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2015年度國家科技獎評選出295個獲獎項目,其中通用類項目共有233項,較去年減少18項。在通用類項目中,化學化工類項目47項,約占通用類獲獎項目總數的20%。 中國石化“高效環保芳烴成套技術開發及應用”項目榮獲科技進步特等獎,這也是中國石化第二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最高獎項;中國石油5000萬噸級特低滲—致密油氣田勘探開發與重大理論技術創新項目獲得科技進步一等獎。 獲獎項目中,共有9個化學化工類項目摘得國家自然科學獎,18個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20個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總體來看,化學化工領域獲獎成果占比與往年基本持平。獲獎項目中,實用性、環保性的項目不斷增多,這也表明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正在從規模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綠色驅動的方向轉變。 此次獲得科技進步特等獎的高效環保芳烴成套技術開發及應用項目通過物理化學、催化材料、智能控......閱讀全文
1月9日,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一批科技工作者進入我國科技創新“群英榜”。2016年度國家科技獎評選出279個獲獎項目,其中通用類項目共有221項。在通用類項目中,化學化工類項目52項,約占1/4,化工界展現出雄厚的創新實力。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趙忠賢院士和
2011歲末網友們盤點了很多熱詞,比如:控/hold住、傷不起、起云劑、虎媽、政務微博、北京精神、走轉改、微電影、加名稅、淘寶體、云電視等新詞匯。媒體也評出了日本地震、康菲溢油、南方先旱后澇的極端天氣、7.23動車事故、小悅悅與路人、校車事件、郭美美與紅十字會、建黨90周年、‘十二五’開局、天宮
1月8日,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2017年度國家科技獎共評選出271個獲獎項目,其中通用類項目213項。在通用類獲獎項目中,有46項石油、化學和化工類項目獲獎,涵蓋了從保障國家能源和重要原材料供應的油氣、新材料領域,到致力于改善民生、構建環境友好型產業的環保治
近日,中國工程院公布了經院主席團審定的521名2015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名單詳細列舉了有效候選人的姓名、年齡、專業、工作單位和提名渠道,提名渠道分別是院士提名和中國科協提名。 據了解,有效候選人大多數來自高校和科研院所,少部分來自企業和軍隊等。為使院士稱號回歸學術性、榮譽性的本質,中
近年來,中國在引進和培養科研人才方面投入巨大,各大部委相繼推出一系列的人才項目,包括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國家優青項目等,加上已經評選多年的兩院院士、國家杰青、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等人才項目,形成了比較完備的高層次人才支持體系。 縱觀中國的各類人才計劃和項目,有一個現象就是幾乎所有的人才計劃和項目對
科技大獎"花"落誰家?——盤點2008年度國家科技獎勵獲獎項目 新華網北京1月9日電(記者鄒聲文、吳晶晶)每年年初的國家科技獎勵大會,是我國科技界的一大盛事,也是對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一次檢閱。各獎項的歸屬,也成為科技界甚至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根據《關于評選第十屆“中國科學院杰出青年”的通知》(科發京黨字〔2009〕128號)文件規定,第十屆中國科學院杰出青年評選程序性評審工作已于2010年1月11日進行,評選領導小組辦公室按照有關文件要求及評選程序邀請相關人員對上報材料進行了認真的審閱,并選出了30位候選人進入最終的評選。 現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10月25日,在BCIEA2019召開之際(相關報道:活動繽紛 展商云集 BCEIA 2019北京開幕),由中國分析測試協會青年學術委員會主辦的第二屆中國青年分析科學家論壇在國家會議中心盛大召開,近百余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論壇。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支持媒體報道了此次論壇。論壇現
這兩天,北京友誼賓館異常熱鬧。在走進人民大會堂授獎的前夜,國家科技獎獲獎代表們從全國各地集聚在此。374個獲獎項目用統一的大紅色襯底制作成統一規格的展示牌,整齊地擺放在走道里。每個項目都閃爍著中國人的智慧火花,顯示著國家發展進步的強勁動力。 “有機發光顯示器OLED自主設計,建成了國內首條
1月14日上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等為獲得2010年度國家科技獎代表頒獎。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離子液體的構效關系及其化學工程基礎研究”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張鎖江研究員作為項目代表出席大會并接受國家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12月9日,中國分析測試協會(以下簡稱“協會”)第七屆理事會第六次會議及第八次全體會員大會在北京友誼賓館召開,會議對第七屆理事會工作進行總結,宣讀了2016年新申請入會單位,審議《中國分析測試協會標準化委員會》第二屆委員會名單,頒發了2016年度CAIA獎,同時舉行了
一線、企業創新活躍;國際合作繼續突破;中青年、歸國人才擔綱 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介紹,在本屆評獎過程中,獎勵辦就評選方法進行了改革,獲獎項目呈現出一些新特征。 獎勵項目的評選方法主要對推薦書進行了改革。不僅限制了主體內容的填寫頁數,最重要的是要求闡述項目的科學發現,包括技術發
2017年,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穩中求進又有新突破。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主營收入13.78萬億元,同比增長15.7%;利潤總額8462億元,同比增長51.9%;進出口總額5834億美元,同比增長22.1%。可以說,石油和化工行業率先走上了筑底反彈的新通道,尤其是從增速來看,在連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此次獎勵工作強調了5大創新舉措;獲獎項目呈現出5大特點。 五大創新舉措 一,全面實行提名制。 2019年進一步完善實名制,認真落實中央對于“三評”改革精神,精簡提名材料,簡化各類證明,切實減輕科研人員負擔。 二,首次在自然
將于2019年3月27日-28日 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 與第十七屆CISILE科儀展同期舉辦! 將有哪些業內大咖出席會議? 議題有哪些?日程怎么安排? 企業的參與情況如何? 本文帶給你最全最新的大會資訊演講嘉賓介紹魏復盛中國工程院院士 魏復盛,1938年1月19日出生于成都簡陽,環
將于2019年3月27日-28日 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 與第十七屆CISILE科儀展同期舉辦! 將有哪些業內大咖出席會議? 議題有哪些?日程怎么安排? 企業的參與情況如何? 本文帶給你最全最新的大會資訊演講嘉賓介紹魏復盛中國工程院院士 魏復盛,1938年1月19日出生于成都簡陽,環
在食堂和學生一起排隊,吃最便宜的清炒豆芽;早上八點剛過就來到辦公室;同年輕人一樣給學生講課、參加研討會、出差實地調查……很難想象,這是一位88歲高齡、精神頭兒十足的老人。他就是我國大氣環境化學奠基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大學環境研究院院長王文興。 自1952年大學畢業,王文興將六十余載美好時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12月6日,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第八屆理事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友誼賓館隆重召開,共有106位理事及40多位其他參會代表出席了本次會議,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新榮教授主持會議。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理事長江桂斌院士,協會科技委主任委員張玉奎院士,協會常務理事朱永法教
2018年頒獎典禮15日晚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舉行。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江雷教授獲2018年度“求是杰出科學家獎”。2018年度“求是科技成就集體獎”則授予上海交通大學張杰教授領導的激光強場物理團隊。兩者分別獲得獎金人民幣一百萬元。 當晚,求是科技基金會主席查懋聲以及顧問楊振寧、孫家棟、韓啟德、
聚光科技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歸國留學人員創辦的高新技術企業,2002年1月注冊成立于浙江省杭州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09年完成股份制改造,注冊資金4億元人民幣。現有員工1700余人,80%以上人員擁有本科以上學歷,其中近600人的研發隊伍,具有博士學位的20余人,碩
5月30日,2018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在京揭曉,共有6個項目獲獎,6名青年科學家獲2018年度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同日,第十二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在京頒發,鋼鐵冶金專家、戰略科學家徐匡迪獲得第十二屆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29位工程科技領域科學家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獎,其中包含3位香港科學家和
格魯吉亞國家科學院院長格奧爾基(右三)與山東理工大學張鐵柱校長(右二)以及山東理工大學蘭玉彬教授(右四)等合影。 又是一年春色好。3月27日,格魯吉亞國家科學院頒發外籍院士證書暨山東理工大學—格魯吉亞國家科學院合作簽約儀式在山東理工大學舉行。據悉,這是中國學者首次當選格魯吉亞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一座位于武漢市江岸區的住宅小區近日成了各大媒體和百姓關注的焦點。它的出名并不源于它如畫的風景,而是經環評發現,該小區建在了一個舊化工廠的土地上。 隨著城市的發展,這種來自土壤的危險,其實離每個人都很近。截止到2008年,北京市東南郊化工區和四環路內276家污染企業全部完成調整搬遷后,騰退出
人物介紹: 母國光 (1931年~2012年),遼寧錦西人。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光學學會(OSA)、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會士。1952年畢業于南開大學物理系,后留校任教,1986年~1995年任南開大學校長。 曾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光學學會理
十大煉油企業排名揭曉 中國煉油產能“過剩”了 進入10月份以來,全國多地出現“柴油荒”的狀況。有關調查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南部已有2000多家民營加油站因缺油而停業,其中較嚴重的地區是華東、西南,以及浙江、江蘇、四川。 眼下的“柴油荒”,是中國原油加工能力不足導
從一名普通技術人員成長為全國改性塑料技術的領軍人物,“60后”黃險波在科研之路上堅持前行了21年。他扎根在實驗室和一線奮斗,長期潛心從事一線技術研發工作,先后突破了環保型阻燃熱塑性樹脂關鍵技術等難題,填補多項國內技術空白,為改性塑料新材料產業化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nbs
2013年,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青海科技工作緊緊圍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堅持把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惠民生作為科技創新的中心工作,努力發揮市場作用,集成科技資源,著力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為推動青海綠色發展,推動全省“三區”建設,實現“兩新”目標發揮了科技強有力的支撐引領作用,全省科技創
各位委員: 現在,我受中國科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托,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列席同志提出意見。 2017年工作情況 2017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戰略指引下,我國科技戰線砥礪前行、勇攀高峰,推動科技創新實現跨越發展。研發經費投入世界第二,全時研發人員數量世
“之前為國家和社會做了一些工作,但和這么高的榮譽相比,我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面對記者,這位光華工程科技獎得主十分謙虛。他就是江蘇蘇源環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孫克勤。 孫克勤作為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工程領域的主要開拓者之一,創立了大型環保過程工藝OI2開發模式及其平臺,在國內首次
1959年,陸婉珍(左)參加國慶游行。1982年,陸婉珍(左一)在美國參加核磁共振硬件維護培訓班。青年時代的陸婉珍。1993年,陸婉珍在實驗室指導研究生。 陸婉珍,1924年9月29日生于天津,籍貫上海。1946年畢業于中央大學化工系,1949年獲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碩士學位,1951年獲美國俄亥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