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同濟大學醫學院、復旦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證實,激酶CK1ε通過磷酸化信號接頭蛋白TRAF3控制了抗病毒免疫反應。這一研究發現發表在2月29日的《自然免疫學》(Nature Immunology)雜志上。 腫瘤壞死因子受體相關蛋白(TRAFs)是腫瘤壞死因子(TNF)超家族和Toll樣/白細胞介素-1受體(TIR)超家族重要的接頭分子,這類分子均具有一個約230個氨基酸長的C末端特征性的TRAF結構域。目前在哺乳動物體內鑒定出6種TRAF分子,它們分別是TRAF1、TRAF2、 TRAF3、TRAF4、TRAF5、TRAF6。這些TRAF分子作為細胞內信號傳導通路上的關鍵接頭分子,在天然免疫及獲得性免疫中發揮重要作用。 TRAF3是TRAF家族中功能最為多樣化的成員之一。1996年對TRAF3基因敲除小鼠進行研究發現,小鼠在出生早期死亡,這阻礙了TRAF3 的生物學功能進一步研究,另一方面也證實了TRAF3在出生后發育以......閱讀全文
來自廈門大學、浙江大學、Baylor 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證實,Ppm1b通過使Rip3去磷酸化調控了程序性壞死(necroptosis)。這一重要的研究發現發布在3月9日的《自然細胞生物學》(Nature Cell Biology)雜志上。 中科院院士、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韓家淮(Jiahuai
隨著發光(luminescence)技術在多種生物實驗中的廣泛應用,生物發光(bioluminescence)技術越來越成為首選的生物檢測手段。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詳細討論生物發光技術在生物檢測中的應用,以及它與其它發光檢測手段相比所顯示出的優點。 1 生物發光的特點 根據產生光子的
為了進一步提高檢測基因的效率,我們對螢光素酶基因序列的密碼子進行了優化,使得它在多種哺乳細胞中的表達水平提高了5~10倍;同時,為了減少對基因的非特異性調控,我們也對螢光素酶的載體進行了優化,去除了載體上哺乳動物轉錄因子結合序列的保守序列,從而大大降低了實驗的本底,顯著提高了實驗的相對信號強度。優化
隨著發光(luminescence)技術在多種生物實驗中的廣泛應用,生物發光(bioluminescence)技術越來越成為首選的生物檢測手段。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詳細討論生物發光技術在生物檢測中的應用,以及它與其它發光檢測手段相比所顯示出的優點。 1 生物發光的特點 根據產生光子的
阿爾茨海默癥俗稱老年癡呆,是一種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退化性疾病。 近日,東北大學生命科學與健康學院的三名本科生在實驗中發現,阿爾茨海默癥腦內環氧合酶-2通過其代謝產物前列腺素PGE2和PGI2調控腫瘤壞死因子α表達,進而調節AD的發病機制。這一發現為研究人員防治阿爾茨海默癥提供了新的思路。 團
阿爾茨海默癥俗稱老年癡呆,是一種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退化性疾病。 近日,東北大學生命科學與健康學院的三名本科生在實驗中發現,阿爾茨海默癥腦內環氧合酶-2通過其代謝產物前列腺素PGE2和PGI2調控腫瘤壞死因子α表達,進而調節AD的發病機制。這一發現為研究人員防治阿爾茨海默癥提供了新的思路。 團
來自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癥和腫瘤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癌癥和腫瘤生物學系的研究人員發現TNF-α可以作為連接炎癥和癌癥病理學的一個調控關聯子,剖析了這一途徑中的分子與細胞機制,證明這一途徑是炎癥介導的腫瘤血管新生過程中的一個關鍵途徑,并且也許可以作為人類癌癥臨床干
來自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癥和腫瘤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癌癥和腫瘤生物學系的研究人員發現TNF-α可以作為連接炎癥和癌癥病理學的一個調控關聯子,剖析了這一途徑中的分子與細胞機制,證明這一途徑是炎癥介導的腫瘤血管新生過程中的一個關鍵途徑,并且也許可以作為人類癌癥臨床干
芬戈莫德(fingolimod,FTY720)作為一種新型免疫抑制劑,是其前體藥物鞘氨醇-1-磷酸(sphingosine-1-phosphate,S1P)的受體激動劑,是第1個批準口服治療復發緩解型多發性硬化(relapsing-remitting multiple sclerosis,RRM
12月10日,武漢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生物化學雜志》(JBC)在線發表了免疫學新成果,證實雙特異性磷酸酶14(DUSP14)通過使蛋白激酶TAK1去磷酸化負向調控了TNF和IL-1誘導的NF-κB激活。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舒紅兵教授。其主要從事免疫相關的細胞信號
本周在《Cell Reports》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中,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指出,抑制鈣離子到細胞動力室——線粒體的轉移,可特異性地對癌細胞產生毒性。 本文資深作者、生理學系主任Kevin Foskett博士指出:“這表明,線粒體的鈣依賴性,是癌細胞的一種新特征。這種對‘鈣離
來自廈門大學生科院,浙江大學生科院等處的研究人員在之前的基礎上,進一步揭示了細胞壞死關鍵因子:蛋白激酶RIP3的作用機制——RIP3-MLKL之間的相互作用在necrosomes形成過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這一點在人類和小鼠中均得到了證實。相關成果公布在JBC雜志上。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廈門大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劉思金研究組在石墨烯毒性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雜志ACS Nano(ACS Nano, 2013, DOI: 10.1021/nn402330b)上。 石墨烯優越的物理化學性質使其在多個
抑郁癥是一種影響3億以上人群的常見疾病,其最嚴重的后果是自殺;在全球范圍內,每年有近80萬人因為抑郁而自殺。這是一個嚴重的精神疾病,對患病者的社會和職業功能有重大影響。最近的研究表明,炎癥和大腦似乎推動了抑郁癥的發展;先天的和適應性免疫系統與神經遞質和神經回路相互作用,影響抑郁的風險。炎癥是一個重要
5月27日,廈門大學的韓家淮(Jiahuai Han)院士在Cell Research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題為“Electrophysiologist shows a cation channel function of MLKL”,為我們亮點推薦了中國科學家近期發布的一項重要研究成果。 程序性壞
過繼性細胞免疫治療是目前較為有效的惡性腫瘤的治療方法之一。隨著技術的日趨成熟, 已在多種實體瘤和血液腫瘤的臨床治療中取得較好療效。 摘要: 過繼性細胞免疫治療(adoptive cellular immunotherapy, ACI)是目前較為有效的惡性腫瘤的治療方法之一。隨著技術的日趨成熟,
1.脂多糖的結構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革蘭陰性細菌外膜的主要成分,由類脂A、核心多糖和O-特異性鏈三部分組成。核心寡糖在中間連接位于外層具有親
顱腦損傷(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一個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是全球死亡、致殘的主要原因。TBI是由外力所致的腦功能的損失或改變。原發性損傷指外部損害導致細胞立即死亡,繼發性損傷是原發性損傷周圍區域的一系列生物化學變化的結果,進一步導致記憶、認知等功能缺陷。目前的治
近日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和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揭示了類風濕關節炎的新疾病分子機理。證實在類風濕關節炎中TNF-α抑制FOXP3磷酸化,導致了調節性T細胞功能受損。研究論文發表在2月10日的《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雜志上。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
1】Oncology Letters:大豆卵磷脂與非甾體抗炎藥組合可預防癌癥且副作用更小! doi:10.3892/ol.2018.8098 當德克薩斯大學健康醫學中心(UTHealth)的科學家將大豆卵磷脂和一種非甾類抗炎藥(NSAID)一起應用時,他們發現其抗癌性增加且副作用減輕了。這一
兩款已經獲批上市的CAR-T細胞療法均需要從患者血液中提取T細胞,因此也稱為自體CAR-T。目前,大多數癌癥患者還沒有從這些自體CAR-T療法中獲益,往往回收至體內的CAR-T細胞會出現腫瘤免疫逃逸現象,導致復發或治療無效,因此也出現了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如PD-1/L1抗體)聯合治療等方案。
作為新型二維納米材料石墨烯的重要衍生物,氧化石墨烯(GO)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研究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興趣,已經成為納米生物醫學,尤其是納米載藥的研究熱點之一。GO作為納米載藥系統的主要優點包括:(1)具有超大的比表面,從而可以實現超高載藥率;(2)具有很強的靶向性,容易在腫瘤部位富集;(3)功能化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經全部更新),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表了44篇,Scie
生命個體為什么會衰老?不同生物為什么衰老的速度不同?這是人類有思考以來不能回避的問題。佛曰人生苦,衰老七之二;莊子感夏蟲,今生不語冰。古今中外,多少至圣賢哲,為生命的奇妙而贊嘆;同時也為生命無奈的老去而感傷。 時光冉冉,轉眼到了二十一世紀。我們了解了生命的遺傳基礎;生命活動的能量來源;和多種疾
從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獲悉,最新一期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發表了該所林安寧研究團隊的最新成果,修改了為時15年的蛋白激酶IKK抑制腫瘤壞死因子TNF誘導細胞凋亡的理論,揭示了TNF不僅能調控細胞膜受體介導的凋亡通路,還能調控線粒體介導的凋亡通路,提出IKK抑制細胞凋亡的非經典模型。
在生命科學與人類健康領域中,實驗動物在生命活動中的生理和病理過程,與人類有很多相似之處, 建立人類重大疾病的動物模型,對分析疾病的發病機制,解答特定人群對某種疾病的易感性,及新藥研發等過程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各種模式動物在基因水平以及體內微生物組成等方面都與人類有著相當大的差別,而疾
在生命科學與人類健康領域中,實驗動物在生命活動中的生理和病理過程,與人類有很多相似之處, 建立人類重大疾病的動物模型,對分析疾病的發病機制,解答特定人群對某種疾病的易感性,及新藥研發等過程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各種模式動物在基因水平以及體內微生物組成等方面都與人類有著相當大的差別,而疾
糖尿病腎病(DKD)是全球一大重要公共衛生問題,雖然阻斷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的藥物可有效防止糖尿病腎病的進展,但還需要其他的方法來彌補現有治療方法的不足。 氧化應激因其可促進DKD腎小球硬化和腎小管間質纖維化,可作為DKD的治療靶點。強效抗氧化基因誘導劑Bardoxolon
10月13日,國際學術期刊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王紅艷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STK4 regulates TLR pathways and protects against chr
2015年10月13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于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王紅艷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STK4 regulates TLR pathways and protects aga