正式啟動。 本項目研究的目標為:在中國計量院現有的銫原子噴泉鐘研究基礎上,研制新型銫噴泉基準鐘復現秒長;組成基準鐘組駕馭商品氫鐘組產生獨立準確的時標,使得中國秒長基準和時標基準進入國際一流水平,在國內作為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