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公布的全球癌癥大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新增癌癥患者達1810萬人,因為癌癥死亡人數為960萬人。我國新發病例數380.4萬例,占全球癌癥新發病人數的20%以上,防控形勢不容樂觀。日前,由天津市腫瘤醫院主辦,中國抗癌協會、美中抗癌協會、美國莫菲特癌癥中心、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癥中心、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醫學中心協辦的“第三屆腫瘤轉化醫學國際學術大會”在天津召開,大會主席、天津市腫瘤醫院院長王平在會上指出,目前我國腫瘤治療已逐漸步入精準醫學時代,診療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基礎醫學研究也得到了重要發展,但在將研究成果轉化為臨床應用方面仍有不足,從治療的效果上看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圖片來源于網絡 建設大數據中心加速科研成果轉化 據了解,轉化醫學是近10年來醫學領域的重點研究方向,其目的是打破基礎研究和臨床診療、技術創新、藥物研發之間的屏障,縮短理論實驗到臨床指導的過程,使患者能夠盡早享受到最新的......閱讀全文
精準醫學的概念不是美國總統奧巴馬首次提出的,卻因他的大名而成為2015年醫學界最熱的關鍵詞。今年,各種形式的醫學學術會上,精準醫學都成為必不可少的“座上賓”。 什么是精準醫學? ——在生命科學和醫學實踐所處的重要轉折點上應運而生 2015年1月2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美國國會作國情咨文報告
2015年1月2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美國國會作國情咨文報告時提出精準醫學一詞,迅速成為新年伊始世界各國關注的熱點。很多人不禁要問,奧巴馬口中的精準醫學長什么樣子?為什么要在這個時候啟動精準醫學計劃?精準醫學的概念不是美國總統奧巴馬首次提出的,卻因他的大名而成為2015年醫學界最熱的關鍵詞。今年
進入2015年以來,“精準醫學”成為國內醫藥界關注和熱議的新概念,那么中國版“精準醫學計劃”何時推出?將有哪些戰略需求和重點任務?2015年5月23日,由中國遺傳學會生物產業促進委員會主辦、泰州市中國醫藥城協辦的“2015基因檢測與健康產業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協和
大會介紹 中國版精準醫療論證已完成,“十三五”規劃啟動,為全面落實國家科技部精準醫學發展規劃,在中關村管委會的指導下,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臨床應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分會以及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蛋白質組學專業委員會(CNHUPO)主辦,生命科
編者按:伴隨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和醫學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生命科學知識的日益積累、臨床應用的不斷探索,醫學領域正悄悄發生一場革命。新華社記者最近兩個多月深入北京、上海、廣東等地調研發現,在精準醫學這一高科技領域的世界性角逐中,我國面臨難得的彎道超車機遇,亟待站在國家戰略層面加以重視,加強頂層設計
編者按:伴隨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和醫學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生命科學知識的日益積累、臨床應用的不斷探索,醫學領域正悄悄發生一場革命。新華社記者最近兩個多月深入北京、上海、廣東等地調研發現,在精準醫學這一高科技領域的世界性角逐中,我國面臨難得的彎道超車機遇,亟待站在國家戰略層面加以重視,加強頂層設計
基因產業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今年,精準醫學不僅被納入“十三五”規劃,作為精準醫學的“排頭兵”,基因組學也被納入“十三五”百大項目名單,要“加速推動基因組學等生物技術大規模應用”。 對著名基因組學專家、中國基因組學奠基人于軍教授來說,基因組學引領的技術應用得到如此重視,既讓他感到欣慰———20
“精準醫學”這一概念,自2015年年初被美國總統奧巴馬重提以來,一直被廣泛推崇,成了醫學未來發展趨勢的代名詞。不過,也是自那時起,大家做什么都想要與它掛鉤,商家更是喜歡炒作這個概念。最近《自然》與《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分別發表的有關精準醫學評論文章引發了不小的爭論,讓人不得不認真地思考“到底應如
記者18日獲悉,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腫瘤精準醫學專業委員會在此間成立,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腫瘤科主任李琦教授當選為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腫瘤精準醫學專業委員會第一屆會長。 李琦告訴記者,今后,精準醫學專業委員會將整合國內外優勢資源,發揮上海區位優勢,加強產學研合作,加快腫瘤精準醫學成果的臨
“973計劃”、“863計劃”等重大科技計劃已退出歷史舞臺,經整合成為新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現已正式啟動。首批重點研發專項之一即為精準醫學研究,可見其戰略地位非比尋常。 為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相關任務,按照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
2016年5月19日,科研人員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高通量、高內涵藥物綜合研究平臺實驗室內進行實驗操作。該技術體系提供的精準治療方案為提高惡性腫瘤治療療效和患者生活質量提供了可能。 2016年8月10日,上海正大基因科學研究院的技術人員在采集受檢者的口腔黏膜脫落細胞,這是基因
對于國內每年新增的430萬腫瘤患者來說,精準醫療的發展或成為生命的曙光。 但近日,腫瘤精準醫療被發表在《自然》和《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的兩篇文章推上了審判臺,被指“精準策略沒有給大多數腫瘤病人帶來好處,腫瘤的精準治療僅僅是一個待證明的假說。”這一觀點在國內醫療界引起極大爭論,有贊同者也有反駁者
今年1月2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國情咨文中提出“精準醫學計劃”,預算2.15億美元,希望以此“引領一個醫學時代”。新聞一經發布,沒想到我國上上下下好像動得更快,熱鬧非凡,不少人給美國總統點“贊”。有人表示,受奧巴馬影響,中國在15年內將跟蹤投放600億元人民幣。也有人質疑,美國總統在中國是否真具
2016年5月19日,科研人員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高通量、高內涵藥物綜合研究平臺實驗室內進行實驗操作。該技術體系提供的精準治療方案為提高惡性腫瘤治療療效和患者生活質量提供了可能。 2016年8月10日,上海正大基因科學研究院的技術人員在采集受檢者的口腔黏膜脫落細胞
4月21日,“2015清華大學精準醫學論壇”在清華大學主樓舉辦,來自國家衛計委、北京市衛計委、北京市醫管局、清華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的主管領導及院士,以及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蘭州大學第二醫院院長出席了此次論壇。 從論壇參與者的所在單位及身份可以觀察到中國精準醫學的政策風向,
科技日報:今年1月3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正式宣布美國啟動“精準醫學”研究計劃,什么是精準醫學?美國啟動的精準醫學研究計劃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曹雪濤:精準醫學是以個體化醫療為基礎、隨著基因組測序技術快速進步以及生物信息與大數據科學的交叉應用而發展起來的新型醫學概念與醫療模式,本質上是通過基
2016年12月23日,由Science雜志、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臨床應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分會、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蛋白質組學專業委員會、中國醫學裝備協會采購與管理分會、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精準檢測與精準診斷專家委員會、北京化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為主辦單位,中關村生物質譜
近年精準醫療逐漸從科學走向臨床和健康應用。精準醫學納入“十三五”;基因診斷擴大適用范圍,二代測序診斷試劑盒和腫瘤免疫治療單抗獲FDA批準;國產測序儀量產實現個人基因組進入百美元時代;基因與健康管理、保險等跨界融合;第582次香山會議商討“中國微生物組計劃(CMI)”;國內BAT,華為等IT巨頭逐
談及精準醫療,不得不說起9月份國外發表的兩篇文章,這兩篇文章把“精準醫療”推上了審判臺,指出精準醫療是泡沫。在作者看來,“精準醫療是一個吸引人的熱門概念,玩概念者,自己不能被玩弄,更不能去玩弄病人。”關于精準醫療泡沫也引起了國內的熱議。 11月19日,由貝殼社主辦的第六屆Bio4P精準醫療創新
精準醫學熱點和未來技術趨勢賽默飛擁抱精準醫學 提供三大層次、多組學的解決方案 精準醫學無疑是這幾年的熱詞,也是質譜技術有望全面進入的高速增長領域。賽默飛在今年ASMS的新聞發布會上的主題即為:Precision mass spectrometry(精準質譜)。談到精準醫學的應用和客戶要求,Ken
精準醫學的“前世今生”圖片來源于網絡 目前世界技術更新換代速度非常快,各行各業都不斷出現新的模式、新的亮點。例如在醫學界,精準醫學( Precision Medicine)的模式就吸引了眾多人的眼球,這種模式改變了以往治療方案普適化的特點,強調了針對不同患者提出不同治療方案的特性。例如,十年前,哈
1月15日,全國首家“腫瘤精準醫學大數據中心”在天津落成。天津市腫瘤醫院院長、腫瘤精準醫學大數據中心主任王平教授介紹,該中心將以推進我國“精準醫學”建設為核心,打造腫瘤生物醫療大數據科研平臺,通過對海量腫瘤樣本數據的分析研究,發現與中國人密切相關的腫瘤早期診斷的標志物,為腫瘤的早期篩查、診斷和藥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15年12月1日,第二屆生物醫藥創新發展峰會(Biolink)在北京舉行,會議討論了生物醫藥的政策土壤、歐美等國生物醫藥的發展狀況、精準醫學、生物醫藥最新研發與生產工藝、資本助力生物醫藥騰飛以及最后的招商項目路演。 兩天的會議,盡管
3月13日《經濟參考報》刊發題為《中國精準醫療確立"自己的方向"》的報道。根據前期部署的中國精準醫療計劃,將于2030年前在精準醫療領域投入600億元。據多家券商研報測算,精準醫療涉及的產業規模達上萬億元,直接相關的產業規模超過100億元。 多方推進中國版精準醫療 2016年3月,科技部召開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精準醫療下,分析儀器到底有多少機會?POCT流行,Elisa橫行,分析儀器到底該如何切入醫療診斷?太多的問題,擺在“精準醫學”這四個字面前。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 詹啟敏 “到目前為止,‘精準醫學’還只是人們對此了解的冰山一角。”詹啟敏說。這是在第二屆生命組學與精準醫學大會上,中
本周,一篇來自《科學網》博主韓健研究員發表的題為“兩篇捅破"精準醫療"泡沫的重要文章”的博文,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博文中提及的兩篇文章分別是Prasad博士等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The precision-oncology illusion”,以及Ian F. Tan
精準醫學是指利用患者的遺傳組成和生活環境信息,對患者進行量身定制的醫學治療,以期獲得理想化的治療效果,減少不必要的治療和避免副作用。精準醫學是基于人類基因測序、生物醫學分析等技術的發展和大數據分析工具的出現提出來的。這些技術的進步能夠對龐大的遺傳信息進行更快速的解讀,更準確地了解患者的疾病狀態,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公布的全球癌癥大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新增癌癥患者達1810萬人,因為癌癥死亡人數為960萬人。我國新發病例數380.4萬例,占全球癌癥新發病人數的20%以上,防控形勢不容樂觀。日前,由天津市腫瘤醫院主辦,中國抗癌協會、美中抗癌協會、美國莫菲特癌癥中心、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
邀請函 大會背景 精準醫學是對現有醫療模式的革新和革命,本質上是通過基因組、蛋白質組、代謝組、糖基組、分子成像等組學技術,精確尋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療的靶點,為患者提供更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的治療措施,最終實現精準治療。在中國,精準醫療已被列入“
隨著基因組科學的迅猛發展,人類對臨床藥物治療的認識和要求發生了重大變化。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和研究進展,促進了遺傳藥理學和藥物基因組學的發展,使得藥物治療的模式也開始由過去的“經驗性用藥”轉向以人為本的“個體化用藥”模式的改變。 12月10日,中國藥理學會藥物基因組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賀林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