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醫療被認為是繼經驗醫學、循證醫學之后的第三次醫學革命。所謂“精準醫療”,是以個體化醫療為基礎、隨著基因組測序技術快速進步,以及生物信息與大數據科學的交叉應用,而發展起來的新型醫學概念與醫療模式。其本質是對一種疾病不同狀態和過程進行精確分類,最終實現對于疾病和特定患者進行個性化精準醫療。用美國總統奧巴馬的話來總結,就是:“要在正確的時間,給正確的人以正確的治療。而且要次次如此。” 和傳統藥物治療有效率只有25%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精準醫療”治療有效率可以提升到75%以上。作為當今腫瘤臨床研究最活躍的領域之一,精準醫療在腫瘤治療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根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最新數據,中國每年新增癌癥病例約350萬,約有250萬人因此死亡,我國面臨的腫瘤挑戰非常嚴峻。繼美國年初宣布啟動“精準醫療計劃”后,今年3月,我國科技部召開國家首次精準醫學戰略專家會議,決定啟動精準醫療計劃,2030年前政府將在精準醫療領域投入600億......閱讀全文
近年精準醫療逐漸從科學走向臨床和健康應用。精準醫學納入“十三五”;基因診斷擴大適用范圍,二代測序診斷試劑盒和腫瘤免疫治療單抗獲FDA批準;國產測序儀量產實現個人基因組進入百美元時代;基因與健康管理、保險等跨界融合;第582次香山會議商討“中國微生物組計劃(CMI)”;國內BAT,華為等IT巨頭逐
“惡性腫瘤已成為嚴重危害我國人們健康的重大疾病。但我國卻尚未建立以醫院為基礎的癌癥監查網絡,缺乏全國腫瘤診療狀況的權威數據,這就會導致腫瘤防治、臨床研究、指南制定、政府決策等帶有一定盲目性。” 7月29日,在中國衛生信息學會健康醫療大數據腫瘤專業委員會暨慢病防治聯盟指導委員會成立大會上,中國科
日前,羅氏診斷宣布其KRAS基因突變檢測已獲中國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批準上市。該檢測通過對KRAS基因突變狀態的識別,幫助醫生選擇適合患者基因特質的治療方案,為轉移性結直腸癌的靶向治療提供依據,推進個體化醫療。 目前,國內企業也紛紛推進個體化醫療向臨床應用的發展。業內人士指出,個體化醫療已經成為國
以新型生物芯片為代表的自動化智能型醫療技術從腫瘤診療研究走向早期診斷及動態監控等臨床應用,成為精準醫療時代的重要組成。其中,液體活檢是最重要的研究領域之一,在癌癥早篩、預后監測、用藥指導、患者分層等領域均表現出十足的潛力,出現了大批重要臨床結果。 2018年已近尾聲,縱覽一年液體活檢助力精準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公布的全球癌癥大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新增癌癥患者達1810萬人,因為癌癥死亡人數為960萬人。我國新發病例數380.4萬例,占全球癌癥新發病人數的20%以上,防控形勢不容樂觀。日前,由天津市腫瘤醫院主辦,中國抗癌協會、美中抗癌協會、美國莫菲特癌癥中心、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公布的全球癌癥大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新增癌癥患者達1810萬人,因為癌癥死亡人數為960萬人。我國新發病例數380.4萬例,占全球癌癥新發病人數的20%以上,防控形勢不容樂觀。日前,由天津市腫瘤醫院主辦,中國抗癌協會、美中抗癌協會、美國莫菲特癌癥中心、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
2015年年初,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國情咨文演講中正式啟動了“精準醫療計劃”,白宮官網發布精準醫療計劃的相關細節,隨后美國癌癥研究協會年會(AACR)在美國召開,此次會議匯集了目前所有癌癥主要領域的最先進研究成果,“精準醫療”的概念再次聚焦了全球的目光。當前的腫瘤治療正逐漸從對“癥”治療向對“基因
日前,專注于腫瘤互助抗癌的移動端APP應用腫瘤圈已經正式在國內各大應用商店上線。腫瘤圈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腫瘤圈的初衷就是為腫瘤患者打造一個病人與醫生、病人與病人之間交流溝通的平臺。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移動醫療應用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市場規模也不斷擴大。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
【2016年12月3日,上海】“2016全球精準醫療(中國)峰會”于12月3日 -4日在上海光大會展中心國際大酒店盛大召開。1000多位精準醫療產業的領軍人物和從業者出席了本屆大會,共同探討我國精準醫療產業的創新發展。本屆大會以“全球視野洞見前沿,本土創新引領未來”為主題,來自政府監管機構的政策
2018年1月12日,全球醫生組織(GlobalMD)在京成立首家中美兒童腫瘤質子治療國際協作中心 (項目),成為美國兒童腫瘤質子治療排名第一的佛羅里達大學質子治療中心和兩家知名兒童醫院的中國獨家合作機構。項目啟動兩周后,廣州潤錦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捷足先登,計劃注資千萬元,簽約成為GlobalMD
至本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正式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遠翼資本領投,老股東葦渡資本跟投,指數資本獨家擔任財務顧問。本輪融資將用于持續的研發投入及擴大中國最全面的腫瘤精準醫療數據平臺臨床影響力。 自2016年5月成立,至本醫療科技始終專注于泛瘤種的數百個癌癥基因的全面檢測,為每個患者提供
隨著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引入和“大數據”處理能力的提高,現代醫學正在經歷巨大的變革,由傳統標準化醫療模式向個體化醫療模式轉變。而人類基因組計劃和DNA元素百科全書計劃的完成及腫瘤基因圖譜的繪制,也為“量體裁藥”式的個體化醫療提供了有力工具,醫學領域面臨新的機遇。不過,業內人士表示,盡管市場空間可觀,
羅氏公司(以下簡稱“羅氏”)近日宣布,羅氏及其控股公司Foundation Medicine, Inc.,已與迪安診斷技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迪安診斷”)簽訂了合作協議,將共同攜手推動中國腫瘤個體化治療進程。 根據該合作協議,迪安診斷將成為Foundation
基因測序領域再迎重大突破 近期有關基因測序領域的利好消息接連不斷,相應基因測序板塊的個股也有異動,如馬應龍就于6月28日強勢漲停。新華社消息,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日前批準了首個利用被譽為“基因剪刀”的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來治療癌癥的人體臨床試驗,讓這種目前備受關注的生物醫學技術在
當今,腫瘤診治已邁入個體化及精準醫學的時代,從“一刀切”向“針對每一個病人的具體病情,正確選擇并精確地應用適當的治療方法”發展,這對進一步提高治療的有效性,降低不必要的藥物副作用和節約醫療支出都有著深遠的意義。腫瘤的精準醫療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精準診斷、精準治療、精準管理多個環節,均以精準的腫瘤
“未來10年,中國的癌癥發病率與死亡率將繼續攀升。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癌癥死亡總數將達到300萬左右。”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病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四川大學副校長步宏教授今日(7月5日)下午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癌癥已成為中國的頭號殺手。 面
進入2015年以來,“精準醫學”成為國內醫藥界關注和熱議的新概念,那么中國版“精準醫學計劃”何時推出?將有哪些戰略需求和重點任務?2015年5月23日,由中國遺傳學會生物產業促進委員會主辦、泰州市中國醫藥城協辦的“2015基因檢測與健康產業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協和
2016年1月12日,奧巴馬提出了癌癥“登月計劃”,將精準醫療、個性化醫學或癌癥醫學推向了另一高度。事實上,精準醫療是一個美好的愿景:即能詳細讀取腫瘤患者的缺陷,并開發出靶向缺陷的新一代藥物,醫生給患者最有效的治療方案。 使用新型靶向藥物如厄洛替尼(erlotinib)和西妥昔單抗(cetux
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日前在出席貴陽數博會論壇時稱,公司員工不允許有出生缺陷,并要求員工活到100歲。他提出華大基因的三大紀律,包括不允許員工的腫瘤晚于醫院發現。言論一出,外界一片嘩然,質疑者眾。但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采訪了解到,基因檢測在腫瘤早篩和助力腫瘤精準治療確實可以發揮巨大作用;隨著技術的發
尊敬的各相關單位: 以“創新醫療 智造健康”為主題的“2019上海國際醫療器械展覽會”將于2019年7月11日-13日在上海浦東新區世博展覽館舉辦,展會內容全面涵蓋了包括醫用電子、醫學影像設備、病房護理及輔助設備、醫用敷料、體外診斷試劑、光學、急救、康
全球正在邁入精準醫療時代,精準診斷是非常關鍵的一環。近年來,國內在該領域獲得快速發展,無論是政府、學術科研界,還是生物技術、醫藥企業以及投資界,均在這一領域深耕,希望促進行業發展,以精準診斷造福患者。大時代下,藥明康德傳媒部推出精準診斷系列訪談專題,邀請業內幾位專家與大家分享他們的觀點和見解。今
基因診斷將助推“大眾醫療”進步到“定制醫療” 從事醫學遺傳學教學科研40余年。1987年起,在國家“863”計劃資助下,一直致力于基因治療研究,系統開展了血友病B基因治療基礎和臨床試驗研究。獲得我國第一個原衛生部頒發的“新生物制品人體觀察”批件。2004年起任973項目“基因治療的應
多位腫瘤學專家表示,醫學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一兩年前精準醫療更多的是一個概念,現在已經來到臨床醫生的身邊。基因檢測是腫瘤精準治療的基礎,在以基因檢測為基礎的精準醫療即將進入千千萬萬的醫院之時,一方面,基因檢測技術本身需要不斷進步;另一方面,基因檢測在規范發展中也需要政策的引領和促進,大浪淘沙,兩
隨著醫學技術提升、就醫環境改善,困擾人們的復雜疾病是否能夠得到更加有效的治療?相關統計顯示,針對城市居民死亡率較高的癌癥(惡性腫瘤)、心臟病、冠心病等復雜疾病,傳統醫療方案的治療效果并不佳。據WINSymposium公布的數據顯示,傳統醫療在腫瘤治療上用藥無效率高達75%。人們仍然談“癌”色變。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精準醫療下,分析儀器到底有多少機會?POCT流行,Elisa橫行,分析儀器到底該如何切入醫療診斷?太多的問題,擺在“精準醫學”這四個字面前。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 詹啟敏 “到目前為止,‘精準醫學’還只是人們對此了解的冰山一角。”詹啟敏說。這是在第二屆生命組學與精準醫學大會上,中
2017年7月29-30日由勃林格殷格翰公司主辦的勃林格殷格翰呼吸論壇暨第三屆BI肺健康高峰論壇在廣州隆重召開。本次會議匯聚了國內外頂級呼吸領域專家及1000余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呼吸內科、腫瘤科、兒科、外科醫生。與會者以最新循證證據為基礎,共同探討呼吸疾病診治的現狀與未來,以推動我國呼吸疾病防治水
美國腫瘤研究所(NCI)推出NCI-MATCH計劃,將在7月正式招募3000名志愿者進行腫瘤靶向治療藥物的臨床研究。NCI-MATCH是NCI-Molecular Analysis for Therapy Choice的縮寫,直譯過來是“選擇治療方案的分子分析計劃”。 該計劃將對3000名癌癥
近日,迪安診斷(300244)與羅氏集團(以下簡稱“羅氏”)及Foundation Medicine, Inc.(以下簡稱“FMI”)分別簽訂了獨家戰略合作協議,將攜手助推中國腫瘤個體化診療進程。 根據相關協議,迪安診斷將成為FMI腫瘤全面基因組測序分析服務(CGP)在中
2018年11月6日,羅氏集團攜制藥和診斷兩大核心業務,以“個體化醫療-引領人類健康未來”為主題聯袂亮相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全方位展現了早期研發的前沿科技、覆蓋全生命周期的“診治一體化”解決方案以及個體化醫療的創新突破,進一步彰顯羅氏助力中國醫療健康產業創新升級的決心和承諾。現場,羅氏制藥還發布
9月2日,第十屆中國醫藥企業家科學家投資家大會暨改革開放40年醫藥行業發展成就展繼續火熱進行。一場由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魏于全,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原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林國強,天津藥物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昌孝,天津市腫瘤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希山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