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版圖上,陜西就像一把鑰匙。手握“鑰匙”的3700萬三秦兒女,用自己的創造精神,用生態文明的核心理念,不斷開創“舊貌換新顏”的新局面,演繹“美麗陜西”進行時。 “十二五”期間,陜西生態文明建設以“美麗陜西”為統領,積極實施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關中城市大氣污染防治,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漢、丹江水源地保護等重點工作,讓綠色發展成為建設生態文明的主基調。 渭河變清了 在渭河流經陜西的最后一站——潼關縣港口鎮,潼關古城旅游開發項目進入了沖刺階段。在夕陽的余暉下,高聳的城樓倒映在寬闊的河面上,一座歷史名城正在復蘇。 項目負責人說,潼關古城項目瀕臨黃河、渭河、洛河的三河口交匯區,規劃了四年,在多次論證中都因為渭河水質問題而擱淺。專家們一致認為,三河口的水質不改善,項目就不可能產生效益。 至2012年陜西省提出渭河污染治理三年方案,潼關古城建設項目才進入組織實施階段。 距離潼關古城建設項目不遠的港口鎮西關村張鐵蛋家,也在潼......閱讀全文
今天(5月14日)陜西省環境保護廳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陜西省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工作的進展情況。記者從發布會獲悉,2013年全省要完成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作三年(2012-2014)總目標任務的60%,任務完成形勢較為嚴峻。陜西省環保廳副廳長李孝廉說,“目前全省各示范縣(區)的工作開展差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近年來,陜西省環保系統堅持把環境保護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和根本措施,緊緊圍繞服務科學發展、提升環境質量、確保環境安全三大任務,突破難點、抓住重點、創造亮點、應對熱點,著力解決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環境問題,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半年來的
總結過去 繼往開來 全面推進“十二五”環境監測事業發展――吳曉青副部長在2011年全國環境監測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環境保護部副部長 吳曉青(2011年2月22日)同志們: 春節剛過,我們在陜西省西安市召開2011年全國環境監測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2011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精神,總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業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農村面源污染問題日益突出。陜西省政協圍繞推進農村面源污染問題治理進行的調研顯示,當前農村面源污染現狀不容樂觀。對此,有關專家建議在加強治理工作宣教力度、提高農村居民環保意識的同時,各級政府部門應加大投入力度,提升農村治污設施水平,落實治理主體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業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農村面源污染問題日益突出。陜西省政協圍繞推進農村面源污染問題治理進行的調研顯示,當前農村面源污染現狀不容樂觀。對此,有關專家建議在加強治理工作宣教力度、提高農村居民環保意識的同時,各級政府部門應加大投入力度,提升農村治污設施水平,落實治理主體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在陜西檢查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實施情況時強調,要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發展理念,正確有效實施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著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切實提高污染治理法治化水平,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6月6日至8日,張德江率全國人大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主要內容如下。 為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增強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制定本方案。 一、生態文明體制
改善河口和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實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加大渤海、東海等近岸海域污染治理力度。強化直排海污染源和沿海工業園區監管,防控沿海地區陸源溢油污染海洋。開展國際航行船舶壓載水及污染物治理。規范入海排污口設置,2017年底前,全面清理非法或設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到2020年,沿海省(區
2017年,對于環保行業而言是關鍵性的一年,多項環保工作需要在這一年交上成績單,是環境治理工作推進的節點年,也是各項政策紛涌發布的一年。圖片來源于網絡 環保行業在2017年有許多備受關注的變化: 十九大從黨的初心出發,再次從五位一體的高度強調生態文明建設,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寫進黨
環境保護部文件 環發[2012]33號 關于加強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能力建設的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計劃單列市環境保護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國發〔2011〕35號)(以下簡稱《意見》)、《國家環境
陜西省副省長張道宏近日專題聽取了陜西省環保廳關于近年全省環保工作進展情況的匯報及2013年工作安排部署。他強調,全省環保系統要開拓創新,真抓實干,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環境改善的新期盼。 張道宏說,近幾年全省環保系統廣大干部職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工作成效顯著,來之不易。主要污染物減
2月27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介紹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展情況,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情況,三人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劉友
據環保部網站消息,環保部、發改委等6部門近日印發《“十三五”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工作方案》要求,到2020年,建立健全以改善環境空氣質量為核心的VOCs污染防治管理體系,實施重點地區、重點行業VOCs污染減排,排放總量下降10%以上。 《工作方案》介紹,《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
國家發布“土十條”,土壤安全再引關注。“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開會,決定2018首屆全國土壤大會將于7月在北京召開,中國網消息 記者從日前舉行的首屆全國土壤大會暨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啟動大會上獲悉,由甘肅臨澤縣人民政府、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學會等20多家企事業單位聯合發起的“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在此
國發〔2016〕3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16年5月28日 (此件公開發布) 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土壤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關系美麗中國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中環學外字〔2020〕106號為保護改善土壤與地下水環境質量,發揮科學技術在土壤與地下水污染防治中的支撐作用,深入交流和研討土壤與地下水領域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新模式,提高我國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與修復技術創新能力,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技術支撐,中國環
回望2014年的環境監管執法,密、嚴、實的特點盡顯。密,是指環境督查活動密集;嚴,是指監管執法力度提升;實,則是指監管執法實效。 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反復強調指出,面臨新的形勢和新的要求,我們要科學認識、主動適應、積極應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新常態。 新常態下,櫛風沐雨,砥礪前行。一
剛剛過去的一年,空氣質量改善的情況讓很多人感到驚喜、“知足”:“大氣十條”提出的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全面實現,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顯著提升。圖片來源于網絡 讓百姓多享受藍天是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
4月14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農業面源污染現狀總體上不容樂觀,污染種類多、分布廣,各種類型在不同地區差異比較大。農業面源污染再次引起各方高度關注。 農業生產方式和規模發生改變 農業面源污染嚴重主要是由于農業生產的方式、規模發生根本改變造
為了全面加強揮發性有機物(VOCs)污染防治工作,強化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污染物的減排,遏制臭氧上升勢頭,促進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環境保護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交通運輸部、質檢總局、能源局等六部門近日聯合發布了《“十三五”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提出的主要目標是,
2017年,原環境保護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深入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
公開約談市縣領導,由縣紀委追責排名靠后的鄉鎮、開發區負責人。2019年冬,河北在“藍天保衛戰”中,拿出了更加嚴格的措施。 重點落在了清潔取暖方面。按計劃,今年更多無法通過天然氣供暖、電供暖的村子,開始推廣使用潔凈煤,原有的散煤被嚴厲禁止。然而,近期承德、唐山、滄州等地,被曝出至少10人使用潔凈
“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順利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新年賀詞中的這句話令人振奮。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保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正式確立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這一年,全面打響污染防治攻堅戰,對20個省、
1月14日上午,省生態環境廳會同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召開地方標準新聞發布會,發布《陜西省黃河流域污水綜合排放標準》《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關中地區重點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等4項地方標準。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李敬喜、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總檢驗師劉蓬勃出席會
2013年,國務院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稱《大氣十條》)。根據《大氣十條》相關要求,中國工程院組織50余位相關領域院士和專家,對《大氣十條》進行中期評估。評估認為,《大氣十條》確定的治污思路和方向正確,執行和保障措施得力,空氣質量改善成效已經顯現。全國城市細顆粒物
2013年,國務院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稱《大氣十條》)。根據《大氣十條》相關要求,中國工程院組織50余位相關領域院士和專家,對《大氣十條》進行中期評估。評估認為,《大氣十條》確定的治污思路和方向正確,執行和保障措施得力,空氣質量改善成效已經顯現。全國城市細顆粒物(PM2.5)、可吸
7日,記者從生態環境部了解到,第二批次針對10個省份的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已經全部完成進駐工作。與此同時,生態環境部公布了2017年度全國各個省(區、市)落實“水十條”的考核結果和我國工業集聚區水污染防治的最新進展情況。 近年來,隨著“大氣十條”“水十條”等相關法規的陸續出臺,生態環保部門多
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必須加大力度、加快治理、加緊攻堅,打好標志性的重大戰役。日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對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部署安排。即日起,本版推出特別策劃“美麗中國·聚焦七大標志性
2013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部門針對大氣污染防治搭建起一系列政策框架,專家學者也開出種種藥方。 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在治霾風聲最緊的河北多地調研發現,當政策真正進入到落實層面時,地方政府及企業均面臨眾多難題,政府想治污又想保GDP,企業則在與政策的博弈中求生存。在“剪不斷、理還亂”的
大氣污染是當前我國面臨的突出環境問題。 2013年9月,國務院頒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大氣十條”),從多個領域規定了35項措施應對大氣污染。其具體目標為:到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比2012年至少下降10%,優良天數逐年提高;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細顆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